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哥,那姓宋的组长说还可以装,为啥咱不再装一些呢?”
“那就惹人嫌了。”李龙回头看了一眼那些已经在积极准备,等车里的糖渣一卸就上去抢的人,说道:
“刚才咱们在车上挖的时候你也看到了,那些人看咱们的眼神,就跟看仇人一样。别看胡科长给小宋说的很好,咱们随便装,但装这十麻袋就是极限了,咱们得知足。”
“那咱们以后不能来装了?”
“自然是能来装的,不过不能空手来就是了。”李龙笑笑,“等过段时间再说。”
喂猪也不可能光靠这个,还需要麸皮等饲料,杂着吃比较好。
马车出了石城,李龙让陶大强坐上去,自己坐在辕架上往前走,过玛河的时候李龙停下来,把马车牵到路边,他下去河边好好的洗了洗。
看看河里的石头,没有玉——想想也正常,这要一眼能看到玉,早就被人捡走了。
“大强,给你,这趟五块钱。”李龙说道,“收着。”
“龙哥,我不要钱,能不能给我一袋糖渣?”
“你拿回家喂驴?行啊。”李龙把钱递过去,“钱拿着,糖渣也给你一袋。”
“那不行。”陶大强急忙摆手,“那么大一麻袋糖渣,咋也有七八十公斤了,我再要钱,回去我爹要骂我的。”
李龙怎么给陶大强都不要,那就算了。
回到县城,李龙在大肉食堂请陶大强吃了个午饭,到大院把糯米、红枣和葡萄干带上,然后赶车回队上。
先去老马号那里卸下五麻袋糖渣,老罗叔非常的高兴,然后又去陶大强家卸下一麻袋糖渣,陶大强要跟着李龙去李家,李龙说:
“你等再过两小时再来,到时咱们下网去。”
李龙牵着马车到家,李建国他们都在,忙着拔菜园子里的草。
“那拉的是啥?”李青侠个子高,一眼就看到李龙拉着一车东西回来,问道。
“糖渣,我去糖厂卖了东西,拉了一车渣回来。”李龙说道,“老马号那边卸一些,剩下的卸家里,喂猪用。”
“这个可好!”李建国一听是糖渣,笑着说,“猪可爱吃这个了。”
一家人从菜地里出来,开始卸糖渣。
“这就是榨糖的?也不甜啊?”李青侠捻起一条闻了闻,放嘴里尝了尝,“能榨出糖来吗?”
“榨完了啊。”杜春芳笑骂,“还能榨出糖,那人家能给你拉走吗?”
李青侠笑笑:“也对啊。”
糖渣卸下来,立刻就给猪喂上了。
卸完,李建国去收拾马车,李龙换了衣服出来,看大锅里还泡着煮好的苇叶子,便问道:
“都煮好了?”
“好了,看你明天咋带吧。”
“那咋带?装麻袋里拉过去呗。”李龙说道,“今天下网逮鱼,明天这苇叶子和鱼一块卖。”
李龙又把那些糯米、葡萄干和红枣都分出来几份,打算分给熟悉的人。
梁月梅会包粽子,李龙便把剩下的这些交给她。
“那就多包一些。”梁月梅笑着说,“往年能包几个都不错了,今年有这么多糯米红枣葡萄干,可不能少包。”
这时候大家对于这些额外的吃食还是很喜欢的。粽子、月饼甚至包括正月十五蒸的死面灯。
但渐渐长大了,这些东西就不怎么吃了,想来还是这个时代物资不够,特别是吃的东西比较缺,所以才会馋这些东西。后面物资丰富了,就慢慢不喜欢了。
要包粽子,糯米和红枣、葡萄干是要泡的,梁月梅这就开始忙起来,李龙则是把网取了出来。
“明天我也跟着去。”李青侠说道,“咱骑两辆车子,多带点东西,早早的去。”
“行啊。”李龙笑着说,“又卖鱼又卖苇叶子,我一个人忙不过来,老爹你去刚好。”
这回杜春芳也不拦着了,明显着,光卖鱼的话,李龙一个人还能支应过来,再要卖苇叶子,那肯定是照顾不过来的。她疼小儿子,可不愿意李龙一个人累着。
再说现在地里没啥活了,也用不着李青侠去地里忙了。
李龙还没去下网,陶大强过来,秦家杰也一起过来了。
李龙拿了一包装在一起的糯米、红枣和葡萄干给秦加杰:
“老秦哥,”李龙说道,“拿回家包粽子,这几天辛苦了。”
“辛苦啥。”秦家杰笑着说,“就是歘苇叶子,有啥辛苦的,就是让蚊子咬咬,没啥。”
他接过糯米包,犹豫了一下问道:
“那小龙,剩下的钱……还有啥活不?能抵钱的那种?我家不怕辛苦……”
“真的?那这样。”李龙想了想说道,“锨把子你知道吧?”
“那咋能不知道哩?”
“一根两毛。”李龙说道,“你砍多少我要多少。”
“行哩!”秦加杰笑了,“我现在就回去砍去!”
秦家杰离开后,陶大强有些疑惑的问:
“龙哥,要那么多锨把子干啥?扎大扫把?”
“是啊。过几天我也进山砍锨把子去,你去不去?”
“去啊。”陶大强笑着说,“砍那个我可拿手哩。”
两个人扛着轮胎去下网,李龙把盆子也带上了。现在泥鳅虽然卖的不如以前火,但有一批人算是固定客户,每隔两三天就会过来买一些,这钱是肯定要挣的。
孟志强也在下网,现在小海子里只他一个了,其他人可能下网走了,也可能放弃了。
李龙的网下在深处,和他们不搭,所以也没去管那么多,下完后绕着小海子走了一圈,也没看到有水老鼠,便回家了。
第二天取网的时候,让李龙有些意外的是,网上不仅挂了鱼,还有一只野鸭和一只水鸡子。
野鸭倒也罢了,那水鸡子烈性的很,李龙过去的时候,那家伙不停的伸出尖嘴啄着李龙,把李龙气得直接捏着嘴巴塞进了袋子里,也不怕捂死它。
盆子放的比较低,所以里面大多数都是沟鱼,这让李龙挺开心的。
两个人扛着收获和轮胎往回走,然后就碰到过来取网的孟志强。
简单打个招呼,便匆匆回家取鱼。今天要去石城卖鱼,动作必须得快。
李青侠早早就等着了,铺开塑料布就开始择鱼,李龙则尽快把那野鸭子和水鸡子择出来找绳子绑了起来。
给李强玩吧。
第221章 全家总动员
李青侠这算第一次骑自行车正式出门,所以挺兴奋的。
他自行车后座上绑着一个麻袋,里面是煮好的三百把苇叶子。
李娟依然坐在李龙车后,麻袋片隔着,保证她坐着不会被鱼袋子弄湿衣服。
到小学把李娟放下后,两个人骑着车子迎着风往石城赶去。
路过玛县县城的时候,到大院子取了秤和盆,李龙笑着说:
“老爹,这两个人去就是比一个人去轻松。”
“那是!”李青侠很自信的说,“我去能帮不少忙哩!对了,锨把子拿不拿?”
“拿上吧,以防万一嘛。”李龙觉得还是有备无患的好。
两个人骑车来到老街的时候,东方才一抹红,太阳还没升起来,老街这里摊位也没满。
李龙他们有机会占了个不错的位置,支开摊子。
李龙面前摆着三个盆,李青侠面前摆着一一个盆和一个塑料布。
“卖鱼喽……”
李龙熟练的叫卖声引来了不少的顾客,而来看鱼的人也注意到了旁边李青侠摊子上的苇叶子。
“这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女人蹲下来,拿着那苇叶子,有些迟疑的问道。
“苇叶子,哦,应该叫粽叶子,包粽子的啊!”李青侠笑着解释,“两三个叶子就能包个粽子,你看这马莲叶,这是用来当绳子捆粽子的。”
“我知道我知道……”那老人摸了摸这苇叶子,又问了一句:“煮过的?”
“那是,煮过的好保存啊。”
“一把多少钱?”老人开始摸索自己的钱包,“一把有多少叶子?”
“两三个叶子就能包一个粽子,这一把二十张,一毛钱。”李青侠说道,“要自己家吃,两把就够,过节了,是个意思嘛。”
“对对对啊,要过节了,咋也得吃个粽子不是?这年月,生活好了,也得吃个粽子过个节了。”老人家嘴里念叨着,“给我来五把。”
她打开的手绢布包里一沓毛票,数出五毛钱递给李青侠:“五把。”
“咋要这么多?家里有这么多人?”李青侠疑惑的问,“这叶子煮过后结实着哩,没烂叶子,一家两把就够了吧?”
“不是,我家还有亲戚哩,我多包一些,送人。”老人自豪的说,“儿子是工人,有工资的,每月给我零花钱,这钱该花!”
李青侠拿了五把苇叶子递给老人家,接过五毛钱攥在手里。
他还没想着这钱咋拿,立刻就有几个人围过来蹲下来,开始挑捡。
李龙先前给他说过,这苇叶子是可以挑捡的,和鱼不一样,包粽子的人通常回去也是要洗的。
于是你两把我三把,这生意也开张了。
李龙一边给别人称鱼一边余光看着这边的情况,看老爷子虽然有点手忙脚乱,但也能把整个摊子照顾过来,便安心的卖自己的鱼。
“人多,大家别挤!小心三只手啊!别被人把钱包给掏走了,大家都别挤啊!”李龙一边称鱼一边提醒着,他发现人群里有人好像故意在挤,便立刻喊着,“咱可不能因为买个鱼丢了钱,那划不来啊!”
他这么一喊,人群立刻散开了一下,不少人摸着自己的钱包,或者捂着装钱的地方。
那几个想混水摸鱼的没得逞,恨恨的瞪了李龙一眼,挤了出去。
李龙才不怕他们,继续高声吆喝着。
有人反应过来,给李龙一个赞赏的表情,然后开始买鱼,有人并没有感觉到,觉得附近人的是大惊小怪,嘟囔着几句,或买鱼,或离开了。
临近过节,来这里逛的人或多或少的都想带些东西回去,于是鱼卖得很快,李龙这边清盆的时候,那边李青侠摊子上的苇叶子竟然也卖掉了大半。
要说钱真没多少,不到二十块钱,还全都是一毛两毛的,一块的几乎没有,但厚厚一沓,让李青侠拿着就挺开心。
“你先去休息一会儿,我再卖一阵子,卖完再说。”李青侠看李龙这边已经搞完,便对他说道,“要不你先去吃饭?”
“不不不,一起。”李龙说道,随后便开始大声吆喝起来:
“卖粽叶子喽!粽叶子,一把二十张一毛钱,便宜卖粽叶子喽!端午包粽子吃粽子,卖粽叶子喽!”
刚好有一辆客车靠边停了下来,下来的乘客听到李龙的吆喝,有几个走了过来开始问价。
一毛钱一把,的确不贵,于是便你一把我两把的又有了新的生意。
苇叶子卖完,已经接近十一点,太阳已经升得很高,李龙他们这里原本是荫凉处,此刻也被阳光笼罩住了。
“走,老爹,去吃早饭。”李龙和李青侠一起把摊子收拾起来,“喝奶茶,吃馕。”
“行,今天我也尝尝奶茶!”李青侠高兴,便也想试试这边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