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233节

  “没,先备下嘛。”李龙笑着说,“今年把宅基地划下来,明年打土块或者搞砖,准备材料,看啥时候盖好房子,才好结婚嘛。”

  “那你说吧,准备在哪个庄子盖?我给你划。”许成军直接拐回到屋子,说道,“三个地方任你选!”

  “任我选?这么大自由度?”李龙有点被惊到了?“主任,你没开玩笑吧?”

  “开啥玩笑呢?我给你说啊,真是随便选,大点儿也没关系,我知道你有钱,能盖得起。反正现在宅基地嘛,院子啥的虽然上面规定的大致的范围,但咱们村里地多,你可以往大里划,只要别太过分就行。”

  李龙有点不理解了,问道:

  “主任,你这啥意思?”

  “啥意思?我这意思还不明显吗?我就是想留住你啊。听说你是不是在县里有套院子?”

  “是有套院子。”

  “就是嘛。我还想着顾晓霞去了县里工作,是不是哪天你也搬县里了。好歹你是咱们村里出来的人,咋说到时咱们村也有所表示。现在你说要在村里要宅基地,那我可太高兴了!”许成军也不隐瞒,直接把心里话说出来:

  “你也知道,现在大家开始搞经济了。咱们村,不,应该说咱们乡就没这方面的优势。所以呢,你今年给村里搞出来这两个大活,那真是把其他村给羡慕死了。我知道你有关系有能耐,以后但凡有点事,想着点咱们村,那就行了。至于宅基地,那不是应该的吗?”

  李龙明白了,这是要拴着自己——或者说,给自己一点羁绊。

  毕竟自己现在对于村子来说,真是一尊大佛。

  不是谁都能随便就拉来上千块甚至几千块的大活的。而且李龙手里明显还攥着更多的活。只要他在村子里,只要他哥还在村子里,这活说到天去,也基本上不会给别的村。

  所以这宅基地,你想划哪里就划哪里。

  听明白这个意思,李龙其实还是有点小得意的。

  毕竟自己在村主任心里这么重的份量,那不得小小得意一下嘛。

  他想了想,近二十年后,村里才把三个居民点中的两个废弃掉,全部合并到一个居民点。那点位在西边,靠近苇沟。但李龙目前不喜欢在那里住,毕竟大哥家和老马号都不在那边。

  近二十年,现在盖个房子,住上二十年,再拆了盖新的也行。

  二十年,谁知道还会有多少变化呢?

  于是他便说道:

  “那我还是盖在我大哥房子附近吧。你看那里有哪里能划就给我划了。”

  “那简单,就在你大哥家前面,那里正好一大片空地。你大哥当组长把那里种了红花,明年别种了,给你当院子吧。”

  李龙吓了一跳——那地方至少四五亩,都给自己当院子?自己这是要当地主了?

第292章 在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个烙印

  许成军原本是要去干活,但明显他感觉李龙这事比较重要,所以干脆就扛着铁锨,又找了两个小伙子,带着李龙去了给李龙划的宅基地位置。

  “你看啊,你哥家前院这前面有个坑,这里是不适合的,我就不给你划了,再往前就是你哥你们组种的红花地,这地肥,不像有些地方都是碱。你的宅基地就划在这里,再往前,就到各家的自留菜地和麦场了,中间剩下的这么点地方也再不可能划出来个一个宅基地,所以给大家去菜地留个通道,二三十米吧,剩下的这片地方,都划给你了。”

  许成军自说自话,就把这事定了下来。

  跟着他来的几个人也觉得很正常,理所当然。

  李龙给队里带来的两个活可能会给他自己一些好处,这个大家最多羡慕,肯定不会嫉妒。

  有本事的人吃肉,没本事的人啃窝头,这很正常。而且李龙可不是吃独食,两个大活,给队里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头一个不说了,富了那十个人,但后一个是全村家家户户都受了益的。

  而且许成军不止一次在私下里说过,只要李龙在队里,以后这样的活肯定是经常有的。人家有门路,咱队里就得好好把人留下来。要是有人对李龙这边使坏,把人弄走了,那到时他许成军第一个不答应。

  所以这些年轻人对于许成军给李龙划这么一大片宅基地并没有什么意见,反倒七嘴八舌的帮着出主意,什么盖几排房子,盖个大圈养东西,种菜的时候可以在这里面套种一些苞米啥的……

  李龙一一笑着应了,然后看着那些年轻人把四个橛子砸进了这片地的四角,他还把前面的两个小兄弟给拽了一下,不然的话,这两个是真能只给前面去菜园子的路留二十米。

  那自己这片宅基地咋也超四亩了。

  顶人家两个院子大了。

  人家给是人家的,咱不能这么就接着。

  最后李龙用步算了算,这宅基地至少比大哥家的那个要多一亩多。

  其实这年月,除了西面的老庄子,其他两个居民点的宅基地都有点随意。等二十年后合并居民点,那时候每家固定的宅基地是一亩七,这是连房带院子的。

  而现在,李建国家的院子肯定是超过两亩了。

  李龙这个更大,三亩多的样子,当然这还只是框架。想要把房弄起来,还需要许多步骤要走。

  “小龙啊,这房你打算啥时候盖?”

  “明年了。咋也得到明年了。”李龙说道,“今年先放着吧。”

  盖房子首先得打地基,把表面一层不好的土挖掉,然后去找好土,垫厚厚的一层,屋子地基最后打完是要高于地面很多的。

  这都是人力活,无法替代,不像后世用水泥把槽子浇铸出来就行。这时候还是挺麻烦的。当然,这也只是第一道手续。李龙记得李建国曾经自豪的说,李家现在的屋子,光垫地基的土就拉了两百多车——马车。

  可不少!

  “小龙啊,明年你动工的时候,挑农闲,去山里弄两个野家伙,到时我在大喇叭上给你喊一嗓子,来的人保证多,几天就能给你弄好。”

  “那肯定没问题!”李龙其实也这么想过,“到时肯定肉管够!”

  “那妥了。”一个小伙子笑着说,“李龙啊,你这打猎的本事真是没得说。冬天我们到时也去山里看看……”

  “嗯,枪带着,子弹弄好。前段时间我还看到一个棕熊,”李龙知道这时候要说打消积极性的话,会被人误会的,“还有一群狼。山里的东西多,不过有枪,多有两个人,那只要找到东西,打起来也方便。”

  “真的?那等民兵训练完了,我们就去。”那小伙子动心了。

  “你别听小龙这么说。”许成军直接就把话给掐了,“他能打着,那是山里有朋友,有人给他说哪里有东西。你们去?进山不摸迷了才怪哩!

  去年的事情忘掉了?真到进山的时候,可没你们想像的那么简单,那熊是能扑人的,狼也是吃人的,小龙能打那是本事,他给你们说好打那是他谦虚,你们当真了,那就是你们傻哩!”

  许成军一番话,把这几个小伙子说的有点不好意思,李龙也笑笑。

  还是许成军看的通透。

  “小龙,行了,我带人回去了。这桩子你放心,肯定没人敢动——你大嫂那村子的主任就是个迷糊蛋!分地的橛子也能让人拔了重新栽?这要在咱队上,谁敢这么干,看我不把他屎给挤出来!”

  许成军的话说的霸气,李龙相信这事他也能做出来。这底气来源是他当过民兵连长,也来源于他对村子里人的了解,当然还有大家支持他。

  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但在这个地方其实是反过来了。

  李龙所在的村,从建村开始一直到李龙上一世离世,其实感觉就像是自成体系。你能想像,几十年,村子里没有什么上告的,有什么情况,村子里直接就自己解决了。

  纠纷肯定是有的,也会有报警让派出所过来解决。也出过赌了倾家荡产的。

  但这村子里的大都是明事理的,而且村子里的人,主流其实就奔着怎么过好日子,怎么把自己的小家顾好。

  梁家所在的村子距离县城更近,那村子里的人优越感更强一些,但村里年年都有去州里、自治区上访的人。有些老闹真的是让村里头疼。

  当然,当时的村官也是迷糊蛋,本身不清不楚,那就没办法了。

  李龙所在的村子,就像许成军,包括后面的人,真有啥事,那拿好处都摆在明处。只要你为村子大家办好事,那大家都知道你拿好处,也不会说什么。

  就比如李龙介绍的这个扎大扫把的活,难道就没人猜出李龙从中拿好处了?

  能猜出来的人是大把的。但大家没有人会去说,更别提去供销社反映了。那是因为李龙是实实在在的给大家提供了便利,让大家赚到钱了。

  后面三四十年,这样的事情挺多,大家也都挺习惯。所以其实有外村的人听说事情后,也会过来鼓动村里人去上访,去打什么行风热线。

  然后就会让村子里的人当傻子一样看。

  可以说这是农民式的狡猾,或者小农思维的圈子,但对于本地人来说,生活过得好就行。人家拿多少好处,那是人家的本事。没本事,人家把钱都摆在明面上让你挣,你挣了钱再去告人家,那真就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不是人了。

  许成军带人离开,李龙也就只是看了看这片地方。红花的棵子都已经被割了弄回去喂牲口或者烧火了。地还没犁,这一片算小组自开的地,目前村里的拖拉机主要还是在犁地播冬麦,顾不过来。

  他也只是简单的设想了一下,就回了李家。明年再说吧。

  “小龙,这甜菜弄回来了,我得和你嫂子把这甜菜好好处理一下。后面逮鱼卖鱼,你和大强你们去吧,我就先不去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李建国给李龙说了这事。

  “行,我看挖的甜菜可不少。”李龙笑着说,“够你们忙一阵子了。”

  “嗯,我准备在东头挖个菜窖,到时把甜菜放进去一部分。”李建国说,“反正苇子、木头啥的都有现成的,挖就是了。”

  “那得找块好地方,别挖个两三米出水了就麻烦。”

  “嗯,知道哩。”

  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下午李龙和陶大强继续去下网,路上碰以了杨永强提着网也往小海子去。

  “永强,以前下过网没有?”三个人因为头前的事情,关系近了不少。

  杨永强个头不高,不到一米七,不过看着挺机灵的样子,听李龙问话,便说道:

  “没有,以前老家是甘肃的,跟我爹过来的时候还小,老家那边没水,都没吃过鱼。”

  “那你下网是自学的?”李龙问,“咋下的说来我听听?”

  “就到水边,把网一把把捋开,两边找地方一绑就行了。”杨永强知道李龙是这方面的行家,这么问肯定有原因,便说了。

  “呆会儿下网,一头绑了,一头别绑,网放松一些。”李龙说道,“你下几条网?”

  “原来一条,现在两条。”

  “原来一条网逮多少鱼?”

  “两三盆吧,哦,也就是两三公斤。”

  “行,你可以试试我说的办法。网一定放松些。”

  等到了坝上,李龙和陶大强往上走,杨永强对着李龙轻声说:

  “龙哥,我不会给其他人说的!”

  李龙笑笑,没说啥。这个其实就只是一层窗户纸,总会有人琢磨透的。

  杨永强拿着网找了个槽子,穿着鞋下水往里走去。

  他已经看到孟志强在另外一边下网,依然是两头绑着。

  他想着,这是不是李龙逮多鱼的绝技?

  原本大家都是一个想法,网线尽量拉展,这样能有更长的距离,应该能有更多的机会逮到鱼。

  但李龙说网线要放松,那岂不是五十米的网,最多只能放三四十米?

  只是李龙既然说了,那就照做吧。

  再回小海子逮鱼,李龙倒也一点不陌生,他推着轮胎下水,就要拿着网袋子去下网。

  陶大强急忙拦住了他:

  “龙哥,我试试吧?”

  “你?行啊。”李龙笑着把网袋子递给了陶大强,“前面下过?”

  “下过。”

  陶大强还有些不好意思,“我还是不会用嘴放网,不过想着多练练。可能时间要长一些。”

  “那没事,你放网吧,我看看有没有水老鼠的洞,没有的话,我再撒几网,回去烧个鱼,娟和强强爱吃。”

  “行哩。”陶大强坐在轮胎上,把轮胎往下压了一压,然后熟练的划着轮胎往深水区而去。

  李龙看了看,发现陶大强下网还真能用嘴,但手和嘴配合不好,放网的时候划不动轮胎,那轮胎很容易转圈。

  他笑了笑,以前自己练的时候也是这样,很正常。多练练应该就可以了。

  他开始沿着水边转,然后就看到有两处疑似水老鼠的洞,只是没看到有绿色的粪便,也不知道是清理了还是水涨了给淹了。

首节 上一节 233/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