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这种东西,对于山外的许多人来说是陌生的,甚至哪怕距离北天山不过几十公里,李龙所在的村里人,大部分是真的不知道其存在,以及长什么样子。
信息封闭至此,还是很正常的。毕竟在没有智能手机以及各种网络平台信息大爆炸之前,这些信息主要还是以口口相传为主。有些东西传错的,有些东西传到某一个环节会被人人为的隐藏起来,中断了传播,那么消息就相当于被截断了,没了。
有些人不相信在大山里的人明知道有些东西很稀有却不拿去赚钱,这还真就是不理解当时的实际情况。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哈萨克牧民在二十一世纪初之前,基本上是不吃野菜不吃蘑菇的。这些东西基本上不在他们食谱范围之列。
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十年代,有些本地牧民还在嘲笑那些进山挖野菜的汉族人是吃草的人。
那时候他们也不理解汉族人为什么会吃蘑菇。在他们眼里,一公斤价值上千元,一度曾经炒到两三千元的羊肚菌,并不比几公斤洋芋或者皮芽子珍贵。
大部分人的确是这么看待的。
但信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掌握这些少数信息的人,有些凭着这些信息发了财,有些根本不在意这些,所以也就让信息传播变得越来越窄。
所谓说着无意,听着有心。其实在某些时候也就指的这样。你所说的所掌握的一些信息在你看来可能无用,只能充当谈资,但在其他人眼里,这就是很好的变现信息,可以换钱。
有些人能发财不是纯靠运气,这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因为抓到了商机。
上一世二十一世纪十年代,独库公路乔尔玛那一段,早几年北疆旅游还没在每年开放的时候,有几家牧民的孩子会牵着马在公路边上等着,等有游客过来就大声吆喝着,“骑一次马二十”,一个假期能赚上万元。
其他孩子不知道吗?想不到吗?
抱歉,真的想不到。
NLK县境木斯乡那里有一片草场,草场里主要的植物是虞美人,也就是野罂粟,俗称天山红花。每年六月份红花开的时候,满山遍野,看着特别好看。
草场是用铁丝网围起来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牛羊进来啃食,因为这一片草场是用来到七八月份打草备冬的。
但游客们不管啊,这么好的美景,那就停车下来看,然后还有些人就钻进铁丝网到草场里拍照,这样自然就会把草场踩了。
草场主人很生气,没办法,专门骑着摩托车到这里来看着,不让人进来。
后来就有人给他出了主意,你让他们进来,进来一个人给你十块钱,随便拍照。牧民觉得那些人不可能掏钱的。
然而,想掏钱的大把的人在。花几千上万过来旅游,还差这点钱拍照吗?这么美的景啊!
然后牧民就发现,一季红花收的拍照钱,比他的草场所有的草料加起来的钱还要多。
于是传开了,才会有样学样。这还是山中平原地带。
那山里的牧民呢?可能一年,三五年交流的就本部落的那十几户牧民,根本就没有太多的信息来源,想要更新观念很难。
收音机是个好东西,已经开始改变部落的命运了。这就是信息流通的好处了。
所以说,有些时候智能手机真是个好东西,把许多信息普及开,然后大家就知道怎么能赚到钱了。
山里的牧民知道原来蘑菇可以卖钱。从最初一化肥袋子蘑菇卖五十块钱,到后来竟然知道一公斤巴楚菇卖一百块钱了。
一开始县城里卖菜的人去山里采羊肚菌,从牧民手里二十块一公斤鲜货收了,转手就到县里卖一百五。
但有了手机普及,各种采蘑菇的大神科谱,牧民们互相交流,也就知道,山里那些在他们看来无用的东西其实很值钱。
还得有三十年,才能到那样的地步,所以现在李龙可以很轻松的去采摘羊肚菌。
羊肚菌和贝母一样,都属于季节性的“作物”,只是贝母是收购站明确收购的,需求量大。而且贝母在山里也好找,一个月前只要找到盛产贝母的山沟,那整个一个沟里都是贝母,可以不挪窝的挖一天。
但羊肚菌不一样,这玩意儿虽然也是成片长的,但一片能找到二三十个,就已经是非常多了。
所以找这个需要满山遍野的跑,可能找一天,最多也就找个几公斤。
收购站也给价,还不如贝母的价格,所以寻常挖贝母的山民哪怕知道这玩意儿是好东西,但也不会特意去找。
划不来。
李龙无所谓,反正等着收贝母,这两天估计也收不了多少了。这一个多月,其实他也收的够够的了。现在他巴不得没有人过来送贝母,自己好安心捡两天蘑菇,拿回去给家里人显摆显摆。
山里的羊肚菌大都长在松树林子里,和平地上长在杨树林子里的形状不一样。山里的尖头,而且略黑。平地的圆头居多,而且颜色灰白。
这是李龙自己捡出来的经验。他带了个小刀,碰到羊肚菌会直接拿刀从接近地面的地方把羊肚菌割下来,这样会比较干净。
后世那些商家采羊肚菌恨不得把根上的土都带上。其实现吃这玩意儿的人都清楚,带土采来的,洗起来真的非常麻烦,因为羊肚菌有许多褶皱,土进去一点儿就不好洗出来。而且这玩意儿新鲜的又特别碎,洗的时候用力大点儿就会碎。
浪费。
太阳还没升起来,松林里偶尔有野兔子路过,看到李龙就惊吓着跑掉了。他把枪背在身后,在去年找过的一片林地下苔藓处,发现了羊肚菌。
羊肚菌和其他蘑菇一样,固定生长。通常情况下除非一个地方地下的菌丝被完全破坏,或者环境完全改变,不然的话每年都可以在同一个地方采摘。
李龙看到这一片羊肚菌无人打扰,最大的有成年人拳头大小,不过长的有点过,顶部已经有点干了。
羊肚菌和巴楚菇类似,长老了就干掉了,不像草菇,长老了就被虫子吃了,虫子似乎不喜欢羊肚菌。
这一片有二十多个,大大小小不一样。李龙用小刀一个个切割,看着菌体上干干净净,他也很满意。
拿回去淘洗一下就能做着吃,很方便。
一个多小时时间,到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李龙提着半袋子羊肚菌,满意的往回走。
这算是打野吧?毕竟现在的山是真的无主,林业队守护的主要也就是林业资源。而后世那些打着打野的名号跑到人家承包的山里去摘柿子、摘弥猴桃,那算偷吧?
回到木屋,果然没有人在。也有可能有人过来了,没看到有人,就离开了。
李龙没管那么多,他打开门,取了个盆,把羊肚菌洗了洗,晒在抬把子上。屋子里炉子上的水已经开了,李龙便把水舀到暖壶里,然后再次添上水,开始熬粥。
早上去活动了一个小时,正好饿了,早餐就打算弄丰盛一些。
用油泼辣子、醋调了个料碗,切了一些熟鹿肉和杂碎放一盘,再拿两外馒头放在炉子下面烤着。
羊肚菌适合炖汤,不适合凉拌,这两天他吃凉拌的蘑菇吃爽了,便又去草地上转了一圈,采了四五个刚长出来的新鲜草菇,去泉眼那里洗了放案子上。外面的灶台上架起火来烧上水,呆会儿过一过开水就好了。
一顿早饭做了大半个小时,等完全做好后,李龙已经咽了好几回唾沫了。
屋外的案子上摆着粥,切好的肉片,蘸料,以及烤的金黄的馒头,还有凉拌的蘑菇。
醋味儿挺重,但李龙喜欢。他拿着馒头开吃起来,虽然尽量想让自己吃的慢点儿,但实际上如风卷残云一般,两个烤馒头,一大盘鹿肉和杂碎,加上一盘蘑菇,最后一碗粥。
不到二十分钟,干干净净。
太阳升了起来,天地间安安静静,仿佛就他一个人存在。
去把贝母都拿出来晒上,风干肉也挂上,今天就能晒干,没啥事的话,明天早上再去捡些蘑菇,就可以收拾着回家了。
一天下来,只有一个人中午过来卖了两公斤贝母,他要的钱,然后带着钱背着自己的包往北山走去。
又一个人离开了。现在李龙也不清楚山里究竟还有多少,但肯定是越来越少了。
趁着闲的时候,他终于把上一次砍回来的木头放到了车斗子里.原本是打算直接搭架子的,但考虑到搭了架子,就无法进县里大院的大门了,村里的大门倒是可以进去,便想着把木头拉回去,等需要拉麦捆子的时候,再搭吧。
现在他就相当于在收拾东西。小木屋里的东西也收拾出来一部分。贝母是肯定要带回去的。风干肉需要带回去大部分,要留一部分在这里,后面上得山来至少在没打着猎的时候有东西吃。
荤油封着的燷好的肉也要留一部分,和风干肉是一样的道理.其他的物资,粮食留两袋子在这里,盐、茶、方糖什么的也要留一些。
剩下用来换取贝母的物资就要带回去了。留在这里已经没什么用处,明年如果还要搞这么一出的话,到时再说吧。这里留的东西越少,可能存在的损失越少。
毕竟不能指望山里的人会有多规矩。先前就有不规矩的,让李龙和波拉提他们处理了几批,所以这些人相对比较规矩的。但如果后面发现这里长时间没人在的话,那么他们肯定不介意打开门随意取用这里面的东西。
把东西都收拾好,被褥也晒了一下,李龙就等着明天早上了。
下午依然没有人过来送贝母,李龙就知道这个贝母季,算是彻底结束了。
第二天一早,李龙和昨天一样,跑到另外一片林子里,开始捡着羊肚菌。现在家里暂时是不缺肉的,但这些食材吃的少,那就多弄一些。
今天早上运气比较好,看到好几片生长的比较茂盛的羊肚菌,大大小小都有,到后来李龙干脆就不捡小的了,主要是以大的为主。
一早上不到两个小时时间,李龙弄了大半尿素袋子羊肚菌。
大丰收的感觉!
这要放到后世,能羡慕死许多人,他隐约记得当时有人捡几个羊肚菌就已经感觉很幸运了,毕竟可以炖一盆汤了。
自己这个有点夸张了。
这年头,这些东西无人知晓,自己这样的人处在这样的环境里,还真是幸福啊。
提着羊肚菌,像得胜的将军一样回到木屋。今天早上就不那么精细了,匆匆吃完早饭,把炉盖子掀开,弄水把火熄了,然后把物资一一搬上拖拉机,固定好,再把门锁好,然后李龙摇着了拖拉机,发动着突突突的开往山外。
后面可能要不了多长时间还要进山,但至少在李龙的心目中,这个贝母季,彻底结束了。
虽然是打着编抬把子的名义到了山里,但李龙知道,编抬把子虽然在村里人眼里真的挣钱,但自己实实在在拿到大头的,还是贝母。
现在拖拉机里的这三袋贝母,还能卖个千把块钱,这还是最后两天。
想想先前那些贝母多的时候,得多挣钱!
拖拉机突突突的行驶在乡村路上,李龙面色平静,心底里也算是松了一大块。这算是一个任务的完结,接下来具体要怎么搞,他还没计划,但总算是可以休息一下了。
和顾晓霞早就说好了准备要孩子,但这样聚少离多总归是没有什么大的动静。
第497章 盘点:一个月挣个万元户!
李龙回到大院子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现在去杨大姐家里,其实刚好可以赶上中午饭。
不过李龙没过去,他把拖拉机开进院子,下车扣好门。把拖拉机里的贝母等那些东西都一一取下来放好,然后进了卧室换了衣服,倒头就睡。
这段时间其实他休息的还是不错的,晚上基本上没怎么熬夜,也没必要熬夜。
但现在就是想着能好好睡一觉。
一个大项的活干完,了结了,心里空了一块,感觉无形中放下了许多的负担。原来一直绷着的神经放松下来,的确是需要好好的休息来缓解的。
有些人说累了的话想要恢复,男靠吃女靠睡,其实男人也是需要好好的深度睡眠来缓解的。
李龙这一觉睡的时间并不长,他醒过来的时候,看窗户透过来的阳光,应该是下午五六点的样子。
以往午睡睡不好的时候,会偶尔有头晕的情况,今天没有。
醒过来的时候只感觉肚子饿。
起身,穿衣服。从山里穿回来的衣服团成一团扔在门后的盆里,准备晚上洗。他换了衣服之后出去。
厨房里其实是有材料的,馒头、燷的肉,想要做的话,不过半个小时就能做出一顿美味来。
不过李龙不想做。他去洗了洗,抹了一把脸,感觉清醒了不少,然后就推着自行车出了门。
锁好门后,骑着二八大杠来到食堂。
食堂门口比以前多停了几辆自行车。虽然不到饭点,但锁好车,进去后李龙发现,这个点还是有几个人吃饭的。
挂着的小黑板上写着今天的菜品、主食以及价格。以前大都是需要带粮票,现在看有近一半不需要了。
三分之二的桌子是空的,李龙去找服务员点了一份过油肉拌面,同时要了两个加面,然后拿着票找张桌子,坐下后,开始剥蒜。
食堂很讲究,现在拿出来的是新蒜,新蒜吃面味道非常好,下饭。
不过这玩意儿讲究个适度。李龙上一世有个朋友,吃面的时候能给自己剥出半碗蒜来。李龙不这样,一盘子面,两三瓣蒜足够了。剥下来之后,再用手把蒜捏成小块,放进茶碗里,等着面过来。
服务员看着李龙就只剥了那两三瓣蒜,嘴角微微翘了翘。
还行,不贪。
很快,面和菜端上来,李龙直接把菜扣在面碗里,又接过加面一起倒进去,拿过醋壶在面上点了点,再把蒜捞出来放进碗里,不慌不忙的拌几下,让面蘸上菜汁,然后大口吃了起来。
香啊!
没吃两口,钟国强就坐了过来。
“小李,你这是下山了?我听李股长说,你在山里的活干完了?”
“干完了。”李龙把嘴里的面咽了之后,说道。
“我还听说你在山里弄了头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