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348节

  不过也就这两年,等开春,土地承包开始,各家承包土地,种到年底挣上了钱,到时买电视的就多了。

  不说一定要买十八寸彩电,大家基本上是量力而行,九英寸的电视有人买,十二英寸、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也会有人买的。

  那时候跑别人家里看电视的就少了。

  买电视这件事情只有李龙、李建国和梁月梅知道,李娟和李强都不知道——孩子的嘴其实并没有想像的那么严,李龙记得曾经让李强保密过什么事情,还专门给他说过这是对他的考验,结果转眼没一个小时,这事就被他讲给了另外一个小孩,然后就传播开了。

  小孩的八卦和虚荣心一点也不少。

  看电视可少不了天线。石城百货大楼卖的彩电只有两根自带的天线和一个线圈,李龙还记得上一世比较流行的101天线。

  101天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县城五交化商场和百货大楼电视专柜里比较火的商品,里面是一套铝管,带着线,当然线不长,更多的线需要客户自己搞。

  而101天线还没普及的时候,村里的人已经开始自制类似的天线了。用的是六股铝电线——电线中间还有一根钢丝,木头架子上把这些电线截成二十五厘米到六十厘米不等的电线固定好,然后用一根家用电线连接起来,最后用一根木头杆子把这天线顶起来就行了。

  想来超过四十岁的大部分从农村来的人都应该有过类似的经历,天气不好的时候,需要转动外面的天线杆子,以调整电视信号,使其少点“雪花”,变得稳定。

  做这种天线对于李龙来说没啥难度,他在马号房间做这个天线的时候,陶大强和杨永强两个都看到过,也都在问这是干嘛的。李龙没给他们说,只是告诉他们,这玩意儿他们好好看,明年他们肯定也是能用得上的。

  李龙做的很认真,毕竟这玩意儿可不像101天线,人家那是专业的,自己这业余仿制的,材料虽然还行,但如果搭配不好,到时信号接收不到,就丢人了。

  电线是去年重新拉线装电的时候剩下来的。当时的工程队走的匆忙,毕竟还有许多生产队都没通电,也都需要在这一年里通电,所以剩下的一些边角料就留在了队里。

  不光有一截一截的电线,还有电线杆子上的瓷瓶子等各种挺新奇的部件。队里还专门人抽了一个人管电。这年代可不像后世,几乎不停电,或者停电也会提前通知,大致半天或一白天就来了。

  这个时候因为电压不稳,经常会烧保险丝,有时候还会把变压器那里合电器的杆子给弄下来。队里人,特别是那些娃娃,喜欢看管电的老黄去合变压器的闸——那需要用专门的绝缘杆,合的时候会发出来电弧光,挺好看的。

  而二十一世纪十年代到二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们,已经不知道什么是保险丝了。

  这些电线虽然比较短,最多也就一米多,在其他方面没啥用途,但在李龙这里是刚好的。

  当然,孩子们也挺喜欢,他们会把上面的那几股子铝丝剥离下来,用钳子掐断,窝成对勾形状的子弹,再用铁丝和橡皮筋做的弹弓打出去。

  威力比后世的水弹枪子弹要大。

  天线订好,李龙拿着去了大哥家里,然后就需要找一根木头杆子,竖起来当天线杆,还有就是带外皮包着的电线——这里就不是电线杆上的电线,而是家用电线了。

  木头杆子是需要活动的,就只能用铁丝圈起来。

  因为打算把电视摆在李家西屋,这里也算正屋,所以天线杆子就在屋子最西头和院墙夹角的地方。墙角好绑铁丝也好固定,到时天线从窗户缝穿过来就行了。

  李龙在树天线杆的时候,外面也没啥人,等树好了,对门的陆大嫂出门倒水的时候看到了,嘴里还念叨了两句,后面大家都忙,也就忘记问了。毕竟过来,大家都在忙过年的事情,李家经常出稀罕事儿,也不多这一件。

  “这电视,等你房子盖起来了,就搬你房子去。”这是梁月梅说的,“你买的电视,现在先暂时放在这里,等你俩结婚了,那一定要搬回去。”

  “对,是这样。”李建国也是这么说,“明年承包地之后,再加上养猪,不到年底这边也能买电视。”

  李龙笑笑没说话。电视放哪里并不重视,这年头开心快乐才重要。天天看书也有烦的时候,也是需要看看电视节目了。想来现在《射雕》应该已经有了吧?《再向虎山行》也该出来了吧?《水浒传》也在演吧?好像这一年老版《霍元甲》也出来了,

  《西游记》也快了,还有《康德第一保镖传奇》等等,都是经典啊!

  这自制天线用几年,然后就是101天线,再后来还有那种卫星锅,一开始是网状的那种,后来就是真是锅状的,再后来……禁了。

  毕竟这玩意儿还是挺复杂的,这里是边疆,有些东西还是比较敏感。

  这一切搞好,就等着晚上调试了。而这时候李娟和李强两个已经穿着新衣服迫不及待的出去玩了,梁月梅也在准备晚上年夜饭。

  李龙其实是想邀请老罗叔过来一起看春晚的,不过老罗叔是死活不来,他说他一个人听着广播就行了。李龙也没再坚持,他打算看完春晚就回马号——马号这里今年也是破天荒头一次贴了对联,糊了福字,搞得挺喜庆。

  下午的时候,李娟和李强还没回来,不过梁月梅叮嘱过他们,要他们七点天黑前回来到家里,要吃年夜饭的。虽然老家有守夜的习惯,但到了这边之后李建国认为没有必要,累了就睡,晚上又没啥娱乐活动,总不能打牌打一天吧——李家家里是坚决不让赌博的。打扑克的话也就李建国李龙会,梁月梅都不怎么会,所以没必要。

  通常就是过了零点,放了开门炮之后,就会睡觉,因为第二天天不亮就要爬起来下饺子。从小就知道大年初一的饺子要趁早,所以睡早点儿也是应该。

  不过这一次李龙没打算初一早起了,他打算在大哥家把春晚看完再回去,然后好好的睡个懒觉,至于什么时候起来,看心情了。

  六点多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李龙和李建国收拾好屋子里的五斗橱,主要是把上面的东西取下来,然后从闲房子把电视机搬出来,李龙买了插板,这时候的插板非常的简单,就是一普通的长方体白板子,上面两孔三孔都有。

  而家里能插插板的地方通常在墙上,黑色的半球盖子。有的时候电灯上也是可以接插头的,卡口灯泡的转换头那里,就可以接一个,同时也可以接灯。

  电视机摆在五斗橱上的时候,李建国和梁月梅两个都退到了后面,看着李龙操作。

  两千多块钱的东西——全家的家当都不值这么多钱,这么贵的东西,可不能弄坏了。

  “我抽空……今天是没时间了,这几天不让动剪子针线,等初五过去,我找块布给这电视机缝个罩子。”梁月梅突然开口说道,“可不能落了灰。”

  正在接着天线的李龙听着笑了。仿佛是全国统一的,八十、九十年代的家用电器都有专属于自己的罩子,只要不看的时候都会罩上,有些家里甚至看的时候也会罩上。

  普通人家里用的罩子都是轻便薄一点的布,这样透气,也会隔灰。但有些人会因为是彩电,用的罩子面料都很贵,也很厚,看电视的时候还只是把罩子前脸给拉起来,后面依然盖上——八十年代不是没有因为电视机发热过热把显像管或者里面电路板上的零件烧坏的。

  想想吧,明明是要散热的,你给加了个罩子,那不是憋着升温嘛——这电路板就算再皮实,那也经不住这么烧对吧。特别是彩电的使用频率极高,只要有电视节目,通常是能一下子开一晚上的,久而久之,不就坏了嘛。

  “嫂子,弄罩子就防灰行了,看电视的时候要取掉。这电视开的时候是会散发热量的,要不取掉,会把电视烧坏的。”

  “噢噢,我知道了。”梁月梅认真的点头。

  “小龙,你用过电视?看这么熟悉?”李建国忍不住问道。

  他看李龙连说明书都不看,就在那里摆弄着,而且看动作丝毫不像是瞎胡闹,有板有眼的,所以才这么问。

  这时候的电视机带着厚厚的一沓说明书,每一个操作都写在了上面,甚至连按面板按错了怎么返回都会说明;说明书里还会把电路板画清楚,这应该是方便修理人员维修。

  这时候的说明书和这时候的课本一样,教东西就是明明白白,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第三步干什么,学的人也清清楚楚。不像后世的说明书或者教材,要搞什么意义,要搞什分类。打个比方,彩电的说明书里,第一部分写彩电的由来,第二部分写发明彩电的意义,第三部分写彩电的分类,有哪些厂家生产,第四部分再写零部件的组成——真这样写,能把人气死。

  但许多后世的教材,特别是小学时候的教材就是这样。实用性不强,虚的东西一大堆——小学生学怎么用,专业的意义之类的,到大学学这个专业的人去了解就行了。

  唉。

  李龙也只是这么吐槽一下,接好天线,接通电源,李龙打开电视,屏幕上一片雪花。

  “这个……不会坏了吧?”梁月梅一看电视屏幕上全是雪花,忍不住有些担心的问道,“这时候也换不了了啊……”

  “没坏没坏。”这台电视的频道是拧的不是按的,这时候还比较原始一些,他一边拧频道一边说道:

  “咱们要看的是中央电视台,是二频道。”说着就把频道拧到了二上面,继续说道:

  “石城台是九频道,目前咱们就能收到这两个台。应该都是晚上七八点开始,现在快了……”

  “有了有了!”梁月梅看到了屏幕上隐约的画面,有些激动的说道。

  “就是不太清楚……”

  “大哥,你们在这里看着,我去外面拧天线杆子,我慢慢转,你看着啥时候清楚了,叫我就行。”

  李龙说着就要出去,李建国急忙说道:

  “我来我来,你看着就行,这玩意儿我还不会弄哩。”

  “不用,你看着就行,清楚了就喊我。”李龙希望自己微调,那过程和感觉,比在屋子里等着感觉要好,“我慢慢调,你们看着就行。”

  李龙出了屋子,外面挺冷,但他的心是火热的。

  这是全村第一台电视机,也是第一台彩色电视机,今天还要在上面看全国的第一届春晚——这时候绝对是明星云集啊。

  李龙抱着天线杆子,慢慢转运起来。

  这大年三年,也算是开洋荤了。——全队能看电视的,只此一家了。

第417章 这个大年夜过得真好

  “对门李家墙角屋子边上树起了杆子,上面弄的啥东西也不知道。”准备年夜饭的陆家大嫂突然想了起来,给在炸鱼的陆英明说道。

  “杆子?要晾啥东西吗?”陆英明随口问着。

  “不像,倒像是……电影里面的那天线?”夏天县里文化馆偶尔会有电影播放队下来,给农民播放电影。露天的那种,通常以战争片居多,所以陆大嫂知道那玩意儿像啥。

  “天线?不可能吧?李家要啥天线?又没有电台。”陆英明觉得陆大嫂是瞎扯蛋。

  “那东西就在那里竖着,你看看就知道了。”陆家大嫂觉得自己不被信任,埋怨了一句,继续忙自己的去了。

  “那呆会儿我得看看。”这时候的人敌我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陆英明怎么也不会相信李家是和敌特有联系。真要算起来,李建国要比他还要坚定。

  要真是天线,那他还真要去看看究竟。

  不过因为忙,一会儿就给忘记了。等手头的活忙完了,儿子已经风风火火的跑了进来,嘴里喊着饿。

  陆家大嫂虽然埋怨着,但还是弄了一些东西让他端到客厅兼卧室去吃,顺便还给陆英明开了一瓶酒。

  陆英明给自己倒酒的时候还在想着,自己是不是把什么事情给忘记了?

  李龙在外面慢慢挪动着杆子,尽量靠近窗户,以便能听到里面的声音。

  “好了好了……”突然,他听到了里面李建国的声音,便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但那杆子是有惯性的,没有旋转到位,劲头不动,还要转,好在李龙绑杆子的时候是有经验的,早早就在下面放了几块木头和土块,还搞了一根铁丝,他用脚将土块垫在天线杆子边上怼实,四面都一样,这样杆子就被别住动不了了。

  李龙进了屋子里一看,苦笑着说:

  “大哥啊,这雪花还怪多哩,咋就好了呢?还得调啊。”

  “够清楚的了,哪能那么清楚?”李建国觉得挺好的。他看到的是待机画面,就是一个圆,有许多色块,无信号标识,还有时间显示。

  但是有雪花,听声音也还有杂音。

  “没事,大哥,你继续看着,我再调调,到最清楚要过了你再说。”

  说着李龙就出去了。

  李建国有点不服气,对梁月梅说:

  “我觉得就怪清楚了……”

  “我也觉得怪清楚的了。”梁月梅也点头,“不过既然小龙说了还能更清楚一些,那就让他调吧,这个他懂……咦,清楚了清楚了……”

  画面正逐渐变得清楚,杂音也在变小。

  李建国嘿嘿笑着:

  “嘿,还真能清楚一些……好了好了!”他突然又喊了起来。

  “是好了。”梁月梅也说,“这雪花再拧就又多了。”

  现在的画面已经很清楚了,不说一点雪花没有,但至少没有杂音了。

  应该差不多了。

  李龙听到后,觉得这一次应该是不会有问题了,便把天线杆子固定后,快速进了屋子里。

  果然,清楚了很多。

  “好了好了。今天就看中央台了,后面看石城台的时候,咱们再调天线。”李龙说道,“今天晚上有春节联欢晚会,那个可好看了。”

  “你咋知道的?”李建国对李龙知道这个还是挺好奇的。

  “我……听李股长说的。”李龙编了一个原因,“他们都看哩。”

  “嗯,他们知道的消息早啊。”李建国相信了,弟弟人脉广是好事,而且经常听李龙说,会送一些鱼啊肉啊给领导,给那些朋友,人家也愿意给他一些消息,这有来有往是好事。

  李龙看看时间,笑着说:

  “再有一会儿,晚会就该开始了。这娟和强强回来,不得吓一跳。”

  “那肯定,”梁月梅还围着围裙,她转身边往厨房走边说道:“你们先坐着,我去弄菜。晚上你们兄弟俩也喝一点。这一年都够累的,但日子过的越来越好,彩电都看上了,值得!”

  李龙把煤矿的事情给大哥又说了一下,其实他还在想关于农机的事情,这事需要重长计议。

  “煤矿,那危险的很啊。”李建国听了,皱着眉头说道,“我头一回来北疆就有煤矿的活,当时我是想去的,毕竟是当工人嘛——那时候的一个亲戚,在垦区当个干部,给我说可不能干,经常出事故的。我就没干,去兵团当了个司务长……”

  “我也觉得,过完年具体打听一下。”李龙说道,“如果能搞个清闲一点,不那么危险一点的活还能去,要下矿就算了。”

  其实把二哥一家安置在老马号,单只养活的话,就像去年一样逮鱼弄其他活,怎么都养活了。

  但李龙没这么想,他希望能够给二哥搞一个安稳的工作——李安国不是那种头脑灵活能做生意的人,他适合安稳的工作。

  两个人聊了一会儿,电视机里画面一变,而且出了音乐,李龙看了看表,快七点了,便说道:

首节 上一节 348/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