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也知道他不能像李龙那样,更不能像老爹那样自在。
一家人,甚至包括李龙和顾博远的公粮最后都得由他来交。
明年,顾博远的地就得由他来种了,所以有台拖拉机会好太多。
好在顾晓霞的户口已经迁到了县城,她那份公粮不用交了。
李龙之所以觉得这个生产队好的原因,是这里除公粮以外负责比较少。
他听老爹说,其实口里的负担比北疆要重。
扯回原话,其实李龙还想把苇湖承包掉,不然的话,再过两年,供销社的苇把子任务恐怕就得受制于人了,那个时候,他再想赚这个钱,就没那么容易了。
毕竟苇湖真的会被承包,而且还会比小海子还快。
当然,也就承包几年,供销社出的苇把子任务也就再收几年,九零年左右,就不收了。那时候造纸厂也不怎么要苇子了,毕竟麦草在造纸方面更优质一些,麦草的产量也大。
但这几年,也有不小的利润呢。
第569章 达则兼济亲朋
大院子里这段时间一直在开伙,所以食材还是很丰富的。
梁月梅和杨大姐一起,两个灶头,加上屋里的三个灶,做饭速度并不慢。
今天中午蒸米饭炒菜,主要是杜春芳吃不动拉条子,感觉太硬。而这一次李建国又拉了一袋子新米过来,说是新碾的。
其实上一次李龙拉回来的新米还没怎么吃呢。这时候的米真的很香,蒸出来的米饭一开锅,整个屋子里都是饭香味儿。
这时候人食量大,所以炒菜的份量也大,这边厨房里燷的油很多,所以梁月梅舍得放油。杨大姐一开始还有点不适应,看梁月梅炒菜都放那么多油,她也就跟着来了。
“自从小龙能到山里打猎,俺家做饭用的油肉就多起来了,”梁月梅一边炒菜一边解释,“他说用少了不香,再说又不是没有。
小龙啊,这两年是真长本事了。”
“是啊,他李叔本事真大,俺长这么大,还真就没看到谁比他本事大的。”杨大姐由衷的赞同这句话。
蘑菇炒肉、干豆角炒肉、辣皮子炒肉,加上一个辣子炒鸡蛋。
四个菜,再加上米汤,摆在桌子上很丰盛,李青侠开玩笑说:
“这就跟过节一样,看着就香啊。”
李娟和李强两个早就饿了,他们和韩芳已经混熟了,这时候三个孩子洗了手帮着端碗盛菜,一时间厨房里也是很热闹。
大院子的饭厅饭桌不大,干脆就是女人在这里吃,男人们去屋里吃。梁月梅和杨大姐动作也快,直接就把每份菜分两盘,一盘端进了主屋的客厅里。
三个孩子跟着在饭厅吃饭,女人们聊着家常,而四个大男人在客厅里也是一边吃一边聊着。
“今年秋里,买农资的可不少。”顾博远已经有了自己的进货渠道,他一边吃一边感慨着,“这一包产到户,大家种地的积极性真高。那种子都不够卖的。”
“那不简单嘛,明年咱队里种打瓜的多了,有些打瓜种子就可以放到你那里卖。”李建国是有些生意头脑的,一边吃一边说道,“眼下你那农资商店知道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你卖种子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明年秋里自然会有人过来问。”
“这个不错。”顾博远点点头,“这是对两边都好。”
“其实咱们也能弄出来一些地专门种种子,不过就是麻烦了一些。”李龙想着眼下种粮食的比较多,其实粮食的自给率已经够了。
不够的是蔬菜。眼下专门种菜的人还比较少,以后县城周边那些分的地块比较少的村队,村民就开始改种粮为种菜,最后开始成规模的建大棚。
但初期规模种菜是需要种子的。比如笋子、胡萝卜等耐存放的蔬菜其实在这时候比较受欢迎。
但市面上的种子根本不够那些想种菜的人分的。
只是相对麻烦的是这些种子,除了笋子是可以当年结籽,其他的都需要两年。头年种出来,秋天把东西挖出来埋到菜窖的沙子里,第二年开春把它们再挖出来当成栽子再栽到地里,等秋天结籽。
甜菜也是这样,所以算是比较麻烦。
以前李龙曾想过这是一条发展经济的路子,只是收取效益的时间周期太长了。
李建国听着这个事情,慢慢在琢磨着,然后说道:
“可以用小块地试试。大面积划不来。”
“也可以种一下花葵。”李龙继续分析着,“秋里不是有个私人炒货厂过来找货吗?他不可能只要打瓜籽吧?花籽肯定也要吧?”
后世花葵在市面上比较普遍,然后又兴起了马牙瓜子,其实就是特殊的白葵,这个也不错。
只不过眼下的白葵和花葵差不多大,而且大家在这个阶段也不太能接受马牙瓜子这种瘦不拉叽的模样,觉得仁子太少,划不来。
他们一边吃饭一边分析着,很快,菜吃饭,碗里的饭也吃完。
放两年以前吃饭,菜少饭多,需要多吃饭少吃菜,眼下不存在这种情况了,就算几个孩子也都是慢慢的吃着,不争不抢的,都不缺了。
看着就挺好。
三个孩子都很有规矩,所以无论是梁月梅、杨大姐还是顾晓霞看着都挺欢喜的。
吃过饭后,又聊了一会儿,李建国他们回去,李龙休息了一会儿之后,便往拖拉机上放了一只羊,先开着去银行取了些钱,然后去了李娟外爷梁东楼他们的村子。
厨房里已经收拾好了,韩芳让杨大姐赶着去复习功课,她和顾晓霞两个收拾着李建国他们拉来的东西。
米,面,各种干菜,鸡蛋,干鱼等等。
“她姨,你公公婆婆家对你真好。”杨大姐一边收拾一边由衷的感叹:
“你看这送过来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今天我跟他叔的大嫂做饭的时候说话,她把你夸的哟,还生怕你在怀孩子的时候有啥问题……”
“大嫂……”顾晓霞停下了手头的动作,缓缓说道,“其实我记得小时候,我差点儿把大嫂叫妈——
我爸和大哥关系可好了。那时候李龙可没正形了,不好好干活,我都不理他。我爸带我去大嫂家里,大嫂就把我拉到一边,给我说丫头家该注意的事情……”
梁晓霞虽然没有继续说,但杨大姐能理解她想说的事情。
两家人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熟,知根知底,而且关系一直不错,后来成亲,关系算是亲上加亲,自然就更好了。
“真羡慕你呀。”杨大姐一脸的羡慕,“有个好爹,有个好男人,还有个好公婆……”
“杨大姐,你家呢?你公婆……”
“嗨,别说了。”杨大姐摇了摇头,“老家……老家也有好的,不过我没摊上。要好的话,我也就不会带着小芳到北疆来找她爹了。”
顾晓霞没在老家呆的印象,对那边的情况并不理解。
那种父母为了让子女照顾自己养老,会破坏子女的美好姻缘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而那种为了能拿更多的钱而隐瞒儿子或者女儿的情况的公婆、岳父母也是存在的。
“那你娘家呢?”顾晓霞心想,总得有一头好的吧?
“我……从小就是孤儿,跟我爷爷奶奶长大的,我爷爷奶奶前些年就过世了。”杨大姐说话的表情很平静,她已经很坦然的接受了这段过往。
顾晓霞愣了一下,真没想到杨大姐的身世是这么的……让人可怜。
“好在小芳她爹对我还好。他在的时候,我觉得我过得还怪好哩。就是家里地不多,人口多,吃不饱,所以他就跟着人往北疆跑,谁知……”
接下来的事情顾晓霞就差不多知道或者猜到了。
她忍不住说道:
“那以后就别回去了。后面找到韩大哥,让他把你们的户口落过来,看看在北疆咋也比在老家强。”
“那是!”杨大姐听顾晓霞说这个,真就笑了,“这边的生活真好哩。当然,也是多亏了她叔,不然俺娘俩这时候不知道在哪里挨冻哩。”
……
李龙并不知道女人们在讨论的事情,他开着拖拉机突突突的来到了梁东楼家门口。
虽然李龙来过不止一次了,但突突突的拖拉机声音还是惹着不少人出来观看,就跟十年后有汽车进村的时候,会有人出来看着是谁家亲戚的汽车。
梁文玉早就听到了拖拉机的声音,出来看到是李龙,便立刻笑着打开大门,让拖拉机开进了院子。
院子里的雪扫的很干净,东西归置的也很整齐,比大哥家里整齐。
说实话,李龙其实这么一对比还想着吐槽一下,大哥大嫂两个人都是宁愿干活不愿意收拾屋子的性格,所以李家的院子勉强算是干净,要说整齐就有点难。
当然,基本上的东西归放到位是没问题的,但看看闲房子就知道了,那里面东西是东一堆西一堆,不如这边规划的那么整齐。
拖拉机熄火,李龙下车,梁东楼和陈秀珠也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小龙咋来了?”梁东楼问道,“快进屋暖和一下。”
“好哩。”李龙去车斗子里,把那只羊提了出来,“这是从山里弄的一只羊,我大哥把他们那边的拉走了,我闲着没事,就给你们送过来了。”
“嘿,小龙你回回整这些东西,俺家这都把嘴养叼了。”梁东楼知道拒绝不了,开了句玩笑。
“那前几年要不是梁叔你给我大哥大嫂那里送东西,我还饿肚子哩。”李龙也笑着说,“和那个比,这才算啥?”
自己这个最多叫锦上添花,那个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回回都提这个,那时候我们送的是啥唉,就是些粗粮。”
“那时候能活人命啊。”
羊克郎子被放到了闲房子,屋顶的横梁上垂下来一个铁挂钩,李龙便把羊腿穿在了挂钩上。梁文玉要帮忙,没想到李龙轻松的就完成了这一挂。
“小龙,你力气可真不小。”梁文玉有些吃惊,这羊怎么看着也都有二十多公斤,李龙一只手举着快到头顶了,另一只手要拿着铁钩子往冻肉里扎,还就轻松的给扎进去了!
“嘿,没事就练呗。”李龙开着玩笑。
羊肉挂半空是因为这里老鼠比较多,怕被咬。
眼下还只是家鼠,再过十几年,口里和内地的物资交流运输频繁了,运货过来的火车皮把内地的大黑老鼠带了过来,很快就在这边泛滥起来。
这边小老鼠多,农村许多人都用老鼠药,而有些狗、猫吃了有毒的老鼠也就死了。
这些大号老鼠不怕人,也不怕猫狗,甚至敢于和人对峙,和猫狗对峙。
城市里养的宠物狗和宠物猫大都不是这老鼠的对手,还会被吓跑,农村的狸花猫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的希少,这些老鼠就特别的猖獗。
没办法,农村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粮食物品便开始用大号老鼠夹子,普通的老鼠夹子根本没用。
当然,短视频上那种粘家鼠的粘鼠板用处也不大。
好在后来慢慢狸花猫又多了起来,毕竟种粮食的少了,老鼠的天敌多了,食物少了——小老鼠甚至会是大老鼠的食物,所以狸花猫多了,生态才慢慢平衡。
挂好羊肉,两个人进了屋子里,陈秀珠已经倒好了茶。
“小龙最近咋样?”梁东楼问道。
“还行,老婆怀上了,我前段时间进山给转场回来的牧民朋友送些粮食和生活物资,他们给我拿了些皮子和羊肉。”
李龙这一次没带皮子,毕竟皮子对于这年头的北疆人来说,用处真不大,最大的用处,就是卖了换钱。
在李龙看来,其实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玛县这边的人对于皮衣制品是有些祛魅的,包括皮草类。
野外的那些生活,在没有保护法的情况下,大家打它们,一来是卖皮子赚钱,二来是吃肉。
后来皮子不值钱了,也就没人打了。小海子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水老鼠,也就是麝鼠都开始泛滥了。为啥?就是生的多,死亡的少。本地人不打,那在水里它们就没啥天敌。
“那你后面可要好好陪陪你媳妇。”陈秀珠说道。
“嗯,冬天基本上就不出去了,”李龙说道,“我打算民兵训练也不去了,这段时间就是休息。”
聊聊家常,李龙便开始说起了正题。
“梁叔,我想说个事情,看看你们愿意不愿意。”
梁东楼便说道:
“你说。”
“我夏天的时候,去奎屯弄了个收割机,专门割麦。”
“这事我知道,你嫂子送打瓜籽过来的时候给我说了,赚不少钱吧?”梁东楼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