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们冬天用的盐都拉过来啊。反正盐这个放在你冬窝子里面,应该是没人会偷的。”李龙卸下厢板,一边往下搬盐袋子一边说道。
“那倒是,再过段时间山里就下雪了,基本上就没什么人了。”
“你那个狼打的怎么样?”李龙又问。
“又打死了两只。”哈里木摇了摇头说,“狼嘛,聪明的很,后面就不出来了。我这边子弹剩下的也不多,回去还要用。等回来的时候再看,如果它们聪明嘛就不来了,如果再来,那就再打。”
没打绝。
狼肯定是要报复的。
“等我们这边民兵冬训的时候,到时我多弄些子弹过来,到时打猎,不管是打狼打鹿还是打野猪,都搞一搞。”
“好的嘛。”哈里木连连点头。冬天不少动物都冬眠藏起来了,狼这些家伙想要找吃的,肯定是要打牧民牛羊的主意。多有些子弹,对于他们有枪的人来说,是好事。
把盐卸下,李龙让哈里木去忙他的草,自己则在冬窝子边上,开始挖粪。
加了厢板的马车粪能多装一些,李龙干得很起劲。现在倒是有卖化肥的,但口粮田是会一直种下去的,直到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后,队里因为搞滴灌重新划地(不是分地,按原来各家口粮田和承包田亩数重新划分),那时候地块才会变更主人,这还有近三十年时间,地里多上些粪是有好处的。
装了满满一大车粪,李龙收手准备离开的时候,哈里木那边已经把草都摆好,正在灶上烧火。
“呆会儿,喝奶茶,吃馕,啃风干狼肉。”哈里木对李龙示意,“明天嘛,我也要进山去夏牧场了。”
李龙这才明白,原来哈里木其实一直在等自己,他问了一句:
“他们都已经回去了吗?”
“走了,都走了。”
既然哈里木这么说了,李龙便将牵过来的七十六号又给密下,让它继续吃草。他用随身带的桶去溪边打了一桶水饮马。
哈里木这边灶上烧着茶,那边已经提了一包馕出来。馕应该是这两天才打的,不很干。李龙坐在冬窝子前,掰了一块放进嘴里,慢慢嚼着。
哈里木又从冬窝子里端来一盘子风干狼肉,这是准备等茶烧好了之后,再把肉蒸上。
李龙也没催。这时代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各种事情都比较慢。来了快一年了,也已经习惯了。
以前还会遗憾从家里到山里,开着汽车原本一个小时就到的路,乘马车需要四个小时,骑自行车最少也得两个多小时。
但现在坐着马车慢悠悠的过来,呆会儿还要慢悠悠的回去,却并不感觉到急躁。
这个年代生活原本的样子就是这样,急不来,快不来。
看着李龙慢慢掰着馕吃,哈里木也坐下来,拿起一块馕慢慢吃了起来。
“你们的牛羊今年怎么样?”李龙边吃边问道。
“今年嘛,夏草场那边草很好,羊羔子嘛,基本上都活了。”一说到这个,哈里木话多了起来:
“转场之前,你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东西,让我们在夏牧场过的很开心,也很有意思。大家听收音机,知道了不少的东西,想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后的生活嘛,会越来越好的。”
“嗯,是会越来越好。”接下来几年,只要不胡乱折腾,日子肯定是会越来越好。
村子里会有越来越多的自行车,会有第一台电视机,会有第一台拖拉机,会有更多的学生考上高中、中专……
而身在牧场的人们也会有人开始定居放牧,会把孩子送到专门的维校、哈校去上学,会有一些人从牧民转成经济人或商人,还有一些则在以后,会出国,和隔壁相同部落的外国人做生意……
喝着奶茶,李龙和哈里木聊着各自的经历。哈里木对李龙这一夏天打猎的收获也挺羡慕,他告诉李龙,现在许多鹿已经进了深山,等到冬天下雪的时候,一些大鹿会带着小鹿来到近山,到时是打鹿的好时机。
“我在温泉那里碰到了棕熊。”李龙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他提醒着哈里木,“你们要小心点,这家伙比狼厉害。”
“嗯,我们在夏牧场也碰到了。”哈里木说,“它们通常会被一些声音吓走,但饿的时候也会来找我们的麻烦。还好我们都有枪——人也多,所以倒不怕它。”
但是,棕熊肯定是会引起麻烦的。
风干肉煮好后,李龙吃了两块,饱了之后,就和哈里木告辞离开。
哈里木让李龙带些风干肉,李龙没带,他说自己家里有很多。哈里木便也没再勉强。
这一别,再见就要到冬天了。
好在很快冬天就会到来。
第二天李龙和陶大强分别牵着马车和牛车过来的时候,哈里木的冬窝子已经封了门,这里没人了。
他们把粪装好后,回了队里。当天李建国在小海子下了网,他告诉李龙,明天队里有事,他要留在队里,让李龙去石城把鱼卖了。
李龙想着反正也没其他事情,去就去吧,去了这趟,后面他打算进山再忙一段时间。这到秋末了,山里的党参也差不多到季可以挖了。弄点这玩意儿回来,无论是去卖到收购站,还是留着自用都挺好。
冬天用党参炖鸡,那可是大补啊。
第二天取网的时候,李龙发现杨永强也很早就到了小海子。
李龙没多想,打了个招呼,陶大强这边就下了水去收网。
杨永强其实是两次实验证明李龙所说,网一头松开,下的时候放松一些,逮到的鱼的确要多不少。在这之后,他每天取网都提前一些时间过来,主要还是为了不让其他人看出来。
毕竟大家都下网,以前是啥情况都是知根知底,你突然逮鱼多了,那别人不问?
他们不会去问李龙,估计问也问不出来,但绝对是会问杨永强,甚至会去观摩杨永强下网。所以他才会提早来,让其他人看不到,那就没话说。
李龙和陶大强回去把鱼择了,他便骑着车子,带着李娟和李强送到学校,然后拿东西去了石城。
对于李龙这个逮鱼人隔三岔五的来这里卖鱼,经常逛老街的人还是清楚的。所以他们也是碰,能碰到,那就过来买,碰不到那就是没口福,看情况。
因此李龙的鱼还是挺受欢迎的,最慢也在一个小时内就基本上卖完了。
想着马上要去山里了,所以李龙卖完鱼之后,收拾东西推着车子也没急着去喝奶茶,打算看看有什么值得买的。
老街的摊子不少,货物也很丰富。现在秋末,农产品挺多,西瓜是没有了,到季了,但还有卖甜瓜的。李龙猜测这应该是拉秧瓜,最后那一炮子的瓜。
他没买,家里堆了不少,都是苞米地里李建国在缺苗的地方点的,有梨瓜、香瓜蛋子等。
东西多了反倒不怎么想吃了,想吃了敲开一个,偶尔都想不起来。
一辆长途汽车停在了老街,一帮人从那边涌了下来。其中一个背着一个大麻袋,匆匆穿过人群往老街尾部走过去。
李龙这时候正在弯腰看着摊子上摆着的铁制工具,有抓勾一样的,有小耙子,还有小铲子,看着都不错。
他各样买了一把,准备挖党参的时候用用看。
毕竟不是所有的党参都是老老实实的长在土里,有些就在石头缝或者树根中间,那时候用铁锨就不方便了。
得用特殊的工具。
他直起腰去推车子的时候,就看到了前面那个背着包的人。
那个家伙,怎么看姿势那么像顾二毛呢?
李龙顿时就跟了上去,和这货的仇还没消呢!
真要是他的话,那李龙铁定和他没完!
第297章 兜兜转转找到你,顾二毛!
因为害怕被发现,所以李龙并不敢跟得太近,他看着前面那个人背着包行色匆匆,时不时的左右看看,有那么点子鬼鬼祟祟的感觉。
李龙在距离五六十米外跟着,他时不时用其他人做掩护挡着自己,那个人也注意不到。
不过出了老街后,对方立刻就拐进了小巷子,李龙急忙追了过去,等到巷子里面,发现人已经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这附近就几家人,李龙穿过巷子,那边是大路,视野比较开阔,也没看到人。
李龙又拐了回来,推着自行车慢慢从巷子里走过,一家一家仔细听着。
有一家锁着门,四家人里三家有嫌疑。其中一家有孩子的声音,李龙猜测这大概率也不是。
另外两家是斜对角,李龙经过的时候都没听到动静,这时候也不好闯进去,他回来走了几遍,觉得不妥,又退回到了老街。
把车子停在奶茶馆,李龙一边吃着馕一边分析着。
如果这个真是顾二毛的话,那他背着那一大包东西是干嘛的呢?
看那样子可不像是干正经事。
只是可惜没跟好,不知道他具体进了哪个院子里。
李龙原本是打算今天逮完鱼,明天就进山,这逮鱼卖钱的事情就交给大哥和陶大强了。
但今天碰到了顾二毛,李龙觉得自己还是得坚持两天。如果能抓到这家伙那怎么也得敲几下闷棍再说。
看着李龙神不守舍的在那里吃着馕,那打馕的小伙子端过来一碟蜂蜜说道:
“老乡,你这是咋啦?我看刚才你跑到那边去,是找人?”
“是啊。”李龙也没瞒着这热情的小伙子,拿着馕蘸了点蜂蜜吃了一口说道:
“碰到一个以前认识的。他害过我,害怕我报复就跑掉了。刚才我看到他进那片院子了,不知道哪家院子,正愁着哩。”
“嘿嘿,”那小伙子小声说:“那得罪你了,不得跑吗?你把那几个二流子都弄进芭篱子了,谁不怕你……”
“这个不一样。这是我一个村的,我卖东西,他告我投机倒把,你说……这是人干的事吗?”李龙得解释清楚,自己可是不是随便就欺负人的人。
“那还真得收拾一顿。”小伙子点点头。
有人过来买馕,小伙子去给别人装馕,李龙也没在意。
没想到一会儿那小伙子又坐了过来,小声说道:
“你说的是那一片院子是吧?”
他快速的指了指那边,李龙点点头。
“那一片我知道一些。”小伙子小声说,“那几家人里,有一家人前段时间回老家去了,说家里有急事。有两家是本地人,院子里住的都是祖孙三代人,做点小买卖。还有一家把院子给租出去了,就是这两个月的事情,租院子的人……嗯……”
小伙子犹豫着,似乎是在组织着语言:
“租院子的人男女都有,是一个女的当头头。”
“女的?”李龙有些意外。
“嗯,三十岁左右一女的。打扮的怪漂亮哩。她带着四五个小伙子,对,还有一个做饭的老婆子在那个院子里,乌七八糟的……”
“你咋知道的?”李龙有些疑惑,这种事也知道?
“那女的喜欢吃面食。那老婆子隔几天就过来我这里买馕,有些时候还让我送到门口,我就知道了。”小伙子笑着说,“对了,他们好像是做生意的。经常从外面背回来大包小包的东西,不过他们不摆摊——东西一来,就有不少人过去到他们那里进货,然后再出去摆摊……看看,现在就有人过去了。”
他这么一说,李龙顺着那方向看过去,果然看到有人陆陆续续往那个方向过去。这些人大都带着个布包,有的干脆就拿着个方布,是打算拿到东西后直接打个包袱吗?
“他们都卖的啥?”李龙又掰了一块馕,边吃边问道。
“不太清楚,不过据说是有电子表啥的。听说可先进了,那表上面都是数字,不用看针就能看时间……”
李龙顿时就明白了,这应该是从南方进过来的那种电子产品了。
这么早就有从那边进货?这也太夸张了些吧?
“就是听说卖的可不便宜,但再不便宜也比百货大楼里面那手表便宜。就是有坏的,前天还看有买了表的人过来找摊主,说表不走了,坏了啥的……”
李龙这是彻底明白了。这是一伙搞电子设备的背包客,在以前看到的重生小说里,不少主角第一桶金都是这么来的。
但是,也坑人。毕竟这时候的电子表不少都算是电子垃圾,或者说这些人背过来的是电子垃圾,几块钱拿过来,十几块几十块卖掉。结果用几个月到半年,就不能用了。
这不是害人吗?现在老百姓的钱多难挣啊!(当然,自己除外。但自己一开始挣钱,那也是零下二三十度的冰天雪地里辛苦挣来的血汗钱)
“这些人卖东西也不一定都在这里。老街这里的摊位少,有出摊的,他们甚至还会赶。他们让这些进货的人去周边县城或者乡镇团场卖。”那小伙子对这个还真挺清楚,“据说一天能挣不少钱哩!”
“那你咋不想着去做这个?”李龙笑着反问。
馕吃完了,蜂蜜也吃完了,他喝着奶茶,等着小伙子回答。
“其实我也想过,然后让俺爹给了俺一棍子。他说那活不能做。现在我能开个奶茶馆,卖馕挣钱,挣的是干干净净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