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261节

  这东西你别看他是函授的,可是跟正规毕业证一样,全国所有单位都承认。虽说拿这个毕业证不包分配,但那也是大学毕业生啊,所有单位都认的,到时候绝对有专业对口的单位请你去工作。那时候你也就不用担心文凭问题。”

  陈凡听得目瞪口呆。

  虽然他口口声声跟杨书记他们说,等学习班的同学学完了数理化基础知识,就请地委的大学帮他们函授教学。

  但是这种函授,就真的只是通过信件往来解答问题而已,他就没指望会有毕业证。

  难道这时候就有大学恢复了函授部?

  是不是早了点?

  函授教育兴起不是80年代的事么?

  就在他满脑子问号的时候,马师傅接着邱师傅的话说道,“我们公司的一个经理,就是高中毕业,却没拿到推荐名额,只能进了我们建筑公司。

  等到74年底的时候,省里面给几所主要大学的领导开会,布置开展函授教育工作,第二年初,也就是75年的2月份,江南大学就在全省10几个地方设置了函授点。

  他听到这个消息,第一时间跑过去报名,拿出他的高中毕业证,竟然直接就被录取了,然后今年是学习的第三年,只要能再考过几门,等明年2月份,他就能拿到毕业证啦!”

  邱师傅跟说相声似的,等马师傅话音刚落,他便开口说道,“有了他这个例子,我们建筑公司好多人都去找他打听情况,所以全公司就没有不知道这回事的。

  江南大学函授部以前是年初招生,有高中毕业证的可以直接录取,没有毕业证的,就要做一套试卷,主要就是检查是不是具有高中文化水平,考试通过之后,也会发给录取通知书,之后交了学费就能学习。

  后来学制发生变化,他们就改成7月份招生,9月份入学,也都跟着变。”

  一听这话,陈凡不禁苦笑道,“现在都8月份了,他们招生工作应该已经结束了吧。”

  如果提早一个月,他还真想去报这个函授的大学。

  虽然他从来没有想过重新去读大学,可是一个大学文凭,在这个年代的意义确实是非同凡响。

  而且这个年代的函授文凭含金量非常高,仅仅比全日制文凭稍微低了一等,在“五大生”里面,含金量算是最高的。

  所谓的“五大生”,就是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大学和夜大学,分别简称为电大、职大、业大、函大和夜大。

  我国最早的正规“夜大”,应该是李大先生创办的我国首个正规大学夜校班、“北大夜校班”,教的专业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新闻学。嗯,当时李先生就在这个夜校班读书,同时干着图书管理员的工作。

  后来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五大生”也都是遵循“宽进严出”的原则,指导老师都是大学里正儿八经的讲师、教授,学校会对他们进行学生匹配,一个人负责十几个学生。

  这些老派讲师、教授严格遵循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回复学生的每一封信、每一个问题,有的甚至回信比来信文字要多几倍。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老师做指导,所以当年的很多“五大”毕业生都成了栋梁之材,与前途无量的大学生相比,一个构成了金字塔尖、一个构成了“中坚力量”。

  只不过,从90年代初开始,金钱来袭,这些学校的监管和考试都逐渐变了味,很多函授学校都只管收学费,对教学却不再上心。

  而他们为了招收更多学生,又放宽了毕业条件。以至于努力学习的人和从来不学习的人一起进考场,竟然考出来一样的分数。到了那个时候,曾经风靡十年的“五大生”才慢慢沦为无人问津。

  就连曾经辉煌时期的“五大生”,也想尽办法“换学历”,真是可惜。

  就在陈凡脑子里百转千回的时候,邱师傅便说道,“虽然他们是7月份固定招生,不过对有底子、特别优秀的学生,他们也会‘特招’。你既然能一手撑起卢家湾的学习班,那知识底子肯定不差。

  回头你去一趟地委,找到江南大学的函授点,申请特招考试,只要能够通过,就能跟着7月份的学生一起注册,然后领了书回来自己学习,不懂的就通过信函向老师请教,等到年底去地委函授点参加期末考试就行。”

  马师傅又接着说道,“函授学生虽然没有正规学生的福利,但也有便利的地方,那就是只要你能学完课程,经过考试合格,就能申请毕业,比正规大学生要在大学里待好几年,要强得多。”

  这年头普通大学的学制长短不一。就大专来说,两年的有,三年的也有,而建筑、医学这种甚至要读四年。本科的话那就更长了,比如北大的本科就要读六年!

  没办法,推荐去读书的学生,基础能力可以说是良莠不齐,有些人甚至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大学里的老师们只能想方设法,尽可能地帮他们补足基础知识,然后再去学专业课程。

  如此一来,自然需要更多的时间。

  这样都还算好的,最让人心累的,是有些极品同志,自己不爱学习,便找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理由,对老师帮他们补习知识的行为进行批评,弄得教学秩序没法连贯。

  不过总的来说,大部分人还是更希望能学到知识,也能听从老师的安排,才让这项制度得以维持。

  直到恢复高考之后,有了“统一考试”打底,北大才将本科学制恢复为4年。

  所以如果真的和马师傅说的一样,函授只要通过考试就给发毕业证,那对陈凡来说,就更有吸引力了。

  陈凡和两位老师傅聊得正嗨的时候,无意间视线外飘,看见杨书记沉着个脸,只是心念微转,便猜到他在想什么。

  还不是怕自己上了大学,拿到大学毕业证,被其他单位给挖跑呗。

  他便干咳一声,笑着说道,“还得是两位老师傅啊,就是见多识广,要不然我都不知道地委还有江南大学的函授点。

  不过话说回来,我确实对拿个大学文凭很有兴趣,只不过被其他单位招揽,那就还是算了。要不然5月份在地委的时候,我就答应卫生处调过去当干部啰。”

  听到这话,杨书记脸色顿时阴雨转晴,忍不住咧着嘴笑个不停。

第353章 也还行

  从邱师傅和马师傅的讲述中,陈凡得出几个要点。

  首先,函授大学只看知识水平,其他一概不管!

  这点对陈凡来说很重要。

  别看恢复高考后,上级明确取消了政审,甚至一再要求地方不得设置关卡。

  可是在执行上面,那就嗯嗯了。

  其实以现在陈凡在卢家湾的位置,找杨书记开一份政审证明并不难,他也一定会给。

  那时候都高考了,陈凡给他卢家湾培养了至少20多个大学生,这是何等的份量?!他要是敢不给,不用别人说话,他自己就得羞愧得无地自容。

  只是陈凡自己最怕麻烦,他本来就没想去重读大学,又何必去拿这份证明来回折腾呢?

  可是为了以后生活的便利,他又想要一个大学文凭来镀(zhuang)金(bi),那么程序最简单的函授大学就很符合他的心意了。

  本来他还想着等几年后再去报函授,没想到现在就有,真是意外之喜。

  其次,是学习灵活性。

  不用去上课,对自己的生活不会有多少影响,只需要在规定考试的时间去函授点参加考试就可以。

  这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进修方案啊!

  他可不想在一所学校里面待上4年,然后每天早起、晚睡、与同学讨论,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图书馆奋战……

  想到这种苦逼生活,陈凡就有点不寒而栗。

  什么?摆烂?

  谁特么敢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中间摆烂???

  是怕没人教训呢,还是以为缺少“多管闲事”的人?

  这一届高考生,是古往今来上下5000年最最刻苦的一届学生,就特么没有之一!

  你在他们中间摆烂,那就是黑夜里的萤火虫,那样鲜明、那样出众。

  学习委员要找你谈话、班长会找你聊天、学生会干部甚至都要弄出一个值班表,一個个地排队劝诫。如果这都没有效果,后面还有N个人等着找你聊天,直到你改邪归正,他们才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为挽救了一个“失足少年”而从内心深处感到愉悦!

  你说你学习成绩好?

  天呐,你不学成绩都这么好了,学了岂不是立马成为科学家?那还不赶紧学!

  所以说,函授大学这种自学模式就对陈凡特别友好。

  我大门一关、茶水一端,伱知道我在家里是埋头苦读还是在赏花听曲?

  只要等考试的时候过去,门门一把过,要不了多久,大学文凭到手,那陈凡就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了,根本就没有人知道其实他只是一条咸鱼!

  这也是陈凡赖在卢家湾不肯出去的主要原因,去了外面单位,弄不好人人都希望他没日没夜的发光发热,照亮他们的前途,就像在卫生处那十几天,几乎是把他当骡子使啊。

  可在这里,他就是定海神针、是底气,只要人在这里,大家心里就有底,至于平时工作,根本就没人管他是在睡觉还是在摸鱼。

  最后,就是文凭的含金量。

  以现在函授大学的含金量,全日制学生只会佩服而不会鄙视。

  这年头函授大学主要针对的是没能被推荐上大学,以及年龄超出太多、又或者想要继续提升学历的人,与能不能考上大学不能说完全无关,只能说几乎没有关系。

  而能拿到毕业证的就非同一般了,想想看,连自学都能通过全部考试,如果进了学校,那还不是优等生啊?

  甚至有些单位领导就最喜欢用这种函授大学的毕业生,因为人家的学习能力是真的强。

  有几个人敢鄙视这种人才?

  所以说,这个函授大学,他上定了!

  陈凡满脑子畅想,陪着邱师傅和马师傅吃了顿午餐,随后和大队部的领导们一起,将他们送上去公社的马车。

  邱师傅拽着陈凡的手,满脸的依依不舍,“你有时间一定要来县城啊,来了以后,就去建筑公司找我,就算我不在,后勤主任是我外甥,他也会给你安排好!”

  陈凡眨眨眼,瞟了一眼马师傅,心里直犯嘀咕。

  昨天他怎么没提这一茬?

  不过,马师傅的徒弟是总经理,邱师傅的外甥是后勤主任?

  这特么不是给张文良他们送业绩吗!

  他正准备开口,已经到马车上坐着的马师傅睁着醉眼说话了,“老、老邱讲话,就是喜欢弯弯拐拐,我不一样,有话就说。那什么,陈、陈老师,给我们建筑工人写的小说,什么时候能出来啊?”

  陈凡“啊”了一声,满脸严肃地说道,“您放心,过两天我们去县里,就把第一稿带过去,还要请两位师傅斧正。”

  今天一天、明天一天,足够陈凡写出几篇小说出来,应付一下完全不成问题。

  邱师傅本来因为马师傅的话正黑着脸,这时候一听,顿时喜笑颜开,“扶就不扶了,你年纪轻,扶我还差不多。不过啊,我跟你说,只要你小说写得好,我让我外甥给你发一批礼物,包你喜欢。”

  陈凡眼睛一亮,咦惹,还有意外惊喜?

  马师傅也不甘示弱,“他外甥给的礼物,也是我徒弟批的,回头我让我徒弟给你多批点好票证。我知道你们卢家湾养着这么多鸡鸭鹅,肯定不缺钱,但是票证肯定不多,我们建筑公司票证多得用不完,到时候都给你!”

  说完之后,他身体往后一躺,便呼呼大睡。

  邱师傅也醉眼朦胧,不屑地瞟了他一眼,哼,就这?

  随即对着陈凡和杨书记他们挥挥手,“再见。”

  然后也往后一躺,睡了过去。

  杨书记看着马车远去,忍不住抹了把额头上的汗,转头看着陈凡,从兜里拿出一张叠好的纸递给他,“咯,给你的。”

  陈凡回过神来,看了看杨书记,再看看他手里的纸,接过来打开,同时问道,“什么东西?”

  话音刚落,他就看见信纸顶端三个大字,“介绍信”。

  这封信不是别的,正是开给他、介绍他去地委报名函授大学用的。

  杨书记嘿嘿笑道,“刚才我就看出来了,你肯定是想报这个函授大学,所以呢,我提前给你把介绍信开好,日期写的是后天,回头你跟老叶他们一起去县里,从那里转车过去。”

  如果让陈凡去上大学,或者去别的单位,他肯定不乐意。现在卢家湾的养殖副业才刚刚有了点起色,要是陈凡走了,后面万一要是出了事怎么办?

  只要陈凡不走,其他任何条件,他都能答应。刚才听到陈凡说哪怕拿了大学文凭也不走,他便也大方一把,主动开好介绍信,省得等陈凡开口要。

  叶树宝这时也走了过来,笑着说道,“上次给你们一人批了50斤的粮票,总共150斤,都在你手上拿着,后来也没还回来,这次就不给你批粮票了啊。”

  他说的是5月份去地委卫生处编书的时候的事。

  陈凡咧嘴直笑,“不用不用,还有很多呢。”

  别说本地粮票,就是全国粮票,他手上都有300斤,全是《江南文艺》寄过来的“稿费”,所以粮票这东西,他根本不缺。

  这时张文良满面红光地凑到陈凡跟前,一身酒气熏得他倒退两步,忍不住捂鼻子,“你喝了多少?”

  “没多少,就一斤多。”

  张文良不以为意地摆摆手,咧着嘴笑道,“我绝对不怀疑你能被江南大学函授部录取,回头成了大学生,一定要请客啊!”

首节 上一节 261/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