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476节

  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同志转头一看,赶紧跑过来,“林叔、张叔、李叔,你们怎么来啦。”

  说话的时候,眼睛也瞟了一眼陈凡,似乎有些好奇。

  这三位老爷子身边可从来没有过其他人,今天怎么还冒出来一个小伙子?

  陈凡此时则在打量书店内景,好嘛,确实不像个书店,反而像是图书馆。

  四周都是书架子,满满当当的旧书堆积,中间摆着几张桌椅,方便顾客选书后坐着翻阅。

  (50年代琉璃厂中国书店内景)

  林远祥摆摆手,指了指陈凡,“这是我徒弟,你叫小陈就行,想买点旧书,你带他看看。”

  小张热情地点点头,“好嘞,您三位这边坐,我带他去看。”

  请三位老爷子坐好,小张走到陈凡面前,笑着问道,“陈同志,您想买点哪方面的旧书?”

  陈凡笑了笑,说道,“也没有明确目标,就是逛着看。”

  小张点点头,“明白了,这样,我带您简单转一圈,给您介绍一下,然后您再自己找。”

  陈凡笑着点头,“谢谢。”

  一个小时后,几人空着手走出书店。

  不是没买,是买得太多,根本拿不了,小张便自告奋勇,打包好之后,给他们送家里去。

  走的时候,陈凡还有点不放心,生怕被弄坏了。

  他在里面挑了一部宋版“风骚”,也就是《楚辞》和《诗经》,听小张介绍,这东西只听说北京图书馆里藏有一套,内容与这部还稍有不同,可谓珍贵之极。

  猜猜这套原版宋本“风骚”多少钱?

  就一锤子的价,80!

  另外有手抄本《聊斋外书》一部,这部抄本里有60年代以前从未见过的《烟鬼戒》、《群残瞎闹传》、《东墙记》和《草木传》4篇。

  60拿下!

  另外还有类似的书几十部,足足装了两个大木箱子,全部加起来也只花了800多块。

  嗯,是林师父给的钱。

  就这还在被张玄松念叨,“明明有便宜的刻印版,一部书只要几毛钱,便宜的你不买,偏偏买这些都快破掉的旧书,还贵,你说你是不是脑子多少有点问题?!”

  (60年代中国书店工人刻印古书)

  陈凡头也不回,“就您床底下那些经文,这里就有刻印版卖的,您觉得一样?”

  张玄松还振振有词,“几个破故事能跟经文比吗?那可是道观的立身之本,是底蕴、是历史,哪是新货能比的?!”

  陈凡,“对啊,我买的就是历史、是底蕴,要是只买知识,去新华书店就行了嘛,谁还来这儿啊。”

  林远祥和李尚德跟在身后看热闹,同时暗暗记住小徒弟是怎么跟老张吵架的,以后肯定用得上!

  从书店出来没多久,终于到了今天最想逛的地方,荣宝斋。

  (70年代的荣宝斋)

  相比平平无奇的中国书店,荣宝斋就要气派得多。

  而且这里门庭大开,广纳四方来客,其中就有不少老外。

  林远祥上前两步走到陈凡身边,小声解释道,“这里从建国后就一直是负责接待外宾的场所,每次有外宾来访,只要有带家属的,都会安排家属到这里参观,一方面是展示我国文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创汇。”

  陈凡轻轻点了点头,加入人群中进了荣宝斋。

  可是他刚一进门,还来不及去看墙壁上琳琅满目的字画,便看到巴金先生对着自己挥手,“快过来快过来。”

  陈凡愣了愣,回头看了看三位师父,说道,“那是巴金先生,我们去打个招呼。”

  林远祥三人一听,顿时眼睛放光,快步走过去。

  小心避开人群,陈凡走到巴老面前,先给他介绍,“这三位是我师父,都是从长征时期过来的退役老兵,这是林师父、这是张师父、这是李师父。”

  巴老一听,顿时肃然起敬,伸出双手,“三位老兄弟好。”

  林远祥抢先握到,满面红光地笑道,“您好您好,我对您是久仰大名啊,您写的那个《团圆》是真好,写出了我们战士的生活,还有其他作品也很好,我都很喜欢。”

  巴老刚笑着说道,“谢谢、谢谢。”

  话音未落,双手就被张玄松抢了过去。

  张玄松将林远祥挤开,笑得跟朵花儿似的,“哎呀、哎呀,没想到啊,这辈子竟然还有机会看到大文学家,三生有幸啊。”

  陈凡在一旁看着三位师父的表情,忍不住眼角直抽抽。

  好家伙,原来你们也追星啊?!

  巴老则赶紧摇头,满脸严肃地说道,“没有没有,能见着您三位,才是我三生有幸。”

  他双手紧握着张玄松的手,又看了看旁边两位,感慨地说道,“我是上过战场的,但是我去过的地方,与三位老哥比起来,就不值一提了,你们才是英雄啊……”

  好一通互赞之后,巴老又跟李尚德握过手,才对着陈凡笑道,“你和三位师父来这儿,是来看字画的?”

  陈凡自然不好说是想来捡漏,便呵呵笑道,“对对,主要是想来见识见识前辈书画家的作品,看看能不能提高一下自己。”

  巴老哈哈一笑,转头对着林远祥三人说道,“您三位这个徒弟,书法水平可不得了,他要是再提高,我看就要天下无敌咯。”

  林远祥三人自然面面相觑,惊疑不定地看着陈凡,这小子有这么厉害么?

  陈凡对着他们使了个眼色,轻声笑道,“把书法当剑法,其实也蛮简单的。”

  三人齐齐恍然点头,剑法啊,那确实挺简单。

  这时巴老又笑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好,现在就有几位书法家在内厅交流,你也一起。”

  (荣宝斋内厅,书画家之家)

  他又拉着林远祥和张玄松的手,“来来来,我带你们去和他们见见面,他们要是看见你们啊,一定很高兴。”

  说完之后,便拉着两人往里走。

  陈凡则陪在李尚德身边,一起往里走去。

  直到他们离开,荣宝斋的店员们才松了口气。

  也就是巴老面子大,否则几个人挤在一起聊天,还引起众人围观,更重要的是有外宾在场,可能会影响形象的呢。

第532章 自己去打

  荣宝斋创立于康熙年间,最早是卖“南纸”的,店名“松竹斋”。

  京城的纸店分为两种,一种是“京纸”店,卖的是高丽纸、旧式账本、窗户纸等民用纸张,另一种便是“南纸”,由于宣纸、湖笔、徽墨、端砚都是来自南方,而宣纸又是大宗经营,故称南纸店。

  其实就是专门经营文人用品的店铺。

  后来做垮之后,老板又开了一家店,就是荣宝斋。

  所以从创立之初起,荣宝斋就跟文人密不可分。

  随着业务发展,荣宝斋也做起了书画、文玩生意,有文人拿书画到店里挂卖,店里也自己收藏珍贵字画、古玩,久而久之,也在收藏界打响了名声。

  但是最出名的,却是他们独有的“木板水印版画”,并以此奠定了他们在书画界的地位。

  从一间南纸店发展成为闻名文坛的书画圣地,这里自然也就成了京城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地方。

  为了方便这些文人交流,也有拉拢关系的意思在里面,荣宝斋便在内厅专门划出一块地方,供他们使用。

  这便是“书画家之家”。

  建国后公私合营,荣宝斋也华丽转身,成为级别非常高的国营商店,同时兼并了不少小店,随后又花大力气改造,这才一举奠定荣宝斋的江湖地位。

  早些年的时候,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刘海粟等都是这里的常客。

  后来也有启功、欧阳中石、王雪涛、关山月、潘天寿等名家常来常往。

  今天也是凑巧,难得巴金来一趟京城,文联又刚刚开完复建会议,不少名家便相约到这里小聚,一来闲聊叙旧,二来也是“进点货”。

  荣宝斋售卖的笔墨纸砚都是质地上乘的珍品,自然是这些文人墨客的心头好。

  不管是不是干这一行的,凑到一起就跟着过来。

  当巴老带着他们四人进来的时候,里面十几位大佬正或坐或站谈笑风生,看见有新人过来,还有三位带着百战老兵气质的人,几秒间便安静下来。

  巴老郑重其事地介绍,“这位是林远祥、这位是张玄松、这位是李尚德,都是战斗英雄,大家欢迎。”

  哗哗哗……

  虽然奇怪为什么巴老会带他们来这里,但不妨碍众人立刻热烈鼓掌。

  林远祥三人满面红光,激动得只会挥着双手回应致意。

  巴老拉着他们一一介绍,“这位是书画家启功、这是书法家欧阳中石、这是作家茅盾、作家沈从文……”

  陈凡独站角落,那年十八,大佬聚会,站着如喽啰。

  于是他默默凑到何青生身边,拿起他的白金龙香烟点燃一支,吐出一口烟雾,“你们就在这里讨论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何青生将目光从林远祥三人身上收回,惊讶地看着他,“你不是去开会了吗?怎么会来这里?”

  陈凡,“……来买点东西。”

  何青生,“你刚才跟他们一起来的?这三位老同志是你什么人?”

  陈凡,“师父。”

  何青生,“……???”

  他看看煞气毕露、正在讲当年某场惊心动魄战斗的三位老同志,再看看“文质彬彬”的陈凡,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

  陈凡并没有多做解释,等林师父讲到精彩处,当即鼓掌叫好。

  一段故事讲完,巴老便站起来笑道,“听了几位老兄弟的战斗故事,我是心头澎湃啊!”

  他转着脑袋找到陈凡,大声说道,“小陈,你三位师父都是大英雄,你作为徒弟,不写几幅字赞颂一下?!”

  众人立刻往陈凡看去,同时明白了这三位老同志的来历、以及巴金为什么会带他们进来的原因。

  原来是因为这个小家伙!

  陈凡眼角直抽抽,看了看巴老两眼,怀疑他在找借口骗自己写字,可是没有证据。

  而茅盾先生早已起身,走到角落里的书画桌前,摆好一张纸,再用镇纸压上边角,随即退到一旁,笑意盈盈地做了个手势,“请。”

  霎时又是掌声雷动。

  参加过这两天文联会议的,都被巴老极力推荐过陈凡的书法,只是没有亲见,不免有些好奇。而没参加会议的,比如启功、欧阳中石几人,则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巴金为什么放着这么多名家不找,偏偏要这个青年作家写字,就因为是这三位战斗英雄的徒弟?

  不过他们也没有作声,只是笑盈盈地看着。

  陈凡也不怯场,丢掉烟头走到书画桌前,先往砚台里倒了点水,拿起墨条轻轻研磨,不一会儿便有一滩均匀的墨汁。

  他提起毛笔沾满墨汁,毫不迟疑便落在纸面上。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等他将笔搁下,十几位大佬早已将他和书画桌围住。

  这些人哪个不是书法精湛之辈?最能看懂一幅字的好坏。

首节 上一节 476/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