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230节

  张文良认同地点了点头,“这倒也是。”

  陈凡说道,“回头把12个兽医都召集回来,再叫上黄莺她们几个,还有小娥和她带过几天的女生补习班,统统都叫上,我给他们突击两个月,争取把这套资料里的内容学会。”

  张文良正点着头,听到最后不禁一愣,“两个月够吗?”

  之前他听陈凡的意思,17本全套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几乎囊括了初中和高中4年的学习内容,将4年的内容浓缩在两个月里面,能学多少东西?

  陈凡却只是轻轻一笑。

  两个月学4年的内容,别人肯定不行,但是他不一样,他不仅能让这些人都学会,顺便还能将自己的教学技能再往上升一级。

  等等。

  这时他突然心念一转,立刻否定了这个想法。

  基础薄弱的人,用两个月学完4年的内容,任谁都会觉得奇怪,所以一定不能这么干!

  顿了两秒,他笑着说道,“两个月肯定不能全部学完,不过只学第一册应该够了,既然是自学丛书,就说明是以自学为主,我先带他们过一遍,打好基础,然后他们再慢慢自学也不晚。

  反正这些都是预定的初中内容,咱们村小只有2年级,等招第一届初中生,最快也是3年后的事,3年时间还怕出不来几个初中老师?!”

  听到这话,张文良这才轻轻点头,笑道,“我就说嘛,人再天才也不能两个月学完4年的课啊,要不然我这种一个年级读两年的,还不挖个坑把自己埋了啊。”

  陈凡眼睛一亮,“哟,你还有这个光辉历史呐?”

  张文良这才发现自己说漏嘴了,赶紧摆摆手,“嗨,都是以前的事,不提了不提了。”

  然后赶紧转移话题,“我刚给你拉了两百斤新鲜竹子,都在前面知青院里堆着,够你家熊猫啃两天的。以后每天都会有人给你拉一板车过来,不会让你家熊猫饿着。”

  陈凡打了个哈哈,也就不再追问。

  张文良掏出烟对他晃了晃,“走吧,去外面抽支烟。”

  陈凡从裤兜里摸出一包玉兰,“抽我的,给大家伙儿也尝尝鲜。”

  “我的嗲嗲!”

  张文良惊得赶紧抓住他的手腕,连手带烟给他塞回裤兜,转头看了一眼外面,再回过头对他小声说道,“我跟你讲,你掏出一包牡丹烟我都不拦你,这种烟是能随便拿出来的?过滤嘴啊!

  你今天拿出来,明天全公社都知道你有过滤嘴的烟,人家公社领导都没抽过这种好烟,你还拿出来往外散?”

  陈凡有些哭笑不得,“不至于吧?”

  “至于!”

  张文良拍拍他的裤兜,“听我的,平时咱们几个自己人关起门来抽抽也就完了,千万别掏出来招人恨。”

  陈凡眼珠微转,决定从善如流,“行,听你的。”

  他之前没有想那么多,但是低调做人的道理他还是懂的,既然张文良也这么说,那听他的肯定没错。

  “这就对了。”

  张文良嘿嘿一笑,从兜里掏出一包东海烟给他,“出去散这个。”

  陈凡也不客气,接在手里就往外走,“待会儿还你。”

  到了外面,他先过去招呼大家,“都休息一下,来抽根烟。”

  说着自己拿出一支,剩下的全给了杨队长。

  杨队长招呼众人就地休息,自己点燃烟,和刘会计和黄保管员走到张文良身边,一起坐在风雨廊的台阶上。

  其他人则随便找个地方,垫着锄头、铁锹坐着。

  即便是同一个小队、互相有着亲戚关系,甚至刚才还在一起干活,这时候普通社员和干部之间,也都泾渭分明。

  杨队长看了看张文良,“过来拉兔子?”

  张文良点点头,夹着烟的手指了指坡下的知青点,“他们在下面清点装笼,待会儿就拉走。”

  陈凡在一旁说道,“今天主要把刚长成的小兔子拉过去,先试着养两个月,要是能把这批小的养活,等兔子大了,就更好养。

  然后我这边也按两个月一批来交货,等到年底的时候,最早的兔子就可以生崽,母的留着继续生,公的除了留一批种兔,其他的就可以慢慢出栏了。”

  刘会计在另一边接过话头,咧着嘴笑道,“到时候鸡鸭鹅也都可以出栏,今年大家就可以过个肥年了哦!”

  陈凡听着心里一动,转头问道,“现在拉了多少种苗回来?”

  黄保管员最清楚,他抽着烟笑道,“你不在这几天,已经陆陆续续拉回来好几批,每家每户至少有30只鸡苗、20只鸭苗、10只鹅苗。

  队里的老熊都有了意见,说他才是队里的赶鸭佬,我们不把鸭子给他赶,分到各家各户,就是不相信他。”

  旁边刘会计立刻哈哈笑道,“他就是在扯淡,他一个人能赶多少鸭子?小队的鸭子加起来总共有上千只,再加上他原来赶的两百多只,累死他也忙不过来。”

  杨队长也抽了口烟,笑着说道,“真要把这上千的鸭子和鹅给他赶,恐怕要把我们十几口鱼塘里的鱼苗都要吃完。”

  说到这里,他转身对着陈凡竖起大拇指,笑得合不拢嘴,“多亏你想了个养蚯蚓喂食的办法,用煮熟的蚯蚓掺点草料,养几十只鸡鸭鹅,比以前也没累到哪里去,关键是养的东西多了,等过几个月它们长大,得卖多少钱呐!”

  刘会计连连点头,“等于是用同样的劳动力,多赚了十几倍的钱。”

  他还掰起了手指,“30只鸡就是100块,20只鸭和10只鹅又是一两百,这就是两三百块钱,等于是白赚来的啊!”

第330章 技术顾问

  陈凡坐在台阶上抽着烟,听着杨队长他们你一嘴、他一句地说着生产队的变化,脸上满是笑意。

  年初的时候,杨书记他们提出要办养殖场,陈凡也提供了详细的思路。

  可那个时候,终究还只是一副蓝图。

  用老百姓的话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就不是真的东西。

  但是基于对生产队和陈凡的信任,大家都按照要求去做了。

  学习养蚯蚓、开荒种畜牧草,还各自在家里编竹笼建鸡笼、兔舍,……,到了今天,终于看到了希望。

  一批批的种苗拉回来,分到各家各户,兽医们不厌其烦地检查养殖卫生情况,给拉回来的种苗喂食预防药,指点大家各种养殖注意事项。

  所有的情况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也难怪杨队长他们笑得合不拢嘴。

  聊完了这些天生产队的变化,杨队长指着熊猫园的工地说道,“今天就打起了地基,你这个院子施工也不复杂,估计再有两天就能完工,就是这个屋顶,难道你还要用茅草?”

  陈凡立刻摇头,“茅草不合适,过几天我烧点瓦片,到时候还要麻烦你们帮忙铺上去。”

  杨队长没接“麻烦”的话,直接指着他笑道,“你说你,自己住茅草顶,给熊猫住砖瓦房,到底是怎么想的?”

  怎么想的?当然是好玩呗!

  陈凡现在就主打一个原则,开心就好!

  穿越前他就很喜欢这种茅草顶的乡村风,所以建房子的时候就想用茅草顶。

  等哪天不想用了,再换成瓦片不就完了。

  折腾归折腾,可是开心啊。

  当然,这话肯定不能说,要不然杨队长他们就该说教了。

  他便咧着嘴呵呵直笑,也不说话,就跟個大傻子似的。

  这时安全顺着长坡走了上来,正好看见陈凡在傻笑,不禁说道,“你这笑得跟老街口的二傻有点像啊,碰到好事了啊?”

  陈凡站起来挥了挥手,“安哥过来有事?”

  安全快步走了过来,接过杨队长递来的烟,掏出打火机点燃,顺势就到张文良旁边坐下,说道,“有事,找你的。”

  “伱说。”

  陈凡将烟头丢掉,又摆手拒绝了杨队长递来的烟,转身正对着安全。

  安全抽了口烟,才看着他轻声说道,“刚才我在大队,跟杨书记他们商量了一下,建小水塔需要用到的砖头不少,如果花钱去买,估计得不少钱,现在队里背着一屁股债,还是能省就省。”

  陈凡闻弦歌而知雅意,恍然点了点头,笑道,“想自己烧?”

  建水塔不可能用土坯砖,又不想花钱买,那就只能是自己烧了。

  安全点点头,正色说道,“你也知道,整个卢家湾只有你会烧砖,不过你放心,杨书记他们不是说要你把这手本事传出来,不管是哪个生产队,都有不少手艺能人,就没有说强迫人传艺的。

  主要是什么呢,就想请你当个技术顾问,具体的工作,你去指挥别人干,啊,包括我在内,我们所有人都听你指挥,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就只管最后出砖,你看怎么样?”

  陈凡不假思索地说道,“指挥谈不上,都是为了生产队,为了能够早点用上自来水,这个活儿我接了。”

  安全脸上突然笑开了花,一巴掌拍在他肩上,哈哈笑道,“就知道你小子没问题。”

  陈凡笑了笑,说道,“不过,回头烧砖的时候,我要顺便给自己烧点砖瓦用,另外匀点水泥给我,这个没问题吧?”

  个人买水泥有些困难,生产队要买却比较简单,打着集体工程的旗号,只要数量合理,公社一般很快就给批文,到时候他就可以拉几袋回来自己用。

  安全自然满口答应,“这都不算事,你说烧多少就烧多少,用不完的,全部都给你拉回来。水泥也好说,别说匀不匀,你要的数量不多的话,直接去拉就完了,就当是‘技术费’。”

  陈凡笑道,“其实用不了多少,就是之前准备建厨房的砖,要挪去建熊猫房,这不就少了一截,得补上。”

  同时心里想着,正好连瓦片也一起烧了,还省得另外开窑。

  他之前在山沟里建的那个小土窑,虽然后来扩大了好几次,可一次也烧不了多少,而且做砖坯也是个苦力活,就算加上姜丽丽她们,一下子也做不了那么多。

  现在换成大队部出动,那就不一样了,全大队上千人的壮劳力,加上女人和半大的娃子,一天就能做出10万块砖坯出来,不需要多久就能烧制出足够的砖瓦。

  自己省事轻松,还能很快得到砖瓦,何乐而不为呢。

  说到建厨房,陈凡突然站起来,走到发酵土的位置,揭开上面盖着的稻草垫子,露出里面黑黝黝的发酵土。

  他蹲下来抓了一把在手里,轻轻搓揉了几下,立刻就能感受到土质的细腻。

  这时杨队长他们也走了过来,“怎么样,发酵好了没有?”

  陈凡回头笑了笑,“已经好了。”

  张文良立刻说道,“这都快一个月,应该也差不多了。既然好了,干脆明天就叫建筑队过来给你抹上,顺便把地窖和厨房也建了。”

  陈凡自无不可,早点把房子建好完工,哪怕不搬过来住,看着也舒服不是!

  ……

  第二天,陈凡先去找刘师傅借来一辆驴车,拉着整理出来的小学课本,给10队村小送过去。

  回来之后,再骑着马儿去大队。

  到了5队,又拐了个弯,先去卢四爷家。

  和往常一样,卢四爷在后院的菜地里忙碌着,见到他过来,才慢悠悠地走过来,接着陈凡舀的水洗手,笑着问道,“去了一趟地委,感觉怎么样?”

  陈凡嘿嘿笑了笑,“还行,比卢家湾大。”

  “哼哼。”

  卢四爷不禁笑出声来,“那云湖好歹也是长江重镇,就得了你这个评价。”

  陈凡搀着他往屋里走,扶着他坐下后,拿起茶壶给他泡茶,“您说的那个望江楼啊,我去吃过,价格不便宜,不过口味有点参差不齐。”

  卢四爷端着小茶壶,笑意盈盈地看着他,“怎么说?”

  陈凡到桌子另一边坐下,一本正经地说道,“我吃出来了,同样是大菜,却是三个人做的,一个是老师傅,将食材与各种调料搭配得恰到好处,咸而不齁、辣而不辛、香而不腻、味浓而不损食材本身的味道。

  另外两个就差了些,之所以能做大菜,全靠那位老师傅调的秘制酱料,如果没有秘制酱料,那手艺顶多也就是咱们镇上国营饭店里朱师傅的水平,根本就进不了望江楼。”

  顿了一下,又回过神来,“哦,现在叫工农饭店。”

  “工农饭店?”

  卢四爷愣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惆怅,“望江楼的招牌也没了。”

首节 上一节 230/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