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349节

  “雷达可以考虑用仿老毛子康努斯的那个雷达嘛,7米的天线,图-4还是有可能扛得动的。”

  仿康努斯就是原来被放到图-4上面搞预警机的那台雷达,作为可以同时测距、测向、测高的雷达,应该是这个阶段我们在这个体积和重量限制下手上综合性能最好的雷达了,不过这个雷达有个弱点。

  “图-4的数量问题不用考虑,主要是考虑其性能本身够不够用的问题。”这个时候,那个快把英文字母用完的“六爷”,已经在国产进程中了。

  而且图-4比起图-16,更适合这个任务,因为它相同条件下,滞空时间更长,本身作为轰炸机是过时了,但是作为预警机倒还挺够用的。

  就算短时间图-16接不上班,其实也问题不大,国内短时间内的作战对象,其实图-4和图-16都有点不上不下的。

  特别是图-4,数量少,飞得慢,航程不够远,载弹量也不是太大,作为威慑有用,实战嘛,大约也就是那么回事吧。

  “仿康努斯好是好,但是对地面杂波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一位应该是搞雷达的同志,一句话就说出了仿康努斯的最大毛病。

  这也是最终我们的第一代预警机夭折的最大原因,原本的科研人员,想尽办法,总算是解决了包括改装发动机、气动外形巨大变化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这个飞机的能扛著一个直径7米厚2米的天线罩在天上平稳飞行。

  但是最终仿康努斯雷达羸弱的抗地面杂波性能,让这一切努力全部化为泡影。

  “仿康努斯的地面杂波处理能力有多差?”空军的同志问道。

  这位同志想了想,回答道:“我们没有把这个雷达架到空中过,但是根据理论和经验估计,是在XXXX米以下就会失效。”

  这个高达四位数的失效高度,让空军的同志瞬间就失去了兴趣,P-2V肆虐的日子还没过去多久呢,这个地面杂波问题让他们记忆犹新。

  其实雷达的可靠“下视下射”能力,直到80年代都还是作为雷达上的一个高级功能而存在著,其麻烦程度可见一斑。

  看著空军同志的脸,高振东举了举手:“各位同志,关于这个问题,我倒是有一些看法。”

  听见他的话,不少人马上精神一振,这位同志从来都是有的放矢,他说有看法,那就说明应该是有一些办法的。

  特别是防工委和空军的同志,高振东的“看法”对他们来说可太重要了。

  见大家都看向自己,高振东道:“首先,我觉得哪怕是暂时不能处理地面杂波,雷达上天也不是没有意义,至少对于高空来袭的目标,我们就有了一种预警手段,一般来说,高空来的目标在现阶段威胁是很大、很常见的。”

  空军的同志一听,觉得有道理,他们也这么考虑过,但是还是觉得不甘心,其他同志倒是觉得高振东这个先解决能解决的问题的思路,倒也可行。

  “嗯,这么说也是有道理的,反正低空的目标,地面雷达同样看不见,至少先把高空的控制住。”

  “嗯,高空高速突防是现在的主要突防方式,能够解决这个,其实也是不错的。”

  “但是随著地形雷达的普及,现在突防方式已经在向低空突防转变了。”

  “对啊,我们的攻-5不就是低空突防嘛,甚至为此牺牲作战半径也在所不惜。”

  见大家各有各的想法,高振东才补上了自己后半句话。

  “再说了,其实地面杂波也不是完全没法处理。”

  同志们一时间就炸开了,这个问题在国内别说现在,就往后10年20年,一样是没法解决的,甚至连理论上的思路都提不出来,更别说实际工程解决了。

  因此高振东这话,雷达行业之外的还好,雷达行内的同志,就差掐著高振东的脖子大喊“快说快说”。

  还有空军的同志也是,他们不是搞雷达的,但是用雷达的,这句话代表著什么,他们再清楚不过了。

  别说他们,高振东这句话要是让老毛子听见,得把高振东供起来。他们真正意义上算是解决战机雷达的地面杂波问题,已经是到了米格-23的时候了,在那之前,也就那么回事儿吧。

  再一想,高振东就是第一个力主“雷达上天”的人,也许他有了什么办法,才会提出这个建议吧。

  所有人都目光炯炯的盯著高振东,但是防工委领导一句话,就把冷水泼到了所有人的头上,想听?那得分人。

  “振东同志,你和搞雷达的几位同志,到旁边开个分会场,我们这边先讨论别的问题。”

  研讨会开多个分会场不少见,但是临时开个分会场的,就很稀罕了。

  高振东和心痒难耐的雷达相关同志,在会务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另外一间小会议室,看著眼巴巴的几位同志,高振东继续刚才没说完的话。

  “我分析过雷达的信号特征,觉得可以用相位检测指示动目标的办法来搞。”

  动目标指示(MTI)和动目标检测(MTD),是典型的地面杂波处理技术。

  后者效果更好,但是技术要求更高,现在拿出来还早了一点。

  而MTI,倒是能用了。

  “由于运动目标的都卜勒效应,会导致动目标反射的雷达回波在相位上有所偏移,而地面、山丘、楼房等固定目标的雷达回波则不会有这种相位变化。”

  就这个原理,就把现场几位同志都给搞傻了,那时候,是真不懂啊,就算知道都卜勒效应这个100多年前的东西,也不知道该怎么用起来。

  对于都卜勒效应,多数解释描述直接看到的是频率的偏移,但是其中包含的,是相位也在偏移。

  “那这个相位的偏移怎么利用?”想不到,根本想不到。

  “用后一个信号,减去前一个信号,静止不变的地物信号会被滤掉,变化的运动目标信号就会得到保留,这就是它的基本原理。虽然有很多缺陷,但是至少基本能在一定范围内解决地面杂波问题。”

  知道同志们对于这个东西的具体操作还是不清楚,高振东在黑板上画出了延迟线对消滤波器的框图。

  简单说就是,将上一次雷达信号输入一个延迟器,让它在里面延迟一段时间后,与下一次的信号进行相减。

  用延迟器,实际上就起到了存储上一次的雷达回波信号的作用,但是延迟器比波形存储,付出的代价可就小多了,这是个非常巧妙的设计。

  高振东这么一说,搞雷达的同志马上就明白过来了,这个可以!

  “高总,你这个想法太妙了!”

  “都卜勒效应,延迟对消滤波!实在是想不到。”

  虽然自己不是雷达专业的,但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析,在高振东前世是专业基础课,有了这个基础,加上网络对线时查找的下视下射雷达基础知识,说清楚一个MTI还是没问题的。

  “不过这个方式,缺陷也是很明显的,目标距离是明确的,但是目标的运动状态就很模糊了,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能指示动目标是否存在,但是对于动目标的状态就一无所知了,这也是我叫它动目标指示的原因——只能指示。当然,还有一些受其他边界条件限制的缺陷,比如速度越慢的目标,就越难探测到。”

  MTI的缺陷不少,但是有一个优点:对技术的要求相对MTD来说,低很多,可以不要计算机、不深入涉及数码信号处理,也能搞定,MTD可就不行了。

  顺便说一句,米格-23用的就是MTI。

  对于高振东来说,MTI不够好,但是对于搞雷达的同志来说,这东西好滴很!

  这都还不够满意,你是要上天啊高总!

昨天开始踏上归途了,今天两章在下午

  那啥,也总不能老是让我老婆一个人开车,^_^

第549章 大家一起抄作业

  说实话,MTI这种方式,要想可靠引导导弹打击战斗机这种目标,是有很大问题的,由于对于目标飞行状态掌握极为模糊甚至没有,想要制导导弹,还是比较吃力的。

  大概效果相当于知道某个房间里有人,但是这人的坐卧行走男女老少,是完全不清楚的。

  但是作为预警机,知道某个距离某个方位上,有高速移动目标,这实际上就已经足够了,因为它要导引的,不是导弹这些没脑子的东西,而是坐著飞行员的战斗机!

  把战斗机叫过去看一看,只要能保证一定的数据刷新率,那就能基本保证指挥效果。

  而且就这效果,已经是搞雷达的同志以前根本束手无策的。

  说实话,要是早有这技术,P-2V早就被打下来了,也不需要等到图-4特的出现。

  “高总工,这个效果很好了,只要能做到这个效果,那我们各种前线机场上的战斗机就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可以说,地基雷达低空盲区和地面杂波问题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

  另外一名搞雷达的同志也笑道:“高总,你可能是站得高看得远,觉得这种方式不够完善,但是这个阶段,对于我们来说有这个就足够了。”

  高振东也反应过来,自己还是刻舟求剑了,而且是刻著几十年后的舟,求几十年前的剑,实在是过于抽象了。

  他笑道:“那行,说实话,雷达方面我不是专业的,能提供的东西,大概也就这么多,剩下的,可能就要靠同志们想办法了。”

  “高总,你可别这么说,你在雷达上的专业程度比我们高,特别是您专业的地方,是原理和大方向,这才是能解决重大问题的。”

  “您放心,我们缺的的,就是这种一针见血、拨云见日的理论指导,拨开了这一层迷雾,我们总能想办法出来实现的,至少是实现一部分。”

  高总工,太谦虚可就没意思了啊,你再这么说,我们这些人的面子可就没地儿搁了。

  然后高振东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刚才自己真的是在谦虚,至少在他们看来是如此。

  “不过虽然大忙帮不上了,但是对于鉴相、鉴频这些,如果你们现在暂时没有思路的话,我倒是能帮上一点忙。”

  这话说出来,一下子提醒了搞雷达的几位同志,相位检波器这些东西,自己好像也没接触过,或者说是没有深入研究过,照葫芦画瓢可以,但是要搞一个具有针对性的新东西出来,的确力有不逮。

  “啊?这您也有研究?那太好了,高总,这方面,同样希望您不吝赐教啊。”

  说到这个,高振东可就不困了,这就是他前世的本专业内容,他虽然学的是自动化,可是通信背景非常深,和信号打交道的时候不少。

  “有一种电路,叫做模拟乘法器,你们接触过没有?如果接触过,那这种电路是能用到这个事情上的,如果没接触过,那现在我们就交流交流。”

  高振东不知道他们对于模拟乘法器这个用于信号模拟处理的重要电路掌握情况怎么样,不过估计情况可能不太乐观,要不然前世也不会看到搞了那么多年的第一代预警机对著杂波问题一筹莫展,黯然下马了。

  总之这个年代技术上什么都缺,这个也缺一点儿都不奇怪。

  模拟乘法器,使用三极管这类放大器件组成的电路,可以直接完成两个模拟量的乘法运算,这两个模拟量可能是电压、也可能是电流。

  在信号处理过程中,调幅、检波、混频、倍频、鉴频、鉴相等过程,实际上都是两个信号相乘或含有乘法运算的过程。

  高振东前世用过的模拟乘法器已经是集成电路器件了,但这并不等于用三极管就搭不出来,这个电路在集成化之前,本来就是靠三极管硬搭的,做实验和课题的时候,高振东自己搭过。

  “乘法器?高总,我看过计算机方面的最新教材,现在就连计算机里都只有加法器,乘法是通过加法实现的,而且是数字电路。这和我们现在的信号类型是不是不太一样?而且把雷达信号数码化,这本来就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

  这就是现在的技术环境,什么都缺,什么都比较初级,雷达信号处理整个过程来说,基本上都是模拟的,但是高振东给他们提的这个乘法器,恰好就是模拟的,正好符合现在的现状条件。

  这位同志说的,估计就是高振东自己拿出来的通用计算机架构里的内容,还别说,他们在学习上还真是绝不落人后,只是这本书的内容和高振东说的这东西是两码事。

  至于数字的硬件乘法器,实际上日后也是有的,只是在通用计算机里少见而已,另外一种器件里,它才是核心。

  高振东闻言笑道:“这个啊,没有关系,这个乘法器电路本来就是用于处理模拟信号的,可以省下数模转换这一过程。”

  高振东省了半句话没说——你们猜我为啥专门向你们提起这玩意?

  几位同志一脸惊喜,还有这好东西?

  高振东先介绍了模拟乘法器的大致情况和用途,一帮同志听完高振东的介绍,直呼巡到宝了。

  这东西可不只是用在这一个地方,以现在的雷达和信号处理方面,很多地方都能用得上。

  一群人目光烁烁的盯著高振东——图呢?此处应该有图!

  作为一位成熟的指导者,高振东早就学会了自己上图了,他摸出纸笔,直接就画了起来。

  模拟乘法器的电路原理图不算太复杂,但是也不算简单,高振东花了一些时间才画完。

  一群搞雷达的同志二话不说,先抄!

  虽然都是搞雷达的,但是他们是来自不同单位的佼佼者,要不然这个研讨会也不会请他们来了,既然来自不同单位,高振东这张纸就谁也不方便自己带走,别人也不让啊,得,抄吧!

  “别挡著别挡著……”

  “脑袋歪一下,挡著图了……”

  “别扒拉,离远了我看不清……”

  高振东倒了杯水,乐呵呵的看著同志们一丝不苟的的抄作业,这种原理图上面,阻、容、感等元件基本上不会标注大小,而且画得也相对比较随意,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抄出错漏来。

  面前这些人,搁他上辈子,估计任何一个都是他要仰望的存在,现在看著他们脑袋凑成一堆抄自己的作业,高振东心里那感觉,其实还真蛮爽的。

  等抄的差不多了,有一位同志啊了一声:“啊,这电路我好像见过类似的,在老毛子的雷达里,在一大片电路中,应该能划分出类似的一小块来,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东西是干什么的,甚至连它的边界都划分不清楚。”

  应该说,这位同志也是很了不得的,能够把整个雷达后端处理电路烂熟于心。

  另外一位同志心情也是极好,开玩笑道:“以前是知其然,别说改动了,就连这块儿是干啥的都不知道。现在算是知其所以然,能够真正的用上了。”

  仿制和研制的区别就在这里了,仿制可以不知道为什么,直接抄,反正最终能得到那个结果就行,但是想改进,那就很困难,而研制可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高振东对著电路图,将这个电路的原理、器件选取、各元件功能等等一一对同志们做了讲解,几位同志一边听,一边赞不绝口,好,妙,高等等言辞,不绝于耳。

  等到高振东说完,几位同志对视一眼,郑重的对高振东道:“谢谢你,高总工!”

首节 上一节 349/4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