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560节

  “那……我听你的。”陶大勇想了想,最终说道,“干这活你有经验,你说咋弄就咋弄。”

  陶建设嘴角翘了翘。

  能抛下当哥的面子,跟着弟弟干,自己的这个大儿子,还行。

  其实秋天陶大勇从李家拿到了打瓜种子,虽然是瘪的,但实际上能出苗,他就已经有心要改了。

  以前那种日子,在大锅饭的时候混一下行还,在这年头,就只能越过越不好,吃饱没问题,但日子肯定是会被落下的。

  想想以前,没结婚那时,陶大勇也算队上一个热血青年了。干活并不比别人差,种地也是一把好手。

  怎么就过成这样了呢?

  说媳妇不好?那也有自己耳根子软的毛病。

  如果自己有主见,媳妇能拧过自己去?

  这两个月他一直就在想着,眼看着弟弟那边日子过的越来越好,陶大勇觉得自己以前真是有点混账。

  那就好好过吧。

  陶大强、梁大成等人被李龙点着逮鱼,有人羡慕,有人说酸话。

  陶大勇就是那个比较羡慕的。弟弟憨厚,但交了个好朋友。李龙能带着弟弟赚钱发财,那是弟弟的福气。

  队里冬天还能挣上钱的有几个?

  他心有不甘,但没那福气。但想想其他人砸冰窟窿都是父子、兄弟,凭啥自己就不能去呢?

  厚着脸皮求一回弟弟又咋啦?自家人,不丢人!

  所以陶大勇过来了,而且能把话放那里,一切听陶大强的,那真就是拉下面子准备好好挣钱过日子了。

  陶大强听了也有些意外,随后他便说道:

  “从明天开始吧。明天一早你过来,家里还有个抄网,呆会你拿回去,把把子收拾一下。

  明天咱们有一个冰窟窿,那是我和李家老爷子一起砸的。到时看,如果冰窟窿不够,咱们就再砸一个。”

  “行,我听你的。”陶大勇使劲的点头。

  有了这个表态,陶家人都挺满意。

  吃过饭杨苹苹小声问陶大强:

  “大强,那我弟能不能过来一起干?”

  “行吧。”陶大强想想,给解释了一下,“你看啊,小海子是咱们队上的,按理说其他队里人过来,那是要被撵跑的。

  不过呢,你弟跟着我一块干,钱算总的,后面我再给分,那就没问题。”

  “那行,晚上你回来看着孩子的时候,我回去问一声。”杨苹苹说道,“他要能来最好,总比天天在家里打牌好。”

  “嗯。”陶大强应了一声,穿好大衣,出门提着抄网,骑上自行车往李家而去。

  李龙这时候已经在自己房子卧室里躺着休息了。

  冬天不可能晒被子,所以自己目前靠的被子没有阳光的味道。但屋子里很暖和,没有潮气。应该是每天都有架炉子,所以才会这样。

  李龙感觉很舒服,他甚至都不想起身去小海子,直到李建国和李青侠在外面喊着,李龙才不得不起来。

  午后无风,刚适合逮鱼。李龙披着大衣提着袋子跟着李建国和李青侠走。前面看有人,后面也有人。

  “大强已经过去了,自行车放你哥院子了。”李青侠边走边说,“明天他哥一块抄鱼,以后人可能会越来越多。”

  “那多了好啊。”李龙边走边说,“多了我这任务就好完成了。”

  “收够了咋办?”李青侠继续问。

  “收够了他们要还往我这里送,那咱们就拉着去石城卖啊。那时候快过年了,市场里肯定缺鱼,想买的也多,咱就可以卖个好价钱了。”

  “行哩。”李青侠乐了。

  不光要逮鱼,还要有收获,这才有满足感。

  下午抄的鱼比上午还多一些。因为中午冰窟窿休息了,鱼便都聚拢过来,下午刚一开始抄鱼,几乎网网都有大鱼。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李家三人便往回走,回到院子里,梁月梅已经把鱼汤烧好了。

  李龙先是等着把其他人送来的鱼称了,钱付了之后,才把这边门锁上,过去大哥院子里喝了鱼汤,然后开着吉普车往回走。

  跟着吉普车带回去的,还有大嫂和老娘已经开剥好的三四公斤小鲫鱼。

  那条大红鲤鱼也已经掏空了肚子冻了起来,准备过年吃。

  后面还能不能捞到这么大的鱼不说,反正先留着吧。

  眼下在小海子逮鱼的人,已经比去年多不少了。陶大勇再加入,那就更多了。

  李龙倒是挺开心的,大家知道主动逮鱼挣钱,这观念已经比其他村子里的人要强多了。

  总不能一直让自己带着往前走吧,得有点主观能动性。

  许三多是把史今快拖死才会主动前进的,李龙可不想让村里人最后耗到自己没精气神了。

  想富,终究还得靠自己努力。

  别人给机会,总得伸手去抓吧?

第593章 不影响大局的小插曲

  早上杨大姐做的是鲫鱼汤,炒的咸菜肉。主食是昨天蒸的花卷。这边的花卷通常卷两种料,要么是油辣子,要么是香豆子。葱花的那种普通家庭里很少有人做。

  喝的是苞谷面糊糊。经常吃细粮,早餐这个粗粮却没怎么变,大家也都喜欢喝。

  做这么丰盛还带两种汤,杨大姐就是担心有些人喝不惯,或者两种都想喝。她是起早习惯了,等李龙和顾晓霞两个起来洗漱完,饭菜已经在桌上了。

  “杨大姐,这个月开始给你开工资。”李龙说道,“天天这么忙活,够辛苦的。”

  “开啥工资?”杨大姐眼睛一瞪,“俺娘俩也在这吃,俺自己还能挣钱,白住在这里你们也没要伙食费也没要房租,俺做个饭开啥工资?这要在老家,让人知道不骂俺哩?”

  她又指了指韩芳说道:

  “你们还给小芳安排了学校,给买了衣服,这身上穿的,背的书包啥的都是你们弄的,俺小芳到学校人家还以为是万元户家里的闺女哩。

  他叔,这事可别再说了,俺也不是不想要钱,但俺得讲良心哩。”

  好吧。

  这时候许多人还是很纯朴的,讲知恩图报。估计这时候人如果知道后世还会出现救人被讹的,能骂出十八辈祖宗的。

  那以后就给杨大姐和韩芳多买点东西吧。

  吃过饭,李龙要把顾晓霞送到单位去,让顾晓霞给拒绝了。单位大一些的同事都是这么过来的,她可不想让别人说她娇气。

  “那你就慢点走,现在路上可滑。”李龙叮嘱了两句。他打算再过段时间就不能让顾晓霞骑自行车了,怎么说都得接送。

  这时候路面上雪被压实了成了冰之后,就不好清扫了。后世出来的清雪机还没影子,眼下县城面积不小,但单位不多,每个单位的院子都挺大,所占据的路面长度也长。

  这路面上的冰就很难清掉。玛县县城没有大的驻军,所以清雪除冰就只能靠各单位,这就需要一个过程。

  杨大姐收拾厨房,然后做饭,李龙便给吉普车里加水加油,然后发动着,开着往队里而去。

  既然已经开始收鱼了,那就不能停。队里应该还有不少人在观望,如果李龙这收鱼停了,有些有想法的人,自然就会打退堂鼓。

  吉普车开到李家院子的时候,出来看的是梁月梅和老娘杜春芳。

  “老爹和你大哥都已经去小海子了。”梁月梅解释一句,“小龙,你先进屋喝鱼汤,暖和一下。”

  “不了,”李龙摆摆手,“我去小海子看看。”

  都知道这时候挣钱和完成任务才是紧要的,因此杜春芳和梁月梅也没阻拦他。

  李龙离开,梁月梅对杜春芳说道:

  “老娘,你在屋里呆着。我去前院给小龙那边把炉子架起来。”

  “行行,你快去吧。”杜春芳不怎么会架炉子,便催促着梁月梅,“多放些炭,别不舍得。”

  “哎,我知道了。”梁月梅笑着应了一句。其实真要说舍不得是自己的公公婆婆舍不得。他们的屋子里也是有炉子的,但每次都是自己和李建国催促他们多加点煤。

  公公和婆婆两个人都说已经够暖和了,不用加太多的煤,那煤也挺贵的。

  梁月梅是听李建国说老家的煤的确挺贵,价钱是北疆这边的好几倍。买不起,就买掺了黄泥的蜂窝煤,那个相对便宜一些。

  也许是冻习惯了,所以才会觉得加一点煤就够了。

  但李建国和自己怎么舍得让他们冻着?就只好帮他们往炉子里加煤。

  但对李龙,他们是真的舍得。梁月梅倒一点也不吃醋,李龙值得这种偏爱。

  这两年李龙的表现,是真的值得这种偏爱的。无论对父母,对兄长和自己这个嫂子,还是对侄子侄女,李龙都足够关心,特别是对李娟和李强,有些方面做的比自己这个当父母的还细。

  真的懂事了。

  陆家大嫂过来串门的时候经常会说,像李家这样兄弟和睦,一家一点杂事没有的,真的太少了。

  谁家有兄弟两个,不为点破事吵吵的?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感觉李家就没有。

  梁月梅听着就笑。现在的日子是她感觉最幸福的时段,虽然夏天干活依然累,但累的开心。

  感觉生活越来越好,累也是有奔头的。就眼前的这种生活,已经是别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生活了。

  现在村里的不少大嫂小媳妇时不时的就会来自己家里一边做活一边聊天,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慢慢的李家快成了居民点里妇女之家了。

  梁月梅有那个底气,在那些大嫂小媳妇发牢骚的时候敢直接说,也敢劝,平息了不少家庭矛盾。

  有些妇女甚至在说,其实让梁月梅当妇女主任最好。

  梁月梅急忙推辞,她才不当哩。能把自己家里日子过好就行了。她没上几年学,懂的道理不多,想法也不会太多,就想着把自家日子过好。

  李龙沿着路快步来到小海子,他发现陶大勇果然和陶大强在一起。

  两个人并没有在那个冰窟窿抄鱼,而是在附近隔着二十几米的地方,把冰面上的雪扫开,正在砸冰。

  看来是打算准备再开个冰窟窿。

  也对,兄弟两个都算棒劳力。如果就指着一个冰窟窿,可能真就不够。

  看到李龙过来,那些附近的正抄鱼的都纷纷打着招呼。

  昨天送鱼到李家的都拿到了现钱,今天一个个精神头就更好了。

  这年头交公粮还有打白条,等年底才结账的。李龙这边无论收什么东西,从来不欠账,都是现收现结,两年时间就把信誉给树立起来了。

  虽然有人吐槽李龙有些时候在收东西的时候太严格,但从来没有人去说李龙在给钱的信誉问题。

  李龙这两年的行为,已经潜移默化的给大家脑海里留下一个印象,只要李龙收东西,那肯定是不会坑人的。

  别小看这个印象,这样下来的信誉是可以透支的。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样的信誉真的很难得。

  李龙来到李青侠这边的时候,李建国正卡在冰窟窿一半的位置往上抄网。

  看到李龙过来,李青侠笑着说:

  “小龙啊,昨天你那法子不错,把抄网放下去后等会儿,再抄起来的时候,那鱼就是比昨天多哩!”

  “嘿嘿,看吧。”李龙也不好说这是不是真的有用,还是运气好,他走到跟前看了看。

  大鱼有两条,一条花鲢一条白鲢,都是两三公斤的那种。小的鲫鱼、狗鱼有两三公斤,都聚拢在了一堆。

首节 上一节 560/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