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李龙把这边的贝母全都装上车,让孙家强最好现在就别干了,把木屋门关上扣好,他则开着吉普车往哈里木那里而去。
李龙到达的时候,李建国他们已经回到小白杨沟了。
李龙欣喜的看到,洗羊池已经挖好,形状有点像个中间那一横又短又宽的古字。
上面的竖是入口,中间那短粗横就是洗羊的池子,而下面的口就是洗完羊避免羊跑的羊圈。
开口处砌起来的墙是丫字形,这样容易把羊赶进来。而后面的羊圈那里也同样有个开口,羊圈不是特别大,反正附近有的是地方安顿这些羊。
洗羊池的中间还有一条渠往下放水,洗完羊之后只需要把堵着渠的土挖开,水就会被放走。
目前里面没放水,因为洗羊池的位置在水管那个口下五米右二十米的地方。李建国他们还贴心的从水口那里引了渠过去。目前渠也是堵着的,用的时候挖开就好。
哈里木的冬窝子也同样是修缮好了。
顶上的草和泥几乎全换了一遍,墙也重新抹了一遍,看着就跟新的一样。
那些羊圈的围栏也被加固和重新钉了一下,比以前整齐多了。
他们甚至还找了一些扁平的石头,从冬窝子那里铺到了水管那里,铺出一条路来,这让李龙看着都觉得挺不错。
其实自己在木屋那里也是可以搞一下的。
想想明年其实可以给玉山江的冬窝子也这么搞一下。
今年是不好再拖延时间了,不然等闲下来抽空找人过来搞也是不错的。
比方说,等割完麦子?
当然,这是后话。
李龙没再去小白杨沟,直接开着吉普车往县里回去。
车上有那么多的贝母,他打算先把这些东西卸下再说。
毕竟都是钱啊。
第668章 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回到大院子,顾晓霞已经下班。
距离预产期越来越近,她的小腹隆起也越来越高,应李龙的强烈要求,五月底前她就请假不上班了。
不过顾晓霞依然想着把五月份剩下的这些天工作做完。
其实单位那边王局也和她私下里谈了,眼下单位的工作不是很多,她目前的情况也算特殊,能请假就请假吧。
这时候的妇女工作还是挺好做的,一方面女同志强烈要求和男同志一样工作,一方面对于女性干部照顾也是挺到位的。
所以如果顾晓霞现在请假也不是不可以。现在的工作没有后世那么繁琐,更注重实用性。
李龙回来的时候,顾晓霞已经在院子里走了几圈,然后才坐了下来。
韩芳把大门打开,让吉普车进来,顾晓霞便缓缓站了起来。
看到李龙把吉普车停到靠近东面厢房的位置后熄火下车,她笑着问道:
“今天还顺利吧?”
“挺顺利的。”李龙应了一声,走过去仔细看了看,感觉到顾晓霞一切正常,这才说道:
“明天大哥他们在山里挖一天贝母,后天一早就回来了,这样编抬把子的事情就算彻底结束了。
贝母还能收个几天,你休假的时候我在山里的活也差不多完成,到时就能天天呆在家里了。”
五月底完成自己的所有工作,六月份顾晓霞生产,李龙自然是要陪在身边的。
这年头女人生孩子所受到的重视程度并没有后世那么高,大家通常只看到了那些出生的成功率,在农村甚至在几年前,大多数孩子还都是在自己家炕上出生的。
聊了几句之后,李龙去把背囊里的那些羊肚菌拿出来,一部份泡上,准备洗干净,炖汤。
另一部分则准备晒上留着慢慢吃。接下来几天李龙打算每天都搞一点回来,这样不需要专门腾出一段时间去搞,但也能把这些有营养好吃的东西弄回来。
对于羊肚菌顾晓霞已经不陌生了,她看到后只是感叹着,自己什么时候能进山好好采一回蘑菇啊。
“总有机会的,等生了孩子,明后年孩子稍微大点儿,我就开车带你们进山,泡温泉,采蘑菇,捡地瓢。”李龙边收拾边说。
“李叔,那时候俺能去吗?”韩芳在边上帮忙,听着李龙说的这些事情,有些向往的问道。
“你凑啥热闹?”杨大姐在厨房里听到韩芳的话,忍不住探头出来训斥一声。
韩芳吐了吐舌头,倒也没生气。
“能,明年或后年都能去。今年七月份……到时看吧。”李龙原想着说七月份可以,到时韩芳放假了。不过想想七月份顾晓霞才出月子,到时虽然有人照顾,但自己有可能到时要去割麦子,没空的。
这事就没再说,李龙开始把吉普车后面的那些贝母扛出来往厢房里放。
这些贝母已经是半干的,晒个三四天就能出售了。而且这些人原打算把贝母拉去县里卖的,所以收拾的挺干净,不需要李龙再重洗了。
其实李龙也在猜测,是不是自己每次收完贝母都要在泉眼那里把贝母洗干净,这个程序影响到了那些挖贝母的人,所以他们最后准备出山的时候,也会腾出时间把贝母洗干净,至少这样评级会高一些。
李龙猜测这一次贝母季结束,自己说不定能最终收获到七八百公斤干贝母。
总价即使不到四万,也差不多了。
刨除掉成本,最终他的收益在两万多以上。
比去年多多了。
当然,编抬把子的利润也高多了,毕竟今年抬把子的数量要大许多。李龙想着有机会还得感谢一下钱主任,不是他自己也拿不到这么多的抬把子份额。
当然也还好,今年的抬把子能按时按质量完成,也算没辜负了钱主任的信任。
吃过晚饭,顾晓霞在院子里消食,李龙就去厢房把准备明天卖的贝母收拢起来。
眼下每天基本上都能收拢一些贝母卖出去。去年收的贝母是可以在木屋那里晒干的,眼下李龙每天要回来,贝母放在那里就不安全了。
倒不是不信任孙家强,主要还是如果把大量的贝母放在那里,万一有人铤而走险,聚拢三五个人把木屋抢了,孙家强也就危险了。
这玩意儿谁也不敢保证。
把一片同一时间晾晒的贝母收拢到一起,李龙随手拿起一颗手指一使劲,贝母被他捏成几块碎片。
仔细看了看,挺干的。
李龙满意的点点头。
又随手拿起一个,捏碎后发现干度差不多,便把这些贝母都收到一个袋子里。
这一袋子有四十多公斤,如果都按一级品算的话,能卖个两千块钱。
这样的挣钱方式,哪怕放在四十年后,也是许多人做不到的,何况现在。
李龙每次去卖贝母都能感受到周围那些到收购站里出售东西的人目光里的复杂情绪,羡慕嫉妒恨什么的,都有。
当然,李龙也不在意。这年头赚钱已经慢慢变成很光荣的事情,经济建设为中心,先富带动后富的话有见识的人都能说两句。
倒腾东西做二道贩子已经不再是受歧视或者被抓的行业了,许多人因此致富,商人也慢慢成为了正当职业,且因为富起来还会被人羡慕。
院子里亮起了灯,灯光有点闪烁不定,杨大姐说街道通知了,说这边城区要更换变压器,以后电灯会越来越亮,而电路也会越来越稳定。
这让李龙想起来四小队的用电过程。
虽然去年就拉上了电,通电后用上了电灯电视。但实际上那个电还会经常停一下,家里的煤油灯也并没有完全淘汰。
他隐约记得停电的事情好像一直等到九十年代,玛县的电厂完全建起来之后才算是消除了。
虽然玛县的火电厂建起来的后据说主要的电是输往石城和乌城那边,但至少县城乡村的用电也正常了。
玛县的火电厂算是本县最大的一个有影响力的国企,当时招工还挺热闹,不少人也以家里人有在火电工作为荣,据说那边的工厂家属院一年四季用的热水都不要钱。
这水是火电冷却塔的水。
至于待遇,据说也非常的好。
“反正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李龙坐在台阶上,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说道。
以后星星会越来越难看到。虽然玛县没什么工业,一直到四十年后都是农业县,但四十年后的冬天,晚上想要看到这么清晰的星星是真不容易了。
也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多污染。
他往西边看了过去。
第二天把顾晓霞送到单位后,李龙回来,收拾着那一整袋子贝母放在自行车上去了收购站。
李龙来的早,排在第三个,他看到陈红军在院子里,便点头打了个招呼。
陈红军和他几乎每天都见,也就笑着点点头。
等李龙把这四十二公斤贝母放在柜台上的时候,里面的收购员把贝母接过去,倒进大筐里,翻看过后定了一级,然后说道:
“接通知,贝母的收购价从昨天下午开始涨价。一级品五十二,你这些总计两千零八十四块钱。”
李龙真有些惊喜,这贝母季竟然还涨价了!
开票签字拿到钱,在后面人羡慕的目光中走出来,李龙看陈红军看着自己,便走了过去。
陈红军笑着说道:
“这个贝母季你赚了不少啊。”
李龙笑笑,没接这个话茬,问道:
“咋还涨价了呢?”
“内地来收的多,咱们这贝母质量好,所以就涨价了。”陈红军脸上的笑容淡了,他扭头看了看门口继续往里涌的人,小声对李龙说道:
“你今年争取多弄点,明年就好说了。”
“咋了?”李龙听着心里一惊,“明年有啥变化吗?”
上一世他这时候还在当混子,根本没搞过这些东西,所以对于有什么变化,记忆里一点印象也没有。
“明年这收购站就撤了——确切的说,今年年底就撤了。”陈红军小声说道,“各县的收购站都会慢慢撤销——”
“啥?”李龙一惊,脸色变了,“那以后收到东西,往哪里卖啊?”
收购站撤了,以后影响的可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县里有多少人趁着农闲搞点这些副业卖到收购站,补贴一下家用呢。
“市场放开,以后有专门的买卖人来收这个。”陈红军叹了口气说道,“国家以后不可能专门为这人兜底了。
药材还好,咱们县里的药材公司会收的,你这么大的量,他们肯定会给优惠。皮革什么的,县皮革厂也会收,至于其他的,只能看到时情况了。”
“那你们?”听着药材公司会收,皮革厂也会收,李龙略微放下一点心,虽然有点麻烦,但至少有出售的地方了,他又想起来陈红军,这收购站没了,他们去哪里?
“回州里,我们那边会进行改制,最后怎么弄目前不是很清楚,不过总不至于让我们失业吧。”陈红军笑了笑,不过怎么看那笑容有点苦。
李龙点了点头,的确如此。
现在的职工可不像十几年后那么容易下岗,这时候就算改制也会给他们一个去处。
毕竟是处于大发展时期,哪里都需要有人。所以中专毕业才会那么热门,因为毕业十八岁就可以工作了,就算工龄了。
是国家需要那么多的人才迅速的进入增加的岗位里来带动一个行业。
再往后,慢慢的各行业人才饱和,中专生才慢慢的不那么受欢迎,大学生变得普遍起来。
“等过段时间,抽空我给你介绍几个人。”陈红军说道,“到时他们会在这边收购一些材料,你认识他们后,那些东西积攒下来就有了去处。
虽然他们作为中间商肯定是要赚一部分钱,但至少你搞到的东西,会能卖出去。”
李龙感谢了陈红军,又聊了几句,这才回到了大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