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214节

  陈凡正在说话,也没注意到旁人的脸色,他继续说道,“但是我感觉,急救应该是一门很广泛、也可以大有作为的医学门类。”

  郝立洋眼眉低垂若有所思,“怎么说?”

  急救医学起源于30年代,到了50年代,西方开始有人提出“现代急救科学”的理念,只是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概括,更别说形成体系。

  国内医学界这些年还在努力追赶西方,连最基础的药剂制造生产都还比较落后,更别说追逐前沿科学理论,所以郝立洋知道现代急救医学这个概念,却研究不深。

  陈凡也是在南湖卫生院的时候,发现严重缺乏急救方面的资料,现在郝立洋又问他的意见,这才顺势提出一些想法。

  他打着手势说道,“我的想法是,先把包括‘呼吸道异物清除’、‘心肺复苏’、‘人工呼吸’这一类针对可能会危及到生命危险的急救方法,加上我们云湖卫生系统的医生、专家们研究出来的常规急救方法的改良,整理成一本书出版。”

  听到这句话,现场众人都不由得露出会心的微笑。

  看看,人家小陈老师多会说话,什么叫“云湖卫生系统的医生、专家们研究出来的常规急救方法的改良”?

  这是见者有份呐!

  主任和处长更是开心得合不拢嘴。集体成绩更能显出他们的功劳,当然乐见其成。

  陈凡还在继续说着,“这一本书,可以作为《急救手册》的第一个版本。”

  郝立洋心里一动,“第一个版本?伱的意思是,还可以有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是更多的版本?”

  如果说刚才陈老师的话,只是让大家开心,那这句话,就让他们瞬间激动起来。

  尤其是主任和处长,更是难掩眼里的激动。

  一个功劳,和源源不断的功劳,孰胜孰劣?!

  这个小陈老师是个宝藏啊!

  陈凡对着郝立洋点点头,正色说道,“我在卫生院学习的时候,发现目前急救方面的资料,只有一本《战伤救护图册》。”

  郝立洋当即点了点头,“对,这是一本针对战场的战护手册,其实严格说来,并不能算是急救手册,关于民用方面的急救资料,确实比较稀少,常见的就是《实用急救学》。

  但是有基层医护人员反应,里面的内容太过繁琐,学习的难度比较大。

  再就是在《赤脚医生手册》里面,有一些急救方面的记载。所以我看到下面上报的张觉民同志整理的急救手册之后,深受启发,才会想到编写一本更加简易易懂的专用急救书。”

  旁边张觉民听到这话,不禁有些脸红。

  他哪里整理过什么急救手册,只是将陈凡讲的内容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交给了卫生院而已,整理那是王海院长的工作。

  但是有了郝主任这句话,他在这件事上的功劳又大了三分。张觉民只是见识少,不是不懂人情世故,他自己心里明白,这是郝主任对陈老师刚才让出部分功劳,在投桃报李,只是这个“李”,报到自己身上来了。

  等这份功劳落实,说不定他真有机会摆脱赤脚医生的身份,进入公社卫生院,成为一名有编制的正式医生。如果真的能成功,那这份人情可欠大了。

  陈凡也不管张觉民的小惭愧,对着郝立洋说道,“我是这样想的,在出版了第一本书之后,我们还可以按照场景、人群的不同,整理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急救手册。

  比如说,家庭版的,常见的有触电应对、小儿抽风、小儿发烧、吞食异物、突发咳血、猫狗抓咬、婴儿窒息、突发晕厥、烧伤烫伤、煤气中毒等等。

  野外版的,就可以专门整理溺水急救、农药中毒、食物中毒、蛇咬急救等等。

  还有运动版的,就有肌肉损伤、骨骼扭伤、脱臼、骨折、外伤出血、……”

  听到这里,郝立洋终于明白了陈凡的意思,当即满脸兴奋地点头笑道,“你这个想法很好啊,针对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群,整理出他们最有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旁的严利元也点头说道,“而且设定了特定的场景和人群之后,除了现有的急救方法,我们还可以研究出其他方面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方案,比如家庭版的,就可以加入夜间抽筋、呕吐,卡鱼刺、中风等等。”

  他这一开头,其他人也都纷纷加入进来,将家庭里面可能遇到的危险都讲了个遍。

  陈凡和张觉民、张文良看着有点发呆。

  原来普通人随时都可能遇到这么多危险的吗?

  张文良轻轻碰了碰张觉民,小声问道,“大哥,你之前碰到过这些问题吗?”

  张觉民隐蔽地翻了个白眼,“要是能让我遇到这么多问题,卢家湾的人都要减少一半。除了卡鱼刺,别的我一个都没遇到过!”

  张文良撇撇嘴,“你听听人家说的,再看看你,每次有人卡鱼刺,你就只会让人吞饭,听见了没?吞饭只能解决毛刺卡喉咙,碰上稍微大点的,越吞越严重,甚至可能会划破食道和肠子,动手术都不一定能保得住。”

  张觉民也直流冷汗,“算了算了,以后再有卡鱼刺的,还是让他们去卫生院取。”

  要不说专业的就是专业的,陈凡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郝立洋他们就讨论出好几个版本。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四菜一汤都吃得差不多了,一盆米饭和一盆面条也被干掉,大家才各自擦手擦嘴散场。

  陈凡拿着只剩两根的玉兰过滤嘴香烟,转手丢给张文良,随后跟着郝立洋往外走,同时轻声问道,“郝主任,我这几天的任务是怎么安排的?”

  郝立洋转身看了看他,笑道,“怎么,你很着急回去?”

  严利元也跟着笑道,“好不容易过来一趟,不妨多住一段时间,反正你的食宿费用,我们单位都包了,另外还给你两块钱一天的补贴,不会让你吃亏的。”

  亏肯定不亏,他们这次出差,卢家湾都给他们计了全勤,差旅费也是实报实销,要不说那么多人都喜欢出差呢。

  不过陈凡还是笑着说道,“主要是再过几天,队里就要双抢了,另外家里的房子刚刚建好,还有好多事情还没处理,如果在这里十天八天的还好,时间太长的话,我怕会耽误事。”

  郝立洋缓缓点头,“明白了。”

  顿了一下,他便笑着说道,“这样,我今天跟同志们都商量一下,看看怎么安排你的工作。”

  说着又拍拍他的胳膊,笑道,“放心,时间不会太长,保证在10天内让你回去。”

  陈凡搓了搓手,咧嘴笑道,“谢谢主任,那我就放心了。”

  郝立洋却指了指他,摇头笑道,“惦记进城的我见多了,惦记着回乡下的,你倒是头一个。”

  后面张觉民和张文良不由得挺起胸膛,颇显几分骄傲。

  还得是我们的陈老师啊!

308.第308章 真要当老师了

  308.

  接下来几天,陈凡便投入到紧张的忙碌之中。

  郝立洋给他安排了两样工作,每天上午,去卫生处直属医院的急诊室指导急救技术的教学普及,下午则参与到局里《常见突发伤病急救手册》编委会的讨论,为手册的编写献言献策。

  市卫生处的直属单位其实不少,有传染病医院、疾控中心、卫监局、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第一、第二、第三人民医院,以及中心血站,和云湖地区卫生学校。

  这么多直属单位,当然不用都去,只需要去中心医院、中医院和三家人民医院共5家医院,还有那间“大学”。

  没错,陈凡要去大学讲课,真要当“老师”了!

  虽然只是一家大专级别的卫生学校,却也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过去讲课的。

  除了那种ZZ宣讲,在专业课方面,哪怕只过去讲过一堂课的人,都无一不是云湖地区乃至全省都颇有名望的资深医师或医术名家,“毛头小子”去讲课,陈凡还是第一个。

  本来之前卫生处并没有安排这个学校的讲课任务给陈凡,毕竟去大学里讲课的意义非同一般。

  日后听他讲座的那些学生,说不得都要承他一份香火情,这个关系不可谓不重。

  不过在经过两天的讨论交流之后,卫生处和各大医院的科室主任一致认为,陈凡虽然对比较复杂、高深的医术了解不多,但是在不需要高端医疗条件,比如说高档医疗设备、比较珍稀的药物等外力的情况下,针对比较简单的病患处理,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尤其是一些粗浅的突发伤患症状,手法简单直接、疗效突出,治疗思路经常别出心裁却都极具效果,连不少老医师、老专家都要甘拜下风。

  如果能邀请陈凡到学校里面去,直接将这些经验传授给学生们,对提升医学生的临床应变能力,有非常大的好处。

  别忘了,现阶段我国的医疗条件还几乎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比起十几年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基层,缺医少药依然是常态,其中最大的矛盾,就在于缺少足够多的医药和医疗设备。

  而陈凡的经验,恰好能稍微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别问能弥补多少,哪怕只能稍微提升一点点,对于基层老百姓来说,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区别,呼吸道异物清除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于是郝立洋经过慎重考虑,便向主任和处长提出了这个建议。

  主任和处长都二话不说,当场同意。

  能不同意么?

  陈凡的影响力越大,对日后《常见突发伤病急救手册》的推广就越有好处,那他们的功劳也就越大。

  更何况陈凡还不争功劳,连编制都不要,甘愿回农村去当赤脚医生,这种光芒四射的典型例子,摆明是给他们再送一份ZZ成绩单,那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

  而对于陈凡来说,这几天也是乐在其中。

  在医院里面,不管是翻看病历还是旁观急诊科医生接诊,那经验值都嚓嚓嚓地往上涨。

  要不怎么说进大医院看病,是城里人的一贯传统。

  这5家大医院的急诊科,几乎无时不刻都在接待病人,如果不是下午还要去卫生处找那些老专家去偷师,他恨不得一整天的时间都泡在医院里面。

  结果就是在急诊的“直接诊疗”方面,他的技术水平哗哗的往上涨,中医技能不仅顺利突破LV3,经验条进度也到了百分之七十往上。

  只要这段时间能遇到一两个重大病患,迈入LV4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这一切都是靠急诊临床经验刷起来的。

  一边在急诊室里死劲地刷实践经验值,另一边回到卫生处,尽情吸收十几位专家的急诊临床经验,他现在可以很自豪地说,在云湖这一片,急诊方面没有一个人能比他更强。

  考虑到云湖地区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累,把这个范围放大到整个江南省,甚至都没有多大水分。

  至于全国,暂时还不敢想,毕竟BJ和上海的大牛太多,谁知道那里有多少高高手。

  所以现在陈凡也是忙碌并快乐着。

  ……

  连轴转了5天,终于将5家医院全部跑了一遍,卫生处里《常见突发伤病急救手册》的纲要编写工作也逐渐步入尾声。

  众人齐心协力,以陈凡和郝立洋两人为首,整理出三十种常见突发应急应对方案,只要将这些内容反复校对,便可以编撰成书,正式对外出版。

  本来像新型医术这种东西,按照科学的办法,应该要经过以“年”为单位进行验证,并积累到足够多的病例之后,才会正式对外推广普及。

  不过就当时国内的环境而言,这种做法是不符合“又好又快”的工作作风。在所有的领域内,都在提倡“在生产和建设中,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可能性是无限的”,我们要勇于挖掘各行各业的潜力,大干快上,跑步前进!

  比如曾经盛行一时的“打鸡血”疗法,就是只经过了不到半年的小规模验证,便开始向全国进行推广。

  当年许多街道卫生院,都有“替居民打鸡血针”的服务。

  就是居民抱着一只大公鸡去医院,护士将鸡血抽出来,再注射到人体内,号称可以治百病。

  直到后来卫生部通过详细的统计调查,证明这种“鸡血疗法”有很大的危害,才渐渐消失在历史中。

  鸡血疗法都如此,更别说只是总结急救诊疗经验的《急救手册》。

  这个连验证报告都不用提交,只要地区卫生处的领导和专家同意,就能直接刊印,一点后患都不会有。

  更别说陈凡提出建议,在每一条急救措施之后,都添加了“请及时到医院就诊”的提示,就更不会引起上级单位的责问。

  ……

  转眼又是一个星期,5月23日,星期一。

  卫生处《常见突发伤病急救手册》编辑组办公室。

  严利元对着陈凡笑道,“这几天辛苦了,每天上午要跑医院,下午又要开会讨论出版的问题,今天就不用跑出去,在这里坐着,等明天再去卫生学校讲课。

  完了之后,我们再把出版内容校对、梳理一遍,这边的工作就可以完成了。”

  陈凡靠在椅背上,看了一眼正趴在会议桌上埋首资料中的十几位专家,转头对着严利元小声说道,“严哥,我是真已经被榨干了,现在一点东西都没有,你就是拉着我在这里讨论,我也说不出个东西来,……”

  这时郝立洋推门走进来,正好听到他的话,不禁说道,“就算你会的东西都说了,可是去学校讲课的提纲呢?”

  陈凡起身呵呵笑道,“放心,都在我脑子里呢。”

  郝立洋眉头微皱,“你就没列讲课提纲?”

首节 上一节 214/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