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你都决定了,还问我?
此时的长孙无忌已经没有了一开始像长辈那样的谆谆教导,苦笑了一声,点了点头,开始为李言找补道:“太子殿下这样的处理十分妥当,此人罪大恶及,死有余辜,而且他知道很多当年隐太子的隐秘。”
“要是回到京城乱说一气,冒犯了陛下,反而不美。”
“让他死在这里,和隐太子葬在一起,我想无论对于谁都是对好的处理,就算孙达想必也能含笑九泉。若是真的押加京城,最后恐怕会弃尸法场,连最后的体面都无法保留。”
“啊”
一声凄厉的惨叫声传来,随后密林中陷入平静。
没过一会儿,恒连指挥着下面的人,将被斩杀的孙达尸体拖了过来,丢在墓前,然后指挥下面的人,找工具在李建成的大墓边上找个了地方,挖起坑来。
李言则是看都没看地上的孙达一眼,吩咐太常寺的官员们开始摆设祭品,等到众人忙活一阵后,几名待卫托着孙达丢入挖好的坑中,开始填土。而李言却正了正衣冠,拿起准备好的香烛点上。
按照太常寺官员的指导,开始祭拜起来!
就这样,在树高林密的一座大墓前,长孙无忌和长孙冲站在一边,太常寺的官员们和一百多名东宫六率的护卫下,李言旁若无人的开始躬身行礼,烧香祭祀。
不知为什么,之前还吵吵攘攘的人群,此时雅雀无声,再也没有之前热闹的氛围。
人人屏声静气,只有不远处填坑的挖土声在回响着。
配着这样的背景板,所有人再向看站在墓前身穿青色衣袍,一脸虔诚闭目祭拜的少年,所有人都生起了一股之前面对太子没有的那种敬畏感。
包括长孙无忌父子,还有恒连在内。
从这一刻起,都不敢再小看李言
这其中将所有心思都放在李言身上的长孙无忌,心里的感触更深,刚刚李言下令斩杀孙达,长孙无忌清楚的看到,李言的表情没有任何的变化,平静如水,眼神中也没有任何的慌乱和强装镇定的神色,仿佛干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至底是天生的王者,视人命如草芥,还是傻不啦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下了什么样的命令?
长孙无忌忽然觉得,其实自己并不是太了解这个外甥,这真的是杀鸡都不敢,见到血就晕的那个懦弱的外甥吗?
想到刚刚在路上,太子说完自己决不会向兄弟下手之后,就和自己谈起长乐公主的婚姻问题。
现在再想想,看来自己当时的感觉还是没有错,太子是让自己帮他对付李恪,而后面的长乐公主和长孙冲的事情,也不单单是示好,或许另有一些筹功的意思在内。
果然,这些个天家子弟,就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或许李言以前性格确实柔弱,但后面更多的还是示人以弱,现在年岁渐涨,李恪又抢着出头,太子怕朝臣轻视,是以偶露峥嵘,相信今天的孙达事件传回长安城后。
再也不会有人说太子柔弱,恐不堪社稷重任了。
祭祀完李建成后,李言又带着众人祭祀李元吉,随后又将众人打扫出来的那些王爷郡王公主们一一祭拜,只要是太常寺有记录的,一个不少,一丝不苟,每一个都认真的祭祀了一遍。
这一趟下来,足足花了两个时辰,比原定的半个时辰多了几倍的时间,但众人却没人敢叫苦,一一陪着李言祭祀。
李言的耐心让长孙无忌都感到钦佩,实际上不管是李建成,还是跟着捡了一个便宜的那些无后皇室宗亲们,让太常寺的人清理一下,摆上一份供馔就行了。
李言根本就不用面面俱到,而且还这么正式。
但李言此举,也并不是做给长安的李世民看得,更多的还是在竖立威信,在长孙无忌和恒连等东宫侍卫们面前立规矩,顺带着通过太常寺的官员们的嘴巴,传给朝廷中的那些臣子们。
西周初期,周公制礼以驭天下!
礼制就是统治天下的利器,李言祭祀恪守规矩,就会让众人不敢懈怠,若是谁敢随意嬉戏,李言会毫不犹豫以大敬之罪,借题发挥,临机处置,事实上李言也确实想借机震慑一番的。
只是可能之前斩杀孙达太过血腥,以至于无论是自己带来的侍卫们还是太常寺的人员们,包括长孙无忌父子,都恭恭敬敬的。按照李言的方式,老老实实的逐个祭祀,没有任何一个人露出不耐烦的神情,让李言抓不到一点儿尾巴。
这让李言觉得微微有些可惜
其实李言不知道的是,在这个时代,杀人放火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斩杀一个孙达也并不算什么?
但在这人迹罕至的秘林中,配合着偶尔传来的孤鸦嚣叫声,李言那种轻描淡写的态度,将血淋淋浑身被射得跟刺猥一样死不瞑目的孙达丢在坑里掩埋。
而自己却心平气和,没有一丝烟火气的一脸庄严祭拜李建成,形成了一副让人诡异的恐怖情景。
众人再看向李言一幅柔和的少年脸庞的时候,在内心深处生起了一股让人胆颤心惊的震怖,以至于让亲眼看到这幅场景很多人,一辈子都忘不了这幅场景。
只一瞬间,李言的威信就在无形中被竖立了起来,谁也不敢轻视。
等到祭祀完毕后,长孙无忌这才请示道:“太子殿下,祭祀已经完成,相信这些皇室宗亲们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慰籍,时辰不早了,我们还是启程回去吧?”
“嗯,今日累舅父跟着受苦了!”李言客气了一句,吩咐众人收拾车马回返。
长孙无忌也是到最后,才隐隐明白李言的深意,不禁暗暗咂舌不已,看向李言的眼神,已不像来时那样随意自若了。
以致于,态度都恭敬了不少
第588章 向李世民求援
2024-07-13
等到众人返回长安城的时候,天色都已经漆黑了,此时宫禁城门都已经关闭了,本来长孙无忌打算去叫开城门。
李言断然拒绝了:“舅父,城门宵禁是朝庭制度,我虽身为太子,亦当为群臣表率,若是我带头犯禁,以后朝庭又怎么约束其他人呢?”
“西内苑驻扎着北衙禁军和东宫卫率,不如我们今晚就在西内苑歇息一晚,明天城门开了再进城。”
西内苑是太极宫北门玄武门和安礼门外的一处禁卫军营,直接将太极宫的三处城门守护在内,禁军军营虽然也守护严密,但对于李言和长孙无忌来说,和到城内也没什么分别。
常何就在北衙禁军中当值,听说太子一行清明祭祀回来晚了,连忙打开军营,将长孙无忌和李言一行人迎入禁卫军营。
长孙无忌笑着寒暄道:“常何啊,今晚我和太子,可就要在你军营中休息了,我倒是无所谓,但太子殿下身份尊贵,你们切不可怠慢了。”
长孙无忌的一句话,就向李言点明了,常何是自己人。
常何一脸的憨厚,长像如同一个朴实的农民,谁能想到,此人却间接的改变了大唐核心的局势。
常何此时穿着盔甲,也是刚刚才安排完防务,热情的说道:“那是当然了,太子殿下能来我禁军视查,那是我们禁军的荣幸。大人平时朝务繁忙,也是请都请不来的贵客,今晚我常何一定要好好招待。”
“常何啊,我们从三原县回来晚了,你往城内传个信,让守值的人向父皇禀告一下,我们今晚就先歇在西内苑了,明日再进宫进安。另外,有两百东宫卫率和太常寺的一些官员,伱也给安排一下。”
李言态度和谒,平易近人,让人感到如沐春风,实际上常何也不是外人,以前常胜刚离开的时候,还去东宫当过一段时间的侍卫统领,两人也非常熟悉。
也就是去年才调入北衙禁卫军中,和今天李言带着的两百东宫卫率也都是上下级。
常何连忙招呼人手,安排李言一行人的食宿,又打发了人去传信,然后将长孙无忌父子和李言三人带到自己的营帐,派人烧了热水让三人洗漱一番。
等到几人忙碌过一阵后,又将烧全羊给架了起来,军营条件简陋,自是不比宫中,但也有自己的伙房,像常何这些禁军统领们更有自己的厨房,备了一桌酒菜,旁边架着烧全羊。
没过一会儿,营帐中就暖洋洋的!
李言也放下了太子架子,和后来闻讯抱着酒坛赶来的其他几位禁军将领打成一片,开始胡吃海喝起来了。开始大家碍于于太子的身份,还有些拘谨。
但三五杯下肚后,李言带头挽着衣袖,踩着櫈子,和几位军中莽汉划起酒拳,行起酒令。
众人见李言没有太子架子,丝毫没有嫌弃众人的意思,也都慢慢放下了心,开始借着酒意,和李言推杯换盏起来,营帐里的欢闹声,传的整个中军都听得到。
洒过三旬菜过五味后,在李言提意下,大家离开桌子,抱着酒坛,转到烤全羊的火堆边坐下。
开始边喝边吹起牛来,长孙冲忍不住将太子今日在皇家禁苑斩杀逃犯孙达的事绩提起来,众将也是半真半假的开始推崇起来。
经过这么一闹,往日在皇宫深处,神秘而陌生的太子,也在众多的北衙军将们心中,也变得有血有肉起来,李言喝起酒来的直爽,踩着櫈子扯着脖子张着大嘴行酒令的豪气,让众人眼神也都亲切起来。
由其是围着火堆,坐在地上,盘着腿,听众将谈起打突厥的事情,少年太子也是不时的点头称赞,一脸的羡慕,让众人心中都感到无比的畅快。
众将们都争先恐后的开始说着自己的战绩,添油加醋的吹嘘着自己的武勇,仿佛个个都成了战神在世,李言也不以为仵,频频点头应喝着,气愤热烈而温暖。
长孙无忌笑眯眯的看着这一幕,深感欣慰。
当天晚上,常何的营帐,一直暄闹到夜半三更,才慢慢安静下来。李言困了后,就在常何的榻上睡了一宿,而激动的常何和兴致高昂的众将们,以守卫太子的名义,就在火堆边上边聊边喝,守了一整夜。
第二天一早,城门打开,李言和长孙无忌一行辞别众将,进入了长安城,李言进宫向李世民汇报了在皇家禁苑遭遇孙达袭击的事情,并说了自己的处理方式。
“太子,这件事你做的很好!”
李世民听后,缓缓点了点头:“隐太子的旧部中,就这个孙达最为可恶,他将反旗打到了最后,在清明又去祭拜隐太子,可见其对我大唐之仇恨。将其乱箭射死,还葬在隐太子身边,实是有些便宜他了。”
“父皇,孙达已死,隐太子的那一篇也算是完全翻过去了,如今我大唐正积蓄力量,满朝上下憋着一股劲,要打败颉利,还是不要让这些陈年旧事影响到父皇的北伐大计为好。”李言劝道。
“嗯,算了,这件事就这样吧!”
李世民欣赏的看着李言:“不过,孙达可是朝庭悬赏官升三级的重犯,如今斩杀孙达是大功一件,可你又不是普通的朝中官员,你说说看,父皇该怎么赏你呢?”
“父皇,儿臣已经贵为太子!”
李言微笑着说道:“又不像寻常臣子那样,需要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儿臣只想辅助父皇,将我大唐从战争的泥潭中早日脱离出来,协助父皇将我大唐治理的海清河晏,天下太平,让大唐的百姓们都能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话虽如此。”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但立了功却不能不赏,不然朕也没办法向朝臣们交待啊!”
李言想了想,于是说道:“父皇,看朝庭如今的架势,北伐突厥应该就在今冬或者明春。而父皇交待给儿臣的差使,儿臣这几天也好好想了想,若是再抽调些十六卫的普通军士加以训练,再派往突厥,已然是有些来不及了。”
“儿臣想着,若是要配合父皇的北伐,最快的方法,就是从云中、朔方前线,还有定襄和泾州这些边疆重镇中,直接抽调一批活跃在突厥和我大唐边界的精锐士卒。”
“最好是从斥侯中调取精干力量,加以训练后,可以组建一批商队,或者安插在长安商贾的商队中,迅速派往草原。”
“一来,他们更加熟悉突厥,多半都会说突厥话,了解突厥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二来常年与突厥征战,训练有素,是天生打探情报的高手,知道哪些消息可以为我所用,可以更快更好的完成对突厥人内部情况的查探。”
“所以,儿臣想请父皇以兵部的名义,从边界几处府州直接调取,这样直接一些。”
李世民听完,默默的点了点头,看来太子确实是花了一些心思,设想的方案,很是很熟,考虑的也很周到。
“可以,你的想法很合适,稍后朕就下旨让兵部从边疆调人,给你凑够五百之数。”
随后李言见李世民心情不错,又说道:“不过,这五百号人,常胜一个人肯定是管不过来。所以,儿臣还想从地方上抽调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将,来辅助儿臣管理,还望父皇允准。”
“嗯!”
李世民一听,就知道李言是想增加一些自己的力量了,不过想着自己将禁军的五千人都交给了次子李恪的亲信,如今长子身为太子,却只是增加了五百人,调几个将领帮忙管理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李言很是坦荡,没有私下找长孙无忌,而是直接找自己这个父皇,可见他确实是想真心为朝廷做点儿事。
所以李世民也没有犹豫,爽快的说道:“你心里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说来听听?”
李言心里激动起来,隋唐时期战争不断,经过近三百年的乱世,没有了统一政权的压制,各方势力在自然竞争的状态下,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臣武将。
除了在隋末和武德年间早已出人头地,功成名就的之外,还有很多直到贞观中期和末期,甚至于高宗时代大放异彩的武将。
里面有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有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有大败东西突厥的苏定方,更有在征战高句丽,吐谷浑,吐番等唐朝周边那些异族的李敬玄、席君买、高侃等人。
当然,限于李言现在的年龄关系,年龄太大的老将们都早早出头,自然不可能来给李言的锦衣卫做番子,年龄太小的有很多都还是娃娃。所以,李言只能找一些和自己年龄相当的,或者大不了太多的,早早的收到东宫,加以陪养,以后就是自己的班底了。
像后期大放异彩的薛仁贵和王玄策现在还只是十六七岁的少年,都还在老家渎书练武,也是刚刚成年,正渴望建功立业的年龄,召来东宫,稍加训练培养就能使用。
这些历史上的名将,肯定自带气运在身,又有李言的支持,很快就能暂露头脚。
第589章 苏定方和梁建方
2024-07-13
李言觉得,自己是东宫太子,完全可以搞一帮羽翼,何必一定要自己事事亲力亲为,就算自己再能干,又能打几个钉。要想治理一个国家,靠自己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
等这些名将身上打上东宫的烙印,自然就是自己以后治理天下的班底,相对于和那几个年幼的兄弟们去争一时的得失,强大自己的实力,把握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只是那些年纪尚幼的,李言自己可以搞定,相信凭着太子的号召力,就算是豪门世家的子弟,也可以轻松召来。
李言向李世民开口,自然要找两个有些经验的老将,不然自己做为太子,总不能亲自去训练锦衣卫的人员吧?
李言也确实不会。
“父皇,盐州郎将梁建方,匡道府折冲都尉苏定方,这两员武将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又有带兵才能,儿臣比较欣赏。想请父皇将其调入锦衣卫,帮助儿臣管理这五百军士,不知父皇意下如何?”李言说完,一脸热切的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一愣,梁建方和苏定方以前都是窦建德手下的战将,窦建德战败后,这两人都回归乡里,以前李世民在当秦王的时候,深知这两员虎将的威名。
窦建德平定之后,天下已大部分归唐,无论是李渊还是李建成为了制约在军中势力强大的秦王,都在不断的削弱其势力,自然不会允许李世民将这些将领招入麾下,增加他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