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584节

  他不禁有些犹疑,转头看了看周围,“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的事吗?”

  他的店员乔治拿着一本书走过来,举起手里的书,说道,“老板,如果你说的是这套《龙骑士传说》,那么非常抱歉,200套已经只剩最后一套,上册在你手里,我这里只有下册,所以才没有卖出去。”

  下一秒,周围盯着贝伦迪尔的十几个人全部涌上来,“老板,这套我要了。”

  克莉丝汀一颗心顿时揪起来,大声喊道,“嘿,你们不能这样,这套是我的!”

  贝伦迪尔将书捂在怀里,挣扎着从人堆里探出头,“乔治,快点给周打电话,再追加500套。

  各位、各位,听我说,大家请放心,这套书是第一天上市,还有很多,马上就能送过来……嘿,你们不要这样!”

  ……

  陈凡和张文良喝了个大酒,听他唠唠叨叨地说了一些自己老婆不温柔、总是喜欢跟他比武的话,然后默默拿笔记下来,折起来放他口袋里,再让杨梅牵着小母马,把他送回去。

  至于明天会怎样,谁在乎?

  反正第二天一大早,他起床吃了早餐之后,便作别三个泪眼婆娑的徒弟、呜呜叫唤的三只熊猫、缠在脚边的两条狗子、咬着衣襟不松口的两匹马,还有在天上呱呱叫的八哥,以及抓着八哥丢水里的燕隼,……

  最后自己孤身踏上小木船,启动操舟机,往地委而去。

  我今天晚上还回来的好不好,整得跟生离死别一样,至于么?!

  快艇带起水雾,在流花河上疾驰,一个小时不到,便到了地委。

  上岸后开上自己丢在码头的小吉普,突突突地往机械厂赶去。

  先进机械厂,问了一声,杨书记和李副厂长都不在,另一位薛副厂长在主持工作。

  他将陈凡请到沙发上坐下,递过去一支烟,笑着说道,“托陈顾问的福,现在机械厂被一分为三,早已不是以前的机械厂咯。”

  陈凡接过烟,这话听着感觉怪怪的,不禁问道,“怎么说?”

  等秘书倒了两杯茶端过来,出去后从外面把门带上,薛副厂长才笑着说道,“以前机械厂就只是机械厂,虽说不时接一些地委商业局的任务,生产别的东西,可还是以机械制造为主。

  但是从今年起,也就是你给我们厂提了不少建议之后,经过大半年的发展,现在机械厂,已经被一分为三。

  第一部分,依然是以前的机械厂业务,以机器制造和维修为主,其他任务为辅。

  这第二部分嘛,就是年初你给我们厂提的那些建议,后来我们找了不少市面上的小家电。

  像你提供给我们的电饭煲、热水壶,还有我们自己买的电烤箱、电暖气、电风扇、电压力锅、电热毯、果汁机、绞肉机,等等等等,一共十几个品类,我们都有生产。

  而且投向市场以后,销量都非常不错,甚至在效益方面,比原来机械厂的业务还要高。

  所以经过开会讨论,并上报地委、省厅之后,最终决定,将这部分业务拆分出来,成立了云湖家用电器公司。

  这就是第二部分。

  最后一部分,那就是7月份正式推出产品的云湖汽车厂,另外就是为汽车厂提供零部件的汽配业务,也被归在这一块。”

  薛副厂长喝了口茶,又抽了口烟,继续说道,“目前呢,这三大类业务,都由我们机械厂原来的领导班子在统一管理。

  但是现在各个板块的工作,都已经进入正轨,所以我们准备在年底总结大会上,讨论一下,将三个部分正式进行拆分。领导班子也要同步进行打散重组。”

  他看着陈凡笑道,“虽然还没有正式确定,不过大致方向已经出来了。杨厂长会继续管理云湖汽车厂,任书记兼厂长,地委和省里再另外派几位骨干来协助他。

  李副厂长可能会接管家用电器公司,现在厂址都选好了,就在机械厂北部不远的地方,与汽车厂的地皮相连,他也会升任书记兼厂长。

  至于这个机械厂,如果不出意外,最后应该是我来接手。”

  陈凡看着他笑道,“所以以后要称呼您为薛书记!”

  薛副厂长连连摆手,“你可别笑话我,我这个书记就是捡了便宜。”

  他说着指了指陈凡,笑道,“再说了,陈顾问你的级别也不低啊。也就是你自己喜欢扎根基层,否则的话,我多半还要叫你一声领导。”

  陈凡连连摇头,“我这种性子可做不了领导。再说了,系统都不一样,算什么领导?”

  薛副厂长哈哈笑道,“没听过‘官大一级压死人’?级别高就是领导啊。何况工厂的发展,还指望着你帮忙多提意见呢,我不得多拍怕你马屁啊!”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你今天是来找杨厂长的?我带你过去。”

  说着便起身准备走。

  陈凡也跟着站起来,笑道,“既然你说机械厂归你管,那我就不找他了,我找你。”

  薛副厂长顿时一愣,转过身看着他,“找我?”

  他提了提裤腿,又重新坐下,示意陈凡也坐,之后递了支烟过去,“那你说说,我能干什么?义不容辞!”

  一巴掌拍在腿上,嘿嘿笑了两声,“就算我办不了,也让你杨叔帮你办!”

  “用不着那么麻烦。”

  陈凡从包里掏出几张纸,展开后放在他面前,笑道,“这是我自己设计的几样工具,麻烦你帮我找几个老师傅,把这几样东西做出来。”

  说到工作,薛副厂长脸色立刻变得严肃,将刚点燃的烟放到烟灰缸上,拿起面前的图纸,戴上眼镜正色观看。

  不一会儿,他转头看向陈凡,“你这几样工具,是给部队用的?”

  陈凡也不多做解释,只是点了点头,“给生产队民兵用的。”

  薛副厂长将图纸放下,再摘掉眼镜,感叹地说道,“那你们生产队的民兵,装备比正规军还要厉害了。”

第631章 听打招呼

  机械厂一车间,新品实验室。

  薛副厂长从车间主任手里接过小棍,拿在手里握了握,随后用力一甩,本来只有15厘米,瞬间变成40厘米。

  他握着短棍挥舞了两下,转头看向陈凡,“这么一根小棍子,能做什么用?”

  陈凡从车间主任手里接过另外一支甩棍,甩开后挥了一下、划破空气,发出一声凄厉的呼啸声。

  他走向一旁,对准桌上早已准备好的一块红砖,用力砸下去,那块红砖立刻被打断成两截。

  尤其是棍子击中的地方,散出一捧烟尘,竟然被砸得粉碎。

  车间主任在一旁说道,“这种是目前我们机械厂能接触到的、最好的特种钢,一般用于车桥等关键配件。用这种韧性十足的钢材制成的短棍,砸在人身上,轻则皮开肉绽、重则伤筋断骨,杀伤力非常惊人。”

  薛副厂长瞬间眼神明亮,举起手里的短棍,颇有些爱不释手,“这东西收起来不占地方,弄个套子别在腰上,关键时刻能起大作用啊!”

  他立刻对着车间主任说道,“回头多造一些,给保卫科都安排上。”

  说完之后,他还回过头对着陈凡解释,“保卫科的同志只有枪,这东西一动就是非死即伤,要是换上短棍,以后抓那些小流氓、可就方便多了。”

  陈凡耍了个棍花,笑道,“既然是保卫科用的,何必用甩棍呢,这东西制造工艺复杂,主要是为了在丛林这类不便行动的地方准备的。

  你们随便给保卫科配个橡胶棍不就行了,简单方便,打人还疼,又不会轻易伤到人。”

  薛副厂长想一想,觉得也有道理,便点点头,“那这个任务我就安排给三车间,他们那里有橡胶件,让他们去办。”

  听到这话,车间主任不禁松了口气。

  这种特殊钢材可不便宜,而且工艺复杂,一般的中低级工人可没本事打造零件,真要一造几百根,账算谁头上?人从哪里调?

  重点是,这又不是计划内任务,材料不好弄啊!

  这时几位老师傅从旁边不远处走过来,一人递上一把三折叠工兵铲,领头那位脸上满是骄傲,“这东西工艺不一般,普通师傅还真做不出来,我们几个老家伙也费了不少劲。”

  陈凡、薛副厂长和车间主任一人接了一把在手里。

  薛副厂长将工兵铲展开,眼里满是惊奇,“看你的图纸,只觉得这东西不一般,现在再一看,这是个万能铲啊。”

  车间主任也连连点头,“能当铁锹、能做砍刀,这边还能当锯子,关键时刻还能当武器用。”

  旁边的老师傅接着他的话说道,“不止啊,你们把最头上的盖子拧开看看。”

  陈凡早在他说话的时候就在拧盖子。

  所谓的盖子,其实有两层,一层薄、一层厚。厚的那段是刀柄,拧开后能从里面拔出来一柄多功能丛林战术匕首,薄的那端才是匕首的柄盖,在刀柄里面,藏有几根细小的钢刺。

  薛副厂长仔细看了看,转头看向陈凡,“我记得图纸上,这刀柄里面还能藏火柴和干粮?”

  “是铲柄,第一段铲柄藏刀,干粮藏在第二段铲柄里面,”

  陈凡解释道,“与铲子相连的第三段铲柄里面可以藏绳索。在最顶端的柄盖上,还能装一个固定的指南针。”

  薛副厂长不禁叹为观止,“你这设计够精巧的。”

  陈凡微微笑了笑,看向旁边的老师傅,“也要师傅们有这份本事造出来才行。”

  几位老师傅听了,纷纷咧嘴直笑。

  我国早在很久之前,就给工程兵配备了第一代工兵铲,……俗称“铁锹”。

  没错,第一代工兵铲跟普通铁锹并没多大的区别,只是手柄稍短一点。

  (第一代工兵铲)

  这种工兵铲起源于德国,后来经苏联传入我国,被我军直接采用,曾经在战场上经常替代刺刀和大刀的角色,被用于直接搏杀。

  效果还挺好。

  所以就这么一直用到80年代,之后才发明了第二代工兵铲。

  可是相比第一代,二代铲也只是多了一个折叠功能,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大的用处,以至于并没有被大规模装备。

  事实上,直到今天,不少基层部队使用的、依然是第一代工兵铲。

  而陈凡拿出来的,与其说是第三代工兵铲,还不如说是一种全新的野外生存装备。

  可挖、可砍、可锯、可捅、可铲、可撬、可开啤酒瓶……,拆开手柄,里面还有多种求生装备,包括干粮、绳索、火柴、匕首、钢针、扁刺、指南针、急救药品等等。

  也就是机械厂里面有不少特种钢材,更有各种机械设备、以及手艺精湛的八级工,可谓“应有尽有”,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造出来。

  若是换个地方,陈凡也只能抓麻。

  甩棍、工兵铲、多功能手斧,东西只有三样,可各种结构图纸却画了好几张。

  除此之外,还有多功能收纳包、战术服、吉利服需要打造。

  不过这些东西就不是机械厂能办的了,需要去找棉纺厂才能解决。

  棉纺厂不仅有云湖地区最齐全的纺织布料,也有两家下属服装厂,足以一条龙解决。

  丢下图纸,陈凡将所有打造出来的装备全部拉走,直奔棉纺厂。

  出门右拐,五分钟左右,车子就开进棉纺厂的大门。

  和机械厂一样,他也是棉纺厂的顾问,自然不用通报,直奔厂长办公室。

  一路打着招呼,过了好一会儿才到厂长办公室门口,敲门进去,姜恒正拿着毛巾擦脸。

  看见陈凡,他不禁满脸愕然,连毛巾都忘了放下,“你从哪儿听到的消息?”

  陈凡走进去,顺手把门关上,脸上满是不解,“什么消息?”

  他看了看陈凡,将毛巾搭在脸盆架上,走过来说道,“你不知道我刚到?那你来是有什么事?”

  陈凡顿时惊讶了,“您刚回来?去了哪里?”

  姜恒示意他坐下,笑道,“还能去哪里,去省城,跑羽绒服面料的事啊。”

  提起水壶泡了两杯茶,端过来放到茶几上,顺势一屁股坐下,这才呼出一口长气,“啊呀,这回可是折腾死我了。”

  他对着陈凡打了个手势,“一个多月,为了这件事,我足足跑了一个多月,你们卢家湾要是不办羽绒服厂,都对不起我这番奔波劳累。”

  说话的时候,房门突然被敲响,姜恒仰着头喊了一声,“进来。”

  房门被推开,沈雪怡走进来,将门关上,先跟陈凡打了个招呼,“小凡来啦,什么时候回来的?”

首节 上一节 584/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