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363节

  “高总,耽搁太长让你心里老念著,还得等著我们,也耽误你工作,早一点来更好啊。”杨总这话倒是挺实在。

  高振东也没矫情,能早到也是好事情,等两人气喘匀了,他和对肖总一样,转头拿出一套LED元件来。

  “这个是能抗高冲击、全固态、低功耗的发光元件和数码显示管,你们不是正在搞加固型光电编码器嘛,这个你们先用著。发光元件用在传感器光源上,数码显示管可以用在数值显示上。”

  高振东拿出来这东西,让杨总二人大喜过望,高总工果然说到做到。

  搞加固光电编码器的时候,就说过光源不用担心,他会解决,这还没多久呢,就兑现承诺了。

  再看了看两种元件的参数,这可比他们现在用的那气体发光管强太多了,现在用的气体发光管光强倒是够了,不过功耗、发热、启动速度、重量、坚固程度,与这东西比,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特别是最小的那几个,这体积,简直就是为了微型光电编码器而生的。

  “高总,这下齐活了,有了这东西,我们一定把加固编码器和微型编码器提前搞出来。”

  高振东摇摇头:“不急,还是要按照科学规律一步一步走,事情一定要做扎实。不过这个东西吧,你们也不用仅限于使用在加固编码器和微型编码器上,所有的编码器都能用,这东西比你们原来的光源,应该是好多了。”

  杨总很是惊喜:“啊?这是不是太浪费了?”这么先进的器件,想来必定是又贵又少,得来不易吧。

  高振东摇摇头:“你们先期可以用原来的气体发光管,但是主要还是要以这个为主,这东西没啥大不了的,国内已经在准备生产了。”

  两人是又喜又惊,喜的自然是这好东西居然能敞开了用,这对于搞技术的人来说,会有一种强烈的幸福感。

  惊的嘛……

  “高总,这个事情我们一定保密。”这种事情居然被自己提前无意中知道了,得赶紧表明态度。

  “保密?不用,这东西不涉密,没事儿。这样,小徐,你来得正好,我给你说一下这两种元件使用中的要注意的点和一些诀窍。”

  来都来了,高振东正好把一些技术上的窍门教给他们,他把光阳厂的人从常山请过来,也就是为了这个。

  特别是8段LED数码管,一开始用的时候是有些小窍门的,尤其是没有单片机这类功能完备的控制器的时候,要用数字电路驱动这玩意,还能和实际数据匹配上,就有些小技巧了。

  不告诉他们,最终他们也肯定能找出用法来,但是时间可就浪费了。

  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高振东把这些东西的使用方法和常用电路掰开揉碎了教给了小徐,可把杨总和小徐都给高兴坏了。

  跟著高总工做事情就是好,不但给你解决技术问题,还给你解决元件来源,甚至还教会你怎么用。

  虽然吭哧吭哧要跑两三天,能见到高总工就这一个来小时,但两人都觉得太值了。

  高振东也很高兴,看著两人走向三轧厂招待所的身影,高振东松了一口气,光电编码器的最后一块板,补上了。

  这东西的用处,可不止光刻机、坦克双稳、鼠标/轨迹球那么狭窄,相信我们的同志能把它用得很好。

第569章 这次没装成

  光电编码器同志们会用成什么样子,那是后面的事情,而现在高振东更加在意的,是自己手上的事情。

  此时的他,正在61式单兵反坦克导弹的定型鉴定会会场上。

  这是他步兵61三大宝的最后一项了。

  他来这里,就是当个吉祥物的,说实话,61反坦克弹的指标,已经到了不需要任何人汇报,只需要把材料往桌上一放,大家看了就会高高兴兴签字的程度。

  当然,话是这么说,但是该做的流程还是要做的,于是一票专家和汇报人员,就在会场上快快乐乐的拉上了家常。

  防工委的领导和总工看著这一票在会场上聊天的人,脸上表情变幻,但是又好像找不出什么毛病来。

  毕竟正事儿早就被高振东带著长剑厂的同志搞完了,装备类会议定型鉴定会能开得如此和谐的,也是难得,就让同志们放松放松吧。

  看著相比其个头,61反坦克导弹那显得极为夸张的指标数据,除了参与研制的人员心里有数之外,其他同志无不是瞠目结舌。

  陆军的同志和高振东已经很熟悉了,以鉴定者身份来参加这个会的,不是常驻长剑厂的那些,那些同志今天的身份是课题组的一员,也要接受鉴定的。

  “高总工,你这下子,可是给了我们一个大惊喜啊。这是重型弹吧?我记得你们搞的是一个轻型单兵弹啊。”

  其实在这个年头,导弹还没有小型化,SS.11才是轻型弹,像61这种个头,最多能算个微型弹。

  发言这位,并没有驻厂,毕竟以他的职务,去驻厂就反而是耽误本职工作了,所以虽然管的就是陆军装备,但还是第一次看到61反坦克单指标全貌。

  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们这是拿著重型弹的指标就来了吧?做资料的时候复制粘贴错了?

  他知道,现在计算机上可是有一种软件,可以编辑报告资料的,里面有一种非常常见的操作叫做复制粘贴,方便是方便,可是有时候会搞出张冠李戴的笑话来。

  高振东笑道:“首长,这就是我们单兵弹的指标,你手上那份报告,是雪城试验中心的原件,不是我们自己搞的。”

  嗯,这下就放心了,就算手上这份不是雪城靶场的,但是高振东也不可能造一份假材料过来,陆军分管装备的首长乐呵呵的看著自己手里的材料。

  其他同志也在和骆总他们交流沟通,“穿深650mm,飞行速度230m/s,骆总,你们这个弹可真是,啧~~~~~”

  这位同志知道这个弹主要核心还是高振东,但是他又不太好用这种语气去评价高振东,只好和骆总说了。

  骆总笑呵呵的道:“一是战斗部结构、装药设计得好,二是火箭推进剂好。”

  这三样,都是高总工给的,没办法,实在是给的太多了。骆总说这个的意思,一是解释指标的成因,二是隐隐的向高振东致敬。

  相比于61火箭筒80mm口径550mm的静破甲,61反坦克弹120mm口径650mm的静破甲好像略有倒退,但是各方对此都极为满意。

  这个穿深完全够了,在陆军这边看来,这个穿深那真是上打天下打地,中间打空气的那种。

  而且61火的穿深,是用比较长的战斗部装药长度来辅助实现的,这在61火上不是什么问题,而且略长的战斗部后半部,还有利于布置杀伤破片。

  实际上定型的61火,也是牺牲了反装甲威力换取反人员的多用性的,大概是用50mm静破甲深度,换取了对10米内软目标的破片杀伤能力,这些花活儿,都是高振东玩儿的。

  而61反坦克弹的战斗部长径比要小得多,这里是用威力换尺寸。

  对于这些权衡取舍,陆军毫无意见,这两货的威力甚至有点过头。

  此时的陆军代表,一脸乐呵呵的看著大家,61火、61反,这两货甚至让他们有一点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

  “80%的命中率,是全射程的吧?我们试过高卢鸡的SS.11和老毛子的3M6车载重弹,命中率比这个难看不说,1000米以下距离的更是没法看,而且2000米以上也没法看。”

  原因很简单,太远了射手看不见,手操不准。

  其实老毛子3M6“大黄蜂”的命中率已经不是难看了,这货是个车载重型弹,但是实战命中率仅有25%。虽说实战命中率和靶场命中率有下降是正常的,但是这个命中率也实在是过于抽象。

  说到这个,骆总就更得意了:“同志,您经验很丰富啊,原本我们这个1000米以下也比较难看,但是经过针对性技术改进之后,有效的的提升了1000米以下的控制精度,这个命中率,是全射程的。”

  提出来的这位专家对此喜出望外,又有些难以置信,我们的技术已经发展到超越这两个了么?

  SS.11虽然在日后的眼光看来不咋样,但是在现在,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先进武器,能晃瞎眼的那种,要不然陆军也不会哪怕高振东提出这东西不行之后,还是没有终止对其的仿制工作。

  想到这个事情,陆军的首长看著61式单兵反坦克导弹的指标,一脸的便秘。

  虽然在三方联合决定,利用长剑厂的资金和高振东的技术,悄悄的以“游击队”的方式研究一款单兵反坦克弹的时候,陆军这边就有一种预感,仿制SS.11的工作可能脸上会很难看。

  但是万万没想到啊,高振东同志这技术,加上长剑厂的努力,出来的结果已经不是仿制重弹这边脸上难看的问题了,而是脸都没有了。

  仿制工作到现在都还没完成一半,听说导弹断线问题还是防工委实在看不过眼,找高振东这边送了技术方案过去才解决的。

  由于仿制工作还没完成,所以仿制重弹的参数指标自然也就无从说起,因此只能拿拿仿制原型SS.11和61式相比了。

  他清了清嗓子,主动提起了这个事情,这个事情要是他不说,估计与会者谁也不会说,包括高振东他们。

  “同志们,现在有一个新问题,仿制SS.11的重弹怎么办?这个重弹除了‘三高’,哪儿哪儿都不如这个单兵弹。”

  现场一下子就寂静了,不是没人意识到这个问题,而是这个事情他们谁都不好说,说出来得罪人啊。

  “X总,我的课题,是你在别的会议上毙掉的吧?”,类似这种话,想起来都觉得听不下去。

  这么说吧,除了重量、长度、体积比61式高得多得多之外,其他指标全面弱于61式,至多能持平。

  这三样高?那特么不就是全面落后嘛。

  61式弹重10kg,包装箱兼发射支架由于用上了向总他们搞的,与61火发射筒同款的ABS塑料,只有4.8kg,制导装置15kg,这个比较重一点,因为自动化制导装置,还保留了手操备份,重一点也正常。

  导弹全系统总重不超过30kg,还没有SS.11一枚导弹重!

  而且不但轻,这东西还小,本来就只有0.8米总长,0.3米的翼展,还非常逆天的搞了个分装式设计+折迭尾翼,往哪儿都能放。

  如果说一个两人的单兵反坦克组能携带一套61式全系统加上3枚待发弹的话,那对于SS.11就没有这个烦恼了,它不存在单兵反坦克这个事情。

  但是最尴尬的就是,这个61式虽然又轻又小,但射程和SS.11一样,飞行速度略为占优,破甲威力高出,命中率更高。

  非要说SS.11有什么优势的话,那也许弹比较重,大风刮不走算不算一个?

  啊呸,这特么算个毛线的优点啊。

  所以大家对于SS.11仿制型号的未来,心里有数,恐怕是很黯淡了。

  “这个……不是这次会议的内容吧?”一位与会专家笑道,嗯,这个恶人,我不做。

  “对对对,现在仿制SS.11的情况并不明朗,现在讨论还为时尚早。”拖字诀,拖过今天就行。

  “SS.11弹体大,潜力也大,还是可以挖潜的。”理由还是能找到的,看起来也靠谱。

  防工委领导也知道,虽然一切都很顺理成章,但是现在不是决定SS.11命运最合适的时候,也开口打圆场:“嗯,仿制SS.11的事情,放到后面专项会议再说吧,我们今天就说这个61式。”

  说完,他转头看向高振东:“振东同志,这个弹的定型,看来是没什么悬念了,你作为型号的总师,在它的发展和使用上有没有什么想法,提出来,让陆军的同志参考参考。”

  ——遇事不决高振东。

  这一次由于过于顺利,高振东的逼是没装成的,没办法,哪儿能次次都爽得到,用性能压制一切质疑,其实也算是一种装逼。

  他前面也没怎么说话,用不著他开口。

  而防工委领导直接点将,高振东闻言也没去说仿制重弹的事情,而是顺著领导的话头往下说:“这个弹,短时间内暂时没有对本体动刀子的必要,这个威力,足够未来二十年使用了。”

  其实本体还是有一点点可以改进的,那就是上串联破甲打爆反,不过这年头爆反除了我们,别无分号,那就暂时不拿出来给自己添堵了,而且在座的,很多还够不上知道爆反这个新东西,因为跨专业了。

第570章 第一代,但忒能熬

  “这个弹,要的就是简单、便宜,容易使用,能大量生产,短时间内大改没有必要。”

  对于短时间内的改进,高振东一句话就定了性,他有这个底气。

  从现在开始往后二十年,对于任何坦克,这个导弹都是极为重大的威胁,哪怕是日后上了复合装甲的坦克正面,也不是没有击穿的可能,至于侧、后,那根本就是脆皮。

  但是高振东也留了口子:“非要说的话,可以考虑做一种半穿甲榴弹弹头,用来打软目标,但是意义不大,聚能破甲战斗部光靠冲击波就足够软目标喝一壶了,反正根据需求决定吧,技术上没有任何难度。”

  大家这才想起来,这东西的战斗部是可以直接拆下来换的,它和发动机、制导部分的连接就是几个实心螺栓,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电气或者机械性质的功能性连接,想换弹头简直是轻轻松松。

  这个设计妙啊,作为低成本弹,万一落后了,换个弹头又满血复活了。

  至于红外测角制导方式,高振东心里有数,只要打得够准,就不存在过时,反而因为这种方式弹体简单、便宜,系统使用方便,生命力会超长。

  “嗯,这个建议可以考虑,长剑厂的同志可以做一些前期工作,不一定会用得上,但是搞点技术储备还是可以的嘛。”

  骆总一脸的喜色,连连答应。这个刚定性,又有活儿了?就算是不太正式,但只要有新工作就好。

  至于使用,高振东倒是有想法的。

  “使用上嘛,单兵反坦克、打火力点这些我就不说了,说说别的。”

  果然,高振东想法多得很。

  “一是可以用我们的装甲输送车底盘,改一点多联装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出来,这种用法,其实也是SS.11、3M6的用法。”

  其实老毛子和61式很像的“婴儿”反坦克导弹,也是有发射车版本的。

  高振东这个话一出,虽然没提到别的,可是大家都意识到,这是判了仿制SS.11的死刑了。

  高总工不针对谁,但是光是余波,就能影响到别人生死。

  关键是这个建议无可指摘,指标比你好,载弹量还比你多。

  “第二个嘛,往我们步兵战车上装啊,不用多,单导轨发射器,车内备多发导弹,这样一来,就算是面对敌方坦克,也不是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陆军的同志一听这个建议,诶,对啊,这办法好。

首节 上一节 363/4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