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交给你们了?那原本生产40火的同志那边怎么办?”高振东有些诧异。
在这条时间在线,现在没有“新40火”,所以老40火就直接被简称40火了。说来也有趣,40火的简称,是从口径来简称的,而61火的简称,则是从年份来的。
骆总笑道:“听说是他们继续生产,两边不影响。他们那个是占编制的,我们这个不占编制,所以暂时该怎么生产,怎么配发,还是照旧。而且听说他们还有援外的任务需要完成。”
听了他的话,高振东明白了,估计是部队的同志也对61火的威力有些心惊,而且从现在的斗争形势来看,40火完全够用,所以61火还是要先紧著自己人来的。
这绝对不是用猴版援外,援外40火的威力,和自用40火一样一样的,猴哪儿了?不存在的好吧。
而骆总笑得很开心,为自己厂子去年抓住机会,痛下决心,背水一战,抓住高总放出的一丝机会,果断参研单兵反坦克导弹的决定叫好。
先别说快要成功的反坦克导弹了,就算是一开始以为只是个战斗部的原理样弹的边角料,现在都发展成为了一型威力巨大、性能优秀的正式装备。
而他今天来的另一个目的,正是为了这个单兵反坦克导弹。
“高总,我今天来的另一个事情,除了给你带来这个好消息之外,还有一个事情,关於单兵反坦克导弹的。”
高振东并不感到意外,反坦克导弹搞了这么些时间,有了自己搞的战斗部、制导系统、火箭发动机做底子,加上长剑厂的同志的努力和经验,也差不多是快到开花结果的时候了。
“反坦克导弹?我记得前段时间你们在解决弹尾小型陀螺仪的事情吧?情况怎么样了?”
“小型陀螺仪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十一机部提供了改进的加工设备,加工精度得到了提高,现在情况不错。这次来,是为了制导系统的。”
又有进展了,不错不错,高振东笑道:“说说看。”
“我们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不是致命的,但是会对命中率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想看看能不能进一步改进优化一下。如果暂时技术支持不住,或者成本太高,那就算了,毕竟现在这个命中率已经能够达到要求。”
这就是技术人员的通病或者叫执拗了,虽然达标了,但是我好像发现有条路子能再提升一点点,那就试试?不试试不甘心。
不过骆总还是很理智,除了技术支持不住这个例外条件,还很清醒的加上了成本太高这个条件。
“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是这样,虽然在结构设计上,弹尾的红外曳光管尽量和弹体中部的发动机喷口错位布置,并且尽量采用了与发动机喷气不同的发光颜色,但由于发动机气体的喷射是扩散的,而且光本身也有散射,发动机工作时的火光也远远压过了曳光管的亮度。这样一来,发动机发出的光芒和红外线就會干擾到红外线测角仪,造成一定程度的失准,而且是距离越近越明显。”
高振东想了想,这倒的确是个问题。
如果说人眼通过曳光管判断导弹位置与目标的偏差时,火光再大,人也能通过脑补基本判断准确导弹位置的话,那自动捕捉的红外测角仪,在条件不理想或者器件性能不够的时候,那就是完全没有办法。
人脑袋上的这套系统别看精度不高,可是要说实用性,那是非常厉害的。现在这些上古级别的自控系统,在传感器、算法、运算核心甚至没有运算核心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还真就干不过人脑袋。
至于造成距离越近越不准的原因倒是很明显,距离越近,发动机的烟火就越大,干扰就越大,距离远了,就小了,甚至发动机烧完不工作了,反倒没事儿了。
发动机高唱: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在旁人看来,越近越不准,这特么不是开玩笑嘛。
不过这个事情倒是难不倒高振东,他手上有货啊。
“嗯,这个问题不难解决,这样,你回去之后,打一个发动机火焰的红外光谱,看看它的红外光谱在哪一段最弱。”
骆总顺著高振东的思路往下想:“哪一段最弱?最弱……最弱……高总,我明白的了,你是想把红外曳光管的红外线特征波长放到发动机火焰最弱的那一段?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开干扰了?”
不同波长的红外线,现象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本质是不同的。就好像二十一世纪的桑巴国足和东大国足,同样都是被S2轴心国灌进了7个球,但是能说两者是同一个水平在线?明显不能嘛。
这就是骆总喜欢找高振东的原因,除了总是能解决问题之外,还能受到不少启发。
高振东点点头:“对,我就是这个意思,用特征波长来分辨发动机火焰和红外曳光管,这样不需要人脑,红外测角仪也能搞清楚谁是谁了。”
骆总喜不自胜:“好好,这个办法好,技术上不困难,也不会增加太多成本……”
说著说著,他发现了一个新问题:“但是高总,红外测角仪怎么去抓住这个特征波长?它没这个能力啊。”
高振东道:“你先把特征波长抓出来,你记得碲汞镉红外感光材料吧?”
“嗯,记得,这可是好东西,要不是你搞的那个热像仪太贵,我都想往瞄准具上装了,但是……”说起这个,骆总眉飞色舞,心向往之。
高振东笑道:“热像仪是太贵,但是用碲汞镉来做红外测角仪还是可以的,没那么贵,这个测角仪又是可以复用的,问题不大。而且,碲汞镉这东西有个好处,那就是它的敏感波段,是可以通过组分调整来调节的。”
为什么高振东一开始搞新一代红外感光材料的时候,没有选择在三代空空弹上使用得更多的锑化铟?这就是原因,碲汞镉这东西,它身段柔软啊,适应性强,在资源有限不能全都要的情况下,碲汞镉比锑化铟强。
黑凤凰和魔形女选谁?高振东选魔形女。
骆总一听,还有这好处?那没事儿了,这原本70%的命中率,我提定了!
这个命中率倒不算差,原本赤剑-73一开始也就这个命中率,主要是这个命中率吧,它是和射程负相关的,这就很难绷了,反常理啊,拿出去说起来都会被人笑话。
骆总笔记本一合:“高总,我明白了!我这就回去组织人手,给导弹的发动机火焰打光谱!”
只要他们确定了所需的敏感波段,剩下的就是高振东通知1761那边调材料组分的事情了。
第507章 雷电1改怎么改
第507章 雷电-1改怎么改
骆总美滋滋的带著收获走了,导研院的同志喜洋洋的拿著方案来了。
严格说不是人来了,而是来电请高振东了,高振东还得过去,这是雷电-1改的新弹体总体方案,涉及的人太多,一窝蜂的过来找高振东不合适,高振东也不可能这么托大。
本来早两个周就准备好了,不过有防工委那边一声令下,导研院只好暂时按捺住心情,等著。
高振东按约定的时间赶到导研院,这边早已一切就绪,就等著他来了。
雷电-1改的型号总师见高振东进来,笑呵呵的招呼:“高总师,这儿坐这儿坐,你可算是来了,这两周我们可是望眼欲穿啊。”
这话不假,这个会不开,雷电-1改就往下走不下去。
这年头搞装备都是极为疯狂,争分夺秒的,和二十一世纪几十年都不见得更新一次不一样,这年头,那真是看著不顺眼就换啊。
以花旗佬的B-58为例,60年服役,65年就退了,这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而是装备于花旗佬战略空军的超音速核轰炸机,挂著副油箱都能飞2马赫的主儿,花了大价钱搞出来的,一样是说换就换。
高振东笑道:“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也是身不由己,哈哈。”
一把将锅甩到了防工委头上,高振东笑呵呵的落座。
导研院也知道,总师开了个玩笑,然后将方案本子递了过来,人都差不多到齐了,可以开工了。
导研院的同志花了一些时间,把雷电-1改的弹体方案做了个介绍,大体上的布置和雷电-1差不多,但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四个燃气舵,极大的提升了主动段的机动性,主动段机动过载高达30G以上,和高振东知道的日后R-73的60G有差距,但这不是什么坏事,R-73那个是特化的,有代价的。
而且这个时候也用不著那么大,30G相比雷电-1这一代导弹普遍的10个G出头,还是优秀太多了。
但是这个也不是没有代价,雷电-1的弹体细长,为了承受这个过载,弹体做了加强,这增加了不少的重量,而且在同等直径下,弹体加强减小了装药体积,进一步影响了射程。
至于气动舵面,还是沿用了雷电-1的方案,总体来说方案比较保守,或者说在改动原始设计的时候,比较慎重。
这倒无可厚非,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稳妥不失为一种好策略。
高振东边听边想,等导研院的同志介绍得差不多的时候,总师问高振东:“高总师,你看你对这个方案是个什么想法?”
导研院内部早就交流过很多次了,今天这个会,基本上就是为了高振东才开的。
高振东道:“我有几个小的想法,不一定成熟,大家探讨探讨。”
大家都看著他,一般说这话的,成不成熟两说,但想法其实都挺大。
“弹体加固代价有点大了,我想是不是适当加粗,从0.12米左右加到0.15-0.16左右,这样有几个好处,一是面积的增加是指数级增加的,那同样的装药,长度缩短的比例相对直径增加的比例更大。细长不太能受力,短粗对过载的抗性可就大很多了,然后将弹体外部的导线槽作为辅助加强结构,这样能够把弹重和大过载之间平衡得比较好。”
导研院的同志一边听,一边随手计算,一边讨论。
“诶,这好像是个好办法,我算了算,这样结构增重就没那么厉害了。”
“用导线槽辅助加强,一举两得啊!”弹尾喷口处有燃气舵,肯定是需要从制导舱走控制线过去的。
“不过这样空气阻力会增大,还是会对射程有影响。”
“虽然会增加空气阻力,但是同时也能提高弹体升力,综合下来应该还行。”
“实在不行,多装一点燃料嘛,多出来一点重量战斗机对战斗机没影响的,关键是导弹本身的射程要够。”空优挂载的战斗机,限制挂载量的主要是挂架数量和气动变化,重量一般都不是问题。
“说得对啊,这个导引头能看更远,如果只是加大过载不加大射程,那就好像事情只做了一半。”
“弹径加大,还能加大光学系统口径,对于提升导引头性能也是有好处的。”
“你们别说,高总这个弹径选得很有意思啊,我刚才算过,0.15-0.16是一个在弹重、射程、强度、弹径之间平衡得很好的一个数字。”
加粗可不是随便加的,口径即正义这个事情,在空空弹上不太适用。
对于高振东随口就能说出一个很好的弹径平衡点,大家都是极为佩服,他来之前可不知道弹径有改进空间,能这么短的时间内拿出这个非常均衡的数据,说明他的基本功之扎实,到了很离谱的程度。
高振东:那啥,抄的,R-73弹径0.17。
至于长度,导研院的同志自然能匹配好。
总师听了大家的讨论,自己也权衡和计算了半天,击掌叫好:“嗯,这个想法可以,我们回头深化一下,作为首选方案进行攻关,原本那个作为备选方案。”
作为高振东来说,要改就大改,至少达到三代红外格斗空空弹的基础或者是平均水平,改来改去整个二代半能有什么意思。
已经有了二代水平的雷电-1垫底,就算步子迈大一点也不怕扯到那啥,老毛子和花旗国还在用一代弹呢。不过也不一定,老毛子在和我们进行了红外空空导弹技术交流之后,估计马上二代弹也会出来了。
总师说完,乐呵呵的转头看向高振东:“高总,继续,继续,还有什么好想法。”
高副总师难得来一次,这个会一定要开得够本儿才行。
高振东看著自己刚才写到的笔记本上的要点,继续发言:“气动舵面这块儿,我的建议是减小尾翼的翼展。”
减小翼展?这是为什么?
见大家都有一点没想明白他的想法,高振东解释道:“是这样的,弹体加粗了,升力加大了,原本尾翼就可以减小了,顺带还能减小阻力,这是其一。”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大家一听,嗯,对对对,那边增加了某一参数,这边就可以顺势减小,高总这小连招一套一套的。
不过既然有其一,就有其二甚至其三,大家都很好奇。
“第二,现在这个尾翼,是在低过载下使用的,当过载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尾翼有点过于稳定了,对于发挥机动性不利。原本尾翼上的陀螺舵,在这个时候力矩有点太大,把弹体运动趋势卡得有点死了。减小翼展,降低这种力矩,对于机动性有好处。”
尾翼陀螺舵,是个被动的稳定手段,参数一旦确定之后,是没法控制其行为的,你想要,它在,你不想要的时候,嘿,它还在。
这个手段到了高机动红外空空弹时代已经彻底消失,但凡对于机动性没影响的话,这种成本低廉结构简单的手段是不会被放弃不用的。
但是高振东现在暂时没法彻底放弃这个东西,彻底放弃的话,导弹的稳定就得上主动控制手段了,在这个时代有点超纲了,
R-73的60G机动性,是靠5个控制通道实现的,两个燃气舵通道、两个空气舵通道,一个副翼通道,非常复杂,以现在的环境条件来说,得考虑上计算机了。
如果说0.15米的弹径,想想办法还是能把DJS-60D塞进去的话,但DJS-60D的价格,恐怕谁看了都肉疼,这和用黄金做聚能破甲药型罩没什么区别。
所以高振东的选择是减小翼展,至少控制系统对抗起稳定力矩来没那么困难,机动性也会好一些。
同志们这才想起来还有这个问题,这样一来,结合弹体加强的程度,是不是能考虑更进一步加强机动过载了?
“高总师,那我们能不能考虑彻底放弃陀螺舵,靠主动气动舵面的转动来控制导弹的稳定。”
他们都知道高振东的自动控制是很厉害的,能在京城工大上课的,还上的就是《自动控制原理》,这种问题,问他准没错。
高振东皱皱眉头:“理论上可行,但是有个问题,主动的气动舵面既要负责控制滚转,又要负责导弹的转向,在现阶段,以我们手上的控制系统来说,没有数字控制系统难度有点大。DJS-60D有点太过昂贵了。”
这个时候,还处于军舰远比飞机贵的时代,所以反舰导弹上装计算机,大家舍得,空空导弹上装这玩意,就太过分了。
总师点点头:“高总说的这个的确是个问题,要深入考虑,详细计算,把握好稳定与机动之间的平衡。”
见大家有点不甘心的样子,高振东还是把自己的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拿了出来。
“如果一定要取消这个陀螺舵,用主动舵面去控制导弹稳定,倒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这个想法不是很成熟,需要投入比较多的精力和代价才有可能最终落地。”
大家一听,又来劲了,有办法就好,哪怕暂时不能实现,这枚弹上不能实现,但是没准在日后就行了呢。
第508章 肥年
“高总师,还有这好事?快说快说,哈哈。”连型号总师都催促了起来。
“我们可以把陀螺从弹体外移到弹体内。”高振东一上来就弄了个乾坤大挪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