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495节

  要三块的话,十亩地差不多能收入六千块,买辆拖拉机还真就可以了。

  毕竟大哥自己手里应该还有一些存款,应对平时的急用是够了。

  况且还有自己嘛。

  他知道大哥自尊心强,不想用弟弟的钱买拖拉机,那自己就尽量发挥三寸不烂之舌,把价格往高里谈吧!

  当天晚上李龙没回县里,主要是把晒干的打瓜籽装到车斗子里。李青侠也想跟着过去,不过他过去不是讲价,而是这些天都没逮鱼,他瘾犯了。

  陶大强没能过来,李龙也不敢让老爹一个人去下网,他便陪着一起。李青侠这回搞了两个盆子,李龙则是坐着轮胎去海子中央下网。

  周边下网人多,鱼已经不在附近活动了,每条网能逮的鱼不多。

  坐轮胎到海子深处下网倒是好活,但坐着轮胎能下网的人并不多,这轮胎首先就不好找。

  李龙把十条网下了,划轮胎回来,和老爹一起回来,明天还要早起取网取鱼。

  好在有拖拉机,所以距离不是问题,时间也不是问题。

  晚上住大院子里,李龙还略有点不习惯,不过想着也就是这两天的事情。

  第二天天微微亮,李龙就让李青侠给叫了起来,然后一起过去取网。

  现在盆子能逮的狗鱼也少了,两盆合起来能有原来一盆的多。

  但李龙在海子深处下的网,收获就多了。

  这时候其他人还没过来,海子这里非常安静,李青侠取了盆子上岸后,就听着李龙那边劈里啪啦的声音,听着他心痒痒的。

  有多少鱼啊,怎么这动静这么大?

  他和陶大强一起下网的时候,陶大强坐轮胎去海子里,也不敢走太远,毕竟他没李龙那本事,下网走太远了也不好收。

  李龙自己倒是不在意,艺高人胆大,感觉哪里鱼多就往哪里下。

  这有相当长时间他没下网了,偶尔来这么一次也挺兴奋。

  取网的时候就更兴奋了,鱼竟然还很多!

  大鱼也不少,只收了两条网就逮到了两条三公斤以上的大鲤鱼,红头红尾的,看着真喜庆!

  嘿,大丰收,好兆头啊!

  鱼卖多少钱不在意,这是不是预兆着今天去卖瓜籽,会有一个好结果?

第545章 惊喜大爆价

  “嘿,今儿个鱼真多!”李青侠看着李龙分两次才把十条网收回来,脸上笑的褶子能夹死蚊子,“得有六七十公斤!”

  “这不算多吧?”李龙把轮胎从海子里拖出来,然后扛上两个袋子,夹着轮胎还得提着一个袋子,边走边说:

  “十条网不就得这么多吗?以前你和大强下网逮多少?”

  “哪能有这么多?偶尔逮着能有四五十公斤,基本上就是二三十公斤了。这海子里鱼少多了,可不会像去年能出那么些鱼了。”

  李青侠总觉得这鱼和李龙有缘,李龙下网了,这鱼就多。

  李龙却觉得因为自己轮胎滑的深,有些地方陶大强不一定敢进去。

  水深鱼才多嘛——海子边上那些地方,下网的人多,鱼要么被吓走了,要么被逮走了。

  拖着盛网的袋子回到李建国大院子里,东面才露出一抹红。家里人都已经起来,看他们回来,立刻七手八脚帮忙,塑料纸已经铺好,择鱼,找袋子,分捡,还有做早饭的。

  知道李龙他们今天要去石城,李娟李强他们早早准备好书包,打算坐拖拉机去学校。

  好不容易能蹭趟拖拉机,两个孩子都挺兴奋的。

  对门的陆大嫂端着碗走过来问着:

  “咋,今天开拖拉机去卖鱼……咦?这打瓜籽是晒干了?准备去卖?”

  “嗯,”梁月梅一边盛着菜一边回应着,“今天去石城卖打瓜籽。”

  这种事情不需要隐瞒,人家问了就说了。

  “嘿,这队上好多人可看着哩,你家这打瓜籽要卖上价,明年一准多出好多种打瓜的。打瓜籽给俺家留十亩地的种子行不?你们卖多少钱,俺就出多少钱。”

  “行啊。”梁月梅自然没不同意的,“家里还有一些正晒着,晒干了你来称。”

  “好。”陆大嫂看这边兵强马壮的,颇为羡慕。陆英明的父母也来过,不过没呆多久就走了。在这边生活不惯,而且还有颇多的要求。

  就像陈丽蓉所感觉的,这边的家庭妇女地位可比老家高,妇女能干活,以前能挣工分能挣额外的粮,现在能干活能挣钱,能力不一般。

  那公公婆婆想要像在老家那样给媳妇立什么规矩,那就得看看媳妇愿意不愿意承受了。

  所以最后为了家庭和睦,陆英明把老爹老娘送回老家了,其他所要做的,就是到年底寄些钱,寄两床被子。

  这个时候,兵团已经开始种棉花了,不过是陆地棉,面积不算特别大,产量也不算多,再过两年,就推广到地方这边来了。

  择出来的鱼留了一些,这是打算给各家分一分。打瓜忙活了这么久,终于告一段落,家里人能闲一闲,梁月梅打算回趟娘家,看看梁东楼他们。

  这过去带些鱼还是挺合适的,她也想劝着梁东楼那边种些打瓜。毕竟那里地少,想要发展经济,就必然要种经济作物。

  李家中午也打算炖鱼吃,陈丽蓉已经会炖了。虽然这段时间陶大强没空和李青侠一起逮鱼,但以前的交情在,李青侠的意思是他们走后,让陈丽蓉给那边送点鱼过去。

  还有老罗叔那里,也得意思一下。

  “不用让俺二嫂去,分开放拖拉机上,我开着拖拉机,分分钟的事情。”

  李龙一边拿着馒头就着菜吃着一边说着。

  想想也是。

  等大家吃完早餐,太阳才露出一个头来,李龙发动拖拉机,李青侠和李建国两个都上了车斗子,然后把李娟和李强拉上去。

  车斗子里前面撂着打瓜籽,中间隔着塑料布,后面放着两大袋两小袋要卖的鱼,给别人送的鱼放在角落。卖鱼用的大盆、秤也都在角落里。

  拖拉机发动,杜春芳冲李龙挥挥手,然后看着拖拉机突突突的冒着黑烟开出院子,往北而去。

  她们还有活要干。

  先去了老马号,给老罗叔把鱼放下。

  老罗叔正在给那些野猪喂食,听到拖拉机的声音,笑着往这边看,李龙把鱼放下,也没空说两句话就走了。

  “这小子,越来越忙了!”老罗叔看看鱼,很满意,都不大,但都活着,不时蹦跶一下,看着挺好。

  陶大强不在院子里,倒是陶建设在,李龙下了拖拉机,把鱼拿过去,问了两句。

  “卫生院的说就在这两天了。”陶建设又高兴又发愁,“大强想着明天就把人送卫生院去,担心在家里有啥意外。”

  “对着哩。”李龙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不能放家里,家里没人家卫生院干净。”

  就这一条就足够了。

  拖拉机开出了队里,一路上碰到不少学生,李龙都没停,突突突的开到小学,放下李强后又突突突的开到中学。

  李娟已经上初一了,目前还在适应阶段。这时候农村的学校是没校服的,大家穿的也是五花八门,李娟每天要比以前多走一公里多路,还是挺辛苦的。

  李龙想着是不是该给她买辆自行车了?

  当叔的给侄女买自行车,很正常吧?买了后,她骑着上学,顺便把李强带上,这样都方便。

  思维发散,拖拉机突突突的已经开过了乡里,正在往县里进发。

  在县里没停,拖拉机一路开到石城老街,李龙把拖拉机停在停车场,拿了牌子后,三个人一起把鱼和其他东西提过去,找了一个空摊位放好,接下来卖鱼就是李青侠的事情了。

  老爷子不是第一次在这里卖鱼,因此一点也不怵,李龙和李建国才扭头往拖拉机那里走,他已经开始大声吆喝起来。

  嘿,老爷子声音是真洪亮!

  李龙把拖拉机开出停车场,往市里拐的时候,已经看到老爷子的摊位那里围着不少人了。

  “我刚才看着张强了,在卖大扫把。”李建国坐在页子板上,大声说着,“那大扫把好像还是有人买的。”

  “只要他卖不是很贵,肯定有人买。”李龙说道,“这年头各地方都搞建筑,不光农村,城市里也啥都缺,生活物资肯定是有人要的。”

  话是这么说,那也得找准赛道,不过眼下其实也是各种商品找路子,野蛮生长的年代,有些人运气爆棚,搞到了隔壁国家特别需要,但自己这边烂大街的东西,那一下子就发了。

  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拖拉机突突突的开往炒货厂,李龙在想着路子。如果炒货厂给的价格太低的话,那就不能卖给他,然后去问问种子公司。

  他把这个想法给李建国说了一下,李建国沉默了一下说道:“只要他给的价高于一块五,我觉得就能卖。”

  好吧,大哥对于这个一块五是真的有执念啊。

  李龙的想法是少于两块五都免谈。

  当然,眼下也只是这么想想,打瓜从头到尾都是大哥在种在管理,李龙其实没多少发言权。只不过从头到尾,这事是李龙促成的,所以李建国觉得得尊重李龙的看法。

  空气中弥漫起炒货的香味儿,炒货厂到了。

  眼下油葵还没大面积成熟,炒货厂其实也和挺缺原料的。

  每年农村的秋收季,炒货厂会大量收购花葵、白葵、黄豆等作物,作为原料储备起来。

  粮食局虽然收购有不少这些东西,但收购起来后一部份作为国储物存到了库房,一部分油葵要榨成油出售。

  粮食局通常不收花葵,和炒货厂基本上不搭界,偶尔有点交集就是黄豆,不过石城、玛县这里不是黄豆(也就是口里说的大豆)的主产区,偶尔有种一点的。

  他们收的比较多的是蚕豆,本地人叫这个叫大豆。

  还有就是种植的比较少的花生,以及打瓜籽。

  其实兵团也有少量种打瓜籽的,但面积并不固定,这玩意儿种起来还是挑土地的,不是什么地产量都能种起来。

  李龙估计明年队里有人种,必然会有一批人会失望。

  因为有些农民会跟风,有些农民也会非常固执。他们觉得自己种地还是没问题的,啥都能种,所以要说让他们去找别人请教技术,那有点难。

  当然,这是少部分,大部分农民对于新种植的东西,还是有点敬畏的。

  新葵没下来,炒货厂的原料科就有点忙,他们每个月也是有生产任务的。

  拖拉机开到门口就被拦了下来,李龙也不急,他直接就说找厂长。上一次过来是找到了厂长问的事情。

  门卫也很客气,能开拖拉机的必然不是一般人,况且这个不一般的人还给他塞了一包红山烟!

  门卫摇电话到厂长办公室,厂长让门卫问来人干啥的,李龙就大声说:

  “卖打瓜籽的。”

  门卫如实传达,厂长就让直接去找原料科。

  有人能过来直接卖地里种的农产品这算是比较新鲜的事情。眼下炒货厂算国营企业,基本上是统购统销,但也有一定政策上的放宽。

  毕竟上面有收购政策,厂里也需要有一些灵活的资金,不然过年过节怎么给职工发福利?

  这年头别看福利发的东西挺便宜,就是毛巾香皂卫生纸啥的,但那可是厂子兴旺的象征。

  这时候的卫生纸和后世的圆筒状不同,是塑料袋装的长方形,一层一层的。纸的质量当然不可能和后世比,但货真价实皱纹纸,也挺软。

  原料科科长架子不小,不过听说有人送来打瓜籽,自然是要见一见的。

  炒黑瓜子虽然他们卖的不多,但上级单位一直有任务。以前直接从兵团系统那边收,石城这边是师市合一的指挥架构,可以直接调拨,但如果能够自主收购一部分,总归是好事。

  家有余粮心不慌嘛。

  拖拉机开进院子,李龙算是熟门熟路,知道办公室在哪里。

  说是原料科,其实真要论起来这炒货厂的面积还不如玛县供销社大,但没办法,石城的级别比玛县高,玛县的供销社就只能算股,石城的炒货厂就可以是科。

首节 上一节 495/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