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他们不去。
“那把我送到我家吧。”李龙指的是大院子。
等到了大院子门口,看到李龙住这种地方,三个年轻人也有些意外。
李龙从车上下来,原本打算直接告别,没想到齐景月、杨晨和解锐锋也都下来了。
“李师傅,这是六百块钱。”齐景月手里多了一个包,她从包里取出一沓厚厚的大团结递给李龙,“这次多亏你了。”
李龙是没想到齐景月竟然直接带着钱。
他记得和李向前说的金额不是这么多,便摆手说道:
“多了,原来说的没这么多……”
“这一次谢谢你,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正的打猎是什么。”齐景月把钱塞到了李龙手里,“我们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这钱是你应该得的。”
行吧,李龙也就拿上了。他觉得和这三个年轻人的缘份也就差不多到这里了。
毕竟不是一个阶层的人。这年头,有些人还在为能多吃上一口肉发愁,有些人已经开始大把花钱买想要的东西了。
想想也正常,市场经济了,总有些人是先富起来的,而且其实这个时候机会很多。自己手里的那些玉石疙瘩放上二三十年,同样也能换一大笔钱。
“李师傅,后面有可能的话,夏天说不定我们还会找你来打猎的——夏天应该也好打吧?”解锐锋说道。
“夏天,也能打。”李龙点点头说,“夏天有夏天的打法。”
“那好,到时我们过来找你,到这里还是供销社?”
“供销社吧。”李龙指了指后面的房子,“我在农村还有房子,有时会回去。”
“行,我们知道了。”
“那李师傅,再见。”齐景月还想说什么,最终就只说出来这一句话。
“李师傅再见!说不定啥时候我就找你买个猎物搞个标本!”杨晨最后说话,然后他们上车,离开。
郭警官从派出所出来,看着吉普车离开后,问李龙:
“他们是干啥的?”
“州里,供销系统的子女。”李龙说道,“让我带着在山里转了一圈,打打猎看看风景啥的。”
“噢!”郭警官点点头,又和李龙聊了几句,回去了。
出来一趟几天时间收入六百块,李龙觉得还不错。他进了大院子,看这里面依旧整洁,说明顾晓霞还是会经常打扫的。
厨房灶火是压着的,屋子里的炉火灭了,李龙把炉火点着,同时在厨房里烧了一锅开水,等水开后,把火再压着,然后端着一碗水到了卧室。
把炉火压好后,他脱去的打猎时穿的衣服,拉开被子躺在床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晚上没怎么睡好,所以李龙需要补个觉。
当他再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李龙揉了揉眼睛,起身穿衣服。
屋里很温暖,和山里的木屋情况完全不同,舒服的让他伸了个懒腰,这才走出门去。
炉子里的炭火还有,但不多,李龙往里面又加了一铲子块煤,看看时间,顾晓霞应该是快下班了。
自己肚子也饿了,他有点不想做饭,便出门去了大肉食堂。
美美的吃了个过油肉的拌面,正吃的时候,钟经理走了过来。
“李同志,最近都没怎么见你啊。”
“有点忙。”李龙放下筷子微笑着说,“最近看你们这里来的客人不少啊!”
“市场放开,大家手里的钱多了,来这里吃饭的也就多了。”钟经理脸上带着微笑,“最近抓鱼了没有?如果有好鱼,给我这里送来一些怎么样?”
“还是要鲤鱼?”李龙问道。
“嗯,鲤鱼最好,有五道黑也行。客人里也是有识货的。”
“行,有就给你送过来。”李龙想想陶大强和杨永强应该能搞到。今天没去市场,也不知道他们逮鱼了没有。
“那不耽误你吃饭了。”钟经理主要就是问鱼的事情,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就离开了。
李龙吃完饭,又包了十个包子带着,打算明天早上热了当早餐。
李龙回到大院子后半个小时,顾晓霞才回来。
“你回来了?山里没遇到什么危险吧?”顾晓霞看到李龙在院子里修整积雪,把花田和菜园的雪修的方方正正的,笑着问道。
“没事,运气挺好的,昨天下午就碰到了狼的狍鹿子,今天早上又打到了野猪,他们挺满意,然后就回来了。”
“嗯,我的运气也挺好。”顾晓霞忍不住和李龙分享了她的好事,“我已经正式调入到教育局了!”
“啥?真的?”李龙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太好了!总算把这事给定下来了!通知已经下了?手续办了没有?”
“手续已经办完了。”顾晓霞笑着说,“昨天办的。我也和中学那边告别了,东西也都拿回来了。”
“真是快啊。”李龙感慨着,“去年这个时候,咱们都还在村子里,现在已经都到县里,你也从农民变成了国家干部……”
“多亏了你!”顾晓霞笑着说。
“嗯,星期六你下班后咱们一起回去,把消息给你爸说一下,给我大哥他们说一下,让他们也高兴一下!”
“嗯!”
周六下午,李龙等着顾晓霞下班后,两个人一起骑着车子往回走。
白天顾晓霞上班,李龙就去百货大楼和供销社买了一些东西。
买东西之前他还去了一趟市场,看到了陶大强和杨永强,然后就知道二哥李安国他们昨天就已经坐车离开了县城,现在估计已经坐上火车,在返回老家的途中。
错过了。
不过这是事先已经知道的事情,所以李龙并没有太过于遗憾。
这两天陶大强和杨永强都在掏冰窟窿逮鱼,每天能有个二三十公斤,比去年李龙和陶大强两个弄的时候鱼少。
这一点也是正常了,毕竟一方面本身经过一夏天的捕捞,这小海子里的鱼数量就少了,另一方面现在在小海子冰面上砸冰窟窿逮鱼的稳定的有四家,偶尔还会有人过来,所以少是正常的。
平均两个人一起每天有十来块的收入,已经很满足了。
李龙给他们说自己今天也要回去,陶大强和杨永强很开心。
然后李龙就去买东西了。
给李家和顾博远加起来五口人,每人一双棉胶鞋。主要是李娟和李强两个都在长个,上一年冬天的棉胶鞋穿不住了,李娟的鞋子也不能让李强穿,两个人差的岁数有点大。
除了鞋子,李龙还买了一些干果零食日用品等,实用性为主,这年头不搞虚的。
两个人并排骑着车子,一路走一路聊着,感觉十公里的路程很快就骑到了。
进村子的时候,有人在村口外面,看到他们两个一起,笑着打招呼,还打趣李龙:
“李龙啊,这听说都住一起了,啥时候办事啊?到时可别忘请我!”
“忘不了!”李龙回复一句,“到时肯定请你们!”
顾晓霞听着脸红红的,不敢搭话。
这边是老庄子,李龙住新庄子,和东庄子打交道的比较多,老庄子人多数只限于认识了解,并不熟。但现在他们主动和自己打招呼,李龙想想也就明白了。
自己的人望在村子里有点高了。当然,还有一点大约是因为顾晓霞在县里工作,是国家干部,身份地位不一样。
两者皆有?
就是这么现实啊。
两个人骑车到岔路口,李龙停下来,对顾晓霞说:
“你快回去吧,天快黑了,我也去我大哥那里了。”
“行,明天……”顾晓霞问。
“明天我过来找你。”李龙接过她的话头,顾晓霞欣喜的点点头。
李龙骑行到李家大院子的时候,家里的电灯已经拉亮了。
虽然接了电,但村里不少人家到这个时候还是不拉电灯的,主要还是怕费电。有些人甚至还在点着油灯,是要把那点煤油用完,省点电钱。
李家不这样,一来不缺那点钱,二来李娟李强两个在长身体,眼睛也在发育,还要写作业,亮点儿有好处。
听到自行车响,屋子里传来了李强的声音:
“我小叔回来了!”说着就跑到了中屋,打开了门往外看。
“强强,你耳朵怪好哩!”李龙撑好车子,把东西往下拿,“来,帮着拿东西!”
“好哩,小叔,你咋这么晚啊?”
“等你小婶下班。”李龙现在其实也不讳言顾晓霞的身份,板上订钉的事情。
李建国和梁月梅两个来到门口,他们身后是李娟,看到李龙,都笑着打招呼。
李龙一一回应,进屋后赶紧把门关上。
炉子上座着锅,上面是三层蒸笼正冒着热气,应该是在蒸馒头。
“事办完了?”等李龙坐下来,李建国问道。
“办完了,打着了三个东西,挣了点钱。”李龙掏出鞋子,“给你们一人买了一双鞋。这大冬天的,这棉胶鞋还是方便一些,湿了也不会透。”
“又乱花钱!”梁月梅嗔怪的说道,“明年就娶媳妇了,钱要自己存着用的!”
“不差这点儿,咱这和人家比真不一样。”李龙笑着说,“钱挣的就是花的,当初我大哥和你借钱也要把我弄工厂里面去,那是为我好。现在我有钱了,给你们花,那不也是应该的?好了,来试试!”
第383章 心里存的大事件
李家东屋没架炉子,主要是李建国没想到李龙会这么快就回来了。
“你二哥、姐夫和俊山他们昨天才走,我拉马车把他们送到县汽车站,他们说晚上就有回去的火车,坐汽车到乌城火车站,然后买上火车票,算起来,下个星期三应该就能到家了。”
“他们带的东西不少吧。”李龙笑着说,“不过几个壮劳力,应该不会有啥问题。”
“能有啥问题?不会有的。”
梁月梅问道:
“小龙,你吃饭了没有?这馒头快蒸好了,你要不急,就等馒头蒸好后,我再给你们炒个菜,你们喝点儿?”
“行啊。”李龙也不客气,笑着说,“那就等着嫂子的手艺了。炒咸菜吧,我有几天没吃了。”
“行,我切点肉,炒个咸菜。”梁月梅爽快的答应,又感慨的说,“去年这时候哪能想到天天能吃上白面馍哩?”
“就是啊,队里分的粮食,八分粗粮二分细粮,别说咱,就是给娟和强强也没办法天天吃细粮……”
“就那还让我和娟、强强一起吃细粮哩!”李龙插了一句,尽管他这一年来已经弥补了许多,但说这话的时候其实脸挺红的,自己当时是真的不懂事。
“都过去了,现在咱队里,别说队里,就是全大队,全乡,有几个像咱家这样吃饭哩?”李建国挺自豪,“日子肯定是会越来越好的,小龙你脑子活,不过做还一是要稳妥点。咱现在钱够花,有些危险的事情,还是别太主动。”
“大哥,我知道了。”李龙点头受教。
梁月梅这时候看时间到了,去把蒸笼盖打开。案板已经收拾好了,一层层笼掀开,又大又白的馒头铺开放在案板上,李娟和李强两个已经围了过去。
尽管这一年来生活已经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但新蒸馒头的清香还是吸引了他们。
“一个人拿一个去吃吧。”梁月梅给他们说了一下,自己用手沾了点凉水,把馒头一个个分开,免得等凉了再分开会破坏完整性。
李娟和李强一人抱着一个大馒头,左右手交换着,嘴里还不时倒吸着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