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有个好处,不生虫,放着如果不做什么处理的话,就会慢慢干掉。李龙打算这两天周末的时候和顾晓霞一起回队里,正好把这羊肚菌带回去,两边都分一分。
“中午去杨大姐那里,没看到拖拉机,我以为你又进山了。”顾晓霞靠着门框说道,“我当时就在想,你难道对山里比对家里感情都深吗?”
“我去石城的时候给杨大姐说了啊。”李龙有些委屈,“我给你说了这段时间是要呆在家里的。咱们结婚也有快两个月了,我知道我在家里呆的时间短,现在不就回来了嘛。”
“嘿嘿,我就是想让你急一急。杨大姐说了,我知道你去石城了就放心了。”顾晓霞仿佛就是想让李龙急一急,她笑了笑,“知道你会一直呆在家里,我就踏实了。”
李龙明白顾晓霞的意思。虽然两个人都能理解对方,但女人耍点小性子是很正常的,偶尔还能增加生活的情趣。
先前他过于理性,把赚钱看的太重要,也不怎么好。
他想着接下来一段时间,主要就在家里呆着。偶尔去队里或者石城,尽量当天返回。老婆孩子热炕头,虽然还没孩子,但眼下正应该是享受幸福的时候,天天往外跑着干啥?在县城其实一直赚钱嘛。
很快,鸡汤炖好,主食是饼子。李龙把鸡汤盛出来,两个人一人一碗,又切了盘咸菜。这时候吃咸菜如果放后世肯定是不行的,但在这个时代,算很正常的情况。
毕竟在五月份,菜地里的新鲜蔬菜主要就是可以活几年的韭菜、芹菜,和开春种的小白菜。
辣椒、茄子还没来下,吃点咸菜很正常。
“这蘑菇味道有点怪,但营养价值非常的丰富,炖汤是最好的,炒菜有点浪费。”李龙一边解释,一边吹开汤边的油,轻轻喝了一口。
感觉不错。
顾晓霞没说话,但嘴角的笑容已经显露出了她的情绪,那就是只要和李龙在一起,吃啥饭都是香的。
吃过饭,顾晓霞收拾好碗筷,两个人进屋去看电视。
新闻已经放完,天气预报也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好看的电视剧。
李龙倒不是很在意这电视剧演的什么,但这个时候电视还没普及,北疆这一片十家人都不一定有一家有电视的情况下,自己家里在看彩电,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件比较值得夸耀的事情了。
顾晓霞很快就被电视节目吸引进去,甚至还偶尔和李龙聊聊——女人在共情这方面先天似乎比男人要强。
一直把电视剧看完,李龙催了两次,顾晓霞才有点舍不得的关了电视,准备睡觉。
李龙隐隐有点后悔,是不是有了电视,后面自己的幸福生活质量方面,得打折扣了?
好在这也只是开玩笑,晚上依然很幸福。
两天后,星期六的下午,李龙开着拖拉机带着顾晓霞回到了队里。
他们回的晚,学校都已经放学,李龙的拖拉机几乎是被夕阳赶着回来的。
等到了队里,太阳落了下去,不过天还没黑。拖拉机先开到了顾博远的院子里。顾博远正在院子里灶台那里烧汤。听到拖拉机的声音,顾博远有所预感,看到李龙和顾晓霞,也是有些意外。
李龙把拖拉机开到院子里,顾晓霞下车,李龙到后面把电视给抱了下来。
“这啥?电视?我不要!”顾博远一看,立刻就瞪起了眼睛,“这弄啥?我一个人要这干啥?钱你们自己存着不好吗?退掉去!”
“买了就退不掉了。”李龙嬉皮笑脸的说道,“哪能退啊,又没坏。”
“那搬你大哥那边去!”顾博远能自食其力,他一直尽量在避免着让人说闲话,说沾了女儿的光。毕竟人才中年,还能干,养活自己没问题。
“我们准备把我们院子里的那台电视搬我老爹房子。”李龙说道,“我们县里的院子也买了一台,现在三边都有得看,你这边就留着看吧。今天晚了,明天早过我过来给你弄天线。”
“那用得着你弄?你不会以为我这个大学生是白上的吧?我学的虽然不是物理,但搞这个东西,嘿。”顾博远听着李龙都安排好了,便也不再多说什么了,不过天线这个,他还真不吹牛,自己能搞。
“爸,地里活忙不忙?”顾晓霞这才有空问父亲家里的事情。
在院子里聊了几句,顾博远便开始赶人:
“快回去吧,今天也没做你们的饭。这一回来就往我这里跑算啥?行了行了,我都好着,快走吧。”
李龙哭笑不得。他其实理解顾博远的意思,在这个年头,通常意义上大家理解的女方还是嫁给了男方,而不是男女双方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
所以在顾博远看来,女儿嫁到了李家,那就得以李家为主,不然的话他这个当父亲的是会被笑话的。
而且李龙和顾晓霞在队里是有院子的,这从县里回来了,不得先回自己的家?
当然,还有一点他也不好意思说。一个中年人在这里生活,中午饭还算比较正式,晚上就烧个甜汤凑合一下。这饭自己凑合着就行了,女儿女婿上门,这饭咋吃?丢人嘛。
李龙和顾晓霞把一些肉和羊肚菌放下,然后开着拖拉机回新庄子。
隔壁的邻居这时候才过来串门,看顾博远在收拾着东西,便问道:
“这姑爷上门了,你也没给做点好吃的?”
“做啥好吃的?他们吃的可比我好多了。你看这蘑菇,那干货卖十好几块钱一公斤哩。还有这肉,这燷的可是熊肉,我这吃的哪有他们吃的好?还是让他们回去吧。”
话说的都是埋怨,但语气那是得意的不得了。
“那是……电视机箱子?整这个大箱子给你带了啥了?”邻居看到了大箱子,问道。
“给我整了台电视回来。”顾博远还没仔细看呢。
“电视?哟,李龙是真发了啊!你家晓霞也真嫁得好,这才结婚俩月,就给你送台电视……嚯,这还是台彩电——十八寸!这么大!”
顾博远这才看到电视的尺寸以及规格,这时候想埋怨两个已经晚了。
“嘿,挣点钱就显摆了,看明天我不骂他!”顾博远是真的不想让李龙这么显摆,会让村里人不舒服的。
“这可不算显摆。你没看嘛,跟着他去编抬把子的,家家都买了自行车,那是真赚钱啊。”邻居其实也挺羡慕,其实心底里未尝没有想着让顾博远给牵牵线,搭上李龙这边的关系。
真要搭上,那赚钱不是很容易?
李龙和顾晓霞两个把拖拉机开到了大哥的院子边上停了下来。
李青侠他们早就等着了,拖拉机在队里响起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知道李龙回来了。
毕竟现在队里就两台拖拉机,一台是老旧的东方红七十五,王财迷开着犁地。一台就是李龙的这个小四轮。
两个人下了车,李龙把风干熊肉、鹿肉和羊肚菌提着,顾晓霞提着的是用自己工资买的一些点心。
“回来就回来呗,还带啥东西?”李青侠和顾博远是一样的埋怨。
“好些天没回来了,这不得带些东西?”李龙笑着说,“来,强强,芝麻饼,你给大家一人拿一块!”
李强和李龙关系好,看了父亲一眼,然后就去接过顾晓霞手里的芝麻饼,给大家分。
一家人在一起说说笑笑,很快就热闹起来。
晚饭做的多,梁月梅临时凑了两个菜,一家人分两个桌子吃着。
“老爹,明天把我那院子里的电视搬过来到你屋里,你们看吧。”饭桌上李龙把这话题说了出来,“我们不常回来,那电视放着别放坏了。”
“哪能放坏?”杜春芳不乐意,“你那屋子放的好好的,你二嫂和我天天给通风打扫,哪能坏哩?”
“不是让你们多看看电视嘛。”李龙笑了,“晓霞也说了,放着你们也能看,总归不方便,还是搬到你们屋子里,你们看着也方便,娃娃们看也方便。”
其实李龙知道,电视在自己的院子里,虽然老娘有钥匙,孩子们想看,但老娘是不会给开的。
害怕看坏掉。
电视嘛,买来就是看的,不看那不是浪费?
“既然小龙说了,这事就定了。”李建国知道李龙这一个月挣了不少钱,他既然有这个打算,那就支持。
其实他自己也想着是不是也买台电视,现在看来,先别买了。
钱赚了不少,但攒攒还得做大事。
马车,终究是不如拖拉机的。
第501章 一大家子和和睦睦,多好!
当天晚上,李龙和顾晓霞两个是在自己家卧室里住的。
晚饭在大哥院子里吃完,看天还没黑,李龙就直接把电视给老爹那边搬了过去。天线原本是立在大哥家卧室那里的,李龙这边搬电视的时候,李建国和过来看热闹的陆英明几个就把天线挪过去了。
陆英明还半开玩笑的说,李龙早就该这么做了。其他两个庄子都有电视,然后不少人就围着去人家家里看电视。原来他们可以去李建国屋子里看。李龙结婚后,电视搬到了前院,这下可就没电视看了。
现在电视到了李青侠老两口的屋里,这下子小子们又能挤着看电视了。
家里孩子多,李青侠喜欢热闹,杜春芳是无可无不可的,不过孩子多了,院子里热闹,她看着也是乐和和的。
李雪苹和李雪琴两个现在基本上已经融入到了这边孩子堆里,跟着大姐李娟跑来跑去,开心的很。
电视调好,当里面的人声传出来的时候,最开心的还是孩子们。
搬板凳抢地方,目光几乎一刻也不离开电视屏幕。
“嘿,还是彩色的好看。这人跟真的一样!那黑白的,看着就是没这个带劲!”陆英明看着屏幕里的人,感叹着。
“那是,这一台顶那黑白的三四台,那能一样吗?”李建国和陆英明两个走出屋子,他们没有去挤着看。
这一次编抬把子,两家关系原本就不错,现在感觉更好一些。
“老李,你那打瓜咋样?我听说现在市面上还没卖的,粮食局也不收,你们到时收了之后,咋卖?”
“那能咋卖?”李建国其实心里也不是完全有底,“以前我给食品厂里卖过,种子公司也要一些。反正这东西本身产量就不高,但要说要的话,这两个地方肯定是要的。实在不行,到时让小龙把拖拉机开上,我们往乌城跑一跑,我就不相信还卖不掉。”
“行,到时看看你们卖的行情。弄好了,明年咱也种一些。”陆英明脑子也是挺活的。现在包产到户,加上土地承包,明眼人能看出来,只靠种地能让日子过得好,但想要致富,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
所以想要致富发家,还是得从经济作物和副业着手。
编抬把子陆英明挣了三百多块,买了辆自行车用去一半。陆大嫂说他败家,但陆英明却不这么认为。
看看李家老爷子和陶大强,两个人逮了鱼去石城卖,只要去卖,一天能挣个十几二十几块钱。
不比自己编抬把子挣的钱少。
他倒不好意思也跟着逮鱼,毕竟队里逮鱼卖的,挣钱的就那么几家。在县里卖鱼挣的就少点儿,毕竟县里市场就那么大。
他想着等闲了,要么去大海子那边逮鱼去卖,要么弄点其他的。
不过这只是副业。只要紧跟着李建国,李龙能弄下来的那些大活,他肯定都能参与进去。
不过作为农民,最根子上的东西还是在种地。现在种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价格起不来,别看每样种一二十亩,但真到年底交了公粮留了自己吃的,剩下的卖掉,可能还不如自己编一个月抬把子的一半的钱。
现在队里想要种点其他作物的人不少,但都不知道种啥。
所以李建国这边已经种的打瓜,就成了大家打听的对象。真要能种成功了,那大家跟着一起种,有啥情况也有人问,到时卖也不愁找不到地方。
农民种地,基本上就是这样。一直到四十年后,合作社模式重启,先签合同再种地,以及大规模的棉花种植,包括国家的强制种粮食,这才成了北疆这一片地方的主要种植模式了。
期间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农民种地,除了粮油作物外,基本上都是跟风。看到别人种的经济作物赚了钱,就一窝蜂的去跟风,结果第二年大都赚不到钱。
农民这个群体本身在信息掌握方面就比其他人少一些,属于最底层了,单打独斗,是真的不行。
他们在这里聊着种地的事情,陈丽蓉那边找到了李龙和顾晓霞。
“小龙,我问你个事儿。”她开口还有些不好意思。
“二嫂,你说。”李龙和顾晓霞说过让陈丽蓉带着两个孩子住在自己院子闲房子的事情,顾晓霞自然没意见。一来李龙说过,要不了多久,陈丽蓉大概率是会搬到奎屯去,二哥在那边肯定站得住脚。
二来院子有人住了,有人气,才不会乱。经常没人住的话,屋子潮湿难受,而且里面的东西坏的快,这一点顾晓霞也是知道的。
“我就想问问你二哥的事情。这么长时间了,他也不打个电话捎个信,我们也不知道她那边的情况咋样了。”陈丽蓉面带愁容的说道。
“二嫂你别急,我二哥他们那边最近应该很忙。我回来的时候当时他们正在赶工程,一时半会儿完结不了。不过等完结了,他们差不多应该就能确定是不是能成为正式工人了。我二哥那人性子稳,成为正式工应该是没问题的,这个我觉得二嫂你应该放心。等我二哥有信过来,应该就是成了正式工,往这里,或往老家打电报要政审了。”
“噢,这个俺也不懂。”陈丽蓉听李龙这么解释,就明白了一些。
“应该快,他们那里要的人多,工程也紧,我觉得这个试用期最多三个月。”李龙又接着说道,“过半个月二十天,割麦前我就要去奎屯一趟,那边有我订的机械。到时我开拖拉机过去看看我二哥,他要能回来我就把他拉回来,不能回来有啥情况我也说一说。”
“行哩。”陈丽蓉使劲点点头。
“那你到时不如把嫂子和孩子一块带上。”顾晓霞说道,“带过去让孩子也见见二哥。这么长时间不见,孩子肯定也想了吧。”
“也对。”李龙两手一啪,对陈丽蓉说道,“二嫂,到时我二哥要没回来的话,我过来把你们拉上。”
“好好好,那麻烦你们了。”陈丽蓉笑了,赶紧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