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漫修仙录 第348节

  “呼!叮!”

  史蒂夫投掷出的盾牌直接穿过唐宋的身体,磕飞在他身后的坦克装甲上。

  “幻影!”史蒂夫看到这一幕,想起了邪神洛基的拿手魔法。

  他警惕的看向四周,防备着四下可能的袭击。

  “来来来——”

  另一边,一边游动前行,一边扬起蛇头,喷吐着吐息,轰击着周围小虫子的八岐大蛇,

  在一阵悠扬的钟声里,其中一颗蛇头听着突然传来的声音,突然喝醉一般一阵恍惚,张开大嘴,蓝色的能量吐息光柱从蛇嘴里喷出,直射向路边一辆军绿色的坦克。

  粗大的能量光柱直接将这这辆坦克轰成了齑粉

  “队长!”

  托尼斯塔克恰好回过头,亲眼看到了史蒂夫罗杰斯的身影被粗大的能量光柱气化的一幕。

  托尼·斯塔克睚眦欲裂的怒吼一声,接着发疯似的向八岐大蛇发起了攻击。

  十分钟后,静冈县沦陷,

  巨大的远古泰坦横穿在静冈县内,所过之处,留下一片片废墟。

  ……

  帝王组织总部,因为八岐大蛇的异动,帝王组织内的观察员一个个忙碌的脚不沾地。

  “报告,代号为“八岐大蛇”的远古泰坦已经越过的了静冈县,再有半个小时,将进入关门海峡!”

  “远古泰坦,代号为‘利维坦’的怪物朝着东瀛方向那边去了。”

  芹泽士郎博士的影像通过投影会议的模式出现在了帝王组织的总部,他满头大汗的听着各个观察员的汇报:

  “利维坦,它为什么会出现在这,这头泰坦是目前所有的泰坦里对人类攻击性最强的一头,一旦被它接近东瀛海域,东瀛关门海峡附近的城市有很大几率会被海啸淹没!”

  (利维坦这个远古泰坦,疑似拥有控制海啸的能力。)

  “芹泽博士,你应该知道利维坦它可以在海下隐藏自己的生物电波,我们也是刚刚发现的!”

  “这个消息我们已经通报给了世界安全理事会和东瀛政府,希望他们能有所准备!”

  “准备!面对这种远古泰坦!人类的科技武器根本没有用处!”芹泽博士是一个坚定的巨兽崇拜者。

  他一直将远古泰坦当做神明的化身,他不觉得凭借人类现有的科技力量,能对付得了两头远古泰坦。

  “上帝之杖已经证实了自己的作用,确定对这些远古泰坦有效,

  国防部方面打算继续利用天基武器进行打击,只要利维坦敢上浮出海面,国防部将立刻动用复数的上帝之杖进行打击。”

  帝王组织强硬派的领导者意气风发的说道:

  “只要我们限制住远古泰坦的速度,凭借上帝之杖的威力,就能终结这些远古泰坦!”

  “限制远古泰坦,这些泰坦行动起来的速度可不慢,尤其是像基多拉,拉顿这种飞行泰坦,你们拿什么限制,靠嘴吗!”

  芹泽博士气的深吸了一口气,看向另一个观察卫星传回的画面。

  在那画面上,在一片茫茫大海中,有一头如远古恐龙一样的怪物正摆着尾巴在前进,速度极快,在海面上带出了恐怖的波浪。

  “除了利维坦之外,最强大的远古泰坦哥斯拉也出现了。”

  “但目前还不清楚,哥斯拉是不是也是冲着关门海峡去的!”

  ………………

  深海之下,一道恐怖的身影正在游动。

  它有近两百米长,外形就像是一条脊背上长满了狰狞骨刺的古怪的鲸鱼。

  在每一次挥动体侧的鱼鳍和巨大的尾巴时,都以千万吨重的海水被拨动,它所到之处,很轻易的就形成了类似于洋流一样的水波。

  它身上布满了黑色的鳞片。

  在深海下的晦暗光芒中,那鳞片闪耀着如金属一样的光泽。

  在漫游之中,它似乎感觉到了饥饿,于是便张开嘴巴。

  下一刻,如巨兽吞水的低沉声音在海下响起,无数海水被吞入口中,连带着那些海水里存在的海洋生物。

  鱼类,甚至还包括一头深海中的大王乌贼以及一只无法逃离那如漩涡一样水柱的锤头鲨。

  深海怪物满是如鲨鱼一样利齿的嘴巴合拢,那些生物成为了它的口中餐。

  而那些冲入躯体中的海水,则通过体内特殊的排水器官,被喷向海中。

  下一秒,一道高达几十多米的水柱在海面上出现,就如自然奇观一般。

  “嗡嗡嗡…”

  进食完毕,名为利维坦的远古泰坦在脑海里的声音趋势下,向着东瀛海域进发。

  它闭合的大嘴中,一个背后生长着一对骨翼,眼窝着闪烁着血红色鬼火的白骨神魔扎根在了它的牙床上,正不停吸食着这头远古泰坦的精血。

  这具白骨神魔也通过嵌入利维坦的皮肉下的骨爪,将自身的力量融入到了这庞然大物的体内。

  两者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或者说是寄生关系。

第243章 利维坦

  “长官,前方就是关门海峡,越过关门海峡就是濑户内海!”

  四艘白色的导弹驱逐舰停泊在关门海峡外十海里的海面上,联邦三星少将克拉夫手持望远镜站在舰桥上,远远的眺望着关门海峡。

  “长官,国防部的命令是让我们在关门海峡阻截住那头巨兽,不能让他进入东瀛东京地区!”

  一旁的作战参谋有些迟疑的提醒着克拉夫。

  这里距离关门海峡还有一段距离,他不明白自家长官为什么会让军舰在这个位置停下来,毕竟按照国防部的指令,是让他们进入关门海峡阻击。

  “少校,你见过那头巨兽的照片吗!”克拉夫放下手里的军用望远镜,回头看向身旁的参谋。

  “长官!没有!”黑人少校大声回答。

  克拉夫拍了拍他的肩膀:“少校,我见过!那头该死的八头巨蛇比我们的军舰还要大,它轻易的甩甩尾巴,就能把我们的军舰掀翻!

  我可不想因为国防部愚蠢的命令,就让我的士兵全都葬身在海底,明白吗!”

  “明白!长官!”黑人少校啪的一声抬手敬礼道。

  对于一个士兵来说,跟着一个惜命的长官无疑是幸运的,尤其是克拉夫把卫星拍摄到的八岐大蛇的清晰卫星图传阅给各舰时。

  看着卫星图片中,八岐大蛇过后仿佛积木玩具一样被轻易碾碎的一栋栋房屋,撞碎的一栋栋高楼大厦、

  原本对克拉夫的决定有些微词的几个舰长齐齐闭上了嘴,甚至有个舰长觉得距离关门海峡这么近会不会太危险。

  毕竟他们军舰上的导弹完全可以在几十海里之外发射,没必要这么靠近关门海峡。

  要知道,有很多蛇类都是两栖生物,谁能保证这条大蛇不会水,万一呢?!

  接到下属建议的克拉夫少将从善如流,直接命令四艘导弹驱逐舰退离了关门海峡五十海里。

  “长官,目标距离关门海峡还有二十公里!”

  “通知各舰,根据卫星坐标锁定位置,目标一但进入射程,四发导弹齐射!”

  “是,长官!”

  佩里级导弹护卫舰安装的是MK-13导弹发射器,发射的是鱼叉反舰导弹。

  1965年,联邦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受前苏联的刺激启动一项空射战术反舰导弹的研究案,

  主要目的是攻击当时配备SS-N-3反舰导弹的苏联潜艇;

  由于SS-N-3导弹只能在水上发射,因此联邦海军计划趁其在水面上进行发射作业时,抢先发射导弹将之击沉;

  由于这种攻击型态类似捕鲸船以鱼叉攻击浮在水上的鲸鱼,因此计划代号就称为鱼叉。

  在当时,“鱼叉”的射程要求是25海里。

  1967年,六日战争中,以色列驱逐舰爱拉特号遭到埃及导弹快艇以俄制SS-N-2反舰导弹击沉的刺激,

  联邦海军又将手头上现有的鱼叉导弹研究方案拿出来研究,将目标改成攻击水面船舰,他们将鱼叉反舰导弹的火箭发动机改成了吸气式涡轮发动机。

  射程,也由二十五海里增加到了现在的四十海里,也就是七十四公里。

  鱼叉反舰导弹第一场实战记录发生在1980年11月的两伊战场,伊朗以先前购自联邦的RGM-84A鱼叉反舰导弹击沉伊拉克海军1350吨级L-78号两栖支援舰。

  严格意义上说,佩里级导弹护卫舰在联邦海军的编制中已经逐渐落后与时代。

  但是以导弹驱逐舰携带的重火力,远距离对付一头巨兽,即便是不能杀死它,也能重创它,最差的结果,无非是通过海上撤离。

  五十海里距离,难道这巨兽还能追上他们的军舰。

  “目标已进入导弹射程!”

  “目标锁定!”

  “目标锁定!”

  “申请发射!”

  “发射!”

  随着克拉夫拿着无线电对讲机一声命令,四艘佩里级导弹护卫舰的垂直发射系统齐齐打开,两轮,十六颗鱼叉反舰导弹以次音速的速度射向了关门海峡的方向。

  轰轰轰轰轰轰

  十六发鱼叉反舰导弹精准的命中了爬行中的八岐大蛇——

  这头提长超过两百米,体重超过三万吨的远古泰坦瞬间被导弹的焰火所覆盖。

  “攻击无效!”托尼斯塔克一直在半空中追踪着八岐大蛇,他都不用看结果,就知道,以这种程度的鱼叉反舰导弹根本无法对这头巨兽造成致命伤害。

  “不对!它的速度在减慢!是前次的上帝之杖的伤害还没有彻底恢复,还是他体内的原子生物反应炉的能量消耗殆尽!”

  托尼斯塔克通过钢铁战甲上的数据分析系统敏锐的察觉到了八岐大蛇的速度在放缓,很显然,这些导弹攻击虽然不能对八岐大蛇造成致命伤害,但是却能延缓它的行进速度。

  托尼斯塔克直接通过贾维斯将这个情况通知给了联邦军方和东瀛政府。

  很快,一轮轮的中程导弹从东瀛的关岛,横须贺,三泽,冲绳海军基地呼啸而至。

  轮番轰炸在关门海峡附近,八岐大蛇周遭的山体坡地都被这密集的导弹轰炸的下沉了数米。

  为了阻止八岐大蛇进入东京,东瀛政府方面可是下了血本,在紧急通话后,允诺出一大堆不*平等*约定后,为了表示诚意,东瀛首相更是直接乘专机去飞去了华盛顿。

  后期这些导弹的费用也都是东瀛政府买单,所以联邦驻东瀛的几个军事基地,也乐的将基地内的导弹清空,趁此消弭掉一些坏账。

  一轮又一轮的导弹从东瀛各处发射,直指关门海峡。

  至于受害者,也就是八岐大蛇这头远古泰坦,它现在的模样就像是被一群熊孩子拿着摔炮,擦炮炸的倒霉蛇。

  这些导弹虽然伤害不了它,但爆炸带来的疼痛感,却让狂性大发的八岐大蛇直接将关门海峡附近的一个小镇摧毁殆尽。

  四艘佩里级导弹驱逐护卫舰在克拉夫的指挥下,又对着关门海峡附近轰炸了三轮。

  就在克拉夫拿着望远镜观察着远处的关门海峡时。

首节 上一节 348/8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