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608节

  “那应该。我是年前才上的班。”这个工人听李龙这么说,还真就相信了,去办公室里叫杜厂长。

  杜厂长听说李龙来了也挺高兴,出来和李龙握了握手说道:

  “你赶紧把你那一批收割机拉走吧,这样也少一些人过来烦我。”

  “除了我代理的地方,其他地方收割机卖的怎么样?”

  “挺好挺好。”一说这个,杜厂长嘴都合不拢了,“还得多亏你在报纸上说这收割机是我们这边生产的。

  年前年后光过来买收割机的,就有十几个,现货拿走了七台,这赚的钱让我们厂里职工过了个好年。眼下啊,还有差不多十台的订单,后面应该还不少!”

  李龙看看四周,发现工人们的劲头是真的足,虽然这大冬天开始生产,很辛苦的,但一个个脸上都挂着笑,没有抱怨的,互相开玩笑的倒不少。

  “那行,我今天先拉走五台。”李龙和杜厂长一起过去看新生产的收割机,他发现果然有了一些改动,自己先前说的毛病的确都改掉了。

  “拉走拉走。”杜厂长笑着说,“赶紧拉走,你拉走了,那些人知道你那里有,就不会烦我了。现在我都后悔了。你这个代理的范围啊,刚好是收割机卖的最好的地方——年后天天都有人过来买,我是又高兴,又后悔啊。”

  “哈哈哈哈,没事,你们多生产,那效益不就起来了嘛。”李龙笑笑,“那咱们先装车还是先交钱?”

  “不耽误,一起来!”杜厂长说道,“质量你放心,肯定都是好的,坏了你拉过来我给你包修!”

  于是,李龙这一车装了五台收割机,开出了农机厂。

  开出去没多久,就被别人给拦下了。

第628章 好的东西不愁卖

  拦着李龙的是先前从农机厂出来并且告诉李龙买不到收割机的那位大哥。

  这大哥三十多岁,头上戴着半旧的棉帽子,就在出农机厂转弯的一个路口停着,看着李龙开着拖拉机过来,把他给惊讶坏了。

  他急忙下了拖拉机,把李龙给拦了下来。

  “嘿,小兄弟,我还想着你很快就出来,拦下你一起去找那个玛县的李龙,结果你倒好,拉了这么多出来,你说说,那农机厂是咋卖给你的?”

  这位大哥还掏了一盒红山烟,抽出一根递给李龙。

  李龙熄火下了拖拉机,这时候也无所谓挡不挡路,说实话真没人管,路上也没啥人。

  “因为我就是李龙。”李龙接过烟点着,驴烧香的抽了一口,笑着说道。

  “你说啥?”那个老哥一脸的难以置信。

  “因为我就是李龙啊。”李龙乐着说,“所以人家卖给我啊!”

  “那……那凭啥?”这个老哥还是一脸的不服气,“凭啥就得找你买啊?”

  “因为这个收割机,它是我给琢磨出来的。”李龙解释了一句,“我给人家说了,玛县、石城这一片,归我卖,其他地方我不管了。”

  “那为啥呢?”老哥有股子锲而不舍的精神,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这么给你说吧,老哥,你是哪里的?”

  “石城,”老哥说道,“不过我不是兵团的,就石城乡的,我也种地。今年过年前看报纸的时候才知道有这么个好东西,我就想着能弄一台。”

  “那就对了。”李龙抽了一口,烟气不好闻,便不抽了,只拿着,“因为我这边搞了个合作社,我们想着把附近的麦田收割慢慢都拿下来。”

  “那意思是我不能买了呗?”那个大哥语气不好了。

  “咋不能买,可以啊。”李龙摆摆手说道,“我们的意思是,最好统一收割价钱,不然的话,到时会形成恶意压价。

  另外也要大致了解一下收割的范围,比如你在石城乡收割,那没问题,以后如果石城乡有其他人来买,我就得问清楚在哪几个村,并且告诉他,石城乡某几个村已经有人收割了,咱们别搞重了。”

  “这样……还不错,挺好的。”那个大哥明白了,脸色也缓和了,“那你们都怎么定价?”

  “一亩两块。”

  “两块?这个价……”

  “你想想,一个壮劳力,大热天割一亩地得三个小时,可能还要多。你五分钟给他割完了,省了多少事啊。”李龙解释着,“这两块钱我也是好好考虑过的,去年已经割了几千亩地,大家都能接受。”

  “那……行。”这个大哥指了指拖拉机上的收割机说道:

  “那卖我一台啊,我现在就卸下来装车。”

  “行,对了,你也不问价钱啊?”

  “对对对,多少钱?”这位大哥也是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贵了我还买不起。”

  “六百一台。”李龙说道,“去年的一代机是五百五,今年改二代机了,一些我收割的时候试出来的小毛病都进行了处理,拿回去试用,有问题过来找我。”

  “六百一台啊,确定啊?不错不错。”那个大哥乐了,“我以为至少一千呢!”

  两个人扔了烟,一起解开绳子,卸下来台收割机,抬到了这位大哥的拖拉机车前面。

  李龙就给大哥比画着怎么装上,怎么启动。

  这个大哥也是早有准备,拿出铅笔和本子,把李龙说的话一点点记下来。

  “回家后可以把收割机上上去空转着试一试,”李龙说道,“有啥问题,到玛县找我。”

  “行行行。”大哥留了李龙的地址后,开心的付了钱,开着拖拉机走了。

  李龙也摇着拖拉机,准备继续往回,然后反应过来,拐了个弯子,又跑到了农机厂,找杜厂长又买了一台。

  “小李同志,你可以啊,这还没出奎屯呢就卖掉一台。看来这收割机的前景是真不错!”

  “能有个十年吧。”李龙说道,“十年内,收割机的市场还是很好的。”

  “那十年后呢?”对李龙的话,杜厂长还是很重视的,问道,“十年后这收割机就不行了?”

  “那时候,新型的康麦因就多了啊,而且也便宜了,或者说到时有些农民富了,就不买收割机了,毕竟这个最后还得打场。那康麦因终究是要比这个方便。”

  杜厂长点点头,是这个道理。

  “可惜我们厂子,一时半会儿搞不出来那么复杂的农机啊。”杜厂长原本喜悦的脸上露出几分苦涩,“那个太复杂了,需要的技术力量和机器车间,不是我们能承受的。”

  李龙笑笑:

  “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好处。就跟这收割机一样,你看看,这十年,你们卖收割机的利润,未必会比那卖拖拉机的差。你们厂子也可以往小型化农用辅助机械发展嘛。”

  “是这个道理。”杜厂长沉思。

  李龙没点太透。今天这事让李龙对杜厂长更进一步信任,但有些东西他还不好在这里说出来。

  眼下还不是时候。

  李龙拉了一批五台收割机回到玛县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

  顾博远过来吃晚饭的时候,和李龙一起把收割机给卸下来,放在墙根摆好,李龙又找了东西把它们给盖上。

  “明后天我再去两趟奎屯,再拉几车回来。”李龙在晚饭的时候说道,“这段时间光找我来订货的就七八个人了,这五台,不够分的。而且咱们队里还要留几台。”

  这是正事,大家自然不会反对。

  只有顾博远忍不住问道:

  “你去和回来的时候,路上碰到黄羊群没有?”

  显然,他还记得上一次打猎的事情呢。

  “没有,一只也没有。”李龙摇了摇头说道,“可能它们转场已经结束了,现在活动范围已经固定了。也可能等到开春它们才会从山里赶往北面的沙漠戈壁。”

  顾博远明显有些失望,但也没办法。

  毕竟这种事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那你小心点儿,”尽管李龙已经跑过许多次,顾晓霞还是说道,“那里要经过无人区,谁知道会不会有坏人。”

  “好,我知道了。”李龙应了一声。

  晓霞是孕妇,李龙不会说自己有枪有保障之类的,对她的叮嘱,自己答应,记得就行。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龙没能成行。

  他把拖拉机里加了热水,下面加了火炭热了油箱发动机,就在把拖拉机摇着的时候,外面敲门声响起。

  有人来买收割机。

  来的人还不是外地的,是玛县东面那个乐土驿的。这个曾经在八十年代,西北地区第一富乡,人均收入在某一个时期曾经在西北第一。

  当然,这个特殊的时段,人均拖拉机的拥有量也是全县第一。

  今天就是这个乡的一位拥有拖拉机的农民过来买收割机的。

  有顾客上门,李龙自然是欢迎的。不过这位年近五十的大叔非常细心。

  开着拖拉机上门,说明来意后,认真的检查了李龙给他抬下来的收割机,然后让李龙帮着上到自己的拖拉机上,每一个步骤都记录了下来。

  包括上螺丝,上皮带,启动,停止等等。

  这些过程完结后,他还问李龙关于那些容易坏的零部件,以及售后问题。

  李龙一一解答,这位大叔把这些内容全都记录在了本子上。

  然后才问价钱。

  一听是六百块一台,还和李龙讲了讲价,李龙没给讲价,这位大叔才说,其实六百挺便宜的。

  交了钱,还让李龙给写了个收据,这才算是彻底结束这桩买卖。

  李龙看看时间,已经过了两个小时了。

  好在反正去奎屯也不是当天就能回来的,所以他把这位大叔送走后,再次摇着了自己的拖拉机,开出大门,这时候杨大姐正和韩芳一起推着车子过来。

  李龙便也不锁大门了,和她们示意一下,然后开着拖拉机往西而去。

  等到了奎屯农机厂,李龙发现放置收割机的地方又多了几台,刚好凑够五台。

  杜厂长看到李龙后,有些埋怨道:

  “我原本还想着这两天给订货的客户打电话让他们过来接货,你这倒好,直接把我的存货给清空了。”

  “那我下趟什么时候来?”李龙笑嘻嘻的问道。

  杜厂长也拿他没办法,说道:

  “至少到二月底吧。得让我这边的一些早就订货的客户先拿到收割机,毕竟有些客户已经交了订金的。”

  “行,那我这一趟拉走后,二月底再来。”

  李龙觉得后面基本上每半个月来一趟就行了。农机厂的生产水平,每天应该是两到三台,对于目前的市场来说,只能说勉强够用吧。

  杜厂长也说了,开春后会招临时工过来,到时扩大产能。收割机是已经被验证了有广大市场前景的产品,他们没理由不尽快占领这个市场。

  李龙也挺开心,提前把这个收割机搞出来,他自己方便了,身边人即将跟着一起赚钱,同时也是为不少种田大户提前解决了麻烦。

  拉上收割机,李龙也没去找二哥李安国,而去了KT市招待所,这里有院子,拖拉机放到里面比较安全。

  第二天在招待所里吃过早饭,李龙开着拖拉机回到了玛县。

  二月中下旬,不到十天的时间,李龙的这十台收割机就全卖了出去。

  净入两千多。

  这个收入速度,有点快。

  李龙在二月二十八号,中学已经开学,小学还要等两天的时候再次去了奎屯农机厂,拉回来了五台收割机。

  隔了两天,他再次跑了一趟,又拉回来五台。

  就这个,心里还没底。

首节 上一节 608/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