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133节

  而且这次他们不是一个人,每个人都带了自己的“队伍”。

  10队的队长苏玉军两腿张开站着,双手背在身后,嘴里叼着自己手卷的烟,眯着眼睛看向那堆稻谷,“老张,今年的谷种你看过没有?怎么样?”

  7队的队长唐先军咂吧两下嘴,“你还不相信小叶?这么多年了,他负责生产部分,就没出过差错。”

  12队的队长候成根呵呵笑道,“这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老叶做事肯定没有问题,但是事关几百号人一年的生计,哪个敢大意?”

  6队的队长杨传福抓下头上的帽子,又敞开薄棉袄扇风,“这鬼天气,才2月头(农历)就这么大太阳,也不晓得今年风水顺不顺呐。”

  唐先军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你个乌鸦嘴,伱不说话就肯定顺。”

  杨传福瞟了他一眼,“封建迷信要不得啊。”

  一句话将唐先军气个半死。

  5队的队长张广文一手叉腰,一手拿着烟杆,这时候才慢条斯理地说道,“今年的谷种我看过,粒粒饱满,都是好种子。”

  他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喜笑颜开。

  一年的收成好不好,种子是第一步,如果是良种,哪怕气候稍微差一些,也能通过“人定胜天”救回来。

  可万一要是种子不行,你施再多的肥、灌再多的水,那也是在做无用功。

  听见张广文说种子颗粒饱满,他们当然开心。

  大家笑了一阵,苏玉军突然看着他问道,“老张,你怎么看上去有点不开心呢?”

  这话一出,这一片小队长聚集的地方,渐渐安静下来。

  其他人这才想起来,好像今天张广文的脸色确实不是太好,今天领种子,他怎么这个样子?

  张广文看了众人一眼,又抽了口烟,才吐出一口长长的烟雾,轻声说道,“今年公社下了死规定,每个队要拿出两成的水田,种新稻谷。”

  新稻谷?

  众人面面相觑,过了两秒,杨传福才轻声问道,“什么新稻谷?”

  张广文抿抿嘴,脸色颇为沉重,“就是去年报纸上,说可以增产200公斤的杂交水稻。”

  一听这话,全场顿时静寂无声。

  以前大家种的普通稻谷,亩产一般在200到250公斤左右,如果能风调雨顺,一亩地能产300公斤,那是顶了天!

  增产200公斤,这是要唬谁啊?!

  他们都种了一辈子地,只知道霉烂种子会影响到收成,什么时候种子可以增加这么多的产量了?

  那不是耕田甩鞭——催牛吗。

  想到这里,大家的脸色都不好看。

  (这里被调整过了,主要是解释为什么会抵触,聪明的书友应该能猜到是什么吧,关于产量的!)

  ……

  “杂交水稻?”

  陈凡一手拿着笔记本和笔,一手摊开手里的稻种,满脸惊讶地看着叶树宝,“这就是杂交水稻?”

  叶树宝脸色简直能苦出水来,一个劲地抽着闷烟。

  “哎呀,怎么搞啊。”

  肖烈文摘下帽子,愁得直抓头发,“公社钱书记说,这种杂交水稻的试验田数据是亩产500公斤,就算打了个折扣,放在我们这里种,一亩地最少也有7、800斤,相比以前可以涨7、8成,还说这些稻种,是他好不容易争取回来的,哎哟,钱书记也算是个明白人,怎么就鬼迷心窍了呢。”

  张队长抹了把脸,端起茶缸子喝了一口,愁眉苦脸地说道,“一下子就要走两成地,还必须是上等水田,万一要是这东西不靠谱,明年我们卢家湾就要减收两成,搞不好就要去买返销粮咯。”

  杨书记哼哼两声,“减收两成,你还有钱去买返销粮?不端着碗去讨米就不错咯。”

  顿了一下,又说道,“不管怎么样,这是公社下达的任务,愿不愿意都要听。”

  说着长叹一口气,扶着大腿站起来,“丑媳妇总归要见公婆,都出去吧。”

  张队长、肖烈文、叶树宝也跟着一声长叹,起身往外走。

  张文良和杨兴秀也满脸愁容地跟在后面,虽然这事儿不归他们管,但是生产队的收入是高是低,却跟他们息息相关,眼看两成的水田要打水漂,能不发愁么。

  唯有陈凡在屋子里满脸呆滞。

  我的天呐,这可是杂交水稻,你们都嫌弃成这个样子???

  听听杨书记说的什么?

  端着碗去讨米?

  两成的收成你们就要去讨米了吗,是不是都舍不得动用存款啊?

  啊呸,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等几个月后稻谷丰收,看看你们喊不喊“真香”!

  心里憋着笑,陈凡将稻谷丢回袋子里,颠颠地跟在后面跑了出去。

  大院前面,各个小队长将大队部的领导围成一团,七嘴八舌地说着话,整个场面乱糟糟的。

  陈凡两手插兜,乐呵呵地在一旁看热闹。

  这里的人不清楚,他知道啊。

  1974年,袁老在海南带领团队培育出了177公斤不育系种子,75年的时候,先把177公斤不育系种子在广东的湛江扩大繁殖,收获到9500公斤不育系种子。

  然后再将9500公斤不育系种子一分为二,一半运到南宁继续扩大繁殖,另一半于冬季转战海南继续繁殖,前前后后共获得31万公斤的杂交水稻稻种,为向全国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而做完这一切,已经是75年的十二月份。

  为了能够赶上76年的春耕,上级牵头联合农业、科研、财政、金融、粮食、供销、交通运输等十几个部门,发动上不封顶、下到生产队的各级机构,拿出了150万元专项款。

  其中120万是对湖南调出种子的补偿,剩下的30万元,给广东买了15辆解放牌汽车,装备了一支独立车队,专门负责运输“南繁”种子。

  随后南方13个省的相关负责人数百人齐聚广州,商量杂交水稻的种植事宜。

  就在刚刚过去的76年,所有种植了杂交水稻的稻田,普遍增产百分之二十到三十。

  相比试验田的数据相差不小,但那是因为很多地方不敢拿好田去种,用的是中田甚至下田,再加上种植技术有所不足,否则的话,这个数据应该能再翻一倍,达到百分之四十到五十。

  即便如此,杂交水稻的产量,也极大地鼓舞了所有人,于是才有了今年的持续推广。

  陈凡靠在院墙上,看着吵吵闹闹的小队长和大队领导们,笑得很是隐蔽。

  这种时候不隐蔽不行,但凡他笑得明显一点,弄不好能被这些“老队长”们喷死。

  哪怕不是骂,单纯的上思想教育课也受不了啊。

  他受不了,杨书记也受不了。

  实在忍不了他们的吵吵,便板着脸一声大吼,“都给老子闭嘴。这事是公社下达的任务,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

  见12个小队长个个垂头丧气,他又弱弱地加了一句,“大不了就种一季,要是效果不好,下半年钱书记肯定不会再下这样的任务。”

215.第215章 靠山吃山

  215.

  2023-12-17

  通报完情况,便开始领稻种。

  卢家湾全村总面积共有5000多亩,其中耕地面积差不多有4000亩,每亩地需要5斤稻种,也就是合计约20000斤稻种。

  考虑到可能会有霉烂种或其他损耗,公社给大队拉来了21000多斤,多给了百分之五。

  看上去很多,但一只麻袋就能装180多斤谷子,其实也就是120袋而已,嗯,公社还稍微多送了一点杂交水稻种子,希望他们能好好播种。

  分到每个小队头上,也就是10袋,两辆板车就能轻轻松松拉回去。

  而其中的两袋,正是传说中的杂交水稻。

  陈凡站在场坪角落里,左手抱着自己做的画板,右手拿着铅笔,笔尖一点点勾勒出发放种子的场景。

  张翠娥罕见地没有去学习,和5队参加文化班的两个女生一起,凑在陈凡旁边看他画画,气都不敢大出一口。

  陈凡却不以为意,转头看了她们几眼,笑道,“喜欢画画?”

  张翠娥红着脸轻轻摇头,“就是喜欢看。”

  两个女生跟着摇头。

  顿了一下,她又说道,“陈老师你好厉害,什么都会。”

  两个女生跟着点头。

  陈凡笑道,“多看多学,其实很多事情并不困难,就比如说这画画,里面就包含了很多数学的概念,像黄金分割、黄金螺旋法则、斐波纳契数列,以及对数曲线、算术曲线和指数曲线,这些数学技巧,都可以运用在画画里面。

  而画画呢,又会对以后学习机械设计或电子类的专业有很大的帮助,这些专业都是要会画图的。

  所以你看,有时候学习就是一个整体,他们会互相影响,你的数学成绩好,那么也会带动物理化学的成绩提高,伱的语文成绩提高了,也能增加你对文科类专业的理解能力。”

  然后他转过头,就看见三张茫然的脸。

  陈凡呵呵干笑两声,用一句话做总结,“总之,就算你们因为要挣工分,不能到文化班学习了,也不要放弃自己自学。

  再忙也有休息的时候,早上早起半个小时,晚上晚睡半个小时,就能节省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而且你们也要学会提高效率,尽量利用劳动时间来学习。”

  张翠娥好奇地看着他,“劳动时间怎么学习呢?”

  陈凡笑了笑,用笔指了指画板,“你们看,我现在就是在劳动,为写春耕报道积累素材,但是这并不耽误我跟你们聊天。所以呢,你们也可以这样,打猪草、煮猪食、煮饭、洗衣服、放牛、挑水,等等等等,这些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口袋里最好带两张纸,可以在上面抄录课本上的内容,方便随时记忆,也可以记录临时想到的问题。”

  张翠娥顿时恍然大悟,旁边两个女生也连连点头。

  顿了两秒,张翠娥好奇地问道,“陈老师,你就是这么节省时间学习的吗?”

  陈凡耸耸肩,“当然。”

  心里却轻叹一口气,如果不是没有电视、电脑、手机、游戏机、小说、KTV、……,他又怎么会选择学这么多东西呢。

  除了练武打枪是真的喜欢,写毛笔字也是有点兴趣,其他东西要么是他用来打发时间的,比如学兽医、中医这些,要么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比如烧窑、瓦工、木工、厨艺等等。

  真的是为了消磨时间啊!

  包括教那些学生也是如此,既是希望他们以后能对自己有所帮助,也是为了给自己找点事做。

  要不然每天就开关两次广播机,真的很无聊。

  领种子很快就完成,刚才还堆成小山的粮种,迅速被各个小队拉走。

  陈凡也完成了“领种”的素描轮廓。

  看着有些生硬的线条,陈凡轻叹了一口气,嘟囔着说道,“这画板还是不行啊。”

  张文良正好走过来,听到他的话,便问道,“画板怎么不行?”

  陈凡捏住夹子,将纸取下来,晃了晃手里的画板,“这个是一块木板改的,第一板子太硬,第二表面有些粗糙。可惜公社供销社里也没有刨子买,要不然买一套木工工具,我自己做的也比这个好。”

  张文良微微一愣,“哟,你还会做木工?”

  陈凡咧着嘴呵呵笑了两声,“这东西又不复杂,上次我们队里的黄四叔建房子,我在那里待了两天,跟着木匠师傅学了不少。”

  张翠娥在另一边问道,“陈老师,这个是不是就是你说的,可以跟数学联系起来?”

  陈凡转过身点了点头,笑道,“不仅是数学,还有物理,尤其是有些结构型的木器,比如衣柜,还有房屋的框架,都可以应用到这些方面的知识。”

首节 上一节 133/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