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479节

  首先能够看到自己的设计从图纸变成实物,那肯定是很开心的啦。

  但是这个实物的质感,就有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就好像上并夕夕买东西看图片,和收到货之后的那种对比。

  陈凡捂着半边脸,在车子前走来走去,心里就在纳闷……,如果说这是云湖机械厂造出来的产品,他还能接受。

  这里可是一汽诶!

  再看那几辆轿车,除了有个红旗国雅的外形,其他的油漆、轮胎、外壳、车灯、玻璃……无一不充斥着满满的“年代感”。

  如果说这是量产车也就罢了,这可是“手工打造”的样车!

  结果就这?

  这时一汽工厂的一位领导走过来,对着他笑道,“陈同志,听杨厂长说你会开车,这个车子是你设计的,要不你亲自来试试?”

  陈凡抬起头笑道,“谢谢贾主任,那我就不客气了。”

  随后便钻进一辆轿车,拿起中控台上的钥匙插上,打火踩离合,

  今天下了大雪,路上不太好走,还好车间外场坪上的积雪已经被清理过,他也就没跑远,直接在门口转了两圈,便将车开回原位。

  之后他又上了旁边的面包车,照着刚才的路线再开一遍。

  回来后将车停好,推门下车问道,“你们自己做过测试吗?”

  贾主任立刻说道,“做过,不过测试车不在这里。我们参考先进国家的标准流程,做了半个月的严格测试,包括低温测试、耐高温测试、燃油、发动机、刹车……等等等等,到目前为止,所有测试都符合设计标准,甚至可以说优秀。”

  陈凡忍不住轻轻咬了咬牙,半个月的严格测试?

  后世一辆汽车从设计到量产,至少要经过半年以上的极限测试,高温、低温、高压、低压、风阻、安全、动力、碰撞、尾气、爬坡、极速、低速、加速、暴晒、冰上……

  好吧,现在还是78年,不能要求太多。

  他转头看向专家组的组长、一位70多岁的老教授,“朱教授,我刚才感受了一下,操控方面还不错,比我驾驶过的汽车都要好。”

  朱教授上前两步,正色说道,“我看过他们的报告,里面的内容和你的体验差不多,不仅仅是这辆轿车,就连那辆客货两用的微型面包车的驾驶体验,也比普通轿车和吉普车更好。

  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还是要对整辆车再次进行严格的检测,如果一切都没问题,就要麻烦你和我们、以及一汽的团队一起商讨生产环节的问题。”

  陈凡眉头微皱,“生产环节我恐怕帮不上什么忙吧?”

  朱教授看了看杨厂长,再看看贾主任,“老贾,你说还是我说?”

  贾主任脸上苦笑了一下,长长地叹了口气,怅然地说道,“这里没有外人,我也就不怕被看笑话。”

  他转头看向陈凡,说道,“都知道咱们一汽生产的红旗轿车,是国家汽车工业的骄傲,但是不为外人所知的,是咱们一汽人的苦和累啊。”

  陈凡眉头轻挑,“怎么说?”

  贾主任打了个手势,“走,我带你们去车间参观参观,顺便说说咱们工厂的真实情况。”

  一群人跟着他往前走,陈凡和朱教授走在最前面,听他讲故事。

  “从1958年到现在,20年的时间,陈同志,你猜猜,各种型号的红旗轿车,加起来一共生产了多少?”

  陈凡茫然摇头,“不知道。”

  贾主任哼哼了两声,自嘲地笑道,“不怕大家伙笑话,这20年来,总共生产了1400辆,平均一年70辆。”

  陈凡一听,连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一年70辆?限量版啊?

  这年头基本不存在卖不出去汽车,从上到下各个单位都有用车需求,所以产量低,只可能是一汽自身出了问题。

  贾主任看到他的表情,脸上的苦笑不禁又浓了几分,“要造一辆车,我们核算的最低成本是6万元,最高成本是22万元,而卖出去只有一个价:4万元,单单一个红旗轿车,单位每年就要亏损好几百万!”

  陈凡微微张着嘴,已经不会说话了。

  在人均工资35块钱的时代,一年亏损几百万是什么概念?

  而且这还只是一个红旗轿车,还有其他产品呢?

  难怪后来红旗直接停产,只生产少量汽车供大领导使用。

  油耗高,在汽油限量供应的情况下,各个单位自然不乐意使用;质量难以保证,维修成本自然升高;还一年亏损这么多钱,这样的汽车哪来的竞争力?

  与其一年亏几百万来生产几十辆车,还不如直接去买进口豪车呢。

  价格还更便宜!

  下面各个汽车的使用单位也更乐意。

  所以红旗的停产,还真不是简简单单一纸停产令的问题,而是从社会环境的变化,到一汽自身问题的多重结果。

  随着贾主任的讲述,还有在轿车生产车间转了一圈,陈凡总算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最主要的还是设计有缺陷、质量差。

  刚才贾主任就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陈总试乘红旗CA72时,结果车门打不开,最后是把前挡风玻璃卸掉,他才从车里爬出来。

  另一个是70年的时候,车子载着外宾首长从八达岭返回,其中有一段很长的下坡路,没想到刹车失灵。

  如果不是恰好路边有一堆修路用的石灰,司机将车开进石灰堆里,终于保住外宾首长的安全,否则这个后果没人能承担!

  如此问题频发,既有设计原因,也有制造环节的问题。

  即便一汽有大量的高级技工,可在设计有问题的前提下,他们又怎么可能造出没有问题的车?

  当然这也不能怪一汽的工程师,汽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东西,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乃至于先进的工业设计。

  而这些东西我国都不具备。

  还是56年在大毛的帮助下,我国才有了第一条汽车生产线,结果没几年就中断,之后只能靠自己摸索。

  老一辈的汽车人能够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设计并生产出红旗、上海这样的高级汽车,已经是难能可贵,大可不必吹毛求疵。

  既然环境已经是这样,那汽车生产线的工业设计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时至今日,一汽还在使用传统的手工作坊模式来生产红旗。

  而在这样生产状况下生产出来的红旗轿车,质量得不到保证,也就很正常了。

  贾主任带着他们转了一圈,最后回到停放样车的车间,对着陈凡正色说道,“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你这两款车的设计缺陷,这是我们坚持要求邀请你过来一起参与评估的首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则是你给云湖机械厂设计的汽车生产线。”

  他转头看了看杨厂长,“云湖机械厂本身不具备汽车量产能力,虽然依靠工厂机械设备和高级技工,可以手工打造出汽车,但是这样的效率很低。

  所以你给他们的建议是,组织精兵强将,用手工打造的方式来生产轿车。然后自己做一条汽车生产线出来,用来生产面包车。”

  他双眼正视陈凡,眼里充满了好奇和希冀,“生产轿车的方式虽然说是手工,却与我们生产红旗的方式大不相同,你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对质量把控有很高的要求。

  另一个方面,面包车生产线的构想也很有特点,与之前我所了解的国内外汽车生产线都不一样,而是根据云湖机械厂的既有资源,量身打造的。

  一个汽车设计、一个生产线设计,正是这两个原因,我才向部委极力要求,一定要请你过来参与这两款车的评审和生产设计工作。

  我希望你能用你的智慧,为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推一把力!”

  陈凡赶紧摆手,“没有没有,其实这些很多都是我父亲的构想,我只是把他记录的资料复述出来罢了,当不得您夸奖。”

  他心里暗暗庆幸,幸好没有让别人去家里取那几个笔记本,这样等自己回去,还可以往里面再添加一点内容。

  其实他对汽车生产线也只是一知半解而已,又不是专门做这一行的,哪能了解这么多东西?!

  他也只能根据了解的一点碎片信息,以“猜想”的方式提供一些思路。

  即便如此,也足够现在的国内汽车单位往前迈一大步。

  我国第一条汽车生产线是一汽工厂在56年落成的解放卡车生产线,可第一条“现代化”生产线,却是30多年后,上汽与大众合作的“桑塔纳”汽车生产线。

  所以哪怕只有一点点改良,对汽车生产都是难能可贵的进步。

  此时贾主任听到陈凡的话,不禁有些惊讶,当即转头看向朱教授。

  朱教授点了点头,确认了陈凡的说法,随即笑道,“虽然是陈同志父亲的思路,但是陈同志自身也是汽车专家级的水平,参加我们的商讨,绝对是够格的。”

  他看着陈凡,眼里还有些遗憾,“可惜,陈同志是个通才,不仅在医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还是闻名全国的作家,否则我一定要请你来我们一机部,一起为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努力。”

  听到这话,贾主任更加惊讶,他不敢置信地指了指陈凡,“闻名全国的作家?你不会就是姜甜甜的文学老师、在《江南文艺》发表过很多文章的卢湾陈凡吧?”

  陈凡耸耸肩,正要说话。

  旁边杨厂长眉头轻皱,“咦,我没有说过吗?”

  贾主任看看杨厂长,再看见专家组的人几乎个个都是面露苦涩,他终于打消了挖人的心思,长叹了一口气,“明白了。”

  随即抬起头看着陈凡,正色说道,“陈同志,虽说这次样车评估和生产讨论会是在一汽,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全心全意参与进来,为我国汽车的发展做一份贡献。”

  他又看了看杨厂长,“云湖机械厂是这两款车的发起单位和经办单位,按照惯例,一机部肯定会同意你们建立汽车厂的申请,到时候作为一汽,我们也会尽量提供协助,为云湖汽车厂的建设尽一份力。”

  这就是利益交换了。

  杨厂长当即满面红光,他先看了一眼陈凡,见他微笑着轻轻点头,随即一把抓住贾主任的手,“感谢感谢。”

  他千辛万苦从云湖到省城,又从省城到京城,再从京城到春城,不就是为了这一天么。

  现在政策上有了一机部的支持,技术上再得到一汽的帮助,云湖汽车厂、稳了啊!

  ……

  接下来几天,陈凡便和专家组的人一起,对两款车进行多重严格检测。

  同时他也进入红旗生产车间,对他们的生产状况进行深入了解,随后提出了一大堆意见。

  坦白说,问题很多,不仅仅是生产管理方面,就连最基本的零配件质量把控都很难保证。

  红旗轿车的生产并不是全部由一汽完成,除了他们,还有很多协作厂在生产零配件,大部分的问题也是出在他们身上。

  在了解情况之后,陈凡洋洋洒洒写了几万字的建言书,其中包括三大方面,一个是把云湖机械厂正在试行的“工厂管理的五大基本原则”搬过来,对生产车间进行改造。

  其次便是建立起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务必不让不合格零配件流入生产环节。

  但是这一点陈凡不敢保证他们能做到。

  协作厂也是国企,大家都是兄弟单位,能否处理好这里面的关系,就看一汽领导怎么做了。

  建言书的最后,才是贾主任最重视的“生产线改造”。

  陈凡根据这几天了解的一汽生产线,结合后世的一些东西,写成与机械厂略有区别的设计思路。

  到了这里,他来一汽的任务也基本完成。

  会议室里,贾主任带着单位的几位技术骨干、和专家组的几位老教授一起,对陈凡提交的建言书进行了初步评估,一致认为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得出结果之后,贾主任抬起头来,脸上满是笑容,“陈同志,你真不打算来一汽?”

  陈凡赶紧摆手,“多谢好意,只是我志不在此,实在抱歉。”

  贾主任满脸惋惜地叹了口气,随即抬起头说道,“好吧,既然如此,我也不再勉强。这样,我安排个向导,陪你在长春玩几天,等我们单位和云湖机械厂的合作细节谈好,就安排送你们回去。”

  陈凡笑着点点头,“那就多谢了。”

  顿了一下,他略带不好意思地说道,“贾主任,想跟您打听个事。”

  贾主任脸色微动,“你尽管说。”

  陈凡搓着小手两眼放光,“就是,哪里有老虎啊?”

  老虎?

  贾主任和几位老教授面面相觑,一起看向他。

  这孩子找老虎干嘛?

首节 上一节 479/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