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烽火燃血 第82节

  只听孙可大继续说道:

  “必须向基层士兵讲清楚日军第六师团的恶习,让所有弟兄都抱定血债血偿之心与之作战。

  为那些死在其屠刀之下的无辜同胞报仇!”

  军官们早已经怒火腾腾,当下咬牙切齿吼道:

  “血债血偿!!!”

第120章 东北军

  10月31日,作为蕴藻浜南岸国军防御支撑点的大场被日军攻克,国军各部队被迫转入沪西地区,坚持与日本上海派遣军作战。

  大场失守,国军防线全线动摇,上至战区长官部,下至集团军司令部,国军各级军官紧张的同时也有些茫然。

  虽说沪西地区河网纵横,依旧能够与日军各部队作战。

  但是在这近三个月的僵持中,国军的精锐部队损失惨重。

  日本人愈战愈勇,而国军方面由于精锐力量的损失,防线不再那般坚定,甚至连军人自身都有些动摇。

  军委会依旧要求各部队严守阵地,绝不轻易放弃这座东方大都市,南京一直在等待国际方面的调停。

  部队的军心士气不再如最开始的那般坚定,反击的时候也很难做到义无反顾。

  能抽调的部队都已经调上战场了,南京方面急需一场全新的部署。

  自上而下都处于短暂的困惑和茫然中。

  模范旅政治处主任王超上校心事重重地走在青浦的街道上。

  他之前一直觉得莫凡没必要让军队保持高强度的训练,因为他自始至终都不太相信日本人会从杭州湾登陆。

  觉得莫凡大惊小怪,风声鹤唳。

  可是随着大场失守,沪上近百万国军全局被动,王超才意识到莫凡这一个月的紧张准备是多么的重要和关键。

  淞沪战局似乎真的有彻底糜烂的可能。

  情况越来越危急,王超自然不再怀疑莫凡。

  青浦镇的街道上挤满了伤兵和撤退下来的残兵,他们神态沮丧、脚步虚浮,似乎连张口呼吸都极为费力。

  王超紧紧的拧着眉头,带着两个随行保护的士兵进入了街边一家依旧在营业的酒楼。

  靠窗的一张桌子旁,已经有一个人在提前等待了。

  王超进入酒楼之后便看到了那人,紧皱的眉头缓缓舒开,难得的挤出一个笑容,迎上去说道:

  “伤员和残兵挤满了道路,汝阳兄久等了。”

  对面那人从座位上站起来,主动伸出右手。

  “我军刚到青浦不久,王老弟果然消息灵通啊,来得如此之快。

  如今国难当头,老弟忽然邀约,想必不是为了叙旧情吧。”

  街道上充斥着颓丧的伤兵、惊惶的民众,在此情景之下,自然不可能如文人骚客那般保持闲情逸致。

  王超很快结束寒暄,直接了当地说道:

  “汝阳兄,今日邀约的确是有正事,主要是想与贵军分享一些情报,提前做好联系,真有事情发生,两军能够互相配合。”

  桌上只摆着一壶粗茶,两人明显也没有叫酒菜的打算。

  王超看着刘汝阳的眼睛,郑重严肃的说道:

  “我军最近抓到了一些日本间谍,综合对这些间谍的审问,旅长推测日军十有八九要进行新的登陆作战,地点在浦东和金山卫方向。

  小鬼子的目标是聚歼我在淞沪地区的70万部队。”

  王超当下详细诉说莫凡的分析以及间谍的情报,他最后说道:

  “这两天日本人的飞机频繁出现在松江和金山,投下炸弹的情况很少,大多数时候都是来进行侦察活动的。

  种种迹象表明,日军的确在酝酿一场大的军事行动。

  67军就在我模范旅的身后,紧急情况之下,还望能够得到贵军的增援。”

  对面的67军政治部部长刘汝阳是王超的老熟人,都是从事政治工作的,曾经共事过很短一段时间。

  67军是东北军,长城抗战之后经过多次整编,算得上是一支精锐部队。

  他们之前一直在华北地区与日本人作战,南京军事委员会无兵可用之后,将在休整中的67军调到了上海。

  67军于10月25日抵达青浦,归属于第三战区右翼作战军,张发奎将新到的67军作为右翼军的总预备队。

  “情报确定吗?”

  政治部主任刘汝阳少将摇了摇头,道:

  “这一切都只是模范旅根据日军间谍的口供和日本侦察飞机出动的频率推测的,暂时没有100%肯定的情报。”

  六十七军军长吴静山(吴克仁)中将若有所思地点头,他自然知道在军事行动中获得100%肯定的情报是非常困难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军队指挥官根据各种迹象和推测下决定。

  军参谋长吴桐岗少将颔首说道:

  “战区长官部和南京军事委员会都提过日本人有可能会从杭州湾和浦东登陆,模范旅旅长莫凡的推测并非全无道理。”

  吴静山从保定军校毕业之后留学日本,在日本待了两年重返东北军,九一八事变之后随军队一起撤入关内。

  1935年接任67军军长。

  战阵经验丰富,杀敌保国、为东北军雪耻之欲望强烈。

  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67军在其指挥之下,于华北多地阻击日军的侵略,表现可圈可点。

  接到增援淞沪战场的命令之后,67军将伤员安置在后方,全军主力乘坐火车赶赴青浦。

  尽管在华北战场上损失颇重,但是比起其他地方军队,到达淞沪战场的67军军容严整,颇有强军风貌。

  六十七军上下并不畏惧与日本军队作战,反而战意昂扬,军官和士兵都想要洗刷背上的耻辱,让全国民众知道,东北军也是响当当的中华男儿,也是能够打仗的。

  听了参谋主任刘汝阳的汇报之后,吴静山快速来到作战地图前,认真的分析日军登陆杭州湾的可能。

  从地图上看,若日军于杭州湾地区登陆,那么他们将完全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淞沪战场上的所有国军部队都在其兵锋威胁之下。

  吴静山看着地图,颇有些钦佩地说道:

  “不得不承认,模范旅莫凡旅长的推测还是有些道理的。

  听说模范旅已经在做战斗准备了,动作如此之迅速,行事如此之果决,莫凡此人怕是名副其实啊。”

  所有的国军将领都从报纸和广播中听说过莫凡的名字,除了那些见证过莫凡指挥战斗的军官外,绝大多数将领都不认为莫凡真有能力,觉得只是南京军事委员会故意推出来鼓舞全国军民的一个典型而已。

  吴静山此前也这般认为。

  “明日你亲自到松江走一趟,看看这位莫旅长想要我军如何配合他们?”

  吴静山对参谋长吴桐岗少将说道。

第121章 大战的气息

  67军算是东北军中较为敢打敢拼的一支队伍,吴军长是莫凡佩服敬仰的国军高级将领之一,他因此才会让王超先去与67军联络。

  战斗早晚都要打响,此举也算是提前给67军示警,让他们有所准备。

  莫凡和孙可大站在松江县城的古城墙上,感受着空气中越来越浓郁的大战气息。

  忽然,东面的天空出现三个小黑点。

  黑点越来越大,最后终于显现出了完整的轮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肮脏的旗帜。

  鬼子飞机!

  防空警报的声音立刻响了起来,城内城外的军人和百姓迅速按照此前演练的那般,进入防空洞躲避。

  日军飞机越来越近,能够看到其中一架飞机挂载了炸弹。

  孙可大拉着莫凡的手臂,道:

  “旅长,安全起见,还是躲一下吧。”

  在日军飞机飞抵松江县城的时候,莫凡、孙可大和楞娃等人刚好踏进城门洞。

  日军飞机发动机传出的声音就好像是老旧的风箱在高速运动,撕扯着空气,让人鼓膜发疼,脑袋发胀。

  飞抵县城上空之后,日军飞机惯常进行俯冲扫射,飞机距离城墙大约百米。

  “哒哒哒…………”

  机枪子弹好像两条火舌,扑簌簌的打在已经有简易防御工事的古城墙上,溅起大片的烟尘,沙石飞舞。

  挂载炸弹的那架飞机在县城上空绕了两圈,似乎是在寻找有价值的攻击目标,但是城内的军事设施都已提前做好了伪装,日军飞行员没有找到他想要的目标,随意的将炸弹扔进了县政府。

  剧烈的爆炸让大地都微微颤抖起来,离得近的一些瓦房上的瓦片被高高抛起,然后又飞舞着落回地面。

  浓烟滚滚而上。

  这已经不是松江县城第一次挨炸了,防空洞里的老百姓和士兵表现镇定,只是免不了要问候鬼子飞行员的祖宗十八代。

  似乎觉得这样的攻击有些无聊,大概五六分钟之后日军飞机离开松江县城,飞向南方。

  防空警报解除,百姓和士兵从防空洞里走出来,看到有大量的屋舍被鬼子炸毁,大家愤怒又无奈。

  莫凡和孙可大重新登上城墙,城墙上能够清晰的看到两条弹痕。

  日军机枪的口径不大,并不能破坏城墙,最多只是留下浅浅的淡痕。

  县政府的方向人声鼎沸,警察和老百姓正在救火。

  副旅长孙可大说道:

  “鬼子飞机出动的频率越来越高了,一切都在朝着我们推测的方向发展,他娘的,小鬼子果然贼心不死。”

  莫凡微微点头。

  楞娃从城墙下噔噔噔的爬上来了,气喘吁吁地对两位旅长说道:

  “特别机枪连的王镇连长再一次请战。”

  特别机枪连全部装备MG34机枪,一旦防空警报响起,连长王镇便会命令弟兄们把机枪的枪座拿出来,时刻准备对空射击。

  但是他的每一次准备都没有派上用场。

  莫凡头也不回地道:

  “让他保持安静,等待作战命令,再这般吵吵嚷嚷,老子换其他人当这个机枪连连长。”

  莫凡又对楞娃道:

  “去把郭立军给我找过来。”

  在过去的这10多天时间里,莫凡一有空便亲自指导特种侦察队的训练。

  兵在精而不在多,35人的特种侦察队虽然无法与后世真真正正的特种部队相提并论,但是在这个时代他们已经非常优秀了,具备了特种部队的雏形。

  在等待郭立军到达的这段时间里,莫凡和孙可大继续讨论部队的部署和防御方面的问题。

  距离大潮越来越近,这几天每天早上都有大雾,大雾中隐藏着种种令人紧张和不安的气息。

首节 上一节 82/5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