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长。”
“人要来了,刚才我跟你们说的规矩记得吧?”钱科长看向赵小海、王会计等人。
前天对他们警告的话,自然让他们传给其他当时没在场的人。
“放心吧钱科长,我们知道该怎么做。”刘科员点头应道。
“是是,我们都还记得。”赵小海连连点头。
其他几人点头附和。
钱科长不由地点头:“明白就好,不过我还是要再重申一次,没事别给我惹他。”
“人就在咱这呆俩月就走,惹出什么事别怪我不顾情面不帮你,到时候求我也没用。”
几人一言不发,都是点点头。
意识到气氛不对,钱科长拍拍手笑了笑:“行了,都准备准备,都精神点,迎接咱们的新副科长吧。”
气氛顿时好了不少。
没一会,李开朗就进到材料科。
“欢迎李副科长!”
刚一跨进门,顿时一道异口同声的声音响起,还伴随着热烈的掌声。
李开朗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吓一跳,但随即笑了笑。
“谢谢!谢谢大家!”
钱科长适时地出现在身旁。
“李副科长,今儿个咱们材料科的都到齐了,我给你介绍介绍人。”
“这你知道,赵小海。”
“李副科长好!”赵小海上前一步,挺胸抬头,腰板绷得笔直,声音格外响亮。
但近距离站在李开朗身边,那巨大的体格落差带来的压迫感让他有点小怵。
“你好你好!”李开朗笑着应道。
接着,钱科长又介绍下一个,一个约莫四十岁上下,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
“这是老刘,刘富贵,咱们科里的老资历,管着部分日常账目核对,人送外号“刘慢条”以后你就知道为啥叫这外号了。”
这位正是前天见过的刘科员。
刘慢条道:“李副科长好!承大家的厚爱,在科里干了几年,以后你就叫我外号就成。”
“好的,以后还请多多指教。”李开朗自然不可能一上来就叫。
钱科长又立马介绍下一个,经常弄着算盘,戴着眼镜,手指关节略显粗大的中年女人。
“这位是王会计,主管咱们材料科的账目核对和统计,以后有什么账目问题,找她就是。”
李开朗不懂她为什么叫王会计,材料科又不负责出纳和费用账单,取这个事什么意思,但他没多嘴去问。
“王会计,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哪里哪里,我还得跟您学习学习。”王会计谦虚道。
下一个叫张伟,看着和李开朗差不多大,性格看起来比较沉默,跟赵小海宛如极端。
接下来的其他人也都一一介绍,各有各的表现,有略显拘谨的,有强装镇定的,有眼中带着探究的。
一圈介绍下来,李开朗心里大致有了谱。
钱科长看了眼手表:“成,时候不早了,李副科长咱们去开会吧,每周一都有厂务工作例会。”
“开会?我去吗?”
以往在运输队都是张金武去,他都没去过,他顶多参与过队里的调度会。
这冷不丁要去参加厂级会议,还真有点不习惯。
钱科长一脸理所当然:“那是当然啊!李副科长,您现在可是咱材料科堂堂正正的副科长。”
“放心吧,会上不会有啥重要内容,有重要的事都轮不到跟咱们讨论,带个纸笔过去装装样子就成。”
李开朗心下了然,点点头:“成,我明白了。这就准备。”
一路上,看到不少陌生的领导,不只是他,就连钱科长都感到陌生。
“我的个乖乖,这领导班子少了多少人啊,这一小半都不认识。”
钱科长不由地感叹道,这场肃清风波威力可不小,连他都感到陌生。
他也没打算跟人说话的心情,转头看向李开朗:“咱们进去吧。”
大会议室里烟雾缭绕,长条会议桌旁坐满了各科室的头脑们。
李开朗跟着钱科长在材料科的位置坐下。
不少人也是头一次来参加厂会,或探究、或好奇、或完全漠然的目光环顾这个会议室。
没多久,杨厂长等一众厂领导便走了进来,顿时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杨厂长看着台下的一众新年面孔,心中不由地点点头,这么一番肃清下来,虽然损失惨重。
但也能重新营造朗朗晴天的轧钢厂,顺带清理掉一批蛀虫也挺好。
轻咳两声,杨厂长便开口:“.…同志们!过去的一周,咱们厂经历动荡.”
“.好在咱们顶住了苦难,在座的各位要辛苦一段时间.”
“我们厂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大家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上下一条心……””
空话套话为主,夹杂着几个口头表扬与批评。
钱科长显然深谙此道,听得眼皮子打架,他象征性地在本子上划拉着一些听不清的词句。
李开朗瞥了一眼,疑似鬼画符,头一点一点的。
只有当杨厂长的目光似乎扫过材料科这边时,钱科长才猛地惊醒,故作认真地提笔记上两笔。
反倒是李开朗听得认真,并非内容本身多有价值,而是头一次参加,比较新奇罢了。
冗长沉闷的一个多小时后,会议终于结束,众人如释重负地起身。
钱科长打着哈欠站起来:“走吧,咱们该回科里工作了。”
李开朗正打算跟钱科长走,却看到杨厂长对着自己招招手:“小李,过来一下。”
见此,李开朗看向钱科长:“钱科长,厂长找我,我先去了。”
“去吧,别让杨厂长久等了。”钱科长羡慕地看着李开朗背影。
“杨厂长。”李开朗招呼道。
杨厂长点点头,示意李开朗跟着:“怎么样?去材料科如何?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材料科挺好的,钱科长今早还带我认识一下科里的大家,目前为止还没遇到啥问题,都是看看文件啥的。”
杨厂长点点头:“你刚来材料科,多学多看少说话,这一周先熟悉熟悉,在这科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你目前的重心还是要放在学习上,顺利毕业上,其他事情都能放一放。”
“好的杨厂长。”李开朗点头应承。
在说了两句便让李开朗回去工作。
材料科。
李开朗回来后,拿上报告直奔钱科长办公室。
“钱科长,这是上周您安排我写的报告,我已经写好,你过目看看?”
钱科长瞥了李开朗一眼,眼神有些意外,没想到他还真做了,接过报告。
“说说这报告的核心。”
李开朗言简意赅地汇报了报告的核心内容,主要提及在“质检应急预案”、“质检记录标准化”两项近期可推行的措施。
尤其强调了“质检应急预案”上,不能再让质检员各管各的事。
他措辞谨慎,只点出现象,避免指向个人。
“嗯,李副科长考虑得很周到,是经过深入调查和思考的。”
钱科长率先肯定,随后话锋转向他真正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这个质检备岗,非常必要!”
“咱们库房人才济济,老林师傅德高望重,经验没得说,就由他坐镇,老刘也是从质检员升上来的,他也能做一个备选。”
紧接着话锋一转:“但咱材料科也得有人会,只是要做到像你这样,需要培养。”
“咱科里的赵小海、张伟几个倒是年轻能学,就是你方不方便一起教他们?”
钱科长这话将决定权转交给李开朗,要是他答应,接下来就有的事情做。
要是不答应,他这报告做了也是白做,浪费时间。
可李开朗怎么会让自己的心血白费:“方便,反正我也没什么事,正好顺带培养也没啥问题。”
听到李开朗都答应了,钱科长还要说什么。
“成,我这就把赵小海他们叫来。”
“等等,还有问题没解决,预案内容该怎么处理?”李开朗追问道,这是他报告的重点之一。
“备岗人员需要快速进入状态,必须明确启动条件、授权范围、应急流程、以及与生产部门的联络机制等。”
“这些细则需要明确,形成书面指引。”
钱科长面露难堪:“唉,李副科长,这事可就麻烦了,规矩定死了,到时候情况一变,反倒束手束脚。”
“不过,你说的也对,规矩嘛,还是要有的。这样,李副科长,你先拿个初稿出来,核心几条原则定好。”
“具体细则.咱们以后再细化!原则就是:保障生产,灵活应对!之后再让库房照做即可。”
李开朗明白了,钱科长要的是个听起来很完善的“名头”。
至于细节和可操作性,他并不关心。
这所谓的预案很可能变成一纸空文,真出了事还是“人治”那一套。
谁也不知道钱科长怎么想的,之前还满心欢喜的答应,现在却又露出反悔的意思。
李开朗点点头,先一步步来吧,不用操之过急。
“行,就按钱科长说的来。”
听到李开朗竟然答应,钱科长心里一喜,这李开朗不是个愣头青。
“正好现在也忙,一会我把赵小海、张伟叫来,让他俩跟着你学习学习。”
“学成之后,他俩以后就能当应急的质检员,万一其中一个有事,还能有另一个顶着。”
“钱科长说的是。”
当即,钱科长把两人叫来。
两人一听能跟着李开朗学习,自然是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