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是陈凡,刚好今天值班的小彭很是惊讶,又带着几分惊喜,“是陈作家呀,你怎么来啦?”
顿了一下,她感觉自己的话有点歧义,赶紧说道,“我是说,你们作协已经不在这里办公了,不过也没有离太远,距离这里正好三站路,有一栋红色的小楼,那里就是。”
陈凡侧身趴在服务台上,看着她笑道,“那他们有招待所吗?”
小彭摇摇头,“那没有。”
随即呵呵傻笑,“你要住宿是吧,那我给你办手续。”
说着便低头拿册子登记,“你现在是作协外联部欧美分部主任、副处级干部,可以单独住一间房,我给你开一间干部房。”
然后抬起头,“你吃饭了吗?招待所食堂的厨师都下班了,不过还有材料,可是我手艺不好,只会煮面。”
陈凡,“谢谢,那就麻烦你帮我煮碗面条。”
小彭扬起笑脸,“好咧,我再给你加个鸡蛋。”
说完便拿出一把钥匙放在柜台上,“房间号302,你可以直接上去,待会儿煮好面条,我给你端上去。”
“谢谢。”
陈凡拿着钥匙却没有走的意思,“这儿能打作协的电话吗?”
小彭立刻点头,“我们有专线,文化系统的都可以,作协的也能打,你要找谁?何主席?”
说话的时候她已经将手按在电话上,见陈凡点头确认,立刻提起话筒,等对面接通,立刻说道,“我是文化宫招待所,请接一下作协何主席,他们外联部陈凡主任要找他。”
专线电话就是快,一分钟不到,电话就已经接通。
接过小彭手里的话筒,陈凡放在耳边说道,“何主席,我陈凡。”
何青生还在单位工作,接到电话有些懵,“你在文化宫招待所?怎么又跑省城来了?”
陈凡转着脑袋看了一圈,轻声说道,“肯定是有重要的事啊,你先来这里,我在302,见面再说。”
何青生满心奇怪,却也没多说,别说这小子深受巴金和茅盾两位老前辈的青睐,即便没有,那也是他最重视的晚辈,何况他心里也清楚陈凡不是那种不知轻重的人,便挂断电话,随便收拾一下,骑着自行车赴约。
当何青生敲门的时候,陈凡正大口吃着面条。
桌子上还有一包鹿肉。
没办法,他早就做好了赶不上晚饭的准备,即便有这碗鸡蛋面,也不够填肚子,只能自己加餐。
何青生走进屋,将公文包放在一旁,看着桌上的碗皱了皱眉头,“你还没吃饭?”
陈凡坐到椅子上,将整包烟递过去,“这总不能是宵夜吧。”
何青生接过烟坐到窗边的沙发上,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你就是个蹬鼻子上脸的家伙,混熟了就不会好好说话。”
陈凡三两口将面条吃完,连碗里的汤也喝干净,随后拿着鹿肉当零食,走到沙发上坐下,说道,“那不能,你看我跟巴老混熟了,也还是一直好好说话。”
何青生翻了个白眼,眼睛往他手里瞅了瞅,“这什么东西?”
陈凡递过去,“鹿肉,尝尝。”
何青生捏了一块丢嘴里,“你从哪弄来的?这东西可不好找。”
陈凡,“我自己打的呗。”
他又吃了一块,看何青生满脸不屑的表情,笑着说道,“上次开完会,不是有几个人来找我吗,他们是云湖机械厂的,当时的情况是……。”
简单解释了一遍,陈凡笑道,“这事儿曲波先生也知道,你找他打听一下就清楚了。”
何青生听得眼睛都直了,“真是你自己打的?”
连曲波都搬出来了,还有什么一机部、一汽,看来这事儿还真造不了假。
不等陈凡回答,他又赶紧问道,“你就没给我带点?”
陈凡满怀愧疚地看着他,又拿起一块鹿肉丢嘴里,“我都没想到咱们这么快就见面,怎么给你带嘛?下次、下次一定。”
何青生当即脸色一黑,随后眼珠子下瞟,一把抢过陈凡手里的半包鹿肉,“别下次,这包归我了。”
陈凡看看空空如也的手掌,再看看他,将嘴里的鹿肉咽下,轻轻举起大拇指,“您可真行!”
随即拿毛巾擦了擦手,再点燃一支烟,靠在沙发上说道,“我今天过来呢,是这么个情况。”
何青生费力地嚼着鹿肉,小眼神听得一愣一愣的。
“你救了个小本子?”
“他大爷爷找过来了,还是搞出版的资本家?”
“要跟你签约,在小本子出版你的书?”
“审批?审什么批?”
等陈凡说完,他起身就往外跑。
陈凡赶紧问道,“你干什么去?”
何青生扶着门把手回头,“给你拿审批公文去啊!”
陈凡,“你们还不知道有哪些文章呢。”
何青生拉开门就往外走,“你的文章我都看过,拿回来你自己填。”
然后嘭的一声,门被他从外面带上。
陈凡耸耸肩,坐下后看了看空空如也的油纸包,不禁愣了愣。
我讲了很久吗?
这么大一块肉都吃完了?
唔,听说鹿肉很补,他不会流鼻血吧?
完成任务,何青生的态度也如他所料,陈凡便也放松下来,打开收音机、将茶杯倒满,再拿了份报纸在手里,坐在沙发上静静等待。
这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
直到晚上8点多,何青生才满脸兴奋地回来。
跟在他身后的还有秘书长许启珍,以及上次开会时见过的一位文化厅领导。
都算是熟人,也不需要特意介绍,简单寒暄过后,何青生先一屁股坐下,将两张纸拍在他面前,“审批公文。呐,作品那一栏,给你留得比较多,还有外商信息,回头你也自己填好,那什么,别乱填啊,小心我处分你。”
许启珍咧着嘴直笑,等他说完,才看着陈凡笑道,“陈主任,……”
陈凡赶紧摆手,“许姐,上次不是说了吗,我叫你姐,你叫我小凡、小陈、陈凡都行,这主任听着别扭。”
许启珍哈哈一笑,“好好好,是姐不对。咳咳,……”
她干咳了两声,继续说道,“小凡,能跟你商量个事儿吗?”
陈凡点点头,“你说。”
许启珍与文化厅的领导、还有何青生交换了一个眼神,轻声说道,“是这样,我听老何说了,知道你会日语,能自己翻译,不过看你要出版的作品挺多的,单靠你自己的话,应该要很久才能忙完吧,那不是耽误时间吗?”
陈凡眼珠转了一圈,“那你的意思是?”
许启珍笑了笑,“我是这么想的,作协里面也有几位很不错的翻译作家,其中有几位对日语很有研究,之前也有过翻译作品,所以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翻译的任务交给他们?”
陈凡眨眨眼,心里还在猜测她这番话的用意,刚点燃一支烟的何青生便直接说道,“我直接跟你讲吧,就是你这次赚的外汇功劳太大,各方面都想分一杯,要不是这个事,我早回来了。”
啊?
陈凡转头看着他,“分一杯?”
你们想薅我的钱?
何青生还不知道他的想法,表情自如地说道,“简而言之,就是让几位翻译作家也能赚一分外汇。不过你放心,不影响你的稿费,他们的翻译费由他们自己的单位另外给付,你的稿费还是你的,不受影响。”
陈凡恍然点了点头,“也就是说,那几位翻译作家的单位出钱,请他们翻译我的文章交稿?所以他们的稿费不用我出?”
还有这种好事儿?
许启珍在一旁笑道,“这事儿本来就是他们占便宜,哪还能让你吃亏。”
陈凡眨眨眼,心里有些纳闷,他们占便宜了吗?
随即问道,“那他们就图个名声?”
这时那位文化厅的干部笑道,“当然不只是名声,你的外汇稿酬留不住,但他们的单位可以。”
陈凡连连眨眼,原来还是为了外汇,只不过,这样也行?
第546章 能赚好多钱
其实在陈凡看来,他们这点要求挺卑微的。
别说不要求分稿费,就算要求分一点过去,他也不会有意见。
毕竟人家是真花了心力去工作,给他省了不少事,最重要的是节省了很多时间,否则这么多文字,单单去抄写就要花不少功夫,更别说还是相当于二次创作的翻译稿。
而他们能得到多少呢?
按照国内的标准,翻译稿的稿酬是最高千字6元,那么320万字的翻译稿,他们也不过能分走19200块而已。
再换算成美元,11400块?
给他们凑个整,12000?
能干什么?
买一辆价格为9495美元的保时捷924,剩下的交税?
更别说还几个单位一分,最后各自到手的、估计也就能买点资料,别的什么也干不了啊。
陈凡表示想不通。
不过通过今天这番折腾,从赵俊辉到朱公安、从姜恒到许启珍这些人的反应,他总算是明白了,外汇对现在国内单位的意义有多大。
得到满意的答复,文化厅的领导便告辞离开。
也不说留点纪念品。
好歹给两包烟也行啊。
何青生抽了口烟,眼里闪过几分犹豫、还有几分希冀,“你说,那个小本子出版商,有没有可能看上咱们其他作家的作品?”
陈凡对着他两手一摊,耸耸肩说道,“这个我可不敢保证,刚才我也说了,那个小本子就是抱着报答的心思,才来找我签约,他甚至都没仔细看过我的文章,只是让他助理简单读了几篇,等于是白送钱,只不过用了合理合法的方式而已。”
许启珍轻轻咬牙,不知道是该羡慕还是嫉妒。
可是这种方式还真模仿不来,首先你得会医术,然后还能碰巧救个有资本家亲戚的小本子,最后还必须有可以让人家名正言顺送钱的方式。
真是活该他赚钱。
何青生脸上也没有多少失望,只是苦笑着摇摇头,“是我想多了。”
国内和陈凡文章同类的作品可不少,如果能够走出去,将“文学创汇”这条路走通,于国于己,都是一件大好事。
其实早在50年代,我国就成规模地往国外推介我国优秀文学作品,从古典文学到现代佳作,经过精心挑选后,成规模地译出。
可惜,能走出国门的作家寥寥无几,除了李先生的著作能横扫世界各国,其他能在国外取得成绩的作家并不多。
也就是茅盾、巴金、沈从文等数位而已。
而且那都是上级行为,赚取的外汇跟作家本人并没多少关系,不像今天陈凡直接跟国外的出版公司签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只不过这也只是个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