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491节

  “嗯,味道挺好的。”

  李龙从后世学来的经验,好就是好,往好里夸,不要“还行”、“一般”、“可以”这种容易让人误会的话,夸人就好好的夸。

  像顾晓霞同志这样,就挺好!

  吃的好,聊的好,喝的也尽兴,等天黑下来,菜吃的不多,啤酒喝下去六瓶,小香槟喝了三瓶,厕所去了好几回。

  两个人站起来,碰到了瓶子,叮零咣啷的,也挺热闹。

  说说笑笑的把残局收拾了,两个人就进了屋。

  看电视已经不算是重要的事情了,既然已经说了要为生孩子共同奋斗,总得践行对吧?

  于是两个人很默契的上了床。

  夏天本身穿的衣服就少,所以开始都很简单,也都很主动,毕竟结了婚的,法定的,不需要多说。

  不知道是因为有酒兴还是先前一段时间李龙经常忙,不够亲密,今天晚上格外契合,而且两个人的战斗力都极强,一直折腾到子夜过后,才沉沉睡去。

  李龙莫名感觉,这一次,说不定真就有了。

第542章 打瓜随便吃,籽留下来

  李龙记得上一世本乡其他几个村子里也有种打瓜的,有些时候打瓜熟了,想过去吃的时候,地主人在,打招呼还有点不好意思。

  现在自己家的打瓜熟了,才明白地主人的心思,有人过来吃打瓜,那是真的欢迎啊,毕竟这相当于免费的劳力,帮着把打瓜掰开,只要把籽留下来,那吃的越多自然就越好。

  心态略一转换,便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怪不得上一世在某些人家地里吃打瓜的时候,地主人那么热情呢。

  原因在此啊。

  李龙在大院里当了一段时间的宅男,和顾晓霞两个没羞没臊的好好过了一段男欢女爱的日子,约摸着打瓜熟了,李龙开着拖拉机去供销社买东西。

  供销社商店原来两个售货员换了一个,现在一个是中年大妈,一个是年轻的小姑娘,李龙隐约记得好像是今年中专毕业新分过来的。

  李龙是社里的红人,他不一定认全供销社的人,但社里人基本上都知道他,就算不认识也听过他的名字,毕竟魏主任是认真的组织全社人员通过念报学习他的事迹,不止一次。

  所以当李龙进了供销社商店的时候,那中年大妈刘秀梅主动招呼着:

  “李龙同志过来了啊,今天需要点啥?”

  “李龙同志你好!”新来的女同志秦秀兰脆生生的和李龙打着招呼,大眼睛里蕴含着好奇。

  “你们好你们好!”李龙急忙回应,他也没想着对方会这么热情,不过也没想着多接触,他眼下想着尽快把该办的事情办了。

  “我记得咱们商店里有大锅,就是一米二口径的那种,现在有现货吗?”

  “有啊,”刘秀梅对商店里的东西非常清楚,她笑着说道:“怎么想着买这么大的锅了,这是打算干啥啊?”

  “我哥家里种了打瓜,眼下快熟了,我打算买三口大锅,用这个做个清打瓜籽的工具。”李龙简单解释了一下,“有三口吗?”

  “店里有两口,这种大锅平时两三个月都不一定能卖得出去,我记得仓库里好像还有,我给你调货去。”

  “那谢谢刘大姐了。”李龙说道,“要不要我过去一起搬?”

  “不用不用。”刘大姐急忙摆手,“我让何库管帮我搬就行了,这是他该干的活,你坐着啊。”

  说着刘大姐风风火火的就从后门出去了。

  这店里现在就剩下李龙和秦秀兰,气氛略有点尴尬,李龙便主动打破了尴尬:

  “小秦同志,你知道不知道一口锅多少钱?”

  “我……我查查啊。”秦秀兰还真不清楚,脸一红,急忙翻着自己带的本子,翻了好几页,然后念着:

  “口径一米二大锅,进货价……”

  “别别别,”李龙笑了,“你不能把进货价卖给我啊,你得给我说卖价,不然真把进货价给我说了,我和你讲价咋办?”

  其实这时候国营商店哪有讲价的?属于爱买不买的那种。

  秦秀兰原本是没把李龙当外人,毕竟都是供销社里的职工,这时候让李龙一说,她也知道自己有点紧张了,脸更红了,说话都结巴起来:

  “卖价……卖……价是十九块八毛钱……”

  “好,我知道了。”李龙知道不能逗小姑娘了,便点点头,不再说话。

  三口锅五十九块四,也不便宜。

  不过想想这口大锅用料扎实,全都是铁,真就不亏。

  没一会儿,刘大姐带着库管一起抬着一口大锅从后门进来,那库管和李龙也算熟识,打了个招呼,又匆匆回去了。

  李龙开票付钱,刘大姐和秦秀兰要帮着搬,李龙急忙摆手:

  “你们就别搬了,闪着腰就麻烦了。”

  他上前两手一端,一口大锅直接就端着转身出去,小心的放在了拖拉机车斗子上。

  三口大锅一起放进了车斗子里,再进供销社商店的时候,刘大姐和秦秀兰两个人都张大了嘴巴。

  这大锅可不轻!

  “李龙同志,你力气好大啊。”刘大姐羡慕的说,“我家那口子要有你这力气该多好。让他搬个桌子都吭哧半天,赶你差远了。”

  “我年轻嘛。”李龙可不想拉仇恨,和两位打了个招呼,急忙出去,开着拖拉机走了。

  车斗子里准备着旧褥子,三口锅扣下来叠在一起,每口锅中间隔着一个褥子,这样碰撞的话也不会碎。车斗子的底下也铺着厚厚的麻袋,总的来说比较稳定。

  “看看人家,”商店里,刘大姐感叹着,“那力气多大!咱们社里的年轻人,有哪个像他这样?会挣钱,力气又大,人还礼貌,长的也俊,唉,咋就这么早结婚了呢?”

  她扭头看了一眼秦秀兰,秦秀兰脸一红,急忙低头装着看商品的价格。

  刘大姐摇了摇头,秦秀兰中专刚毕业,十九岁的样子,也是该说对象的时候了。

  可惜了。

  李龙开着拖拉机,拉着大锅往队里开去。

  已经九月初,学校已经开学,中学这边学生下课,满校园都是欢笑声,等开到小学的时候,这边已经上课,有读书声传来。

  李龙隐约记得大哥李建国说他发现钱窖的地方就在小学南边不远的地方。当初这里这一大片都算是四小队的地方,那时候其他几个小队还没划分地方,所以四小队的面积很大。

  李龙想着等自己老了,买个金属探测仪到这里来寻寻宝,玩一玩。

  也不知道那时候这样做违不违法。

  那个钱窖里估计应该还会剩下不少老铜钱,当然能用的有多少就不知道了。

  毕竟据李建国说,当时朽烂掉,手一捏就碎的更多,那些还能用的铜钱拉走了五六麻烦,朽烂的更多。

  而且当时只是犁地的时候犁出来,并没有进行完全的清理,更别说让考古和文物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发掘了。

  所以李龙觉得,那里应该还会剩下许多完整的铜钱,而且这一片是沙地,这十几年还不至于坏掉。

  李龙想着,拖拉机已经开过了界,过了三小队,过了苇沟,就到了四小队。

  队里目前还没有其他人用拖拉机,所以这突突突的声音一响,人们就知道,李龙回来了。

  他打算等打瓜收完问问李建国要不要买辆拖拉机。毕竟接下来还要收玉米,还要干其他活。如果大哥要买拖拉机的话,自己可以赞助一些。

  自上一次李建国和李龙抓着马龙和陆铁头之后,村里人都传开了,各家人都给家里的孩子提醒了:

  “不要去打瓜地祸祸噢,不然抽死你!听到没有,马银宝家的马龙让他爸抽的嚎鼻子呢!”

  其实孩子们的好奇心还是有的,但这时候父母打是真打,武装带抽打那滋味没有哪个少年喜欢再次尝试。

  于是李家的打瓜平安的成长到了成熟期。

  而拖拉机则成了村里那些大人们的梦想。有些人家里甚至连驴车都没有,但并不妨碍他们现在开始梦想自己过两年,买台拖拉机,也能像李龙一样突突突的开着到处跑。

  李龙把拖拉机开到大哥李建国的大院里,这时候已经是中午,李建国和梁月梅从地里回来,院子里放着几个打瓜。

  李龙熄火下车,问道:

  “大哥,这打瓜熟了吧?”

  “熟了。”李建国笑着说道:

  “在里地开了两个,籽都熟了,黑黑的,饱满的很,就是有些不平,翘的。”

  “翘的怕啥?那不都一样称重卖?”李青侠不懂,问道,“还能不一个价?”

  李建国以前大集体的时候给队里种过打瓜,知道这个:

  “那不一样。翘的多,那价格就低,评不上等。你想,这炒货厂买去是炒瓜子卖着给人吃的,你磕这瓜子,平的好磕还是翘的好磕?”

  “那当然是平的好磕。平的一磕瓜子就是整个的,翘的那磕出来的瓜子仁都是碎的。”李青侠一下子就明白了。然后他就发愁:

  “那咋办?”

  “那个没事,后面有办法。”李龙笑笑,“咱们家里人多,干活一条龙。我这买了三口大锅,我,我哥,老爹,我再找几个小伙子,咱们一块压打瓜,把籽压出来。

  大嫂,你带着二嫂找板子,把那翘掉的瓜子挑出来,趁着刚从瓜里面出来还没干,容易摆治,直接压平。”

  “那能压平吗?”李青侠疑惑,不太相信。

  “能。”李龙点头,“打瓜籽刚从打瓜里出来还是湿的,这时候压着它不会碎。等晒干了再压就不行,会碎了。就趁着这个湿的功夫压着最好。”

  “嘿,小龙就是聪明!”杜春芳在一边听着小儿子侃侃而谈,越听越欢喜,感觉自己的小儿子好像无所不知。

  在她的眼里,李龙是最好的,没人比得上。

  他大哥也不行。

  其实这个办法是后世炒货厂经常搞的。毕竟这打瓜的黑瓜籽如果收来洗干净直接炒,那翘起来的瓜子磕着得不到完整的瓜子仁,会影响口感。

  影响了口感,顾客大概率就不会复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炒货厂通常就会把瓜籽收来后,泡湿,然后用机器压平,然后再炒。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头几年买到的炒黑瓜籽都是“原形”,平的也有翘的也有,后面就基本上都是平的。

  当然,有些厂子会压,有些厂子不会,这就看喜欢哪种了。

  李龙是上一世偶然知道的这个,因为他也偶尔会磕打瓜籽,有些时候会关系农用机器,然后就看到了这种压瓜籽的机器。

  眼下没有机器,人工压可能比较费时费力,但到时卖时能评上优待,还是值得的。

  八十年代,说实话人工真的就不值钱,能出力气挣上钱,大家都会干。

  问题在于许多时候就算你想出卖力气挣钱,没地方卖去。

  分工明确,大家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李家木头板子还是挺多的。

  梁月梅陈丽蓉做饭,李龙李建国和李青侠就在这里分起了木头板子。

  “这两块比较重,也比较长,直接用来压打瓜。”

  “这两块比较宽,还平,等打瓜子捞出来,就挑出来压上。”

  “压的时候两边中间最好放上大石头。”

  “嗯,家里石头没有几块……”李建国相着。

  “那有啥?拖拉机去地里干活的时候,路边捡几块就行。”李青侠一点也不愁。

  其实眼下都是碱滩,哪有那么多石头呢?

  “晚上我回县里,明早过来的时候,从河坝那里捡几块就行。”李龙说道,“这个不愁。”

  这是正法子,李建国点头。河坝(莫河渠)边上石头还是挺多的,大大小小都有。

  中午吃过饭,李龙本身的意思是休息一下,但眼下大家都想见识一下怎么挤打瓜籽,便干脆一家人,包括杜春芳都上了拖拉机,拉着一起去往打瓜地里。

首节 上一节 491/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