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341节

  也就是说,到时候就算落了户,也不会给分地,哪怕家里生了小孩,小孩也是不给地的。

  但这之前,只要是能落户的,生了小孩的,都会给分地——分的是口粮田,五亩地。

  李龙目前还不知道二哥和姐夫都打算全家过来,他只是想着把老爹老娘接过来在这边享福——至少比在老家生活的好。

  吃完饭,李龙和老罗叔一起收拾好,洗了碗之后,老罗叔去喂鹿那些牲口,李龙想要帮忙,被老罗叔给赶开了。

  “这活我还能干,到我不能干的时候,你想让我干我也不干了。”老罗叔把李龙给赶走了。

  李龙笑着回到屋里,杨永强和陶大强两个正坐在椅子上聊着,看着李龙进来,便停下了说话。

  “年前还有十来天,我打算这几天不干别的了,就是逮鱼弄兔子,攒点买年货的钱。”按李龙的想法其实他就想呆在屋子里休息。

  但年轻人嘛,想想顾晓霞,心里又痒痒的,忍不住总想往县里跑。

  “那好。”杨永强和陶大强两个正有此意,虽然先前赚了些钱,但谁嫌钱多呢?

  能在年前再赚些钱,那到时过年就能多买些东西了。

  虽然他们达不到李龙那样,但至少比村里其他人强,过年多吃些肉,买身好衣服,再买点其他东西的想法还是有的。

  三个人约好明天一早去溜兔子套,顺便把兔子套取了换个地方,然后杨永强和陶大强两个就离开了。

第410章 平凡才是主流

  第二天一早,老罗叔还在做早饭的时候,李龙和陶大强、杨永强两个人就已经去往东大沟的路上了。

  天还是很冷,但几个人情绪都挺高,主要是杨永强和陶大强两个,感觉又有了主心骨。

  这时候整个村子,包括原野都是一片寂静,连鸟叫声都没有,李龙就只听到三个人踩在雪里的刷刷声。

  走到东大沟的时候,三个人都气喘吁吁的,帽子上都是白的一片,呼出来的气结成了雾,像是仙家吐息。

  李龙依着地形,开始寻找自己当时下的套子。

  他往一边走过去,那里脚印的痕迹很浅,虽然这段时间没有下雪,但每天太阳升高之前,风会把附近的雪粉吹起来,然后再飘落下来,类似于下雪,会掩盖痕迹。

  “咦?龙哥,那里你也下套子吗?”杨永强有些意外,“我记得那边没有啊。”

  “有,下了七八个套子吧。”李龙隐约记得,“好像下套子后第二天巡套子的时候,还逮着一个兔子哩。”

  这里其实已经没有新的兔子印了,老兔子印也已经被雪给轻微覆盖,看不明晰。李龙凭着记忆在一棵红柳边上找到了一个套子。

  上面没东西。

  其实这是意料之中的,巡过那么多次,有的话大概率被拿走了,没有被拿走,那么可能就是不在兔子的必经之地,后面兔子没来这里就没套上。

  陶大强和杨永强两个没有跟着李龙过来,他们各自有分工,要把兔子套收起来,无论有没有兔子,收好之后拿到其他地方去下。

  不过他们时不时的看一看李龙这边,想看看李龙有没有收获。

  毕竟这边的兔子套他们都没有巡过。

  果不其然,第二个兔子套李龙就发现有一个大兔子被套中了,可惜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给啃了,只余下半个身子。

  因为啃的乱七八糟,李龙没有要,只是把细铁丝给取了下来。

  “龙哥,那有兔子吗?”杨永强一直看着,看李龙的动作,隔了三四十米就开喊。

  “有半个兔子,让狐子还是獾给啃了,要不了了。”李龙回应着,然后继续往前。

  第三个和第二个距离有点远,十来米,这里又有一个兔子,小点儿,三公斤左右,冻的硬梆梆的,李龙抠了好几下才从冰雪里把它给抠下来。

  但有了收获总是开心的,李龙右手提着兔子左手拿着套子,笑着继续往前。

  这边的兔子套巡完,李龙的手里已经有了两只兔子,他提着兔子往那边走,看着陶大强和杨永强两个手里都只有套子,便喊着:

  “看来这套子的确是得换地方了,看我的这里!”

  三个人把一百来个套子都起出来,那边杨永强发现了一个兔子,个头不大,两公斤多。

  “呆会儿回去,三只兔子咱们一人拿回去一只。”李龙说道,“回去吃了,明天过来捋这些套子,说不定就多了。”

  “不不不,留着卖钱,一只三五块钱哩。”杨永强第一个不同意,“咱们吃了不少兔子了,不差这一个。”

  “对啊龙哥,不吃了吧。”陶大强也说道,“攒着卖了吧。”

  “行。”李龙从善如流,“那就攒着卖了。走,咱们顺着这大沟往南边走走,走远点儿,近了估计没兔子,都让队里人给撵完了。”

  三个人一路顺着东大沟往前走,走出一公里多的时候,李龙看这里红柳和白刺比较多,兔子印也不少,都踩出路来了,便说道:

  “行了,就下到这里吧。”

  三个人分头行动,各找一个方向开始下兔子套,半个小时后,三个人在最前面汇合,然后提着兔子往回走。

  “龙哥,你这一趟出去,弄到那个打瓜籽没有?”杨永强问道。

  “弄到一些,二十来公斤。”李龙说道,“听了一个专家的话,能种十亩地的。”

  “不多啊。”陶大强在旁边说道,“现在打瓜籽不好搞吗?”

  “是不好搞,这玩意儿本身就是小面积种植,就是原产地都没有大量种植的。”

  “那能给我们匀一些吗?”杨永强问了出来。

  “就是。”陶大强也想着,“一亩地的种子也行……”

  李龙看着他们俩人,笑了。

  “你们两个还是先回去和你们的老爸商量一下再说吧。种打瓜可不像跟着我抓兔子卖鱼,那都是额外的,你们要是能说通你们老爹愿意让你们试种,那也行。”

  杨永强不说话了。

  陶大强也低下了头。

  跟着李龙干,他们的家里人肯定不反对,毕竟李龙带着他们赚钱了,而且赚的不少。

  但要说跟着李龙改种打瓜这种队里从来没有种过的东西,那可就不一定了。

  打瓜啊,那可不是西瓜。西瓜的话,队里人就算没种过但至少吃过,至少这玩意儿夏天还是挺受欢迎的,产量也大。其实也不说队里人没种过,去年包产到户分了口粮口后,不少人家在地头或者地边都会点几棵各种各样的瓜。

  所以对于种西瓜还是有点了解的。

  但打瓜那是纯纯的不了解啊。

  农民,特别是老一辈的农民,对于接受新事物还是很谨慎的,愿意尝试、愿意改变和突破的并不多。

  这也是为什么李建国其实算是村子里思想比较先进的一批人,他在土地分配承包之初就已经有种经济作物的想法了——因为光种粮食,除非到一定规模,否则不挣钱。

  而李龙给他一分析种打瓜的利弊,再有一个专家的指点,他立刻就拍板敢拿出十亩地来尝试。

  别人家敢吗?

  种不好,明年要上交的公粮怎么办?一家老小吃什么?卖不出去堆家里怎么交待?

  主要还是兜底的底气太低了。家底不厚,折腾不起。这也是普通老百姓最好别直接开店的原因——摆个摊赔了无伤大雅,但要直接开个店,那成本折腾进去,可能几年都翻不了身。

  当然,和大环境也有关系。有风口,猪都能飞起来,风平浪静的时候,鲸出水也只能荡起一圈圈小小的水花。

  李龙倒也没有打击他们的意思,说道:

  “其实这样也好。毕竟打瓜也不是什么地都能种,今年正好我家里种一种,给队里人打个样。到时让大家看看,这玩意儿种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种出来后怎么整,然后最后收获之后卖到哪里。”

  他这么一说,杨永强和陶大强两个也就平衡了。李龙说的是实话,只有队里有人种了,赚钱了,他们的家里人才会有可能尝试。

  就跟种棉花一样,一开始南北疆的棉花也不是都种,只有种的挣钱了,才会有人跟风——当然,有些跟风能赚钱,有些跟风只有赔死。

  比如红枣,比如雪菊,比如黑枸杞……等等。

  三个人回到队里,李龙提着三只兔子回了老马号,陶大强和杨永强回家。

  杨永强回到家里,早饭已经做好,他妹妹给他盛好了粥碗。

  坐下来吃饭的时候,杨永强还有点不死心,问父亲:

  “爸,龙哥说他们家里要种打瓜,咱们家能不能种一点?”

  “打瓜?种一点?种多少?”

  “我想着种一亩地的。”杨永强家里分了二十亩地,在他看来,二十亩地里取出来一亩地种打瓜并不多。

  “种一沟还行,一亩地?不行。”杨华当既就把儿子的想法给否了,“那李龙挣钱是行,但要说种地,那他比他哥差远了。”

  “但他哥李建国也同意种打瓜了啊。”杨永强就没明白为什么父亲不愿意种打瓜。

  “那打瓜是能好种的?他家家大业大,赔得起,咱们呢?一亩地从种到收咋也得投入几十块钱,咱一没种子二没技术,种出来还不知道卖给谁,为啥要种它?”杨华自有一套逻辑。

  “永强啊。”杨华放下筷子,语重心长的说道,“你跟着李龙弄鱼撵兔子挣钱我不反对,但那不是长久的,你们还年轻,趁这时候有劲玩玩闹闹没问题,但你要清楚,对于咱农民来说,种地才是根本。

  你妹子如果能考出去,以后是国家干部,那咱不说。你上学没赶上好时候,学习也不行,那就本本分分的当农民。现在国家给咱分地了,地还不少,这里的地比老家好太多了,好好种地,吃饱吃好是没问题的,别瞎想了,也别瞎折腾了啊。”

  杨永强被父亲的话说的没脾气了。

  但他还不能说父亲说的是错的,按龙哥的话,只能说站的位置不一样,想法也就不一样。

  也许,只有等自己结婚了,才能自己做主吧——结婚好像也不行,队里的规矩,像他自己这样,家里就一个男丁的,是不会另分宅基地、另外分家的。

  唉,这一刻,杨永强竟然有了深深的无力感。

  算了,吃完饭后赶紧去砸冰窟窿吧。

  有那么一刻,杨永强有种想逃离家的想法。

  也不知道陶大强父亲愿意不愿意拿出地来种打瓜?

  “那个打瓜可不好种啊。”看儿子不说话了,杨华拿起筷子又说道,“对地、肥、水的要求都很高,不是谁都能种的……”

  杨永强一时没听进去,他没感觉到父亲对打瓜还是挺了解的。

  见儿子没再问,杨华也就没说下去。

  吃过饭,杨永强和家里人说了一声,带着工具和口袋就往马号走去。

  “哥,穿厚点儿。”杨永强的妹子在门口喊着,“别起冻疮了。”

  “好的,我知道了,你快进屋吧。”杨永强用戴着兔皮手套的手挥了挥,大步出了院门。

  在马号门口他碰到了陶大强。

  “你爸愿意不愿意种打瓜?”杨永强看到陶大强后,迫不及待的问出来这个问题。

  “不让。我爸说,种啥种,不如种粮食了。才吃饱几天……”陶大强的语气里满是不满。

  杨永强立刻就有了同感:

  “我爸也是这么说的,说咱们赔不起。”

  两个人此刻竟然有同病相怜的感觉。

  李龙听到动静,走了出来,看着他们两个,笑着说道:

  “来得挺快啊,等我几分钟,马上出来。”

  他进了屋,穿好厚衣服,戴上帽子手套,出门后反扣好门,然后去了闲房子拿了抄网、铁锨袋子。

  “走吧。”李龙说道,“好几天没去了,看看小海子现在咋样。”

  “这几天天冷了,冰冻实了,下面的空气少了,不过鱼也不活跃了,没去年多。”陶大强是去年从头到尾跟着李龙砸冰窟窿逮鱼的,知道去年逮鱼的时候,那是怎么上鱼的。

  真怀念啊。

  三个人一路聊着,快到小海子的时候,杨永强终于忍不住问道:

首节 上一节 341/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