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将画板袋子背上,转头看了看他,自然明白他这句话的意思。
沉吟两秒,决定还是说一部分实话。因为靠谎话是糊弄不过去的。
他调整一下脸上的表情,带着三分的不舍、三分的纠结,还有四分的害怕,先给自己的演技打了9.8分,随即苦笑着说道,“您是说林老伯想收我做徒弟的事?这个怎么说呢。坦白说,我对林老伯是非常尊敬的,就和尊敬您一样。”
肖烈文嘴角扯了扯,强忍着笑意,冷声说道,“少拍马屁,说正事。”
陈凡点点头,“哦。”
然后满脸怅然,演得跟真的一样,“其实我很想跟着林老伯学武术,他深厚的武学休养,简直就是我生平仅见,是我从未见过的武林高手。”
肖烈文打断他的话,“你见过几个武林高手?”
陈凡看着他,“三个啊,您、三虎哥,再就是林老伯。”
肖烈文沉默几秒,无言以对。
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你继续说。emmm……,废话就不要说了,就说为什么拒绝,不想拜他为师。”
陈凡干咳一声,苦笑着说道,“如果只是学武功的话,我巴不得现在就拜师,可是林老伯一看就不是普通人,我怕拜师以后,他让我跟他出山。去吧,我舍不得卢家湾,不去吧,违背师命,那就是大逆不道,这怎么能行呢?”
听到这里,肖烈文脸上的阴云已经烟消云散,脸上是晴空万里,但依然在努力矜持,不让自己笑出来。
陈凡继续说道,“还有,林老伯说要把他的人脉介绍给我。哎呀,不怕您笑话,我这个人最怕见大人物了,一看见他们,就胆战心惊说不出话来,到时候又要给师父丢人。所以啊,我想来想去,还是忍痛拒绝了林老伯,希望他能找到更好的徒弟,继承他的衣钵,并发扬光大。嗯,就是这样。”
此时肖烈文脸上哪里还有半分不满,他双手背在身后,握着画筒,对着陈凡语重心长地说道,“你是不是傻啊?就因为这点事,就拒绝这么好的机会?你知道有多少人想拜他为师,他都不答应吗?
还有你说的那些个人脉,你知道是什么人脉,就胆战心惊?他们都是和我、和老林一样,上过战场的老兵,有的甚至是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的,你怎么就胆战心惊啦?
他们虽然对敌人像寒冬一样无情,但是对待人民,尤其是老战友的徒弟,那肯定是像春风一样温暖,你在怕什么?”
陈凡呵呵干笑,抱着画板袋子,轻声说道,“队长,你知道的,就算那些位老前辈不在意,但保不齐他们身边的人不在意,这里里外外的规矩,实在是不好说,要不然,您也不会回来种地了,对不对?”
肖烈文听到这话,好半天不吭声。
直到不远处一队人挑着秧苗走过,他才回过神来,轻叹一声,说道,“说真的,老林一身功夫,跟别人家的功夫有很大的区别,是出自传统武术,然后结合了战场杀技,这么一点点融合起来的,要传承他这一身功夫,得往战场上去使劲。可是现在去哪儿找战场啊?”
顿了一下,他抬头看着陈凡,轻声说道,“也就是你,学什么都是一学就会,一练就精。我才想着请他过来,把这一身功夫传下来,说不定等哪天又有大战了,你能再把这套功夫传下去,传给那些要上战场的士兵,不管是为了传承也好,还是为了少死点人也好,总归是点助力。”
听到这话,陈凡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喃喃说道,“要是只学功夫的话,我也是愿意学的。”
肖烈文抬起头,当即干咳一声,“那个,这个毕竟是独门绝技,也不能随随便便的就传,是吧,这个事情,我再去和老林说说看。”
陈凡点点头,“行。”
看着肖烈文转身走远,陈凡愣了好一会儿神,才反应过来。
自己是不是被下套了?
只是传承武学的话,用几台摄影机对着林老伯拍摄,很难吗?
找他十个八个武术高手,教会他们很难吗?不要求他们练到很高的程度,但是配合拍摄的影片,应该很容易传承下去吧?
他看着肖烈文渐渐消失的背影,心里暗叹一声,千防万防,还是踩坑了啊。
……
扛着画板袋,陈凡垂头丧气地往大队部走去,他得先把画板放好,再骑着小母马回家。
要不然,他都不想去看那两个老……前辈。
穿过树林子,走过黄土坡,即将穿过这条土路的时候,旁边突然响起一个声音,“小陈,过来。”
陈凡转头看去,只见一条小巷子的尽头,卢四爷正对着他招手。
他赶紧小跑着过去,“四爷,怎么啦?”
他现在毛笔字稍有小成,不用每天早上来卢四爷这里报到跟着练字,一周只来两天就行。上一次还是前天,当时四爷什么也没说,却不知道现在找他干嘛。
卢四爷挥了一下手,转身就往茅草屋走去,同时说道,“你的医书基础已经学的差不多了,之前我就跟你说过,等你背熟四小经典,我就给你介绍个诊脉、针灸的老师傅,这两天我想办法联系上他,他已经答应了,我再给你写一封介绍信,你哪天有空的时候,再去找他。”
陈凡跟在四爷后面进了屋子,等他说完话,当即点头说道,“谢谢四爷,明天我就去。”
他还想着今天或明天酿酒呢,看来只能再推一推,还有手搓皮带和马鞍,别的东西都凑齐了,皮带扣自己也买了废铜,可以试着自己打,就剩铆钉没办法,只能去县里买。
既然自己没空去,那就看看是去找朱浩,还是请安全想办法凑一凑。
就在他思绪乱转的时候,卢四爷到桌子旁坐下,又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坐。”
陈凡当即坐下,正视着卢四爷。
卢四爷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好的信纸,递给他说道,“那位老师傅,本身是南湖人,姓陆,陆地的陆,名守全,以前是县城保和堂的坐馆大夫,在云湖一带,有‘阴阳指’的称号,手指诊脉几乎从无差错,一手针灸手法,也是家传百年的绝技。
后来退休回家,正值南湖镇成立人民卫生院,又被返聘回来,在卫生院工作。
以前我们卢家在保和堂有两成的份子,我也跟他学过两年诊脉扎针的本事,只是天赋不够,只能学点皮毛。前日我托人带了封手书给他,请他教你几天,他也回了信,欣然同意。到时候你直接去公社卫生院找他就行。”
陈凡轻轻点头,站起来鞠了一躬,“谢谢四爷。”
他自己心里清楚,不管那位陆守全大夫真本事如何,卢四爷的这份心意,必定不敢忘。
卢四爷笑着招招手,示意他坐下,笑道,“我也有十好几年没跟人打过交道,难得咱爷俩投缘。我心里也清楚,小肖主动介绍你跟我学写字,其实也是怕我孤单,让你来陪我这个老头子,我之所以答应他,也是安他的心。
却没想到,你小子倒是很对我的胃口,反正我孤身一人,也就不妨坦诚相待,只要你愿意学,我就乐意教。”
陈凡呵呵笑道,“那要这么算起来,我还得谢谢肖队长了。”
卢四爷哈哈笑了笑,对着他说道,“看得出来,小肖也很爱惜你,日后你要是有了几分成绩,别忘了他的好就行。”
陈凡立刻满脸严肃地点头,“那肯定不会。”
卢四爷笑着点点头,又将话风一转,说道,“我的本事,抛开那些没用的,大概就三样,一样是书法,尤其是鸡毛笔的功夫,自信没几个人能比得上,本来还想用上两三年的时间,教会你这门笔法,没想到你悟性过人,仅仅两个月多就用得有模有样,也算是天赋上佳。”
陈凡咧嘴尬笑,心里默默感谢挂子同学。
所以技能板还是有点用的哈,如果没有这东西,恐怕自己还在拿着毛笔练习永字八法,更别说学会用鸡毛笔。
卢四爷继续说道,“文人四有,琴棋书画,但凡有余力的,这四门学问都不会落下,书法已经教会了你,剩下的琴棋画,若是你想学,我也都可以教你,只是这三门终究不如书法那么醇厚,所以不算在三样之内。”
陈凡一听,不禁眼睛发亮,哈哈笑道,“四爷您学究天人,说是没那么醇厚,比起外面所谓的专家,肯定要强很多,我愿意学。”
卢四爷哈哈笑道,“你个小子,也学会了拍马屁。”
顿了一下,又说道,“外面的人是什么水平我不知道,不过早些年跟着长辈去上海,也见识过名家手笔,自忖这些年经过努力,应该能与他们比肩,只是终究不如书法,倒也没有你说的那么好。”
随后抬起头,“只要你愿意学,我教你便是。”
陈凡笑得合不拢嘴,只要你能教,我就能学会。
顿了一下,卢四爷继续说道,“这是第一样,第二样,却是金石功夫。”
不用他解释,陈凡便明白了,“印章?”
卢四爷点点头,“古人有书印不分家的说法,只要有条件的,大多都会学习治印。”
他看见陈凡的脸色,不禁哑然失笑,“看样子,这个你也是想学的。”
陈凡也不客气,当即连连点头,“这个好,确实想学。”
卢四爷轻轻笑了笑,“好,既然我说出来,那就教你便是。”
陈凡暗暗比了个(^-^)V,随即问道,“您说有三样本事,
第277章 四大绝活
所谓文人四有,即琴棋书画,是老一辈传统文人必备的技能。
之所以强调传统文人,是相对“新派文人”而言,比如民国大名鼎鼎的新月诗派,就大多是新派文人,他们的学问并不放在琴棋书画上,而是更看重学识。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新派文人的传统技能不行,也有厉害的,比如闻一多先生就精通治印,西南联大时期缺少生活费,就刻一块印章去卖,换取酒钱。只是相对传统文人数量更少,整体水平还是稍低一些。
最早的时候,文人的技能并不是“四有”,而是传说中的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
礼为先、数最后。其中御是驾车,书包括典籍和书法,体现了先周时期以“礼”立国的制度。
到了后来,礼乐崩坏,也就没多少人去学。驾车改成了骑马,便没了御。再后来文人连骑马都不会了,这项便彻底丢掉,顺便一起丢掉的还有射。
于是六亿只剩两亿,赔得是稀里哗啦。
到了宋朝时期,两亿也没能保住。
唐时还有人学的“数”,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下,也被彻底丢掉,与文人相伴的,就只剩一个“书”。
但是文人怎么能只会读书呢?于是就有了众多“雅技”,来显示文人的高人一等。
以前只是作为兴趣消遣的“琴棋书画”,就这么被提升上来,迅速挤掉“六艺”,成为文人必备技能的“四有”,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据文人技能的C位。
而这时“书”,也变成了特指书法。
直到大清亡了,好多人挥舞着拳头高喊“全盘西化”,那些文人士子们一下子茫然无措,有的气急败坏破口大骂,有的支持改弦易辙向西方学习。
古琴成了钢琴、围棋成了国际象棋、书法成了硬笔书法、国画成了油画。
但也有的两边不靠,打着“思想开放”的幌子,巧妙地用其他“雅事”取代了“文人四有”。
比如曾经在“南上海、北天津”都风靡一时的“四大绝活”,一度蔓延至全国,就差点将非主流干成了主流。
这“四大绝活”,便是“一笔好字、两口二黄、三两老酒、四圈麻将”。
想当年,甭管您是绣花枕头、还是银样镴枪头,只要掌握了这“四大绝活”,就可以跻身“文人”之列,成为达官显贵的座上客、交际圈里的弄潮儿。
而掌握“四大绝活”的熟练程度,则决定了座上客的座次、距离交际圈核心位置的距离。
卢四爷历数这“文人雅事”的变迁,捧起过年时陈凡送的小茶壶,凑到嘴边喝了一口,哈口气笑道,“想当年,我也闯过几天上海滩,那时候年轻气盛,为了挤进当地的文人圈子,被两个黑了心的云湖老乡怂恿,就去学了这‘四大绝活’。”
顿了一下,他转头看着正听得入迷的陈凡,哈哈笑道,“这四大绝活,第一个书,我本来就会,写的也不差,自然不用再学。只是认识了那些人之后,其他三样不精,被人嘲笑过。”
陈凡呵呵笑了笑,“这也能嘲笑?”
“是啊。”
卢四爷却笑得合不拢嘴,丝毫没有被嘲笑的样子,“当时有几个文人喜欢我的字,名字就不说了,总之他们都喜欢打麻将。
其中有一个姓胡的,凡是聚会必定是打麻将,他约我见面的时候,就是在牌桌上,可是他牌技也不好,总是被其他两个朋友揶揄,而我乱打一通,却经常胡牌。
他便拿我出气,扬言我不学好麻将,就不要去见他,还总说麻将里头有鬼。
结果第二天又跑去我住的地方,讨要了一副字拿走,说是头天输钱全都赖我,必须要找补回来。”
陈凡眨着眼睛,心里在纳闷,麻将里头有鬼?还姓胡?别是胡适吧?
卢四爷又喝了口茶,放下茶壶,继续说道,“一书、二黄,这二黄,本来是徽剧的主要唱腔,后来徽剧进京,与汉调的西皮合流,成了京剧,后来就有人用二黄来指代京剧。
当时上海滩几乎人人爱戏,达官显贵也爱,不仅如此,他们还爱找文人‘旁听’,以显示高雅。
所以‘两口二黄’,就是说要懂戏、会戏,若是还能有板有眼、字正腔圆地唱上几段,便会被旁人奉做雅致。如此一来,这二黄,也就成了阿谀文人的必备本事。
三两老酒不用说,从古自今,文人聚会就没有不喝酒的,但是文人喝酒有讲究,不能举瓶就干、也不能呼朋引伴硬要劝酒,而是玩‘行酒令’。”
卢四爷拿起茶杯做示范,“文人喝酒,要有规矩和内涵,用他们上海话说,就是要有‘调调’,各种行酒令要烂熟于心、运用自如,除此之外,一口酒入喉,就要说出酒的品种、年份、各种优缺点,甚至是牌子。
文人喝酒要有度,既要豪迈洒脱,又要适可而止,醉要醉得有章法、狂要狂得有格调,这样的‘酒客’,在酒场上最受欢迎。”
拿起茶壶喝了口茶,卢四爷擦了擦嘴,轻轻呼出一口气,满脸感慨地说道,“我那时候也就二十几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气不过被人小觑,就花了大价钱,请了几个常年混迹交际圈的人,跟他们学习打麻将、学怎么喝酒,又请了个小角儿,跟着学唱戏。
就这么厮混了一年多,也曾写字卖钱,也曾受过显贵的打赏,受那胡姓文人的提拔,在几份报刊上也卖过几篇狗屁不通的文章。
久而久之,便混成了上海滩的一个‘文客’,年少轻狂走马、醉酒当歌如梦,最后发现,除了赚得几个大洋,却是荒废了时光。”
陈凡在一旁抿嘴微笑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