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266节

  星期二,是高振东第一次来京城工大上课,他的课是面向大二以上的学生的,所以大一新生在军训对他授课没有什么影响。

  高振东走进教室,还是有几分激动,两辈子了,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这是他第一次在大学学府里,以正式授课的形式和老师的身份上课,还挺有纪念意义。

  京城工大机电学院的戴院长,亲自在学院门口迎接他,一起的还有一位分管教务的副校长,京城工大方面的礼节,可谓是非常周到。

  在对高振东表示了热烈而又简单的欢迎之后,两人就带著高振东一起,来到了为他准备的教室。

  高振东进门一看,嚯,这阵仗可不小,应该是京城工大最大的阶梯教室了。

  看起来能容纳三百人以上,所有的桌椅,都是用钢筋直接浇筑在地板里面,然后铺上木板,长条椅的靠背也是一长块木板,折叠椅?不存在的。

  教室里,人头攒动,坐得密密麻麻,连过道上都坐满了人。

  除了学生的年轻面孔外,还不乏一些中年甚至头发花白的老同志,其中个把人,高振东还认识。

  我艹,京城工大相关专业大二人数这么多嘛?

  看见高振东神情有些愕然,副校长笑著向高振东解释道:“我们看过你的教材,非常好,对于搞自控的同志来说,无异于唐僧西天取的经。大二的同学是有福了,可是大三,乃至大四的同学,如果因为年级高而错过了这门课,那就太可惜了,大三大四的辅导员同志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说著,副校长手一挥,虚指了下面一下:“所以最终决定,只要没毕业的,都来听一听这门课,全都要考试!”

  高振东这才明白,原来这是京城工大搞自控的所有学生都在这里了。

  “另外,我们的一些老师也对这门课非常有兴趣,自发过来听课,我们也不好拦著,所以人会多一点,等到明年就好了。”

  对此,高振东倒是没什么意见,人越多越好。

  人虽然多,工作量也大,但高振东也不是孤身一人前来,他带著防工委分过来的三位新同志一起的。

  这三位同志自己都需要学习《自动控制原理》,正好,一边学,一边帮高振东完成一些教学上的协助任务,改改作业什么的,正好。

  改作业不会怎么办?问高振东呗。

  他笑著对副校长道:“没关系,人越多越好,我是巴不得能流传得越广越好啊。”

  见他没有意见,京城工大这边悬著的心也放了下来,毕竟这位工作肯定忙,这好几大百号人的教学工作可不轻松,教学这东西,不止上课那几个小时那么简单。

  副校长上了讲台,对高振东做了一个简短介绍,并组织大家表达了对高振东的热烈欢迎,下面掌声雷动,然后就把舞台交给了高振东。

  高振东也不多啰嗦,简单表示了一下自己对于来到京城工大这一高等学府任教的欣喜之情和诚惶诚恐之后,很快就进入了教学。

  好在前面项目管理、数字电路、计算机架构什么的,他也算是积累了不少的上课经验,加上本来就很好的心理素质,这课倒是上得也有模有样。

  专业知识扎实、著作等身和课上得好,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等同的,这方面的例子并不少。

  看著高振东上课的表现,京城工大校方的最后一丝担忧也放了下来。

  这步棋,走对了!

  两节课下来,高振东的表现得到了来听课的老师的高度评价。

  老师们也纷纷趁著课堂间隙,过来和高振东打招呼,留联系方式。

  高振东跟地里收粮食的农民伯伯似的,乐得开了花,这就是资源啊,京城工大的老师,手上和国防装备相关的工作,脑袋里与之相关的知识,那可都不少。

  对于他脑袋那个大大的想法来说,非常有帮助。

  第二节课上完,在下面听了两节课的罗教授也过来找他了。

  “高总工,今天有没有空?枪挂榴弹搞好了,准备做试验,一起来看看?你要是有空,那我就把试验放到下午去。”

  高振东早上还有课,上午是去不了的。

  一听这话,高振东马上就把准备找运算所的事儿扔一边去了,那个事儿等等不碍事,还是“给老子炸”比较带劲。

  他连连点头:“有空有空,我一定来看看。”

  罗教授笑了:“好,那我就去安排试验了,你上完课了到学三楼的二楼207办公室找我,我们一起吃个饭,吃了饭我们就开干!”

  他觉得自己还是比较了解高振东的,猜到这东西对他吸引力很大,这一问下来,果然如此。

  等高振东这些试验参加得多了,自然就和学校联系更紧密了,这叫深度绑定!

  罗教授走后,数据结构的课还没开始,不过高振东带来的几位同志却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正在和所有班级的同学,确认作业的收取、批改等事宜。

  虽然忙,但是却很开心,对于他们来说,这个起点有点儿高。

  其中一位尤其开心,高振东还隐约听见有学生叫他“师兄”。

  高振东笑了,看来这位也是京城工大刚毕业的,衣锦还乡了属于是。

  数据结构的课,听课的人换了一些,而且也没那么多了,数据结构这门课,在这个时代来说相对偏门一些。

  下午一点半,和罗教授一起吃过饭的高振东,带著自己的人一起,来到了学校的靶场,京城工大这类学校,就是这么的硬核。

  靶场上,不止罗教授,柳教授也来了。

  枪挂榴弹是班用枪族的一个子系统,而且现在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子系统,他作为班用枪族的负责人,自然是要到现场来的。

  看见高振东,柳教授也很高兴,走到高振东身边,小声道:“班用枪族的第一批样枪快搞完了,到时候你也来看看。”

  高振东乐了,在枪挂榴弹的试验场上听见班用枪族的好消息,好事成双啊。

  很快试验就准备好了,罗教授作为子系统负责人,下达了试验开始的命令。

  这一次试验,主要目的就一个,试验实战环境下的威力和准确度。

  其他的试验,早就用填砂弹、固定战斗部等方式测试过了,数据不错,要不然罗教授也不敢叫高振东过来看了。

  作为炸逼里面差不多算是个头最小的小兄弟,35mm枪挂榴弹的试验动静远没有一次性火箭筒那么大,高低压发射原理更是让整个试验显得波澜不惊。

  什么一路火花带闪电这种,那是没有的。

  发射的声音“嗵、嗵、嗵”的,不算清脆,有些沉闷。

  落到靶子上,爆炸的动静也不大,跟手榴弹差不多。

  不过高振东还是很兴奋,甚至他还自己亲自上手打了两发,打得很准,连罗教授他们都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乒桌球乓的一通忙活之后,试验人员拿著一摞数据记录和分析结果跑了过来。

  现场有一台DJS-60D和打印机,原始记录一出来之后,只要输入进去,程序就会自动完成分析,打印结果,这大大节约了试验的时间。

  试验数据处理是这样的,试验射手只需要嗵嗵嗵的把榴弹打出去就可以,可是数据数据处理人员要考虑的就多了。

  采集、归类、计算、分析,哪一样都不是轻松活儿,有了DJS-60D的帮助,至少采集之外的东西是方便多了,减少了很多重复劳动。

  拿著数据处理结果,罗教授面露喜色,抬起头来向柳教授高振东两人道:“成了!你们看看。”

  原始数据很多,但是分析结果倒是简单明了。

  枪挂榴弹初速80米/秒,垂直破甲性能65mm,弹片杀伤半径10米,有效射程对装甲目标100米,对人员400米。

  之所以对付装甲目标近这么多,除了旋转、速度、角度等因素外,主要一个因素是打不打得准的问题。对付装甲目标是点目标,精度要求更高,对付人员是面目标,不严格的说8~10米之内都算。

  如果是打碉堡孔,其实有效射程就只能按照100米粗略计算了,甚至还达不到。

  就这,已经让在场的人员激动不已。

  最开心的,是一起参加试验的部队的代表,看著这个数据,他的想法是“我们带上一万发枪榴弹,堆都堆死敌人!”

  这东西重量和手榴弹是一个级别的,惹急了,一人带上十颗八颗不是什么大问题。

第423章 搞个新弹种算了

  想著战士们战斗的时候,动不动就摸出一颗榴弹,对著几百米外大喊一声“给老子炸”的情形,部队代表美得鼻涕泡儿都差点出来了。

  虽然个头小点儿,不过我军艰苦年代作战的时候,集火手榴弹本来就是拿手战法之一,效果很好,甚至能够达到枪械不交火,一顿手榴弹就让敌人留下一地死伤,落荒而逃的效果。

  而这个能在400米开外就劈头盖脸一顿炸,比起手榴弹,那效果强得不是一星半点,战术战法也会更加灵活多变。

  他转过头,对著高振东三人道:“这个东西好,个人觉得可以搞小批量试验了。”

  罗教授却是不急,呵呵笑道:“嗯,总体上没问题了,细节还可以打磨打磨,这是班用枪族的附件,总要等著枪族一起试验的。”

  柳教授听著这话,气就有点不顺了,阴阳我枪族搞得慢是吧?

  “不用打磨,就这就行啊,你先给我们打个头阵,哼哼。”

  高振东却是笑了,这东西,的确差不多可以到小批量的程度了。

  既能反步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敌人的工事,只是对射手技术要求略微高点,不过高振东相信这个事情难不倒我们的战士们。

  同时对上敌人的装甲车,这个枪挂榴弹也有一战之力。

  高振东前世打过一个FPS游戏,里面有个从二战活到21世纪的“王子”,在那个游戏里为了平衡性,枪挂榴弹是打不穿老毛子的BTR的。而现实中,BTR那个装甲,在65mm的破甲深度面前,毛都不是,都不用找侧后的弱点,正面都是一枪秒。

  老毛子66年列装的BMP-1,同样是以皮薄馅儿大著称,在这个枪挂榴弹面前,坚固程度同样堪忧。

  虽然枪挂榴弹穿甲之后后效一般,但是能打穿就足够了,在这个阶段增强后效意义不大,连BMP-1都还没出现呢。

  高振东道:“这个弹药本身,我觉得也差不多了,如果枪挂榴弹发射器没什么问题的话,综合起来我倒是建议可以先走小批量。这个武器的使用习惯和现有枪械不大一样,早一点小批量试验,能早一点让战士们投入训练。”

  “这倒是可以,我在设计安装夹具的时候,特意针对现装备的半自动步枪进行了通用性设计,保证现有半自动和老柳研制中的班用枪族都能挂。”

  罗教授对此颇为自得,即便真的换装,那也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他早就考虑了能装到现有武器上,一举解决了部队急需和换装缓慢之间的矛盾。

  至于为什么只考虑了半自动却没考虑全自动的那把冲锋枪,是因为按照现有编制,半自动在班里数量多,而且其导气结构和自动机结构与研制中的班用枪族更接近,且枪下部的空间更大,研制起通用夹具来更容易。

  柳教授闻言,笑了:“嘿,你拿著班用枪族课题组的钱,倒是替前面的也打算上了,打得一手好算盘啊老罗。”

  大家全都笑了起来。

  部队代表这时候突然想起来罗教授曾经答应他们的事情:“对了罗教授,你曾经说过要搞一种枪挂霰弹枪,现在搞得怎么样了。”

  只要是新东西,他可都惦记著呢。

  这话一说出来,罗教授顿时就卡住了。

  倒不是说这东西有多难,主要是现在他惦记著高振东给他说的,枪挂榴弹搞完之后,后面那个新课题呢。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高振东的话倒是给他解了围。

  “枪挂霰弹枪?这东西好是好,可是多出来这支霰弹枪平时谁带著?”

  他这话一说,部队代表和罗教授都犯了难。

  从功能、性能和泛用性上来说,枪挂霰弹枪是不如枪挂榴弹的,特别是在班用枪族已经全部火力自动化的时候,堑壕里作战,用突击步枪泼水的效果和霰弹是基本一致的。

  冲锋枪和霰弹枪装备正规军,本来就是三德子和花旗佬在处理S1的时候堑壕战火力不足的两种不同解决方案。

  那时候,主要装备的武器都是拉大栓,连半自动都没有,步兵火力密度极差,又不可能端著机枪打堑壕战,别说马克沁主义者了,就算是轻机枪,在堑壕里也是施展不开的,太重了。

  所以三德子就走了冲锋枪的路子,而花旗佬的解决方案是大喷子。

  从后来各国的正规军装备的霰弹枪数量和编制来看,在自动武器普及之后,霰弹枪的效果就被极大的替代了,功能重叠。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用,这东西近距离作战的时候头一发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而且有些特殊的作用,比如破门,比如巷战的室内作战,这个时候,还没有CQB这个概念。

  但是这种相对比较小众或者小概率的功能,专门搞一个武器好像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有点浪费。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刚才高振东问的那句话——这东西平时谁带?

  其泛用性、打击范围、火力密集程度来说,比榴弹差了不少,平时肯定不会挂这个东西,那这支短霰弹枪平时谁带?

  在班里再挑个战士带?部队代表想了想,既然带都带了,那换成多带一支枪挂榴弹不是更香?

  还有就是,枪加弹,增加一两公斤负重,就是为了不太常用的功能,细想下来,这些负重换成枪挂榴弹是不是更好?

  这就很尴尬。

  部队代表和罗教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像是这么个理,想来想去,这东西用处是有的,但是要说为了这点儿用处再搞个装备,又好像有那么一点点违和。

首节 上一节 266/4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