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116节

  听到这话,黄莺三人顿时脸色大变,一会儿红一会儿白,真是姹紫嫣红,好看极了。

  却又一个个扎着脑袋,不敢吭声。

  唯有姜丽丽两眼茫然,不解地在陈凡和三位新舍友的脸上徘徊。

  另有目的?

  什么目的?

  陈凡傲然地抬起头,轻哼一声,“事实上,早在你们之前,5队的张翠娥就已经找过我。”

  黄莺三人瞬间抬起头,眼里满是不敢置信。

  竟然已经有人找过他?

  隔壁村的女生这么大胆的吗?!

  难道……

  姜丽丽则若有所思,张翠娥她也知道,陈凡当天就跟自己说起过她,是一个很要强的女生,没能入选兽医班,却依然追着陈凡想学习,最后被陈凡安排先学文化知识。

  所以黄莺她们是抱着和张翠娥一样的目的来的?

  就在黄莺三人胡乱猜测之际,陈凡语重心长地对着她们说道,“有上进心是好事,这有什么不能说的呢?在我看来,你们的情况和张翠娥差不多,都是在小队考试测试中考了高分,却没能上兽医班,所以就想借着搬进来这里住的机会,想跟我学兽医。”

  他说着指向黄莺和刘丹,笑道,“尤其是你们两个,刚才还赖在猪圈不肯走,就是想学怎么劁猪。我猜的对不对?!”

  黄莺、刘丹、杨菊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两秒后,三人长长地松了口气,一起看着陈凡,同时用力点头,“对!”

  “太对了!”

  黄莺看着陈凡的眼神满是崇拜,“陈老师你真厉害,一下子就看穿了我的心思。”

  杨菊连连点头,“对对,我就是想跟着陈老师学点东西。”

  很少说话的刘丹,这时候也开了窍,“陈老师你什么都会,会做菜、会说普通话、会修理广播机、会写通讯稿、画插画,还会烧陶,我要是能学会随便哪一样本事,都心满意足了!”

  陈凡干咳一声,端着茶杯喝了一口,对着她们摆了摆手,“哎呀,不要这么说,我也就只是稍微懂一点点,不能算很懂的。”

  黄莺继续灌迷魂汤,“那也很厉害了,我们队里就没人懂,连公社都没人懂,我伯伯说了,邮电所的人也要拿着坏掉的广播机去县里修,公社的干部也没人能写可以在云湖日报上发表的文章,但是陈老师都可以,真的太厉害了!”

  杨菊敲着边鼓,连连点头说道,“就是就是,我过来的时候,我爸还在反复交代,一定要听陈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陈凡咧着嘴呵呵一笑,随即挑着眉头说道,“你们说再多好听的话也没用,至少在目前,我是不可能教你们学兽医的。”

  本来只是顺着陈凡的话找个借口,但此时听到他这么说,三女都不乐意了,看着他齐声问道,“为什么呀?”

  陈凡也不含糊,当即把跟张翠娥说过的话,又跟她们说了一遍。

  最后说道,“所以说,你们想跟着我学技术、学本事,没有问题,但是,前提是要把文化知识学好,只要你们能把高中阶段的知识学完,并通过我的考核,就可以选一门我会的技术,跟着我学。”

  陈凡满脸微笑,看了看三人,“怎么样,还想学吗?”

  杨菊沉吟两秒,突然问道,“陈老师,您刚才说张翠娥也找过您,那她也是要先学完高中知识吗?”

  陈凡点点头,“当然。”

  随即笑道,“她现在已经抄完了初一上学期的课本,正在自学,我教兽医班的时候,会抽出一点时间为她解答难题。”

  然后指了指她们三个,“相比她,你们就有优势多了,至少我晚上都会在这里,解答问题的时间也会比她长很多。”

  说着又指了指姜丽丽,“再说小姜也在,你们有不懂的问题还能问她。”

  姜丽丽尴尬地笑了笑,默默回想,初中的知识自己还记得多少?

  听到这话,杨菊看了一眼姜丽丽,再回过头来,当即不再犹豫,用力点头,“好,陈老师,我跟您学文化知识。”

  黄莺和刘丹也赶紧说道,“我们也跟您学。”

  陈凡满意地点了点头,“好,等一下我就把初一的课本给你们,你们先把课本抄一遍。”

  又看向姜丽丽,“小姜,你也跟着她们一起学,初中的都会了的话,那就学高中的。”

第194章 枯燥且乏味

  安排好黄莺三人,只要她们不闹出其他问题,家里就算是安定下来了。

  陈凡看看时间,才刚到12点,便躺着睡了个午觉。

  醒来后神清气爽,拿起东西去了大队部。

  不是上班,而是先去给杨书记、杨兴秀和叶队长他们拜年。

  照例是一人一套陶器,好看又实用,然后换回来四只炭炉的订单。

  ……

  接下来的生活,枯燥且乏味。

  早上起床后,四位女同志就已经做好早餐,陈凡只管吃饭,吃完了就去上班,碗都不用刷。

  到大队部的时候还不到6点半,他会先练半个小时的拳脚和刀法,等着正式开工。

  七点钟准时开始广播,再去前院给兽医班上课。

  某位不知名家长送的马鞭就挂在黑板旁边,他也没用过,主要是用不到,这些同学可乖了,他连说一声都不忍心,更别说打。

  授课形式一般是先简单讲解一遍重点,再让大家自己看书学习,不明白的可以互相讨论。

  布置完自习课程内容之后,这时候还不到7点半,陈凡便回到广播站做自己的事。

  大约就是扎马步的时候抖大枪、扎马步的时候端枪、扎马步的时候看书学习、扎马步的时候练习大字。

  等到9点钟,关掉广播下班。

  有时候张翠娥会跑过来,向他请教课业上的难题。

  陈凡一般会花费半个小时左右给她讲解,这样等于延迟半个小时下班。

  不过张翠娥每次过来都不会空手,要么是1个鸡蛋,要么是两块米花糖,要么是两个烤红薯,最差也有一个荷叶包的什锦饭团……

  正好给陈凡添点上午茶。

  回到知青点,早的话不到9点半,晚也还不到10点钟,由于刚刚吃过上午茶,这时候不会吃午饭,便会忙活一些自己的事情。

  比如带着几个女同志做陶坯、带着几个女同志砍柴烧炭、带着几个女同志到后面挖土做土坯砖、带着几个女同志砍柴清理宅基地……

  真不是他愿意带。

  无论他做什么,一定会有至少两个女生跟在他旁边帮忙。

  刚开始他还让她们回去学习,可是她们说是陈老师教的,要劳逸结合,陈老师不在的时候,她们一直都在学习,只有陈老师回来,她们才会跟着一起劳动。

  陈老师检查后发现确实如此,便无言以对,只能默默接受。

  别说,刚开始他还感觉很别扭,不过只用了一个星期不到,就习惯了指挥人的日子。

  “小菊,给我把斧头拿来。”“小丹,那个坑挖大一点。”“小莺,泥土里再多加点水。”“小姜,喝水。”

  大约就是这些。

  忙活两个小时之后,女同志们已经准备好午饭。

  他只需要洗手吃饭就好。

  吃完午饭睡个午觉,下午一点半便去大队部上班。

  上班时间还没到,这时候他又可以干自己的事,看看书、写写字、练练枪,一点点的增加经验值,感觉收获颇丰。

  等到下午4点放好广播,再到前院去给兽医班的同学们上课。

  这时候主要是为他们解答上午布置的课题,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也会讲解一些实际案例,又或者直接从五队借来一些牲口,在院子里上实践课。

  主打就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

  等5点钟下班,回到家里,他会先烧一炉土窑,要么是已经干透的陶坯,要么是柴炭。

  他还照着《土法砖瓦烧结》里的流程,烧了几炉砖。

  只不过他想烧的是青砖,烧出来的却是青砖、红砖、青红砖、黑砖。

  黑砖就是烧坏了的砖头,只能垫在土窑底下做地板。

  但是烧得最多的,还是陶器。

  因为炭炉已经成了卢家湾生产队的“畅销品”,去年卢家湾大丰收,绝大部分社员家庭都分了一笔分红,还有不少粮食结余,基本上都不差钱。

  当社员们看到大队部的领导们都用上了可以烤火、烧水、做饭、炒菜的炭炉,大部分有条件的都有些心动。

  等到他们听说不要钱,任何农产品都可以换,心动就变成了行动。

  于是陈凡收获了大笔订单,除了炭炉之外,还有茶壶、酒壶、饭碗、汤碗……,以至于原来那个土窑坑,容积都大了一倍还多。

  结果就是他房间里的东西多到堆不下,白花花的大米、金灿灿的谷子、一袋袋的红薯、一条条的腊肉腊鱼灌肠,篮子里堆满的鸡蛋、院子里咯咯叫的大公鸡、嘎嘎叫的鸭子,甚至还有几只大白鹅。

  不过大白鹅总是喜欢欺负两只小狗多多和球球,便被陈凡用土窑做成了烧鹅,那天晚上姜丽丽都少吃了半碗饭。

  如果不是他坚守只收等价物资、不收钱的原则,只怕身家都要突破600元,富甲卢家湾6队!

  当然,不能算固定资产,所以他始终坚持以无产阶级为荣,这样他就是有钱人了。

  如果不烧土窑,他会带着鱼竿到河边钓鱼。

  在慢慢的回忆穿越前学的钓鱼技巧之后,再结合现场实践,他也成功的开启了“渔猎”技能。

  所以每次钓鱼都能有不少收获,这些鱼也是他们每天吃饭的主菜。

  最重要的是可以涨经验值。

  陈凡特别喜欢这个技能,他还想着等春暖花开,就到野外找个兔子窝,想办法抓几窝兔子回来,这样他就可以办一个兔子养殖场。

  然后怂恿大队部办一个集体副业养殖场,把所有兔子都卖给大队部。

  私人之间不能做生意,但是集体可以花钱收购个人的物产,到时候一只兔子就卖1块钱,也能赚他个几百块吧。

  要知道兔子两个月就可以生一窝,一窝最多能有15只,哪怕按10只算,再折算一半是母兔子,也就是每两个月最少增长5倍,只需要半年时间,一窝10只兔子就能变成750只。

  实际数量只会高不会低,何况一只兔子无论如何也不止一块,所以这笔生意最少能赚他个上千块!

  烧完窑或钓完鱼,吃过晚饭,便到了学习时间。

  他让几个女生学习文化知识,可不是在搪塞她们。

  虽然他很想搪塞,但是也不能太明显,总该做点实事。

  所以吃完晚饭、洗漱过后,她们就会集中到会客室改成的教室里,等着听姜丽丽上课。

  咳咳,主要是陈凡指点姜丽丽,然后姜丽丽指点黄莺三人初中知识,这样叫合理利用资源。

  所有人都在“教室”里面学习,并没有安排到房间,这样也不怕被人看见说闲话。

  从8点一直学习到晚上10点,才各自回房睡觉。

  第二天再重复。

  所以,这样的日子,真的单调且乏味。

  时间匆匆过,一转眼便到了正月十四。

  半个月过去,大地上的冰雪已经融化,地面也干枯,陈凡便趁着上班的机会,带着小马驹出去遛弯。

首节 上一节 116/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