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起航听的眼睛都瞪圆了:“安东诺夫先生,您确定?”
“当然确定,”安东诺夫一脸自信的说道:“这还是在考虑到成本、只使用最普通的航材的情况下,如果大量采用碳纤维以及复合材料等新型的航空材料,我甚至有把握将飞机的自重控制在280公斤以下。”
再看看米里设计局以及卡莫夫设计局的其他人,大家对安东诺夫的话并没有什么异常的反应,显然都觉得安东诺夫的话没问题,张起航心里有底了,立刻问道:“伊佐托夫先生,安东诺夫先生,如果我把这款飞机的研发工作交给你们,你们两位什么时候可以首飞?”
说完,张起航又补充道:“另外,这款飞机需要两个型号,一款是植保用途的飞机,不强调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要求携带尽可能多的农药;另外一款要面向入门级的飞行教学和训练,要求一定的速度和飞行高度。”
至于研发经费的事儿,张张起航压根就没提,开玩笑,这个项目对于华腾工业集团来说意义重大,自然是要保证经费。
谢尔盖·伊佐托夫一脸自信的道:“发动机已经有了,只要能够保证经费,一年时间足够了。”
安东诺夫也跟着点头:“没错,这么简单的东西,只要能够保证发动机和经费,一年时间足够足够了!”
事实上在谢尔盖·伊佐托夫和安东诺夫的眼里,研制这么个简陋的甚至叫它直升机都是对直升机的侮辱的玩意儿,还要用一年?
开什么玩笑?!
半年时间足够了!
不过两人也明白话不能说的太满的道理,所以最终给出了一个一年的期限。
张起航可不知道和安东诺夫的心里竟然还打着这样的小算盘,想到罗宾逊公司搞罗宾逊R22的时候是1973年开始设计,1975年8月份开始首次试飞,整个过程大概是2年半。
但考虑到罗宾逊R22是弗兰克·罗宾逊是他自己在自己家的车库里面折腾出来的,而自己手里有还这么多人,张起航觉得一年的时间确实是足够了。
想到这,张起航点头道:“那就这么说定了,伊佐托夫先生,安东诺夫先生,这个项目就交给你们两位了,至于团队的组建,你们对彼此更熟悉,所以团队的组建工作就交给你们了,等团队组建好了之后你们写一份报告,说明需要多少经费、需要什么设备以及什么部门配合,我来审批。”
“好的。”
谢尔盖·伊佐托夫和安东诺夫一起点头。
“还有您,伊佐托夫先生,”张起航对谢尔盖·伊佐托夫说道:“现阶段使用ROTAX的发动机是没办法的办法,还记得杨志军之前和您说过的吗?我们要自研我们的航空煤油活塞式发动机,这个事情也需要您抓起来。”
对于张起航来说,即便是ROTAX的是三大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当中最便宜的,但也实在是太贵了,最要命的是还需要花费外汇,考虑到今后华腾工业集团对于轻型航空发动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自研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就成了华腾工业集团必须的选择。
谢尔盖·伊佐托夫痛快的点头:“没问题,交给我了。”
张起航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本章完)
第553章 走马上任
两天后,康斯坦丁·安东诺夫和谢尔盖·伊佐托夫带着自己的工作报告、或者说是项目发展规划一起来到了张起航的办公室。
一番寒暄之后,谢尔盖·伊佐托夫对张起航说道:“张,我和安东诺夫商量好了,我这边还是以重油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以及带学生为主,直升机那边,我兼个顾问就好,至于直升机的总设计师这个职务,我觉得安东诺夫同志更合适一些。”
“是这样的吗?”
张起航点点头,随即转头看向康斯坦丁·安东诺夫。
“是的,”康斯坦丁·安东诺夫点点头,接着说道:“我这边需要10名助手,另外每个人都需要一台计算机,另外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够拨给我们项目组一台专用的中型计算机。”
说完,大概是有些担心自己的要求太高,康斯坦丁·安东诺夫又补充道:“如果这些条件都能答应,我保证半年内就能做出原型机。”
康斯坦丁·安东诺夫之所以有这么强大的信心,来自于他的实力,他在米里设计局期间,虽然不是任何一型直升机的总设计师乃至副总设计师,但却参与过米里设计局的多个直升机项目,属于整个设计团队当中不可或缺的成员,能力自然也是杠杠滴。
康斯坦丁·安东诺夫的话让张起航有点惊讶:“半年就做出原型机?您确定?”
“半年足够了,弗兰克·罗宾逊能够在自己家的车库里用两年半的时间做出罗宾逊R22,我们有这么成熟的团队和这么好的工作条件,如果不能在半年时间内做出原型机,我们也没脸拿您的薪水了。”
康斯坦丁·安东诺夫信心十足的说道,事实上在康斯坦丁·安东诺夫看来,如果不是需要熟悉华夏民航局对于直升机的技术指标以及安全标准,他连半年的时间都用不了,因为华腾工业集团的工作条件实在是让人满意到没法在满意了。
在康斯坦丁·安东诺夫和谢尔盖·伊佐托夫等这些前苏联的专家们到了华腾工业集团之后,为了安大家的心——当然,也可以理解成向老毛子们展示公司的硬件实力——张起航就带着大家参观了集团的科技研发中心。
说实话,在参观之前,这些老毛子们还真的有些担心华腾工业集团在科研方面的硬件水平,毕竟在绝大多数苏联专家的眼里,华夏的科技水平、研发水平还是很落后的,有人甚至担心,自己到了华夏之后,不会又要重新进行纸上作业的五六十年代吧?
但在参观了华腾工业集团的设计研发中心之后,包括康斯坦丁·安东诺夫和谢尔盖·伊佐托夫在内的所有的前苏联专家们简直惊掉了自己的下巴:但就科研硬件水平而言,华腾工业集团的实力甚至比自己在前苏联的工作单位还要高!
高到什么程度呢?
高到在华腾工业集团科研中心,已经做到了人手一台386计算机,所有的计算机都实现了局域联网!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科研中心的计算能力,华腾工业集团甚至还配备了好几台中型机,虽然没有大型机,但这几台中型机都是去年才买的,如果单以计算能力而言,甚至不属于10年前的大型机!
看着这些个人计算机以及中型机,即便是如康斯坦丁·安东诺夫和谢尔盖·伊佐托夫这样的前苏联的技术大佬,也是忍不住狂流口水:好东西啊,真的是好东西啊。
虽然在米里设计局和克里莫夫设计局,也已经实现了研发的计算机化,但实话实说,克里莫夫设计局和米里设计局的计算机还是80年代初期苏联国产的计算机,虽然科技水平放在当时还不错,但这些年来一直没更新过,性能自然是不能与华腾工业集团的这些计算机以及中型机相提并论。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又敢相信?
“10个人、没人配备一台计算机?当然没问题,”张起航痛快的点头答应了下来:“中型机也没有问题,经费呢?经费需要多少?”
“这个……”
康斯坦丁·安东诺夫想了想,说道:“我现在还不熟悉华夏RMB的购买力,暂时没办法给您一个准确的回答,但如果是1990年的卢布来计算的话,我认为在除了发动机之外,有个100万道200万卢布的经费就足够了,毕竟您的要求实在是太低了。”
1990年的卢布与RMB之间的对话比例是多少张起航也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绝对不会超过1:2,也就是说,顶天了三四百万的研发经费。
所以张起航痛快的答应了下来:“这样啊,没问题,唔……这样,我们让财务先拨给你们100万的经费,后续有需要了再划拨。另外,为了接下来的试飞取证方便,咱们直接制作3架原型机,您这边有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当然没有问题。”
康斯坦丁·安东诺夫没有半点犹豫,对于他来说,一次制造一架原型机还是制造三架原型机,这根本就没有区别。
张起航点点头,接着转头看向谢尔盖·伊佐托夫:“伊佐托夫先生,您对模块化理念应该不陌生吧?”
模块化理念?
谢尔盖·伊佐托夫笑了起来,点头道:“还可以,多少知道一些。”
张起航就点点头,他也不相信谢尔盖·伊佐托夫不了解模块化理念,要知道模块化理念本就首先诞生于军事领域,起诞生的初衷是如何在激烈的战争条件下以最快的速度修复好受损的装备,作为克里莫夫设计局的第二任总设计师,谢尔盖·伊佐托夫如果不了解模块化理念,那才是天大的笑话。
“是这样的,”张起航说道:“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您在设计和研发我们的航空煤油活塞式发动机的时候就采用模块化的思路,比如每个汽缸的排量、缸径、气门的参数等这些技术指标都是恒定的,后期通过增加汽缸的数量就可以实现不同的动力需求,而在维修保养的时候,也可以尽可能的实现零部件的通用化。”
这就是汽车发动机的模块化理念,最后就成了每个汽缸500CC排量,直列四缸正好是2.0,然后砍掉一个汽缸就成了三缸……
“明白了,没问题,”谢尔盖·伊佐托夫痛快的点头:“如果是前期的话,需要几款发动机?”
“两款吧,”张起航说道:“一款满足我们正在研制的这款双座直升机的需求,另外在未来的规划当中,集团这边还准备开发一款超轻型的四座活塞动力的直升机……唔,米利坚的罗宾逊公司也在设计这么一款直升机,叫R44,采用了一台245马力的莱康明IO-540水平对置六缸发动机。”
张起航连参考对象以及参考对象所采用的发动机都说出来了,谢尔盖·伊佐托夫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华腾工业集团想要的就是一款能够满足双座直升机动力需求的四缸汽油机,以及一款能够满足四座直升机需求的、动力在245马力上下的发动机呗?
“前期就是以这两款发动机为主是吧?没有问题,”谢尔盖·伊佐托夫应道:“那么发动机的冷却方式和汽缸布置方案呢?您有没有什么建议?”
张起航沉吟了一下,就目前来说,莱康明、ROTAX以及大陆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几乎清一色的选择了风冷、水平对置的结构,但张起航更清楚,随着对飞行高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未来,普通的增压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了,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甚至要采用二级增压的方式来提高飞行高度,在这种情况下,散热能力有限的风冷结构已经满足不了发动机的散热需求,效率更高的液冷才是未来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主流,所以2014年成立的宗申航发以及航瑞动力,几乎无一例外的选择了液冷,既然有这么好的参照对象在前,自己自然没理由继续坚持风冷。
只是在发动机的基本结构上,是选择V性结构还是水平对峙,张起航却一时间有些拿不定主意,即便是航瑞动力的那款最大输出功率800KW的重油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也是采用了水平对置的结构,但鉴于二战时期最成功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英国的“梅林”系列发动机是V12液冷,张起航沉吟了一下,终于还是决定:“我个人的建议是V型、全机液冷,另外未来有可能会上二级增加,不知道伊佐托夫先生您有什么建议?”
“V型、全机液冷,未来甚至有可能上二级增压?”谢尔盖·伊佐托夫沉吟了一下,点点头:“我没有问题,就按照您的意思来。”
对于谢尔盖·伊佐托夫来说,不管是采用什么结构和冷却方式,他都不是很在意,实在在他的眼里,相比于涡轮机,活塞机真的太简单了。
谢尔盖·伊佐托夫给予了自己充分的尊重,张起航也很高兴,想了想,他接着说道:“我知道相比于汽油机,以煤油为动力的活塞式发动机的技术难点在于燃油的雾化技术、以活燃烧室的结构和形状,燃烧室这一块我没有什么能够给您的建议,但燃油的雾化方面,我建议您可以参考一下喷墨式打印机的技术,这东西可是连极为细小的字迹都能够打印的很清楚的。”
张起航记不清楚什么时候看过的一份资料了,大概就是国内的某家公司在开发以航空煤油为燃料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时候,如何将航空煤油雾化好成了拦路虎,想了很多办法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后来还是谁在打印文件的时候看到单位的喷墨式打印机居然非常小的字体也能够打印的清楚,顿时来了灵感,觉得可以将喷墨式打印机的喷头技术借鉴一下,没想到不但成功了,效果还非常好,煤油的雾化效果比想象的还要理想的多。
既然有现成的参考对象在前,张起航自然不能再多走冤枉路。
听到张起航的话,这几天来意识在思考如何做好这台煤油活塞式发动机的谢尔盖·伊佐托夫,也是眼睛一亮,立刻点头道:“喷墨式打印机?好的,我回去之后会仔细了解一下的。”
……………………
当谢尔盖·伊佐托夫和康斯坦丁·安东诺夫已经带着自己的团队、学生们投入到了工作当中的时候,京城,中航工业的唐副经理皱着眉头,向总公司的办公室主任问道:“老任,我没记错的话,鲁省邀请的那批俄罗斯的专家已经来了吧,尤其是那位来自克里莫夫设计局的谢尔盖·伊佐托夫先生,怎么这么长时间了,我还没听到消息?”
航空发动机是咱们国家在国防军工领域最大的短板,而作为克里莫夫设计局的第二代总设计师,主持设计了RD-33、TV3-117等多款涡扇、涡扇和涡桨发动机的超级大牛,哪怕谢尔盖·伊佐托夫现在已经差不多70岁了,精力有限,不能再进入工作的一线,但他脑子里的知识仍旧是无比宝贵的财富,他的到来能够大幅度提升中航工业在航空发动机方面的科研水平,所以对于谢尔盖·伊佐托夫这位克里莫夫设计局的第二代总设计师,中航工业这边其实还是挺重视的,用来安置谢尔盖·伊佐托夫一家人的小别墅也早已经准备妥当,可算算时间,谢尔盖·伊佐托夫应该已经来了一个多星期了,怎么还没有人过来向自己汇报谢尔盖·伊佐托夫的情况?
唐副经理有些不高兴了。
任主任愣了一下,这才连忙说道:“经理,我也一直在留意着鲁省那边的动静呢,可我们一直没接到鲁省那边的电话。”
“没接到电话?”唐副经理也愣住了,他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随即点头道:“好,没事了,你出去吧。”
算算时间,谢尔盖·伊佐托夫绝对是已经来了华夏,在这种情况下,琅琊地区乃至鲁省的同志竟然一直没和中航工业联系,唐副主任心中已然有了判断:一定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
(本章完)
第554章 努力挽回
任主任出去之后,唐副经理沉吟了片刻,拿起电话拨了出去,少顷,电话接通,和对方寒暄了几句之后,唐副经理客气的问道:“蔡主任,有个事情想要请教一下。”
电话那头的蔡主任也很客气:“唐经理你太客气了,有什么问题你尽管问。”
“是这么回事,”唐副经理说道:“贵省的华腾工业集团之前不是从俄罗斯请来了一些航空方面的专家么,我想要请问一下……”
“你说这个啊,”不等唐副经理说完,对面的那位蔡主任就立刻说道:“唐经理我还想要问您呢,你们之前应该知道这些俄罗斯专家乘坐的飞机是在什么时候抵达吧?怎么就没安排个领导来接一下机?”
什么?!
听到这话,唐副经理心里“咯噔!”一下,整个人都愣住了:那些前苏联的航空专家们来华夏的时候,总公司这边竟然没有安排人去机场接机?
这可是要了命的失误!
唐副经理的额头上已经开始隐隐见汗: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但这个问题可真的要命了!
电话那头的蔡主任接着说道:“当时看到你们中航工业这边竟然没安排人来接机,我们不少同志心里还奇怪呢,不过考虑到你们可能有自己的考量,大家也不好多说什么。
倒是那些前苏联的专家们似乎不是很高兴,尤其是那位谢尔盖·伊佐托夫先生,现在已经答应了华腾工业集团的聘请,担任华腾工业集团的航空发动机总设计师,此外还同意了哈工大的邀请,担任哈工大的特聘教授……”
“……”
电话这头的唐副经理无言以对,一时间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能说什么呢,出生、工作在华夏这个国家,唐副经理反而非常能够理解那些前苏联的专家们为什么不肯来中航工业工作了:你们既然这么不将我们放在眼里,连给我们接个机都不肯,就说明你们对我们一点都不重视,既然如此,那我为什么还要去你们那儿工作?
不过……
唐副经理忽然咬牙切齿起来:这么重大的工作疏忽,导致中航工业失去了谢尔盖·伊佐托夫这么一位国宝级的航空发动机设计师,必须有人为此而负责任!
………………………………
结束和蔡主任的通话,唐副经理调整了一下情绪,再次拿起电话:“徐秘书你好,我是唐家明,请问裕民同志这会儿忙不忙?”
电话那头,总经理朱裕民的秘书连忙回答道:“唐总您好,朱总这会儿倒是正在处理文件,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向朱总转达吗?”
“嗯,”唐副经理应了一声,说道:“我有个很重要的事情向裕民同志反应一下。”
听唐家明说有重要的事情要向朱裕民汇报,徐秘书自然是不敢怠慢,连忙向朱裕民做了请示,请示之后告诉唐家明,他直接过来就好。
“老唐啊,到底是什么事?”朱裕民的办公室里,看到唐家明一脸严肃的模样,特意等着的朱裕民笑着道:“看你这表情严肃的模样。”
唐家明的表情依旧严肃:“没办法啊,裕民同志,我觉得咱们集团内部出现了大问题。”
“嗯?”
看唐家明一脸严肃的模样不像是在开玩笑,朱裕民也不由得认真起来:“什么问题?”
“是这么回事,之前鲁省那边有家公司,说他们说服了克里莫夫的前总设计师谢尔盖·伊佐托夫先生来华工作,这件事您还记得吧?”
“是,我记得,”朱裕民点点头:“我没记错的话,这些前苏联的专家应该在前几天就到了吧?”
说到这,朱裕民的心头一凛,连忙问道:“是不是鲁省那边反悔了?”
唐家明抿了抿嘴说道:“情况比鲁省那边反悔了更严重,在前苏联的那些专家乘坐的飞机抵达的时候,咱们这边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竟然没有安排人去机场接机……”
“什么?!”
朱裕民闻言,控制不住的站起身来,脸上全都是震惊:作为一位体制内的高级官员,他太清楚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了,毫不客气的说,这是一桩巨大的工作失误。
“这是确实是真的,”迎着朱裕民震惊的目光,唐家明苦笑着点头道:“我找鲁省的朋友核实过了,因为咱们这边没有安排人去接机,也没有表示,那些前苏联的航空专家们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咱们的重视,包括谢尔盖·伊佐托夫在内的许多人都决定不来咱们单位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