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到临头,李建国倒有点犹豫了,他想了想说:
“七十六号还能用哩,买拖拉机,它就闲着了啊。”
“那哪能闲着?连马带车直接给梁叔那边啊。前些年梁叔可没少帮咱,眼下咱这边日子好过了,梁叔那边还没大起色哩,其实也可以让他们在那边种点打瓜。”李龙早就想好了:
“他们那边找块地把打瓜一种,种子、技术咱们这边都有,销路也有,咋管理你时不时过去给他们说一说,等收的时候教他们咋弄籽,到时一卖,那钱不就来了?”
“嘿嘿,是这个道理。”李建国点头,有些意动。
的确,岳父前些年经常帮忙,不然这个家还真不好维持下去。这两年自己这边过好了,经常也往那边送东西,但真要说帮梁家富起来,说来说去还真就李龙这么一个办法。
毕竟无论是编抬把子还是扎大扫把,甚至包括扎苇把子,都不合适。
李建国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他笑着说:
“小龙啊,还是你想的周到。等回去我就和你嫂子商量,这事能成!”
分钱的事情兄弟两个再没说话,李建国在拖拉机上数钱,数出一千后分开放着。
既然李龙说了就要一千,那就分一千吧。反正兄弟两个虽然分家了,但说实话头两年自己和媳妇没拿他当弟弟,那是当儿子养的。
而这两年李龙往家里扒拉的也特别的勤快,来来回回算不清了。
一起把日子过好才是正理。
拖拉机开到老街,看老爹李青侠那边鱼还没卖完,李龙把拖拉机寄存到车场,然后过去帮忙吆喝着。
李建国还有点不太放得开,李龙倒是无所谓,声音很大,很快就又吸引了一些人过来。
他也看到了卖大扫把的张强。
张强听到了李龙的声音,把身子一缩,直接就缩到了大扫把堆里。他那摊子上摆放着得有二三十把扫把,时不时有人过来问价,似乎是不缺买家。
但是两千多把扫把,就这样卖,估计得一年能全卖出去。
当然,一年卖出去也挺不错,能赚不少钱,就是看他能不能挺住这个辛苦了。
毕竟一天来回石城也不近——他可没拖拉机。
他也不好意思见李龙,毕竟和李龙没把事谈成,钱没挣到,人丢完了,差点儿连家都没了。
他现在其实也算看清楚了,没自己大哥的本事,就别去涉险。如果是大哥碰到这事,绝对不会先收东西再找李龙,那是威胁。
他要想赚这个钱,肯定是先找李龙商量,把其中一部分活接过来,给李龙省事,自己也能赚到钱。
自己胃口太大,又低估了李龙的能力和决心,所以才会失败。
当然,就算把这事分析清楚了,张强并不明白,下次碰到这样的事情他依然会失败——性格决定了就是这样。
李龙和李建国两个帮着李青侠在这里吆喝,李青侠剩下的二三十公斤鱼,差不多四十分钟卖光。
“嘿,今天真不错!这七十多公斤鱼卖了一百零二块五毛钱。”李青侠可开心着,“要天天能这样,那三个月就能挣个万元户哩。”
当然这也只是想想,一来这些天没可能天天都逮这么多的鱼,二来他知道是因为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来,所以逛市场的人买鱼的积极性很高。
真要天天来,就算带着这么多鱼,也不一定都能卖到今天的价钱。
收摊后,把东西放到拖拉机上,让停车场收牌子的大爷给看着点,三个人一起往陈兴邦的摊子走去。
让李龙眼尖,距离陈兴邦的摊子还有四五十米的时候,他就看到摊子边上竖着一块牌子:
“石城食品厂生肉出售点”
咦?
李龙又仔细看了看,确定这个牌子是竖在陈兴邦的摊子跟前的,两边都不是卖肉的,应该和他们没关系。
难道姐夫被食品厂收编了?
李龙乐了,他没想到在这里姐夫竟然也能杀出一片明朗天空来。
上一世姐夫最后也是被收编了,不过不是石城,是在另外一个城市。当然,在李龙看来那个城市可没石城好。
如果陈兴邦真的进入了石城食品厂,哪怕就是普通职工,那也非常好了。
三个人一起到了摊子前,陈兴邦看到他们就笑了,他先给别人切了肉,招呼着客人,收钱把人送走后,才笑着说道:
“老爹过来了?大哥,小龙,你们咋过来了?”
“卖鱼卖打瓜籽,”李建国说道,“你这牌子咋回事?”
“嘿,正说着哩,”陈兴邦一脸的得意,“我在这里摆摊子杀猪,前两天,就是四天前吧,有个老头过来买肉,要两公斤排骨两公斤五花肉。我这一刀一划……”
陈兴邦比画着,看着那动作很扎实:
“两公斤排骨多了一百克,两公斤五花肉刚刚好。那老头就夸我这刀法好份量好。
当天下午,食品厂人就过来找我了,说他们食品厂打算在这里摆个肉摊子,问我愿意不愿意当他们的临时工。
他们说的是每天从食品厂给我送来半扇猪一只羊,批发价给我,我按市场价卖,多出来的钱我自己留下来,我觉得不错,这样至少我能省出来不少找羊找猪的时间……”
他正说着,有人过来买肉,他问清楚对方的要求,然后指着案子上的肉,待对方确定后,操刀切肉。
把这个顾客送走后,他继续说道:
“食品厂那边说了,真要干得好,后面有可能让我直接成为正式员工了。”
“嘿,真是好事!”李青侠率先点头,“以后要是食品厂正式工,那就吃商品粮了,那就是城里人啊!”
在李青侠看来,石城可比玛县好多了。陈兴邦能留在石城,真是太好了。
“我就打算再过几天和食品厂请个假回个老家,去把小霞和孩子接过来。”
“回老家?那到时过来,我也一块回去。”李青侠突然接了话,“老家的院子我还得去看看哩。”
“行,那到时我把票买上。”陈兴邦赚了钱,说话也很豪气。
“不用你买,我自己有钱!”李青侠也很硬气,“就今天一天我就卖了一百块,分给小龙五十,我自己一早上赚五十哩!”
“我要啥?老爹你自己拿着。”李龙笑了,“你真要回?那回老家干啥啊?又没啥事。”
“老家嘛,总得回去看看。”李青侠说道,“祖宗的坟在,听说要修家谱哩,那咱这一枝子就算都过来了,该入谱的还得入,没人在,那可不成。”
好吧,老人家把这事看得很重要,要回去一趟也很正常。
这时候又有人过来买肉,李龙他们就打个招呼,开始逛着市场。
市场里卖东西的多,让李龙有些意外的是,还有卖花生、红薯这些少见的作物的。
眼下开垦出来的地还不算特别多,这些收成少的作物种的就少。而且眼下种粮食依然是主流,等真正家家户户天天顿顿都是细粮了,这些作物才会慢慢推广开。
眼下的这些应该也是在自留地或菜地里种出来的,看着都不多。
不过李龙不介意买一些,一来是尝个新鲜,二来也是留点种,明年可以种一些。
这时候可没什么种子壁垒,二代的种子依然可以种出来。农村人种菜种瓜什么的基本上都是自己留种,而且也很懂,挑大个漂亮的留下来,来年好种。
李龙各样买了一些,没办法装,就在隔两个摊位那边又买了个筐。
李建国觉得不该买筐:
“还买啥筐?这筐你嫂子就会编,一个一块五——真抢哩!车里不是有袋子嘛,拿袋子盛多好。”
虽然挣了不少钱,但节俭的习惯还是刻在骨子里的,李龙不以为意,笑着说道:
“嫂子能编,这筐我就不放你那了,我拿到大院子里用。要晒东西哩。”
李青侠就跟着笑。他和李建国对红薯没啥想法,花生倒是可以尝一尝,炒着吃挺香。李龙买了有五六公斤带壳的,他打算自己这边留三公斤,其中一公斤做种子。
逛了一趟市场,也没刻意避开张强那里,只不过路过的时候就无视了,张强那里也有人在买大扫把,并没有管李龙他们。
走过去好远李龙还听着那边“两块八已经很便宜了啊再不能降了啊……好吧好吧,两块八,掏钱吧!”
一把扫把卖两块八,真是赚的辛苦钱,哦,这么算起来,除非自己砍杆子,否则还赔钱。
管了,不用管了。
逛完市场,三个人开着拖拉机去了市里吃了一顿拌面,然后当当当的开着回县里了。路过顾博远的农资商店的时候李龙停了一下,李青侠和李建国下去和他聊了几句。
顾博远在这店里挺自在,李龙发现这里比顾家院子收拾的干净,东西也少,摆放整齐。柜台上摆放着几本书,看来他闲的时候就用这个打发时间。
一台收音机放在柜台的角落,这时候正播放着新闻。
“嘿,还是你日子过得舒服啊。”李建国笑着说。
“那是你不想来,你要想来,小龙给你弄这样的店还不容易的很?”顾博远一句话就拆穿了李建国的想法。
“嘿,我这一辈子就是当农民的命。”李建国倒也没反驳,“我也就会种个地,其他啥也干不了。”
“那是你不想干。对了,你们干啥去了?”
“卖打瓜籽。”
“咋样?价钱可以吧?”
“嘿,一公斤两块八,一亩地收两百公斤,你算算吧……”李建国只有在顾博远这里才会变得眉飞色舞,当然也有显摆的意思,“种十亩地,收了一台拖拉机!”
“那可真不错!”顾博远也是大感意外,“那明年还种?这么挣钱,队里人知道了,明年不会少种吧?”
李建国点点头,是这个道理。
第547章 得知消息之村民百像
拖拉机突突突开回村里的时候,不少关注着这边的人都听到了。
关系一般的还不好意思现在上门,毕竟人家刚从石城卖瓜籽回来,你就上门问,那也太急切、功利性也太强了些吧?
反正总有比较急的,而且有关系比较近的,所以听着这些传着就好。
比如陆大嫂。
梁月梅、杜春芳和陈丽蓉都在院子里压着最后一点专门挑出来的打瓜籽,翘的那些。
其他的那些在前院晒着,陈丽蓉时不时的要过去看看,不是防贼,主要是撵鸡赶鸟。这青天白日的也没人敢到人家院子里偷东西,发现了是会被打的,打死都没人追究。
这可和后世不一样。
只能说,慢慢的,世道不一样了。
所以李龙在后世看视频说到别人家偷东西摔伤摔死还找主家赔然后告到法院的事情。
法院竟然还能接这样的案子?真有点滑天下之大稽的感觉。
最恶心的就是明明主家没责,还要人道赔偿一定的金额。
这特么的不就是鼓励那些没道德的人作恶吗?
拖拉机开回院子,李青侠和李建国下来,李龙熄火下车。
他打算休息一会儿,就开着拖拉机回县里去。反正需要一两天时间剩下的瓜籽才能晒干,不着急去石城。
陆大嫂从对门赶了过来。
“他叔,你家瓜籽卖完了?咋样?”陆大嫂是准备种打瓜的,但跟归跟,价格还是要问的,问清楚了,明年就有底了。
“两块八!”李建国的声音很宏亮,路上他就和李龙商量过了,该说的要说。反正这事经得起检验。袁国民那里也说了,他们炒货厂收打瓜籽量也不少,几吨十几吨的不在话下。
所以如果队里有多的人种,销路是没问题的。
但李龙也提醒了李建国,这玩意儿没上赶着去给别人推销让种的。因为啥?上赶着不是买卖啊。
本身这玩意儿就是小众农产品,如果大面积种植,那真就会把价格压下来。所以李龙的意思是,留个一两百公斤左右作为种子,梁东楼那边留一些,关系好的分一些,自家留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