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都打完了,也不对,现在正式的说法里,抗战的开始时间已经提前了。
八年,生孩子咋生?
最关键的一件事情是,高振东知道,这八年,读不完!
对于排名第一的医科大学,高振东还是略知一二的,60年进校的八年制,是读不完的。
这也是高振东只给娄晓娥要来了读书的机会,却没有去张罗好学校的原因,学校差点儿,时间还短点儿,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是好事。
娄晓娥越早进入工作,高振东能做的事情就越多,高振东有信心,一百年以后,保证娄晓娥挂在她们学校的墙上。
高振东不知道的是,京二医这个学校,是1960年9月份才建校的,娄晓娥进去,开个玩笑说也能算是创始股东了,因为学校一开始,甚至是师生都参与劳动,建设学校的。
这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学校、厂、矿等等这些,都是边建边用,说艰苦奋斗,那是真的艰苦奋斗。
完全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成为彻底的劳动群众的娄晓娥,高兴得拿著录取通知书,娄晓娥一下子跳上了高振东的背,
高振东托住她,在屋子里转著圈,娄晓娥嘴里发出“噢~~噢~~噢~~”的声音。
小两口高兴了一会儿,高振东歪过头,对肩膀上的娄晓娥道:“去,赶紧去给爸妈打个电话,让他们也高兴高兴,明天回家吃饭。”
第二天正好是8月14号,星期天。
娄晓娥笑著应了一声,从高振东肩膀上跳下来,蹦蹦跳跳的到南屋打电话去了,高振东笑著跟在她后面。
这个时候电话没有免提,岳父岳母在电话里说了什么,他听不清,只看见娄晓娥先笑,后哭,然后又笑了。
到最后,娄晓娥把话筒往高振东面前一递:“接电话。”
高振东接过来,话筒里传来娄父的声音:“振东啊。”
高振东应了一声:“是我,爸。”
“晓娥多亏你了,明天来家里。”
娄父的话不多,但是语气很郑重。
他知道这个时候,他们老两口是护不住娄晓娥的,高振东能安排著娄晓娥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本事,无论环境怎么变,至少能让他们放心一些。
虽然现在情况看起来是越来越好了,但是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而且他听得出来,自己女儿是真的想有自己的事业,同时高振东也是真的支持。
高振东笑著道:“爸,你这话就见外了,晓娥想要的,我当然要给她安排。”
娄父还没答话,对面就换人了。
隐约听见对面娄母的声音“该我了该我了”,听起来好像是娄母已经不耐烦了,等著和自家好女婿说话已经等不及了。
“振东啊,做得漂亮,哈哈哈,晓娥能学医,你别看你爸嘴上没多说,心里高兴著呢,他给你和晓娥说话还端著拿著的,可你们是没看见啊,他刚才一下子把烟斗都捏断了,哈哈哈。”
娄母上来就把娄父给卖了,伱个死老头子少给我人五人六的,该高兴就高兴起来,自己人面前,拿什么架子啊。
高振东笑了,自家媳妇那份娇憨,估摸著就是从岳母这儿来的,接著电话,全是娄母在说了,高振东只需要嗯嗯啊啊就好,就这,还把娄母高兴得够呛,这个女婿不错,愿意听自己唠叨。
别看娄母在外面都是端著的,可是回了家,那从本性而来的交流欲是蓬勃而出啊,偏偏娄父不爱听她啰嗦,还是女婿不错,愿意听。
高振东这一手,是前世陪自家外公的时候学会的,他外公喜欢讲故事,讲自己过去的故事,可故事再精彩,十几年几十年下来,家里所有人都听得滚瓜烂熟了,没多少人能坐得住听得进,包括高振东的姨妈和舅舅。
只有高振东,能够一直坐著,一路嗯嗯啊啊的陪著外公,虽然没仔细听,可是外公的故事他背得啊。
他能根据时间估计外公的故事讲到哪儿了,还能挺应景儿的搭上话,让外公高兴得不得了,而且还不耽误高振东自己看电视或者刷手机。
不论是外公还是岳母,陪老人其实不难,只要愿意花点儿时间。
岳母好容易才把说话的瘾过足了,再次叮嘱了高振东第二天去家里吃饭,才把电话挂了。
娄晓娥看见他挂了电话,撇了撇嘴:“哼,我妈对你比对我还好,跟我都不会说这么久的。”
高振东摸摸她的脑袋:“这你就不懂了吧,她对我好的原因,是我对你好,想明白了吧?”
这个不大不小的弯子把娄晓娥绕得有点儿晕,想了一阵儿才想明白,高兴了:“嗯,这还差不多,咯咯咯”
话没说完,又乐了。
娄晓娥拿著录取通知书,一会儿看一眼一会儿看一眼,看了一晚上。
高振东看她这样,晚上把通知书要过来,悄悄的收进了自己的存储库里,看媳妇这个样子,这玩意要是掉了,她得哭死,那高振东自己不得心疼死。
娄晓娥很放心的把通知书给了他,她知道他靠得住,交给他肯定不会有意外。
第二天一大早,高振东锻炼完,和娄晓娥两人骑著车就去了岳家。
和岳父母打了招呼,娄母很高兴的和高振东又唠叨了一会儿,才叫著娄晓娥上楼去说体己话去了。
看著娄母得意洋洋的背影,娄父摇摇头,颇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
高振东看著他,“噗嗤”笑了出来,娄父也绷不住,低声笑了起来。
两人走到书房坐定,娄父提起了自己才打听到的一件事情。
他毕竟在京城私底下的手面儿还是广的,把京二医的情况已经打听了个明明白白。
他把自己打听到的情况给高振东说了一遍,才道:“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晓娥去会不会.”
高振东这才知道京二医是这么个情况,不过他不在意。
嚯,四舍五入算是建校元老啊,那就更好了。
“爸,你放心吧,我有安排,这个学校对于晓娥、对于我的安排来说,是最合适的。而且这种情况的话,晓娥但凡有那么一点成就,不用别人去推,这个学校自然都会把她捧上去的。”
和娄父说话,什么人生、理想、意义这些都不用多说,直接说,对娄晓娥有好处就行了。
有了高振东这句话,娄父就放心了。
对于高振东嘴里的“安排”,他还是非常相信的,从见到高振东开始,高振东的各种安排就没有落空的,而且往往都非常精妙。
好多事情都是看起来吃亏,实际上完全满足自家所渴求。
他也知道高振东知道很多他不可能掌握的信息,别管他的安排看起来多么匪夷所思,但是自己只要等著结果就行了。
晓娥这运气,啧!
第399章 罗教授的困惑(今天只有这4k)
见高振东心里有数,娄父也就不再提这个事情,转而说起了娄守行的行踪。
“你们大哥前不久和家里联系了一次,你说的白岭电子展9月2号开幕,他已经带队过去了,参加完这个展之后,他就会回来。你上次不是说了要他回来一次嘛。”
高振东点点头:“嗯,那就行,这个展对于振兴电产来说,还是比较有效的。”
这个时候的国际大型展会的宣传效果,比日后的可强多了,不像高振东前世,一些曾经如日中天的大型电子游戏展已经到了后继无人,青黄不接,不得不停办的地步。
——
星期一,高振东一上班,先办的事情是接收人员,人员有两批。
一批来自他的母校,五道口学院,一共三个人,两男一女,都算是他的师弟师妹了,他们的关系是落在三轧厂三分厂的。
另外一批,则是防工委那边送过来的,也是三个人,全是男的,毕业院校并不一样,人员关系也是落在防工委那边,高振东只负责用。
学生们的专业也很有意思,来自五道口的,清一色儿的自动化专业毕业,毕竟高振东出身自动化,他的老师找的也是这个专业的。
而来自防工委的就不一样了,三个人没一个是自动化专业毕业的,看来防工委那边对于高振东招新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从专业角度来说,没有扎堆儿的上,而是主打一个差异化。
这个年头,孩子一旦去外地参加工作,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再回家了,所以毕业这一次,基本上报到的时间都是给得比较足的,回去好好陪一陪家人。
下次再见,运气好的半年一年,离得远的,恐怕是除了结婚生子,短时间内是很难再见面了。
春运?这个年头哪儿搞得起这个,别说日后那种十天内把几亿人运个来回的运量,就算这时候人还没那么多,打个一折,几千万人,也一样是想都不要想。
这种量级的集中迁移,就算放到高振东前世,除了我们,换任何一个国家,结果都是立马交通瘫痪,没有第二种可能。
所以高振东在学生毕业的时候,给的时间都是统一的,8月15号报到,集中在这一天,高振东懒嘛,一天之内一勺烩了。
作为三分厂的总工,这批天之骄子他还是要亲自先见一见的,除了惯例的欢迎、鼓励之外,高振东就只安排了一件事情。
——先由梁发明带著他们在技术部门逛逛看看,熟悉一下情况,然后全部下到各个车间去轮轮岗,呆一个月再说。
虽然他们日后要干的事情,和三分厂的具体某个车间关系可能不一定很大,但是必要的一线经历,对他们有好处。
不一定需要他们学会这些车间的劳动生产技能,毕竟日后他们干的事情大概率和这些车间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先去一线,感受感受氛围,深入一下群众,还是很有必要的。
搞应用研究的,“接地气”三个字非常必要,刚参加工作的同志,只想理论不考虑实际,闹出笑话来的可不少见。
一上来就高高在上,日后再想沉下去,从思想上来说就难了,基础没打好,后面纠正起来代价就比较大。
学生们也没什么意见,斗志昂扬的接受了安排。
这年头,到哪儿参加工作不得劳动劳动,好多厂矿企业,都是草创阶段,专业先放一边,住著帐篷,先亲自一砖一瓦的把厂建起来是常事。
像他们来到三分厂这种条件齐备,有宿舍住,有食堂吃,生产要素齐全,直接参加实际生产工作的,已经算是非常好的工作条件了。
至于他们这一个月不能参加具体工作,高振东还是等得起的,上高中头两周、上大学头一个月左右还军训呢,也没见得就耽误学习了,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上午算得上大事儿的,就这一个,这回高振东手上的技术力量,越发的兵强马壮了,毕竟原来三分厂的人,专业方向比较窄。
下午,高振东接待了一批来自京城工大的人。
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戴院长,一个是罗教授。
前者是来和高振东沟通有关上课的事情的,眼看就要到9月份,要开学了,能接收毕业生的同时,也就意味著开学了,新生要入学了。
不过高振东上的课,明显不是新生能学的,高数都没学过,学个毛的自动控制原理啊,天书听过没?
同理,数据结构也是,没学过C语言,理论上倒是不耽误数据结构的学习,但是对于数据结构的实践,就比较麻烦了。
“高总,那这个课程安排,我们就这么定了,如果你临时有什么工作导致上不了课也不用担心,给我们通知一声,我们做出对应调整就行,我们对于这方面已经有了预案和安排。”
戴院长知道以高振东的情况,那是很有可能突然有重要工作导致对课程产生影响的,为了不耽误学生学习,同时也减小高振东的压力,提前做了对应安排。
高振东笑道:“我尽量不影响,如果万一没办法,我会及时通知。”
戴院长又拿出一本纸壳壳:“高总工,这是你在我们学校的工作证,一来方便你工作和进出学校,二来你不是想自由阅览我们的图书馆嘛,有这个就行。”
这种类似的东西,高振东有一堆,不过这个不太一样,他美滋滋的接了过来。
对于教师、医生等等职业,哪怕在高振东前世因为某些原因争议颇多,可是从骨子里来说,国人对于这些职业还是普遍具有良好的印象和较高的评价的。
师者,传道授业。
医者,治病救人。
都是很美好的工作,之所以有时候骂得凶,大概也是出于最淳朴的期望吧。
所以对于自己能当上京城工大这种学校的教师,哪怕只是特聘的,他也颇为自得。
戴院长办完自己的事情,就和高振东先告辞了。
他和罗教授其实并不知道对方今天都要找高振东,还是在三分厂碰见的,他也知道估计罗教授要和高振东说的事情,自己是不方便听的。
他们学校特殊,哪怕下面一个毕业生在做毕业设计,其手上的具体工作也不见得校长就能听,所以办完自己的事情就溜了。
罗教授看了戴院长和高振东的交流,这才知道高振东要去他们学校上课了,大为高兴。
能把这位给引进到学校里,那以后有什么事情可就更加方便了,学校领导有想法啊。
一箭双雕,不但得了金蛋,还把下金蛋的母鸡也弄回来了。
他还兴致勃勃的打听了高振东要上的具体课程,直言若是自己有空,一定带自己的学生去听听高振东的课。
罗教授心里清楚,抛开实践方面的东西不说,高振东的理论知识,是一定比自己要好的,听听他的课,对自己也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