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176节

  不过这些要求并不麻烦,对于高振东他们的单晶炉来说,简直就是手到擒来。

  高振东接了任务,去保密车间调人,然后做了生产安排,东西虽然不复杂,可是量比较大,也够他们忙活一阵的了。

  不知为何,单晶炉和硅单晶报到十七机部、十二机部、国科院之后,也有好多天了,一时间却是风平浪静,犹如石沉大海,不知道他们几个单位是不是有什么大动作。

  这让俞允成还得老老实实等著结题的事情,哪怕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可还是不能抽身去干别的。

  再加上他不是三轧厂涉密这条线的人,哪怕他在1761所是这条线的,想要参与三轧厂的保密车间工作,手续上也非常繁琐,所以高振东不准备麻烦俞允成去亲自抓事情。

  这种任务,执行者必须是保密车间的人,幸亏高振东早有准备,在组建科研组的时候,有意在保密车间调了4个人进科研组,他们是掌握了单晶炉的使用的,能够直接上手,按要求生产。

  否则还要多一道流程,那就是让单晶炉科研组的人先教保密车间的人学会单晶炉的操作,然后再由保密车间的人去生产。

  安排好了这个事情,高振东继续自己的工作。

  ——

  眼看马上就要劳动节了,高振东却收到了一份劳动节礼物。

  这份礼物是外商部那边带来的,别误会,和他搞的那些出口产品没有什么关系,不过也算是他的另外一个出口产品了。

  那就是他在花旗佬那里出版的《C程序设计》以及配套的习题集,第一笔版税到帐了。

  说起来,高振东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还有这么一笔收入,所以当外商部的同志找到他,请他签字拿钱的时候,他整个人是懵的。

  这笔钱还不算少,第一批印刷数量是《C程序设计》2000册,配套习题集1500册,并且还都卖掉了。

  高振东这本教材,花旗的合作出版方是真的作为教材在运作的。

  花旗佬的教材,懂的都懂,即便现在是1960年,花旗币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说,与高振东穿越的前世大概有6~9倍的差距,可是出版商们还是能把专业教材卖到数十花旗币乃至上百花旗币。

  更何况高振东这本书,具有稀缺性和唯一性,虽然C语言还没完全普及开来,但是这并不妨碍那边的合作出版方将价格往高了拉,他们的想法很简单,现在规模保证不了,那我们就保证利润率。

  至于是不是会影响花旗佬学习新知识?谁在意。

  再说了,真想学的,绝对是有办法解决,这年头对计算机相关技术感兴趣的,没有穷人。就好像很多在宣传中白手起家的上古IT巨佬,实际上都和白手起家这个事情没有半毛钱关系一样。

  按照花旗佬的税法,高振东作为非居留外国人,按照这波收入,以他们的累进税率累进下来,综合税率大概是0.15左右。

  花旗佬的IRS对于非居留外国人,还是相对温柔的,因为管不著,所以收税只收在花旗国内经济活动相关的部分。

  要是居留外国人,那他们可就来劲了,全球收入都要收税,不论和花旗国有没有关系。比如拿绿卡的那种,很容易就能享受到和过去的大佬阿尔卡彭一样的待遇。

  这个时候,花旗币和这边本币的汇率是1:2.46,这个汇率从1955年开始就是固定不变的,直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1971年才发生变化。

  而我们这边,是没有个人所得税的。

  总之就是,高振东在花旗佬那边的《C程序设计》及配套习题集的的作者版税分成,经过一系列的抽成换算七七八八的操作之后,到他手上,还有38000多块钱本币.

  外汇自然是要统一使用的,涉外收入按照汇率换成本币交给高振东。

  可别小看这个数字,这意味著带来的花旗币收入是1.5万左右,在这个年头绝对不是个小数字了,特别是高振东是一个人就搞定这笔外汇收入的情况下。

  这和后来改开初期,有人画画卖到国外,买了几万还是几十万花旗币,就成为出口创汇的典型上了新闻大差不差,只是这个时候,对这个事情还没有看重到那个程度而已。

  高振东这生意做得,外商部的同志都有些瞠目结舌,这位“出口创汇第一人”的名头算是坐实了,他不但会研发出口产品,而且他亲自搞起出口来也是成就斐然啊。

  高振东接到电话,赶到外商部的时候,接待他并领著他办理相关手续的并不是普通工作人员,而是一位级别和杨厂长他们差不多的同志。

  甚至有部分手续,都是外商部的人拿过来,由这位同志交给高振东,高振东签字办理,能直接接触到高振东的外商部工作人员,非常少。

  看来外商部这边也对高振东的情况心知肚明,虽然因为手续繁琐不得不请他亲自过来,但还是很注意控制知情人的范围和级别的。

  最终,高振东拿到了一张银行的现金支票,和外商部打交道,人家自然不会拿出一堆现金来。

  看著这薄薄的一张纸,高振东暗道这个劳动节礼物还真是瓷实。

  外商部负责接待他的同志笑道:“高主任,按照我们和花旗国合作方的协议,估计以后每年我们都会碰上几次面了,哈哈。”

  高振东一边笑著和他打哈哈,一边心想,碰不了几年咯。

  办完事情,差不多正好到了下班时间了,高振东从外商部骑车回家。

  一进门,高振东就把正在忙活的娄晓娥叫过来:“晓娥晓娥,来看看,我带什么好东西回来了?”

  娄晓娥顺手把茶杯给高振东端过来放在面前:“什么好东西?”

  高振东一副财迷脸:“钱呐,我带钱回来了,嘿嘿。”

  这笔钱金额有点儿大,在外面不好显摆,在自家媳妇面前显摆显摆总没问题嘛。

  娄晓娥笑嘻嘻的:“嗯嗯,好东西好东西,知道了。”

  言语之中,浑然不把这玩意当回事,一副敷衍小孩的语气,嗯,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和高振东的互动。

  ——我不在乎我家振东有没有钱,反正没我家有钱。

  一边说,一边把支票接了过来,看一眼金额,就愣住了。

  “这么多?”虽然不至于失态,不过还是有些小惊讶的。

  “嗯,在国外出版了一本书,这是稿费。”

  娄晓娥释然,高振东写书赚钱的本事,她是知道的,国内这几本虽然单本没有这么多,可是加起来也不老少了。

  不过转过头,她就有些担心:“振东,会不会太多?不会有问题吧?我们是不是”

  虽然天真,但是娄晓娥不傻,以她的出身,有的事情自然看得比钱这东西要远。

  高振东摇摇头:“没事儿,上头肯定都知道的,这笔钱,还是外商部通知我去领的呢。”

  哦,有部委背书啊,娄晓娥这才放下心来,随即就美滋滋的乐了,自家振东这本事,那真是一等一的,和钱多钱少没太大关系,重要的是这证明自己的眼光好嘛不是。

  她又仔细看了一会,然后把支票交还给高振东:“你改天去银行把它入帐了收著呗,这笔钱太大,放我这儿不行。”

  高振东也没多说,接过来就收著了。

第289章 真正的献礼,“工业明珠”

  没几天就是劳动节了,星期三早上,高振东在办公室看刚送到的《日报》。

  头版头条,一行字赫然映入眼帘。

  《五一献礼——我国尿素工业化生产技术获得突破,即将全面推广》

  文章用热情洋溢的文字,严肃活泼的语气,图文并茂的形式,报导了我们尿素工业化生产的艰苦研究历程,以及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在研究中攻艰克难的英姿。

  撰稿人欣喜的介绍了尿素工业化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对尿素工业化生产全面推广后,粮食生产情况的美好憧憬。

  文中提到了应化部、十七机部、农业口等在尿素工业化生产线研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部委,并著重感谢了应化部的工艺研究人员,以及废寝忘食,用极快的速度填补国内空白、提供了尿素生产线所需的特种材料的十七机部科研人员。

  看来应化部、十七机部、农业口是联合起来,把这个事情作为五一献礼来报导的,本来没有十七机部什么事儿,不过自从尿素钢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十七机部在这个事情中起到的作用,甚至要超过农业口,原因倒也不奇怪,尿素的机理和使用是明确的,所以农业口在这个工作中没有太特殊的作用,主要是起到辅助和验证肥效的作用。

  反而是应化部的工业化生产工艺、十七机部支撑了工业化生产工艺的尿素钢比农业口要重要。

  不过如果说到育种和种植的话,那其他几家捆在一起都要靠边站了,术业有专攻嘛。

  尿素的工业化生产推广的消息,在整个社会中都掀起了一阵波澜,与粮食有关的成就,在这个时候无疑是一针效果明显的强心剂。

  所有看到报纸的人,都在心里满怀信心,对环境的好转充满了希望。

  十七机部内部,不论是第三轧钢厂还是京城钢铁厂,看著这篇报导,都感到与有荣焉,这个事情,是我们一起参与做的。

  “诶,这里面有我们部的名字呢,我们打铁的,和农业化肥有什么关系?”

  “这个尿素的工业化生产用的钢,应该就是我们厂高主任到京城钢铁厂那段时间搞的吧?你问问研究室的人就知道了。”

  “没错,就是那个,那时候我也在京城钢铁厂那边支援,高主任过去就是为了搞这个东西。”

  “难怪高主任年纪轻轻,就是副处长了,这是凭本事挣回来的,不服不行啊。”

  “唉,你说这么大个金龟婿,怎么就被外面的人给钓走了呢?”

  “.”

  不止第三轧钢厂,还有京城钢铁厂也是一样的场面,大家都在讨论这个事情。

  “这个尿素,是不是就用的我们厂AOD车间生产的那个钢?”

  “应该是吧,AOD车间生产的主要产品就叫尿素钢。”

  “就是那个,尿素钢第一次试产的时候,就是不知道哪个化学研究所过来把所有的成品都运走了。”

  “.”

  其实大家都想像不到一个事情,那就是如果没有高振东搞出来的尿素钢,那即使到了几十年后的80年代,我们的尿素产业会依然受制于人,尿素工业的起飞时间会更晚。

  当然,这个事情高振东没法拿出来说,只能在心中暗爽了。

  而郑良枢同志看著这份报导,心情是喜忧掺半。

  喜的是自己这次外放,恰逢其会,起点非常好,正好就负责这个AOD车间。

  忧的是这么好的条件,如果自己没有做出大致过得去的成绩来,那反而会影响后面的节奏了。

  想到这里,郑良枢看了看墙上的三种枪械用钢材的研究计划图,又释然了,怕什么,老高那儿直接就已经把成绩给准备好了,自己只要盯紧一点,按步就班的做下去,就不会有问题,一份成绩稳稳到手。

  而像应化部这几家这么操作的单位,明显不止这么一组,只是他们别说头版头条了,就连上《日报》都不一定上得了,能上日报的,都是不简单的那种。

  高振东很快就在《日报》的科技相关版面,看到了自己的另外一个成果。

  十七机部、国科院、十二机部联合撰文,报导了十七机部“通用单晶炉”以及“电子工业用高纯硅单晶体”研究完成,且成功完善了工业化批产工艺的消息。

  说起来十二机部也委屈,这个东西,是他们用得最多,可是他们却排在了最后。

  十七机部是完成上述研究的部委,排第一无可厚非。

  国科院是国内科学技术的最顶级技术力量,负责对成果进行国家层面的的认可、鉴定和验证,排第二也是正常。

  最后就只剩下十二机部弱小无助又可怜的排在了第三。

  “硅单晶体是电子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新兴的半导体技术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而纯度达到5个9的硅单晶,是半导体工业成熟发展的一道难关。”

  看到这里,高振东笑了,“工业明珠”,这个他熟悉啊,自己前世看到的“明珠”可不少,只是没有几个能在皇冠上呆太久的。

  例如一开始的工具机,到后来的原子笔尖,再到后来,实在是没得东西往皇冠上镶嵌了,打印机、钢笔尖都上去了,想想也是挺为难这帮补锅匠的。

  诶,不对,打印机这个明珠现在已经被自己搞定了,虽然不是喷墨、激光的,但是你就说它能不能打印吧。

  虽然到自己穿越为止,有一些明珠依然还是明珠,比如光刻机,但是高振东相信,它们都呆不久了。

  不过这篇文章提到“工业明珠”的出发点,明显和前世那帮补锅匠不同,是真的以技术难度和社会效益出发评价的,而不是根据“某国有了就不是明珠,某国没有的再Low那也能往工业皇冠上放”的这种抽象标准来评价。

  高振东想到这里,心中暗下决心,补锅匠们,让我为你们的工作提升一点难度吧,没准儿还能把一贴的价格从五花旗分提高到十花旗分呢,虽然价格都一样贱,但是赚钱嘛,不寒碜。

  不用谢我,这真的是我应该做的,哈哈。

  “而生产硅单晶,最重要的设备就是单晶炉。此次十七机部内多家单位联合研制,攻克的‘通用单晶炉’,更是在硅单晶生产的基础上,研究出了能生产不同材质单晶体的通用生产设备,翻越了在晶体直拉法工艺路途上的一座高山。”

  “可敬的十七机部科技人员,已经使用该设备,生产了多种不同类型、不同材质的单晶,成功验证该设备的通用性。”

  “十七机部科技人员从立项开始,就紧盯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时刻狠抓技术实用性不放,最终不但研究实现了硅单晶的量产工艺,同时也完成了单晶炉的工业批产研究,一举落实了两项科技成果的突破和应用,在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啧啧啧,高振东叹服,果然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自己可没这个水平把文章写成这样。

  “通用单晶炉和高纯硅单晶的‘双量产’,是我国电子工业的一大步,代表著我国正式踏入半导体工业这一新兴技术的殿堂,对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具有重大意义”

  诶哟我去,高振东自己都没想到“双量产”这一说法,然而人家一提出来,明显就感觉到的确有那么点意思,不服不行。

  对于这一成果,撰稿记者丝毫不吝赞誉之辞,凭心而论,这个成果也的确当得起。

首节 上一节 176/4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