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他忽然问道,“我听说,你在海外有亲戚?”
陈凡点点头,“对,昨天他们还来过这里,跟巴老商谈对国外没有授权的海外出版图书、追讨稿费的事情。”
张醒笑了笑,“我就是听巴老说的。”
他说着口风一转,“这么说来,你也有海外联络工作的需要了。到时候我给你把国内长途和海外长途功能都开通,也好方便你的工作。”
陈凡眨眨眼,我这就有海外联络工作需要了吗?
不过能开通长途是好事,以后就可以在省城文化宫招待所,跟丽丽煲电话粥。
何主席那么好的人,应该不会计较一个月几百块的电话费吧?
聊到这里也就够了,几人收拾一下饭盒,便一起去会议室开会。
和上次《摆渡人》的座谈会一样,主要就是请陈凡讲一讲创作心路历程、背后的意义、希望能够对读者有什么样的启示等等。
大约就是阅读理解那一套,区别是阅读理解是给别人做,今天轮到作者自己做。
会议由巴老主持,参与的二十多位作协会员都很认真,每一位都做了笔记。
原定两个小时的会议,大约进行了一半,巴老便宣布上半段议程结束。
下半段议程便是请陈凡签名赠书、以作留恋。
当着这些会员的面,陈凡可不敢跟对着巴老一样耍赖皮,对每一位都很尊敬,认认真真地写下祝福留言,自然赢得一片掌声。
座谈会结束,陈凡心有不甘,拉着两姐妹挨到下班,想蹭巴老一顿饭。
结果又吃了一顿食堂。
小气。
……
6月6日,星期二,芒种。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天气也越来越热,热到一张床只能睡一个人。
姜甜甜和姜丽丽一大早就骑车去了学校。
本来按照陈凡的交代,让她们每个周末回来一趟就行,结果现在两姐妹几乎每天都往回跑。
我的二人世界啊!
陈凡在床上打了个滚,两眼无神望着天花板,已经无力呻吟。
片刻后,院门忽然传来动静。
陈凡眼珠微动,立刻爬起来趴到窗前,只见姜丽丽推着自行车进来,手里还拎着早点。
看到窗户里的陈凡,姜丽丽举起手里的早点,红着脸说道,“我怕你肚子饿,给你带早餐回来。”
陈凡深以为然地点头,“你回来得正好,确实是饿了。”
两个小时后,陈凡洗漱完,神清气爽地从卫生间出来,走到床前坐下,拍拍还在补觉的姜丽丽,笑道,“既然没睡好,那就多请一天假,明天再去学校。”
姜丽丽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不想理他。
就没有这么欺负人的。
陈凡也不在意,“你继续睡,我去买菜,咱们中午吃大餐。”
听到这话,姜丽丽脸色才好看了一点,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躺着。
陈凡哈哈一笑,俯身亲了一口,起身便往外走。
午饭后,姜丽丽躺在贵妃椅上,捧着《上海谍影》看得入迷。
陈凡则以腿为枕,闭着眼睛打盹,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
可惜,难得的享受总容易被打破。
下午两点,门铃声准时响起,陈凡拍拍大腿,“不用你去,应该是安装电话的人来了,你去准备茶。”
随即起身往外走,打开院门,一老一年轻两位电话安装师傅站在门外。
他们挎着的电话局专用帆布包,便是最好的名片。
年轻师傅负责外面牵线,老师傅则在小院里转悠,见陈凡跟在身旁,便耐心解释,“这种民国时期建的小洋房,有些会留有电话线路,不仅电话,电线、煤气、水管这些都有。
只不过时间长了,有些房子还留着,有些房子却没了。不过没了也没关系,只要找到当年留下的线槽,把电话线穿过去,就能装得漂漂亮亮的,从外面一点也看不出来。”
陈凡又递了一支烟,笑道,“师傅费心了。”
老师傅接过烟、夹在耳朵上,在房子角落的墙上拉开一个不明显的小铁门,转身笑道,“运气不错,找到了。只要再找到屋子里的出口,就能判断线槽走向。有了线槽,电话线就不用架飞线,走线槽会好看很多。”
陈凡再不懂这个,从两位师傅在线槽前卖力地拉扯、也该知道,走飞线比走线槽要简单许多倍,便拿出糖果、香烟在一旁伺候着,让两位师傅尽量满意。
满意的结果就是,好不容易花了一个多小时,把线槽走通,老师傅点燃烟,说了一句,“要装个分机么?就收个机子费。”
陈凡乐得合不拢嘴,“好啊。”
于是,等两位师傅离开的时候,家里便多了两部电话机。
一部在一楼客厅,摆在沙发旁的拐角茶几上,另一部装在二楼自己房间,即便晚上睡觉,也不耽误接电话。
而且今天安装的可不是手摇的磁石电话,而是带拨盘的电话机。
这种电话的好处,就是可以通过交换机直接“抢线”。
众所周知,由于交换机的缺失,如今电话局还在普遍使用人工接线员,打电话的时候,先拨通的是接线员,然后再由接线员转接。
而交换机则省略了这个步骤。
只要有空缺线路,电话信号就能直接接通,比人工接线效率高了无数倍。
那种打个电话、一等几个小时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啦!
唯一的遗憾,就是这个黑色的黑胶拨盘电话有点丑,要是弄个像民国时期的复古电话就好了。
他觉得丑,姜丽丽可不觉得,她趴在沙发上,眼睛直愣愣地盯着电话,“我能给爸妈打电话吗?”
陈凡,“你知道你爸办公室的电话号码?”
姜丽丽沉吟两秒,抬起头满脸迷茫,“我忘了。虽然记在本子上,可是本子在姐姐那里。”
陈凡两手一摊,“那没办法,只能等甜甜回来再说。”
随即搓了搓手,嘿嘿笑道,“我给卢家湾打个电话先,杨书记肯定吓一跳。”
说着便伸手去抓话筒。
可是没等他抓住,门铃声再次响起。
陈凡愕然抬起头,谁啊这是?
门外传来一道声音,“有人在家吗,我们景德镇瓷器厂的,送货来了。”
第585章 复核稿件
收完货,陈凡直奔巴老办公室。
看见陈凡,正在办公的巴老颇有些意外,“咦哟,你今天怎么又过来了?”
按照以往的规律,被薅了羊毛之后,这小子最少有三天不露面,最离谱的是第二天就落跑,一点都不大气。
难道现在变得大方啦?
求人要有求人的态度,在这方面陈凡一直很有自觉。
就当昨天签字赠书的人不是他一样,镇定自如地坐在巴老对面,眯着眼睛微微一笑,“有个事儿想找您帮帮忙。”
巴老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看着他说道,“装电话?我看昨天小张找过你啊,没办成?”
陈凡,“没有。都已经办好了,我今天说的是另一件,……”
然后就被巴老打断,他拿过笔和记事本,“你家里电话多少?以后再找你就方便多了。”
陈凡,“……,737775。”
现在上海的电话号码是6位数,第一个数字代表电话局,后面两个数字代表区域位置,最后3位是电话编号。775的数字是他自己选的,还不错。
反正每次丽丽念的时候,他都会满足她的愿望,弄得现在丽丽都不报电话号码,直接写纸上,随身带着,谁要问就给人看。
巴老记录下来,随即问道,“不是安装电话,那是什么事?”
陈凡干咳一声,“是这个样子滴,我有一批易碎品,想发到京城,担心走陆路翻车、走水路又颠簸摇晃,所以就想走铁路,您有没有这个路子?”
“易碎品?”
巴老有些好奇,“什么样的易碎品,还要从这里走铁路发到京城?量很大吗?”
陈凡呵呵干笑,“量不大也不用找您帮忙啊,多垫点棉花,拎到邮局就寄了。唔……,其实也没多大,大概有一个四门衣柜那么大吧。”
1200件瓷器,按套计,5套多一点,6套又不够。
那多出来的就当做备份,又或者散用。
陈凡准备直接将5套整的寄走,……什么?老舅还有一套?
他不是不在么,等他回来再说。
万一要是他也在京城设置办事处,然后弄套院子,不就不用带去美国了么。
就算想带,从散件里面给他挑一套56头餐具就够了。
坦白说,这种东西,陈凡真舍不得送出国门,要是能留在国内,就尽量留下来,反正老舅又没有说一定要寄过去,只是让他收货处理,那他就留着不发。
除了留一些零散件放在这里用,陈凡想把成套的瓷器都送到京城去。
京城的房子大,底下还有好大一个地下室,完全可以容纳这些东西。
最重要的是,有张师父他们看着,这些瓷器必定稳如江山,谁都抢不走。
能抢走的不需要找他们讨要,想要的人没资格去找他们抢,就这么简单。
可是这些瓷器怎么运过去,却是个麻烦事,这不,他只能来找巴老,看看认不认识这方面的关系。
其实他自己去寄也可以,主要还是不放心,反正这种事也不违规,手续正常办、运费照付,就是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来安排,而巴老人面广,当年文坛吵架站队闹得特别狠,他是唯一一个跟各方做朋友的人,找他准没错。
“那也不多啊。”
巴老看着他说道,“一个大衣柜的东西,你给它多裹几层不就完了么,你要说翻车,哪有那么巧的事。”
陈凡连连摇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要的是万无一失。”
巴老眉头轻挑,微笑地看着他,“坦白从宽,到底是什么东西?”
陈凡咳咳两声,“呃……,就是一批瓷器。”
巴老眉头微皱,“古董?”
陈凡摇头,“保证不是,是前两年才造出来的。”
巴老满脸不解地看着他,前两年才造出来的,你搞得这么隆重?
还要万无一失,你以为是御瓷啊?
等等!
巴老瞬间瞪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老实交代,到底是什么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