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没有用到贵金属和太稀有的元素,就是镍的用量大点儿。”
领导直接翻到报告的合金成份那部分,边看嘴里边念叨:“还真没有,碳、铬、镍、铝、铁、铈、锰、硅、硫、硼。嗯,镍占了44%~46%,多点儿就多点儿吧,好,好.”
说到这儿,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拿起电话就打:“小郑,你找找今天来我这儿跟我赖了好久的老王还在不在单位里,在的话马上请他过来!”
应该是打给郑秘书,放下电话,领导喜气洋洋的仔细翻看著报告。
这个时候,LYP-6航空发动机的总设计师王总工正在从十七机部办公楼往外走,他是来向十五机部汇报LYP-6发动机的仿制研究进度的,因为仿制对象的材料本来就有一定缺陷,加上己方技术底子也薄,成果不甚理想,样机的推力和寿命并不乐观。
顺便来十七机部叫叫苦,看看能不能从这边得到一些支援。不过材料问题在这个时代一向是老大难,结果并不理想,十七机部这边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回去看看在发动机的构型等方面再下下功夫。
正当他面带沮丧的快走出十七机部办公楼的时候,后面跑过来一位年轻人,边跑边叫:“王总工,请等等,请等等。”
听见有人叫似乎是在叫自己,王总停下脚步,转过身看向来人:“郑秘书啊,有事儿?”,来人他认识,在十七机部的领导那儿见过。
郑秘书气喘吁吁的说:“我们领导叫我请您到他那儿去一下,说是有急事儿。”
王总有点摸不著头脑,这叫自己回去干啥?难道还能变出个材料来不成?
不过既然这么急专门叫人来叫住自己,肯定是有要事,王总便随著郑秘书又回领导那边去。
王总刚进领导办公室,就是一愣,屋子里好几个人,还挺热闹,领导把他和几个人相互做了介绍。
待他坐定,领导拿了一份材料,递给他:“王总工,总算不负所托,你今天来找我要的东西,有眉目了。”
王总呆了,你们办事儿手脚这么快的么?下午还要啥啥没有,转个头,就变出来了?
用日后的话来说,这就叫搞心态!
当下也不管那么多,翻开报告就看。
当他看到“1100°C~1250°C长期工作”一行字时,差点不相信自己眼睛,拿下眼镜擦了擦,又戴上,再看。
还是那几个字,没变!!
不,不,不能激动,能耐这个温度的材料又不是没有,可是力学性能呢?加工性能呢?氧化腐蚀呢?
强忍激动,王总继续翻看下去,这下他也和刚才领导一样,震惊了!
王总有点儿热泪盈眶的意思,这不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东西嘛,这就变出来了?
十七机部,今日暂名震惊部。
昨晚被工作的事儿缠住了,这一章晚了一点,抱歉抱歉。为表歉意,今天多码一章,剩下两章在晚饭左右,时间合适的话读者老爷可以拿来下下饭。
凡是涉及到机构、型号、名字的,一律为笔者胡诌。嗯,就声明这一次,以后类似情况就不再啰嗦了。
第52章 一起为战鹰插上翅膀
王总工缓了好一会儿,才平复下心情,回过神来,他和十七机部领导做了个一样的反映:“这3Z-591,不是领导你拿来安慰我的吧?真的有?”
领导看著他:“担心?那好办,走,杨厂长,我们去你们厂,眼见为实,也好让王总工踏实踏实。”
这种工作习惯在这个时代很常见,但凡看见一点新希望,那是恨不得马上就能大干快上。
杨厂长和陈总工对视一眼,这可真是求之不得,马上点头:“没问题,领导,王总,走!去我们厂!”
杨厂长借领导电话,给厂里厂办打了个电话,要求他们去技术科性能测试试验室,把方迎红和刘荣国留住不要走,等著他们回厂。
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又回了三轧厂,除了十七机部领导和王总工,还有和他们一起的工作人员。
等到了三轧厂,已经是晚饭时间都过了,领导和王总拒绝了杨厂长先吃饭的邀请,直奔试验室,杨厂长只好叫人去食堂打盒饭。
方姐和小刘这一天对这种情况已经麻木,见怪不怪了,知道这肯定是好事情,干劲十足。
十七机部和LYP-6航发的人,吃著盒饭,目不转睛的盯著整个试验过程,时不时还问几个问题,高振东、方姐、小刘一一作答。
随著试验进度的增加,这一行人脸上的喜色越来越浓,等到最后一个测试项目做完,他们脸上已经是满面开怀。
LYP-6的人,更是欢呼起来。
领导先开口定了调子:“老杨!好!你们这次是立了大功的。这东西我看啊,不止用在王总工那里,航空航天冶金化工等等行业,都有大用处!王总工,这回伱放心了吧?哈哈哈。”
王总工眼泪都下来了,是真的下来,他摘下眼镜,揉了揉长时间盯著高温样品而有些酸胀的眼睛,开了口。
“激动了激动了,让大家见笑了。你们不知道,我们盼这东西盼了多久了。”
大家都理解这种感受,没有打断他,他整了整思绪,开始捡著能说的宣泄一下:
“我们LYP-6仿制项目已经进行了不短时间了,现在也算是初步通过了试制,解决了有无问题。”
“可是因为材料问题,不论我们怎么在原型对象的基础上优化发动机构型,改进燃烧结构,可是涡轮前温度就是上不去,还不到900度,发动机全寿命(100小时)的试验也死活过不了。”
“最大的难处,就是涡轮盘的材料问题,转速快,温度高,气流大,结构细长,难办啊。我们明明知道,把涡轮前温度哪怕提升50°C,同等其他条件下发动机推力就能提升4%~5%,飞机就能获得更好的推重比。”
“有了好材料,哪怕不提升涡轮前温度,采用保守策略,也能大大提高发动机寿命,可是,我们没有啊.”
“你们这回这个3Z-591,比从仿制对象那边来的材料还要好太多了。大家都是搞技术的,我在这里向同志们保证,有了你们这个新合金,我有把握把涡轮前温度至少提高到1000°C以上,寿命,最少翻他娘的一番!!!绝不辜负你们辛苦搞出来的这个好东西!”
王总到最后实在没忍住,直接就用一句骂娘的话发泄了心中长久的不甘。
领导啪啪鼓掌,大家一起跟上。
待得掌声稍歇,领导关心起了另外一个问题:“老杨,3Z-591的保密工作要做好,这是有先进性的,刚才王总也说了,这个合金,比以前国际先进的类似发动机材料还要好很多,所以这一块儿,你们要抓起来。”
说到保密,杨厂长可就不困了:“领导放心,保密工作从一开始就是狠抓的,这个合金的材料配比,到今天之前,连我都不知道,只有陈总工和振东掌握,后面我们会进一步按照保密要求进行管理。”
老陈敲了个边鼓:“我就知道材料配比,完整工艺只有振东清楚。”
领导满意的点点头:“嗯,不错,保密工作长抓不懈,看来你们工作一向就很扎实。这个东西你要组织好生产,我估计一旦各单位得到消息,你这儿门槛都得踏破喽。”
王总工一听就急了,你们十七机部系统的人是怎么回事,把搞人心态当饭吃是吧?刚给我解决了性能问题,又给我来个产能问题?
他顾不得许多,马上叫起来:“诶诶诶,领导,我可先说好,我先来的,凡事要讲个先来后到,你们得先解决我的问题再考虑兄弟单位。”
高振东知道这话得自己来解释,毕竟工艺自己最清楚:“各位领导,这个材料的工艺相对来说还是不算复杂的,扩产不难,不过可能需要支援一批大一点的真空感应炉这些设备才能满足生产,毕竟我们是轧钢厂,冶金设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缺。”
高振东想的就是先要真空感应炉,然后在合适的时候,顺利成章的把电渣重熔(ESR)给提出来。
杨厂长听著就很舒服,还是自己厂里人说话好听,既带了一嘴成果生产便利的好处,又先用合适的理由打了产能不足的预防针,顺便还要了一批新设备,这小伙子,可以可以。
领导盘算一下:“嗯,设备你们不用担心,挤一挤还是有的。既然王总工这里先来,无论如何,先满足王总这边的要求,大家一起努力,先共同为我们的战鹰插上翅膀!”
大家再次热烈鼓掌!杨厂长和王总工尤其起劲。
一张张笑脸上,映著高温样品红红的余辉,都散发著金红色的光芒。
有了这个大喜讯,领导兴致不减,看看表,九点多,对杨厂长说道:“今天是个大好的日子,我看大家刚才只吃了一点东西,估计都关心产品去了,没怎么吃好。老杨,你安排一下,我们敲你们厂一顿竹杠,也喝点酒,就算小范围的庆功宴吧。”
他这一说,不少人的肚子还真的咕咕叫了起来。
杨厂长笑著应下,安排人去通知厨房做准备。
那饭菜食材,一直是备著的,傻柱,也一直是等著的,就为了大家在正事儿忙完后,可能会庆祝一下,这种事情,杨厂长门儿清。
安排妥当,杨厂长领路,一群人就有说有笑的向小食堂走去。
第53章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吃饭的时候,大家热情高涨,毕竟解决了一个大问题,眼看还能解决一批大问题,肯定都是欢天喜地。
王总工和高振东聊得很多,毕竟都是纯技术出身,而且看样子,这个材料就是高振东主持研究的,这让王总对他的图像就更亲近一些。
高振东对航发也很感兴趣,前世他可没少在各大论坛贴吧之类的军事板块溜达,要说航发的过去,他肯定没有王总工清楚,可是航发的未来,他可比王总工清楚太多了。
因而两个人聊得也还挺热烈。
说到喷气发动机,高振东没忍住,问王总:“王总,你说能不能除了用燃气带动压气机之外,再带动一个风扇向后喷气?”
王总还没回答,LYP-6的一个年轻工程师就笑了:“高技术员,这样和直接往后喷气有什么区别?喷气到风扇的转换还有个效率问题,能量损失更多了。”
这回高振东还没接话,王总工却先骂上了:“你不懂你就别瞎说。”
骂完人,王总转过头对高振东说道:“振东,除了冶金,伱也学过航发?你这话,可不是行外人能问出来的。”
高振东摇摇头:“不是,不是,我学自动化的,我就是这么一想。我只是想著按照规律,燃气温度高了,压力就大,压力大了,流速就高,流速高的话,喷气时减速过程不够,还没完全减速燃气就喷出去了,那动能损失就大,效率就低。所以就想著是不是能用涡轮再带动一级或者几级风扇,把燃气动能收回一部分的同时,把排气速度减到一个合适的速度,这样效率高了,油耗是不是就下降了,同时风扇也能增加一点推力。”
这话一出,王总双眼放光:“自动化?服了,后生可畏啊。振东,你具备很高的技术敏感性啊,你说得没错,现在是有一种发动机叫涡轮风扇发动机,就是你说的这种,不过我们没有装机对象,暂时没有展开研究。”
说完转过头,继续骂自己人:“听听人家,你这就是不学无术,还没有一个其他专业的人思想敏锐。”
高振东这下不困了,倒不是他想继续看王总工骂人,而是他想起了前世经常讨论的这个时代科研体系的一个缺陷——配套。
简单说,那就是一些设备,因为是仿制或者规划原因,是依附于其装机或使用对象而存在的,这个对象下马了,那这个设备也就跟著下马了。
如果是特殊的专用设备还好,无可厚非,可是像发动机这种通用核心设备,这种体系就会带来极大的浪费,前面的事儿全白干了。
比如老五爷轰炸机,其改进计划下马之后,配套的五型涡扇发动机就随之下马了。
想到这里,高振东无论如何也要想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尤其是十七机部领导也在的情况下,当然,结果如何,他没想太多,只是觉得自己该说出来而已。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想到这里,高振东装著不懂:“配套?发动机不是通用设备吗?一定要配套项目或者装机对象?”
“我才参加工作,我不太懂啊。只是我觉得发动机只要足够好,哪怕装机对象没了,也是可以研究的啊。就好像战斗机甲因为某些原因下马了,其实它的发动机用在推力要求相似的战斗机乙上面也不是不行啊,或者装一台发动机就是轻型战斗机,装两台就是重型战斗机,这不还简化后勤了么?”
王总还在仔细思考高振东这几句话,十七机部的领导却是感兴趣了,他对高振东的印象很好,一直在注意他,听见他这番话,仔细琢磨了一下,感觉有点意思。
“噫,振东,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们也有考虑,但是还没琢磨透,你不要怕犯错误,说说你的想法。”领导放下筷子,鼓励高振东。
高振东装著不好意思摸摸头:“嘿嘿,那我就说了啊,一家之言,各位领导别介意。”
“我就是觉得一个主产品下马,就要带动著一批通用设备也下马,有点可惜了,是不是有一些经过评估,通用性好的设备,可以继续搞下去。”说了一种情况,高振东继续说第二种。
“或者是一些技术难度大,要求高,非常复杂的设备,以王总他们的发动机为例,这种东西一般来说研究时间都很长,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来搞,往往是缓不济急的。是不是可以把发动机和对应机型分开立项,各搞各的。”
LYP-6的一位工程师问道:“那适装性、可用性怎么解决?”
高振东回答很快:“第一,把规划搞好,例如需要哪些规格的发动机,充分论证,严格规划,规划确定了,就坚定不移的搞下去,这样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的东西哪怕不是最合适的,那至少也是可用的。”
“第二,在各级系统之间,制定好接口,我这里说的接口,不是指航空插头那种接口,而是规定一套标准规范,功能的、性能的、安装的、维护的等等,不管用什么手段实现的,符合这个接口,那拿来就能用。”
然后,高振东还拿自己举了个例子:“就拿这个3Z-591举例吧,这个材料,本来是为了配合我们的另外一个科研项目而试制的,我当时也没想到这些,就放在那个项目里作为附属材料了。还是厂里领导大局观强,要我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项目研究。还真别说,现在那个项目还在后期测试,这个3Z-591却已经出了成果了,完全没受那个项目的影响。”
话里自然而然捧了厂里一手,不过这也不算拍马屁,的确是老陈叫他把项目单独拿出来的。
话虽然不多,可是听得在场的人双眼放光,领导回味良久,端起杯子笑道:“振东不愧是搞出3Z-591的人,横跨多个专业,技术过硬,这科研思路也非常清晰啊,学到了,学到了啊。你这番话,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来来来,我敬你一杯,算是交学费了。”
高振东连忙谦虚一声,站起来端起杯子一饮而尽,当然,没搞许大茂“领导一个我三个”那种鬼玩意儿。
王总工却是一脸见猎心喜的神色,转向杨厂长:“杨厂长,我们那里缺人啊,要不.”
话还没说完,被杨厂长笑呵呵一口拒绝:“王总,打住。你来我这儿弄材料没问题,想弄人走,没门儿。”
一屋子人继续欢欢笑笑,最终尽欢而散。
领导离开的时候,杨厂长送上车,在车边上,领导对杨厂长说道:“这个振东,是个人才,要适当加加担子,别浪费了。”
第54章 论功行赏
杨厂长点点头:“好的,主要是他刚分配才一个月,来不及。我这边思考思考,要做到既加了担子又保护好人才,现在是厂里陈总工在亲自带他。”
领导也知道杨厂长话里的意思,点点头:“嗯,你们考虑倒是周全,这个小伙子,你得用好了。”
杨厂长连声应是,领导和他道别,上车走了。
第二天是周五,早上,杨厂长办公室,陈总工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