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216节

  “那……我做!”女人说道,“我在家里做饭还行,烧饼不会打,但会蒸馍馍,会做胡辣汤,会做汤面条……”

  “那就行了。”李龙说道,“我现在带给你去租个房子,你先带着妮儿休息一下,这两天我给你把工具准备好,你先好好做什么。

  有空去市场转转,也听听本地人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口味。我还是那句话,就一个月的时间,主要还是我对象可怜小妮儿……”

  顾晓霞上班时间快到了,她先赶去上班,留下来李龙带着母女先去认了认市场的路,然后带着他们两个去了那个新买的院子。

  李龙原本连这个院子都没打算给她们住,想着就租个房子算了,但短时间里是找不到适合的房子,所以先住这里吧,好歹这里还有剩下的被褥,也有菜,至少这母女两个住下来不至于吃不着东西。

  “这院子你们先住着,顺便帮着打扫一下。菜园子里的菜也能吃,你们主这边小卧室,那边就别动了。”李龙说道,“钥匙给你们留一把,先休息一下,我给你们弄点米面过来,其他的这里都有,你们看着先住着。”

  说完李龙就走了。

  这母女两个跟做梦一样。

  “娘,这……是真的?”小妮儿这时候精神好多了,有些不敢相信。

  这院子可比她家里好太多了,哪怕李龙说有些乱,但其实也很好了。

  “是真哩。不过这接下来一个月,咱们得好好干哩。”女人其实也理解李龙的好意,虽然不明白他为什么板着脸,跟吓唬人一样。但能救了自己母女,又给了收留的地方,就不是一般的好人了。

  现在就是谋划着做什么饭去卖了。

  “娘,我想吃洋柿子……”小妮儿看到菜地园子里的菜,忍不住说。

  “那……吃一个吧,就吃一个,你病还没完全好哩。”

  “好!”小妮儿到菜地摘了一个西红柿,拿上来后,掰成两半,一半自己吃,一半硬塞给母亲。

  李龙去找了铁匠铺,先是打了炉子,又买锅。原本是准备买拉拉车的,结果发现铁匠铺里就有卖那种手推车的。

  他想着哪怕后面那母女两个生意做不成,这手推车还是能用的,便买了一个。

  不到晚上,这一套东西就齐了。

  李龙把东西送到了院子,那母女两个顶着门,还是听到了李龙的声音才开了门。

  “东西齐了,你们休息两天,看决定做什么饭。”李龙把东西推进来说道,“我隔段时间会过来看看,市场那边不禁卖东西,你们做的东西只要卫生就行。另外我也给你说一下,今天我在其他地方看到有卖吃的……”

  李龙便把石城那边摆摊卖烧饼的情况说了一下,然后指着厨房说:“那里面的碗你们用,爱惜点就行了。我走后,你们锁好门。”

  离开院子,李龙到了大院,和顾晓霞说了一下这件事情,然后就趁着天还没黑,骑着往回而去。

  明天早上还要卖鱼呢。

  第二天上午,李龙卖完鱼从石城回来到自由市场的时候,就看到那个女人站在手推车前,正在卖着汤面条。小妮儿在她的旁边帮忙。

  李龙推着自行车过去,问道:

  “秀兰大姐,生意怎么样?”

  女人叫杨秀兰,小妮儿大名韩芳。

  “还行哩,这一早上卖了七八碗了。一碗我就一毛钱……”女人挺兴奋。

  李龙看了看那碗,一毛钱算是挺便宜的。锅里面条还算挺稠的。

  其实李龙觉得本地的酸汤面片肯定更受欢迎,不过他不可能事事都安排,现在这样已经算不错了。

  “那行,你们继续,我走了。”李龙就是过来看一眼,然后就骑着回了大院子。

  这事基本上就这样了。

  “娘,我咋觉得李叔好像不是很高兴啊。”小妮儿等李龙走后才悄声对她母亲说。

  “可能……可能是觉得咱们做的这面条,卖的不太好吧。”其实杨秀兰也知道面条不是特别受欢迎,但一上午卖快一块钱了,她挺知足的。卖不掉的她就打算当娘俩个的中饭和晚饭了,肯定是不能浪费的。

  李龙这边在大院子里和顾晓霞说着他看到的情况。

  “面条那玩意儿时间一长就糊掉了,肯定不行。不过这事情得慢慢来,得让她们自己明白。毕竟汤面片估计她们也不会做。”李龙说道,“能走出这第一步,剩下的就看她们摸索了。咱们好人做到这一步,基本上已经仁至义尽了。”

  顾晓霞点点头,她明白李龙的意思,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而后天助之。

  如果自己都不想站起来,那别人怎么扶都是不行的。

  还好这母女俩人比较要强,愿意站起来。

第273章 咋多出个媳妇呢?

  李龙离开大院子的时候,还专门叮嘱顾晓霞,最好别让母女知道大院子的位置。想看的话,去自由市场看看就行了,已经安顿好了,没必要把关系扯得很近。

  毕竟不是亲戚。

  李龙这种近乎防备的心态让顾晓霞有些疑惑,不过李龙以前树立起来的形象还是挺靠谱的,所以顾晓霞也没多想,就答应了。

  李龙骑着自行车回到家里,院子里只有杜春芳。

  “老娘,俺爹呢?”李龙撑好自行车,问正在那里剁猪草的杜春芳。

  现在每天上午李青侠和陶大强拾网,杜春芳有时帮忙,有时就去菜园子,或者前面的地里弄猪草。

  这边生产队的田地大,那些田梗上长的野草不少都是猪比较喜欢吃的,拿个筐或尿素袋子一会儿就能搞一筐。

  虽然李家弄了不少的饲料,但杜春芳觉得喂猪还是搞点草啥的比较好。

  李家的猪长的也快,有充足的饲料,这九月份已经都长到七八十公斤了。往年把猪喂到年底也就这么大小,看今年搞不好能喂到一百公斤往上去的。

  李龙记得上一世,队里人养猪,用的就是纯苞米、黄豆、麸皮等粮食和油渣余料,虽然养的算是瘦肉型猪,但到年底杀猪的时候,去掉猪头猪蹄子和内脏,称出来还有一百四十公斤了。

  猪这玩意儿,真敞开了喂,长的可真不小。

  李建国也说过了,这边这几头猪里,留两头母猪明年找种猪配种,剩下的到年根前都宰了,一部分直接卖给乡里的收购站,一部分直接就卖给乡亲,或者去自由市场。

  那时候天凉了,也不怕肉臭了。队里的乡亲养猪的毕竟是少数,到年底能冻住了,谁家还不称点肉吃?

  至于种猪,李建国都已经想好了,乡里养猪的不少,隔壁队里那个养猪的,人家就专门弄了个乌克兰大白猪当种猪,自家没搞这个,但可以花钱去配种。

  种猪配种本身就是养猪专业户一项正规收入,李龙还记得再过两年,就会有养种猪的,到春夏之交,赶着种猪在乡下挨家挨户找配种的,那时候钱没像现在这么主贵了,配一次五块十块——一天收入也不少。

  “老头子去地里看葵花了。”杜春芳笑着说,“鱼卖完了?你爹说油葵今年长的好——你大哥说你开春弄回来好些粪,那顶了大用了。”

  “嗯,山里粪可不少,到时等地里油葵苞米收了,还得再去拉几车。以后这地几年十几年不动了,那上粪就是给自己家长粮食哩。”李龙随口说着。他撑好车子,去压井那里打水。

  “可别喝凉水,屋里有晾的绿豆汤哩。”杜春芳还以为李龙要喝井水,急忙说道,“你刚从外面回来,一身的汗,不能喝这凉水,别激着了。”

  “娘,我知道,我就擦把脸。路上灰大的很。”李龙笑着端着盆洗了一把脸,然后回到厨房里。

  厨房里晾着一盆煮的稀烂的绿豆汤,这玩意儿有人喜欢喝汤,有人喜欢喝带着沙的汤底子。

  李龙舀了一碗汤喝了,感觉不过瘾,又喝了一碗。

  看着直接让自己干没了一半的绿豆汤,李龙在厨房里找了找,找到了一些绿豆,拿出来用水淘了淘,在锅里煮了起来。

  “你咋还煮哩?不是有嘛。”杜春芳有些不解。

  “那不够。”李龙笑着说,“我老爹,我大哥,还有娟,强强,回来谁不喝两口?这和西瓜还不一样……多弄些没事。”

  他一直好奇一个问题,为啥这时候煮出来的绿豆汤都是绿色的,后世煮出来的绿豆汤,就是红色的呢?

  一锅绿豆汤煮好,李龙把汤盛出来,刷锅的时候,李青侠提着镰刀走进了院子。

  “老爹,咋没骑自行车?”李龙笑着问。

  “不敢乱骑,那路不好,要让啥骆驼刺的扎了,还得补,麻烦。”李青侠经上一次轮胎破了的事情之后,对自行车开始保护了。小心翼翼的。

  “油葵咋样?”李龙问道。

  “怪好哩。快干透了,能牵了。”李青侠说,“有雀娃子已经开始叨着瓜子吃了,看着不行就牵了吧。”

  这时候没有收割机,收油葵,或者说收任何东西,基本上都是人工。每个人一个麻袋或者尿素袋子,一把镰刀。每个人把住一行,省事的直接就把油葵的头割下来塞袋子里持续往前。

  当然比较麻利的,通常把油葵头收了后,会用镰刀再把杆子砍倒。等这油葵全都收完,杆子在地里晒的干透了,然后会用苇腰子捆起来收回去当柴火。

  葵花杆子和苞米杆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这边队里农民家里夏天烧火的主力。

  冬天自然就是红柳梭梭柴和煤了。

  这时候麻雀特别多,已经过了吃虫子的季节,主要就是吃麦子、油葵和玉米了。按通常的说法,这时候的老雀就比较好吃了,因为吃的不再是虫子,是粮食了,打着也不可惜。

  “那这样的话,要不了几天就要收了。”李龙说道,算算季节也快到了。

  他想到了上一世有个比较出名的油葵品种“矮大头”,一米一二高的杆子,比现在的这个要矮近一倍,人割杆子都不用抬头,平平的就割掉了。那玩意儿葵花的花盘还特别大。比如现在葵花花盘通常二十厘米直径就算挺大了,那个矮大头能长到三十厘米甚至四十厘米。籽也大。

  曾经有一段时间,队里种油葵的都是这个品种。

  只是后来因为棉花这种经济作物一来是有国家的保护价,二来曾经价格一下子突出天际,让队里一部分人发了家,所以几乎所有的土地都种了棉花。

  矮大头在队里也就看不到了。

  李龙胡思乱想的时候,李青侠已经进屋喝了两碗绿豆汤,满足的抹了把嘴出来,对李龙说道:

  “小龙啊,今天打算下几条网?”

  “老爹,今天你在市场那里鱼卖的咋样?”

  “一般。买鱼的人少了。”李青侠说道,“没昨天卖的快——市场上零散卖鱼的得有七八家,家家都有人,便宜卖的也不少,咱这卖的就不那么顺了。”

  “那就少下两条网,去早点儿。”李龙说道,“石城那边老客多,人家认咱的鱼。这边队里下网的也有几家,都是去县里卖,那竞争压力大。”

  “行哩。”李青侠挺知足,一天就算少卖点也有一二十块二三十块的收入,怎么可能不知足?

  说话间,陶大强从外面走了过来。三个人就开始取轮胎,弄网。轮胎气有点不足,陶大强压了压之后,找细铁丝捅开轮胎气门芯上压的肥皂,就开始吹气。

  这玩意儿每天都要绑绳子,等取完鱼回来要解开。

  就在他们三个忙碌的外面传来了说话的声音。

  李龙听到了这样的话:

  “李家就在这里了。”

  “对对对,就是这家。刚才俺看到李龙回来了。”

  “你真是李龙的媳妇?嘻嘻,有热闹看了!”

  “俺和李龙的娘是亲戚哩,说好的就是和李龙结婚哩,咋可能是假的哩……”

  他听了这话,脑子里轰的一下。

  前世的另外一件陈年旧事,被翻起来了。

  其实上一世,这个时候李龙的老爹老娘也来过这边,只是来了之后没呆多久就回去了。毕竟上一世李龙没出息,李建国这边也忙,杜春芳还偏小儿子,和梁月梅闹过不愉快。

  那时候还没老马号,这么多挤在三间房里很难住下,最后老爹老娘就回去了。

  回去之前杜春芳就悄悄给李龙说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是自己娘家那边的亲戚,当然比较远的亲戚,出了五六七八服的那种,一个村,不知道多年代之前是一家的那种。

  李龙当时被吴淑芬甩了之后,还是想和这个女孩重新合好的,就拒绝了。只是没想到后来杜春芳他们回去后,那个女孩从老家杀过来找李龙来了。

  不过比较戏剧化的是,女孩其实还是挺有心思的,来找到李龙之前,先在队里打听李龙的情况,在知道李龙现在不是工人,平时也不怎么正干的时候,过来就和李龙说清楚了。

  说虽然两家的老人都希望两个人好,但她在过来的路上认识了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这年代时兴自由恋爱,所以呢,她希望和李龙说清楚,互不干涉,各自寻找自己的幸福。

  这个女孩也不是李龙的菜,所以李龙同意了,他还觉得对方挺有主见的。

  直到若干年后,才慢慢拼凑出事情的真相,并不是女孩要寻找真正的爱情,只不过人家目标明确,没有看上自己而已。

  但现在呢,找上门来了,话里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打听清楚自己的底细了啊!

  李龙先是慌了一下,倒不是担心这事不好解决,主要是怕顾晓霞误会啊!

  他突然就想到了顾博远,然后转身就跑。

首节 上一节 216/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