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已经接受了人家递来的橄榄枝,郭师傅便也顺水推舟,“行啊,那就叨扰了。”
随即看了看好大一片运粮队,笑着说道,“时间也差不多了,这边是你们运来的公粮吧,先去验验。”
杨队长大喜过望,赶紧侧过身伸出右手,“您这边慢点。”
郭师傅却没有立刻行动,而是指了指他刚才出来的小平房,说道,“叫两个人,帮我把里面那几张桌子都搬出来,还有椅子和磅秤。”
杨队长立刻挥手大喊,“跃进,带上民兵班的,把屋里的桌子椅子磅秤搬出来。”
话音刚落,从队伍里立刻冲出来11个人,一窝蜂地涌进了小房间,从里面抬出来三张八仙桌,还有几条板凳、两台磅秤。
这些就是粮管所今天工作人员的办公桌。
郭师傅指挥他们把八仙桌放到指定的位置,然后从其中一张桌子上拿起一个大大的记录本,还有一把铁钻。
铁钻是一根扁平的铁管,中间部位是空的,露出一条大洞。有点类似于《znh保镖》里面那把三棱军刺。
郭师傅拎着铁钻,走到运粮队旁边,对准一只大麻袋就扎了进去。
拔出来之后,将记录本夹在腋下,从洞里倒了一点谷子在手掌心里,然后拿起几粒放在嘴里咀嚼。
嚼了几下,他将嘴里的谷子吐到地上,铁钻里的稻谷也倒在地上,又继续往前走,随机插在下面的一袋稻谷上。
这样的动作反复重复。
陈凡跟在后面,看着撒了一地的谷子,暗暗有些心疼。
看到他的表情,杨队长却满脸微笑地摇了摇头,甚至还偷偷比了个大拇指。
陈凡瞬间了然,这还是郭师傅手下留情了,要不然洒的谷子可不止这么些。
直到插了十几袋,郭师傅才转过身,对着一直跟着的杨队长笑道,“今年的谷子不错啊。”
短短的几个字,却令杨队长喜笑颜开。
卢家湾6队的社员们也纷纷喜形于色,互相小声转告检验员说今年的谷子不错。
开心的情绪迅速传开,引得后面的白浪湖6队也翘首期盼。
检验员的心情对交公粮也至关重要,看来今天检验员的心情很好啊!
这么多的粮食,郭师傅不可能只检验十几袋。
他在卢家湾的运粮队里来回游走,时不时的查验一下,包括用箩筐挑来的散装谷子,也都不厌其烦地查验,甚至还将手伸进底部,掏出来看下面的谷子成色。
这样耗费了将近半个小时,总算结束了检验。
随后他在记录本上做记录,同时说道,“可以,都是一等品。”
话音刚落,周围的卢家湾社员立刻蹦得老高,举着双手雀跃欢呼起来。
今年夏收交粮这第一关,算是过了!
交粮三道关,检验是第一关,过了检验关,接下来就要过磅。
直到这时候过磅员才姗姗来迟。
郭师傅主动迎上去,小声说了几句话,过磅员脸上立刻堆起来笑容,满面春风地和安全、杨队长、陈凡打招呼,随后只是简单抽了支烟,便不耽误时间,招呼卢家湾6队的人过磅。
后面的人群立刻跟上,把车子分批拉过来,将麻袋抬到磅秤上。
过磅员端坐在八仙桌旁,手指拨动秤砣,每过一车,就开一张收据。
他这是怕弄混。
(80年公粮收据)
先过公粮,每过一车,他都开一张收据,同时在本子上做好记录,一直等到凑够应缴公粮的数量,他才大声喊停,然后开始称购粮。
还是同样的流程,一车车的粮食从他面前过磅,他也会同样做好记录,开一张收据。
(77年储备粮、也就是购粮收据)
开好收据之后,这些单据都会交给杨队长保管,他拿给刘会计登记,再到粮管所财务部领取售出粮食的款子,最后交给黄保管员入账,算作今年生产队的收入之一。
今年的购粮是45500斤,一等粮的收购价是9分5厘,总共可以收到4325.29元的款项。
单单这一笔,对于三百多人的卢家湾6队来说,平均一个人可以分十几块呢。
粮食经过检验、过磅两道关,交粮任务还没有结束。
运粮队要将粮食重新装车,运到后面的粮仓,亲自将粮食倒进粮仓里面,才算完成。(这个图出不来。)
这便是第三道关,入仓关。
卢家湾的几十辆板车、独轮车,一百多担稻谷,在库管员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将粮食入库。
就这样,从早上6点赶到粮管所,然后7点钟开始检验,一直忙到将近10点,大家才完成今天的交粮任务。
即便如此,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公粮入仓,便算是完成了今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所有人都可以松一口气。
至于最重要的任务之二,自然便是(农历)下半年的秋粮入仓。
对于这年头的老百姓来说,除了自家的生活之外,最最重要的大事,就是交公粮。
种地纳粮,在老百姓看来,这简直就是再天经地义不过的事,也再没有比完成纳粮任务更开心的事了。
直到这时,杨队长也长长地松了口气。
他还记得要请郭师傅吃饭的事情,便让刘会计和黄保管员一起去隔壁粮管所办公楼结账,再请刘师傅带着大家回生产队。
这时候就不用讲究队形了,社员们将空空如也的箩筐堆积起来,放在板车上,再由壮劳力拉回去。
倒空的麻袋也要带回生产队。
这些麻袋都是公社发下来用于预防水患的,如果发生管涌、水位过高等险情,就要用这些麻袋装土填到河堤上,现在不过是被临时征用,甚至连被检验时扎破的洞也要补好。
临时利用一下,倒是替生产队省了不少麻袋钱。
三百多人出来,回去的时候却少了一半。大家平时难得来一趟公社,刚刚又经历了忙碌的双抢,这时候自然要在公社里逛一逛,哪怕什么都不买,也当是个消遣。
等所有人都散去,这里只剩下安全、杨队长和陈凡,等着郭师傅忙完之后,和他一起去吃饭聊天。
而郭师傅除了给卢家湾6队和白浪湖6队检验,又给后来的两个生产小队检验完,忙到差不多11点半,才收好东西走过来,“久等了,可以走了。”
杨队长自然表示没事,殷勤地请郭师傅先行,不一会儿便到了国营饭店。
到了这里,陈凡就跟回了家似的。
虽然他只来过两回,却跟这里的服务员和大厨朱浩混得烂熟,进门就熟稔地打招呼,还到后厨转了一圈。
郭师傅见陈凡如此交友广泛,脸上的笑容不禁更盛三分,姿态也放低了不少。
吃饭的时候,他一边喝酒,一边给陈凡大讲特讲南湖粮管所成立以来,遇到过的各种典型事迹。
本来陈凡还只是为了任务而应付一下,等听到他说的那些故事,不禁来了兴趣,跑到对面新华书店买了一只笔和一个笔记本,将郭师傅讲的故事一一记下。
郭师傅见陈凡如此认真,也不由得暗暗点头,谈兴愈发高涨。
这一顿饭直接从11点半吃到下午两点,要不是郭师傅还记得下午还有小队过来交粮,恐怕他能在这里聊一下午。
散场之后,郭师傅急匆匆地往粮管所赶去,陈凡三人则在后面慢悠悠地走着。
看着大街上其他小队返回的运量队,陈凡笑着说道,“任务完成,队长你总该放心了吧。”
杨队长连连点头,“嗯嗯,放心了、放心了。”
他两手叉腰,显得格外意气风发,“我领队交粮食也有不少年了,还是头一回这么顺利。”
说着拍拍陈凡的肩膀,笑道,“多亏了有你啊!”
陈凡笑着摇摇头,“还是咱们生产队今年的粮食质量好,要不然我就是说破天,郭师傅也不敢轻易抬级。”
今天绝对是郭师傅送了个人情,后来检验其他生产队的时候,陈凡也看了,就没有一个说全部都是一等粮的,最少也有两三成的二等粮。
不管是惯例,还是实际情况,就和语文考试没有人能得100分一样,粮管所也不会给任何一个生产队定百分之百的一等粮!
全部都定一等粮,你们就这么有能耐啊?!
所以这份人情,杨队长看得清清楚楚,在他心里,自然要给陈凡也记上一功,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功臣。
而且除了6队,今年卢家湾其他小队过检应该也会顺利许多。
不看僧面看佛面嘛,谁不知道陈老师是卢家湾大队的统筹工,既然已经卖了面子,高抬贵手给其他小队开点便利,也是应有之义。
第348章 得阳光一点
三人漫步往回走,也算是消消食。
难得吃一顿大餐,杨队长刚才很是吃了不少,这时候连肚子都挺了起来,看得陈凡暗暗发笑。
他赶紧干咳一声,找话题转移注意力,“队长,今年收了多少粮食啊?”
杨队长昂起头想了想,说道,“队里350亩水田,全部都种了稻谷,有280亩种的是普通稻,总共收了16万8000多斤,打平均一亩地能收600斤出头,多一点点吧。”
陈凡不禁轻轻点头,以现在的粮食种子和耕作技术,一亩地能打600斤粮食,已经非常高了。
杨队长继续说道,“剩下的70亩,包括40亩的知青田,都是种的新式杂交水稻。”
说到这里,他突然就兴奋起来,“这个杂交水稻不得了啊,你知道一亩地能打多少谷子么?”
陈凡轻轻摇头,“不知道。”
这段时间他都忙疯了,哪里顾得上什么杂交水稻。
不过他倒是对杂交水稻有信心,后世的杂交水稻亩产量已经达到了1000公斤左右,最高甚至能去到1200多公斤,这个时候嘛,打个对折,500公斤总能有的吧?!
话说回来,从去年开始,杂交水稻就已经在南方开始大规模推广,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是十几年前的教训就在眼前,以至于许多社员根本就不相信真有能增产那么多的稻种。
所以今年在卢家湾推行种植的时候,大家心里才会有那么多的不情愿。
当时公社还是也用了强行摊派的方式,给杨书记和张队长下了死命令,必须拿出百分之二十的水田来种植杂交水稻,而且还必须是上等田。
看在zz任务的份上,当时各个小队的队长才勉强接受。甚至还做好了这部分水田减产、乃至绝收的准备。
陈凡还记得杨队长私底下就跟他抱怨过几次,说是如果真的减产、绝收,一定要去公社讨要说法,最起码要减免一部分公粮。
直到后来禾苗挂穗,谷子颗粒饱满,大家才打消了疑虑。
现在稻谷都收了,也算是有了定论吧。
就在他默默猜测的时候,杨队长主动揭开了谜底,他双手比划着说道,“900斤啊!比普通稻多了一半,钱书记说增产50%,竟然是真的!”
“亩产900斤?”
陈凡心念微转,便得出答案,“所以试验田得了63000斤稻谷。”
杨队长用力点头,“对,就是63000多斤,加上普通稻谷,今年夏收的总产量是23万两千多斤,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陈凡脑子转得飞快,“总收入23万两千斤,要交23030斤的公粮,还有45500斤的购粮,总共就还能剩16万3千多斤。咱们6队340多人,打平均一个人能分480斤的粮食?”
就算姜丽丽说还要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再按七折发口粮,这些粮食也够吃了吧!
有这么多粮食,几乎不存在饿肚子的风险。
何况这只是稻谷,还没有算其他副业收入,比如棉花、菜籽油、鱼塘里的鱼、猪栏里的猪、笼子里的鸡鸭鹅、次等田种植的玉米红薯土豆等粗粮、菜地里的菜、等等等等。
这么看来,卢家湾的收入状况虽然比不上城里的工人家庭,却也没有差太多,甚至在粮食方面还要稍微强一些。
就在陈凡默默思索的时候,旁边的安全笑着说道,“差不多是这样,不过还有一个没有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