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立刻脱口而出。
顿了一下,他又讪讪笑了笑,说道,“说是打猎,其实就是年轻人对枪好奇,买着玩的。两把猎枪、一把ppk手枪,都是兽医站周站长帮忙,从下面一个生产队里收来的,陈凡拿到枪之后,第一时间就到我这里来登记。
那几把枪我一看就认识,是四几年的时候,一个农民兄弟从小日子军官的住所缴获的战利品,因为他不是咱们部队的人,又立过功,就没有要求他上交,那人前两年去世了,他儿子一直想把几把枪卖掉,可是要价比较高。
有人会造土枪的,几块钱就能买一把,而且各个生产队都有民兵装备,拿着就能用,谁愿意花几十块去买那几杆华而不实的花枪?
直到那天陈凡买下来,那枪射程只有几十米,我当时看他那样子,明显有些兴奋过度,就跟我家小子摸枪的时候一模一样,就给他办了持枪证。”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而且我跟卢家湾大队部打过招呼,让他们看着点。
他们大队负责民兵和治保的副队长是一位退伍老战士,很早就跟着部队参加工作,也打过朝战,是因伤退伍。回家休养这么些年,身体也恢复了不少,经常带着民兵训练,各方面本事都还在,一个人能轻轻松松挑了我们一個所,有他看着,肯定没问题。”
领导听了微微一愣,不禁有些两眼放光,“那位老英雄叫什么名字?”
他刚才看得分明,这个派出所看着不起眼,但除了那个女的户籍警,其他人都是当过兵的,基本素质都有,一个老人能挑一个这样的派出所,绝对不简单。
朱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肖烈文,我们县武装部曹部长跟他认识。但是原部队的番号信息我们就不清楚了,他的档案都是在武装部保管的,除了县里的少数领导,其他人都不知道。”
领导顿时眉头紧皱,看来不是一般人啊。
他歪着头想了想,随后轻轻摇头,他虽然对这位老英雄感兴趣,但现在不是问这个的时候,便又问起陈凡的事,“按照你的推断,这个陈凡,有没有可能是敌特?”
“那不可能。”
朱明昂着头说道,“我在部队的时候也是在侦察连干的,有段时间还配合过公安部门做反特,专门学过如何识别敌特。
首先,陈凡被救的时候已经濒临死亡,我仔细问过救他起来的卢家湾6队小队长杨传福,据他所说,只要再晚5分钟,这人就咽气了,所以绝对不可能用这种方式潜入。
第二,我检查过他的手脚和走路姿势,没有一丝一毫被训练过的痕迹。”
说到这里,朱明语气一缓,轻声说道,“当时他看着大概16岁的年纪,又生着病,看上去有气无力。咱们这里什么情况您应该也听说过,经常有外省的人跑过来讨生活,四川的、河南的、浙江的,几乎每年都有。
有些拿着介绍信的还好,那都是打算回去的,可有些没打算回去的,就隐瞒来历,要死要活的赖着不走,咱也不能说把人往绝路上逼,所以凡是能通过审查的,基本上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留下来,至于他们能不能待下来,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他说着抬起头,“当时我对陈凡,也是这么处理的。”
领导听着不断轻轻点头,显然对于这种情况也知之甚深。
沉默两秒,他突然问道,“有没有可能是一种新的方式……”
他思索着打着手势,“就是不培训军事技能,专门培训别的方面,比如各种专业知识?”
朱明看着他,眼里有些迷糊,“不培训军事和特工技能,只培训专业知识?那他过来干嘛?”
难道送过来做贡献吗?
不过这句话到了嘴巴又给咽了回去。
领导看着他,也感觉自己的问题有点荒唐。
与其将一个优秀人才送过来,还不如挑选一批优秀的目标进行策反、培养,成功率不仅更高,以后的收益也更大。
何必那么吃力不讨好,凭白浪费一个优秀人才呢?!
他抹了把脸,自动忽略这个问题,继续说道,“谈谈你对陈凡的认识。”
朱明不假思索地说道,“首先,他肯定不是农村人,不仅是因为他的长相模样不像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也因为他对农村生活缺乏最基本的认识。
然后他说一口地道的云湖话,哪怕县城也会经常与农村交流,更别说下面的公社,也只有云湖市区很少有接触农村的机会,所以我判断他是云湖市区的人。”
其实听到这里,领导心里已经基本排除了对陈凡的怀疑,继而将重点转移到如何去寻找线索上面。
此时听到朱明的话,脑子里第一个反应就是认同。
他刚准备说话,就听见朱明说道,“当时我将这件事向上级做了汇报,将目标放在出事前一年内的失踪人口和下乡知青名单上,但是经过排查,没有发现与他情况相符的人员。”
领导看着朱明,满意地点点头,如果换成是他,根据现有的线索,他也只能得出这个结论,并按照这些线索去追查。
顿了两秒,他笑着说道,“第二呢?”
朱明看到领导脸色变化,心里也略微放松了些,继续说道,“第二,他应该出自知识份子家庭。”
领导身体后仰,看着他问道,“因为他的知识很扎实,也很丰富?”
朱明点点头,又轻轻摇头,“其实他最开始到卢家湾的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大的本事,他的很多东西都是后来学的,但是按照正常人的标准,一个人不可能在一年的时间内,学会这么多、这么杂的本事。”
他说着掰起了手指头,“最开始的是与家常菜有很大区别的厨艺,然后他会说普通话、会修理广播机。”
随即看向领导,“但是当时他还不会兽医、不通医术、不会修理机械,很多东西都是他后来学的,只是学习进度非常快。”
领导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刚才说,一个人不可能在一年的时间内,学会这么多、这么杂的本事。但是他的学习进度又确实有这么快,所以只有一个可能。”
朱明点点头,“有很大的可能性,他以前接触过这类知识,只是跟着失忆一起忘掉了,只要重学,很快就能上手。”
领导突然呼出一口长气,左右看了看跟自己一起来的同事,感慨地说道,“很多人以为失忆是假的,其实失忆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现象,而且并不罕见,最常见的就是脑部受到重击。
另外脑部病变、精神症状、乃至于心理压力过大,都有可能造成失忆。
早些年在战场上的时候,我的几个战友,就是被炮弹冲击波击中,连人都不认识了,休养了好几年才慢慢恢复过来。”
朱明听着当即连连点头,“他们大队的肖队长也是这么说的,他的连长也遭遇过这样的事。”
领导点了点头,沉吟两秒,“从目前来看,你们的处置没有问题,陈凡的嫌疑确实不大。”
他说着抬起头,“不过,无论如何,他的来历都必须查清楚。”
朱明二话不说,两手一摊,苦笑着说道,“这事我就真的是无能为力了。”
他就是一个基层公安,管管小事还行,超出管辖范围便有心无力,只能上报了事。
领导看着他哈哈一笑,说道,“没事,你已经做了很多,就今天的谈话内容,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他转头看着旁边的一位同事,笑道,“最少我们可以确定,只排查一年内的失踪人口和下乡知青,是没有用的。”
朱明看他们都面带微笑,也跟着笑了笑,说道,“领导,如果从现在开始算,应该是两年内了。”
领导笑着点头,“对,这都过了一年,应该是两年内。”
他手指在桌面上敲了两下,随即转头说道,“老郑,你现在就联系云湖公安处,让他们将五年内的失踪人口卷宗全部排查一遍,重点就是刚才朱同志提供的线索。
如果五年内的没有找到线索,再把范围放大,把十年内的都排查一遍。”
老郑点了点头,“行。”
话音刚落,便站起身对着朱明问道,“所里有电话吧?”
朱明赶紧起身,“有有,我带你过去。”
他刚转身,就听见那位领导说道,“朱同志,还要请你帮个忙。”
朱明回过身看着他,“伱说。”
领导笑道,“老郑,你自己去打电话。”
不等老郑出去,他便看着朱明说道,“我想去一趟卢家湾,再找一下他们大队部的领导,多了解一点陈凡的事,麻烦你带个路。”
朱明当即笑道,“小事,没问题。”
说着便伸手指着外面,“我现在带你们过去。”
他一边往外走,一边说道,“就我刚才讲的肖副队长,他一般都在队里值班,几乎不怎么外出,去了肯定能找到他。他对陈凡也是了解最多的人之一,对了,……”
朱明回过头看了看领导,笑道,“陈凡的拳法和枪法也都是他教的,据说水平很高,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民兵连长。”
领导走向汽车,哈哈笑道,“这么说来,陈凡是文武双全呐。”
第431章 不予公布
卢家湾大队部,院子里坐了几十号人,各自坐在板凳上聊天。
吕亚楠挽着丁茜的手臂,小声说道,“怎么样,听我的没错吧,虽然只复习了一个多月,不照样能过关?咱们的底子在这里,再怎么样也比那些一直学‘工基’、‘农基’的人强,上大学比的还是基础知识。”
丁茜抬起头勉强笑了笑,“是,你最聪明。”
吕亚楠无奈地看着她,“怎么感觉你那么敷衍我呢,考上大学还不高兴?”
丁茜叹了口气,“这才填报志愿,距离上大学还早得很呢。”
吕亚楠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早什么早,我看都差不多,今天去参加体检和填报志愿的总共198人,你的分数能排到40多名,……”
丁茜拉了她一下,“哎呀,这是我们自己的估分,又不是真的分数。”
吕亚楠翻了个白眼,“连陈凡给的标准答案你都不信?你怎么这么能呢?”
丁茜顿时哑口无言,顿了好几秒,才说道,“不是,我是在想,我去上大学了,家里怎么办啊?”
吕亚楠一听这话,也说不出话来了。
她自己是找了个上海知青结婚,情况和安全两口子差不多,这次参加高考,也是夫妻齐上阵,而且在安全和陈凡的帮助下,考得都还不错。
只是为了稳妥起见,不想错失回上海的机会,两人都填报的是普通本科,第二志愿直接填了大专,以他们超过400分的高分,再和其他知青商量错开填报的学校,录取的希望非常大。
事实上这些外地知青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做出选择和他们都差不多,几乎没有一个人敢报重点大学。
除了胆子最大的安全两口子,其他人都是填报家乡城市的院校。
不像卢家湾的23個小孩子,一个个天不怕地不怕,陈凡一句话,他们不是报北大清华、就是报江南大学,所有人选的都是重点大学,或者像外贸大学这种“金矿学校”,也不怕落榜。
知青的梦想是回城,可并不是所有知青都和吕亚楠、安全他们一样,与来自老家的知青结婚,还有更多人为了生活、或者是其他原因,选择了和本地人组成了家庭。
丁茜就是属于这种。
她在红星大队插队的时候,和知青点所在小队的一个青年农民结了婚,如今孩子都有两个,如果选择回上海,这个家还在不在,可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曾经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创下超高收视纪录的《孽债》,讲的就是云南知青回城以后,纷纷各自重组家庭,由此引发一系列混乱的故事。
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能引起那么大的轰动、让全上海城近一半的家庭收看,就是因为这种情况太多太多了,多到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剧中的原型。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吕亚楠拉着丁茜小声问道,“你填的是哪里的学校?”
丁茜低下头,咬了咬嘴唇,“第一志愿是上海的,如果录不上,……第二志愿我填了云湖财政学院。”
吕亚楠一听,不禁松了口气,“这就对了,以你的分数,只要不太离谱,肯定能考上。”
她又问道,“你报的哪一所大学?”
丁茜不敢抬头看她,“同、同济大学。”
吕亚楠两眼一翻,连骂人的心情都没有。
……
另一边,安全身边围着一圈人,各自叼着烟吞云吐雾。
他掸了掸烟灰,说道,“买定离手,是好是坏就看这一把了哦。”
旁边一人看着他,“老安,伱是胆子真大啊,咱们这么多人,就你一个报了重点大学。”
另一人笑道,“两人,老安他老婆不也报了同一所吗。”
安全吐出一口烟雾,嘿嘿笑道,“人生难得几回搏,既然这次考了高分,机会难得,当然要把胆子放大一点。”
顿了一下,他又笑道,“万一没录上,不是还有第二志愿吗。大学也是分批次录取,重点大学先挑,然后是本科,最后是专科,怎么着也不能落榜吧。”
周围的人苦笑着摇头,一人说道,“我们可不敢赌,万一要是赌输了,明年还有没有资格报考都不一定。”
安全笑了笑,低下头抽烟,没人发现他眼里满是忧虑。
填报志愿的时候还是挺爽的,别人都填普本甚至大专,就他填重本,还是上海交大,当时怎么就没想到万一没被录取怎么办呢?
如果让陈凡看到他现在的样子,肯定要疯狂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