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213节

  主要是因为这个配方看起来略微逆天。

  但是试验结果却表明,还看不到的不知道,但是能看得到的,无一不证明一件事情——这玩意靠谱!

  而且是非常靠谱!

  从爆炸燃烧性能的角度,和RDX本身比较接近,这个大家都有心理预期,毕竟RDX的占比都到那个程度了,不接近就有鬼了。

  这也意味著黑混60的爆炸燃烧性能是非常优秀,远超B啊不对,梯黑装药的。

  剩下的就是稳定性了。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就那么一点点其他组分,就把RDX的暴脾气给治得服服帖帖,正所谓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啊。

  而且方便灌装,成型后物理性质也相当不错。

  如果要说的话,就是热安定性这种性能还不知道了,不过这个不是特别大的问题,就算热安定性有问题,至少也是有极大的用武之地的。

  而且现在高温稳定性正在试验中,虽然加热到预定温度之后,到现在为止时间才过去几个小时,远远达不到150小时以上的要求,但是到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相当乐观的。

  “高总,你真是神了!”

  不是我神,是真正的研究者们神,这话高振东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了,他与大家一样,都处在兴奋之中。

  长剑厂的人欢欣鼓舞,一鼓作气,战斗部,安排上!

  第二批灌装到了一次性火箭筒的战斗部里的黑混60已经凝固,第二批不是等第一批试验过后才开始生产,那样搞黄花菜都凉了,而是在第一批灌装成型的时候就开始了,其实时间上来说两者就是前后脚。

  流程和第一天试验梯黑战斗部差不多,大家都在紧张的等待著第一个穿深数据。

  轰鸣和忙碌过后,一位试验人员拿著探针,大喊了一声:“高总!607!607!”

  现场突然一片寂静,所有的人都说不出话来,把眼睛看向了高振东。

  高振东也是一阵激动,虽然没有630,但是600出头已经非常优秀了,也是两个时代技术差距的体现,没什么好遗憾的。

  他可以骄傲的说,自己和长剑厂的努力没有白费,没有辜负日后的科技工作者们的艰辛。

  他举起一只手:“同志们,现在,我们可以骄傲的说,一切敌人的装甲兵器,都将在我们的火力之下哀嚎!欢呼吧!!!”

  随著他的手用力的下劈,现场所有的同志都跳了起来。

  没有什么语言,也难以组织语言,只是欢呼著,表达著自己喜悦的心情,就连骆总和厂长这种应该老成持重的人,也暂时放开了,一起喊著,跳著。

  如果说这种打穿天花板的感觉对于高振东来说是司空见惯的话,那对于长剑厂的所有人来说,这还是第一次,也许他们以后会习惯的,但是现在,他们只是肆无忌惮的享受著成功的喜悦。

  600破甲,就是放到二十年后,也能让敌人的坦克喝上一壶的。

  让整个西方世界瑟瑟发抖的T-72早期型,正面防破大概也就是这个数据。

  等大家稍微平复下来,骆总意气风发的道:“同志们,我们加把劲,把整个试验做完,要交答卷,我们就交个完美的!”

  所有同志哄然大笑,这话在理!

  在这欢欣鼓舞的气氛里,大家忙而不乱,各司其职,高兴的忙碌著。

  而高振东,则是满意的坐在椅子上看著这一切,除了必要的签字和确认外,没有做其他的工作,但是往来的同志,看向他的都是钦佩的眼神。

  下午4点,一份文件从长剑机械厂机要室传向防工委。

  ——《关于反坦克战斗部获得重大突破的汇报》。

  只说战斗部,没说别的,像一次性火箭筒,更好的火箭发动机之类,都没提。

  长剑厂的人还是很有报喜的技巧的,对于这种重大突破,别的什么都别说,掺在一起说,既冲淡主题,又浪费了别的成果,双输!

  防工委领导正在开会,会议不是很紧急,权衡之后,通信员将其直接送进了会场。

  正在听取汇报的领导暂停了同志们的汇报,接过文件,打开观看。

  领导从第一行开始,目光就凝固了。

  他揉了揉眼睛,又看了一遍。

  “在高振东同志带领下”,嗯,这不奇怪,高振东在带著他们搞反坦克导弹。

  “战斗部口径80mm”,嗯?这口径是火箭筒战斗部的口径啊,比规划中的反坦克小一圈,他们还顺手折腾起火箭筒了?

  “破甲威力在采用传统梯黑-XX装药时,静破甲深度420mm”

  什么?多少?领导揉眼睛就是这个时候揉的。

第347章 这是个整装弹

  420mm的静破甲对于反坦克武器来说意味著什么,作为防工委的领导,他是再清楚不过了,这意味著我们能用80mm的小战斗部,打穿目前所有主流坦克的正面。

  嗯,非主流的也能打,比如汉斯猫那个188吨的超级非主流鼠式,那玩意别看重达188吨,可浑身上下的装甲就没有超过300mm的,在这个穿深面前只能瑟瑟发抖。

  再想想几年前仿制的40火,同样是80mm口径,穿深和这个简直没得比,连这个的一半都不到,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噢,高振东带著搞的,那没事儿了,防工委领导已经有点习惯这种奇迹了。

  但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下面一段话,才让领导真正的领略到什么叫做真正的奇迹。

  “换装高振东同志研究的黑混60装药后,静破甲深度达600mm,对600mm厚均质钢装甲靶板穿透率高于90%。”

  !!!!

  我看到了什么?饶是从战争年代一路走来见过大风大浪的领导,也觉得这事情太过匪夷所思。

  去他娘的!怎么可能?!

  80mm口径打600破甲穿深,你特么是天上掌管破甲的神仙是吧?

  要不是里面高振东的名字赫然在列,领导就差要直接回电怒斥“浮夸”了!

  看见领导神色一阵变换,会场上的同志都不敢说话。

  从各种思绪中镇定下来的领导,又看了一遍这段话。

  “高振东同志研究的黑混60之后”.

  好像是有点那么靠谱?这个黑混60是什么,领导不知道,但是看起来应该是高振东自己捣鼓的一种新高能装药。

  这就解释得通了,高振东先带著他们搞了一个新战斗部,把破甲威力提升了200多,然后给他们搞了一个新装药,把威力又提升了近200,嗯,这很合理。

  去去去,合理个屁啊,什么结构,什么装药能达到这效果?一涨就是100%,再涨又是一个100%。

  不过还是那句话,高振东在那,他领头折腾的,这就让一切皆有可能了。

  左脑:不可能!

  右脑:是真的!

  领导很快就不纠结了,叫他们过来汇报!

  这么大的事情,他们过来汇报一下也是正常的。

  他连文件的后面都不看了,这儿还开会呢,把文件一收,把通信员叫过来。

  “叫他们准备好所有材料,立马进京汇报!”

  收到回电的长剑厂,折腾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就和高振东一起,踏上了回京的路。

  不过没有坐高振东的嘎斯69,而是另外开了一台CA10,主要是那些穿透的靶板,总要带过去让领导看看,长剑厂还很贴心的把其中部分给剖开了,不用探针,直接目视。

  之所以要折腾一晚上,就花在这些准备工作上了。

  别的都不好使,这东西往那儿一摆,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猛不猛,看破孔,真不真,量穿深。

  当然,新靶板、梯黑战斗部、黑混60战斗部这些还是要带上一些的,万一要当场来一发看看呢?这是很有可能的。

  拆了引信,按规定运输,这些东西安全得很。

  一群人摇了一天,当天下午快晚上的时候,就赶到了防工委大门外。

  早有准备的卫兵高效的检查了他们的证件,安排他们进去。

  汇报在第二天早上进行,防工委安排非常紧凑,但是听取汇报的人员范围极小,这不是验收。

  长剑厂的人又花了一个晚上,把带来的东西摆了一屋子,这可都是宝贝,大家要看的,就是这些玩意了。

  第二天早上,领导一进会议室,眼睛就先看向了摆在会议室角落里的几块钢靶。

  他大步流星几步跨过去,仔细的观察起来。

  因为切割而现出银白色的金属面上,一条长长的穿孔笔直的长在上面,穿孔内表面粗糙,因为曾经经受高温的关系,显得焦黑。

  穿孔剖面的上方,贴了一条橡皮尺,还非常贴心的在穿孔的底部标了一个数字。

  “428mm”

  “421mm”

  “.”

  另外几块也是一样,只是那个数字更加令人震惊。

  “607mm”

  “610mm”

  “.”

  领导边看边笑,其实他已经笃定这个事情是真的,毕竟有高振东这块金字招牌在里面。

  这么说吧,就算长剑厂的人想浮夸,高振东本人也不会容许他们这么干,他丢不起这个脸。

  所以事情必然是真的,只是想知道为什么成真而已。

  但是亲眼看到了这个穿深之后,再对比旁边那个小小的战斗部,他心里还是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不过他不急,答案很快就会揭晓,他现在只是在通过这几块惊人的靶板,享受这种独步天下的感觉,太美妙了。

  80mm口径打420穿深已经足够炸裂,那个600mm说是独步天下是一点毛病没有。

  陆陆续续的,又来了几个人,每个人进来,都不约而同的走向了角落里的靶板陈列区,在那儿仔细的观看著。

  所有人都没有怎么说话,但是从他们脸上,眼睛里透出来的,都是惊喜的光芒,这几块靶板,太宝贝了。

  眼见人都来齐了,防工委领导宣布开会。

  一共只有六个人,防工委领导、总工,高振东、骆总,还有一个使用方的人,另外一个没穿制服,不过从气质上看,也像是使用方的,这两人年纪看起来和防工委领导有一拼。

  其他人员一律不得靠近这个会议室。

  高振东有些奇怪,这个阵仗是否有点不符寻常?

  不过他并未想太多,中期的一个小汇报,人少点儿正常。

  防工委的领导宣布开会之后,转向高振东:“振东同志,你来汇报一下这个成果是怎么实现的,实在是惊人啊!只说过程,不要涉及技术上的东西。”

  不说技术?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高振东很快就把整个过程说了一遍,自己研究了理论,改进了战斗部的结构,提升了威力。

  然后觉得梯黑-XX装药拖了后腿,于是又想办法研究了一种装药,到目前为止看起来很好,但是这种装药的热安定性、存储性能等长期特性,还没有时间检验,不过从理论上分析这些特性也非常不错。

  情况很清晰,很简单。

首节 上一节 213/4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