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老师!”
众人看到方言信守承诺,果真再一次来探班,又满足,又惊喜,纷纷打起了招呼。
方言环顾四周,除了陈道名回湘南继续拍《那山那人那狗》,其余的年轻演员都在。
“这位是我的妹妹,方燕。”
在他的介绍下,方燕嘴上抹了蜜般,礼貌地向演员们问好,眼睛不停地在人群中移动。
目光,最终落在“嬴荧玉”的身上。
“咦,朱菻姐姐,伱的眼睛怎么了?”
“啊?”
朱菻此刻正拿着热水袋,敷着肿胀的眼睛,两眼全布满了血丝,眼角还挂着泪痕。
宋旦旦替闺蜜心疼,解释说朱菻的哭戏太多,而且每一场哭戏,哭得又猛又用力。
一场演出下来,眼睛都会红肿,每一次谢幕以后,都要热敷加按摩,力求快速地消肿。
“这对眼睛的伤害可不小。”
方言皱了皱眉。
“可不是嘛,方老师!”
宋旦旦叹了口气:“《商鞅》这戏,早上一场,晚上一场,照这个哭法,菻儿要哭上一个月,非得把眼睛哭瞎了不可……”
“没事的,我很好。”
朱菻用暖水袋敷着眼睛,说自己还给自己准备了消炎的眼药水。
姜闻道:“要我说,你干脆就拿眼药水顶一顶,给自己的眼睛放个假。”
“这可不行!”
朱菻语气坚定道:“上了舞台,就要尊重舞台和观众,绝对不能糊弄观众!”
方言笑道:“你这算是入了人艺的槽了。”
“蓝老师他们也这么说。”
鲍国庵说,蓝天夜等人都觉得后悔,竟然让峨眉厂抢走了朱菻这么个好苗子。
方言道:“恐怕也轮不到人艺,要不是峨眉厂捷足先登,这会儿她该归桂西厂了。”
“方老师,您过奖了。”
朱菻红了红脸,说自己离入槽还差得远。
按照方言所教的,现在只能做到随时可以掉眼泪的地步,但还是无法控制眼泪掉落的次数和顺序。
“你能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做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好了。”
方言啧啧称赞道。
当听到他决定推荐自己出演《大秦之裂变》电影的“嬴荧玉”,朱菻激动不已:
“谢谢方老师!”
“不用谢我,这是你凭自己的努力赢得的。”方言看了下她肿胀的眼睛,“今晚还要上台吗?”
“嗯。”
“别勉强,不行的话,就让替补的王姬代你好了。”
“方老师,我真没事,戏比天大!”
“行,戏比天大,有点角儿的样子了!”
方言挑了挑眉。
朱菻对视了下,露出灿烂的笑容。
方言盯着她看,“光这样热敷可不够,最好冷敷热敷,交替着来,效果最好。”
朱菻为难地说不知道上哪里去弄冰块。
“以前德胜门外的冰窖口,就是干这个的,可惜现在没了。”
姜闻很是无奈,“要是能有一台冰箱,或者冰柜,那可就好了。”
方言注意到小妹向自己投来眼神,笑了笑:“聊了这么久,你们渴不渴,我请你们喝汽水?”
姜闻嘿然一笑:“真哒,方老师?!”
“你们表演得这么卖力,就当是犒劳犒劳你们。”方言轻点了下头。
毕竟,人艺每表演一次《商鞅》,自己这个原著作者都能收到一笔小钱。
“谢谢方老师!”
众人高兴不已,纷纷加快了卸妆的速度。
等出来的时候,人艺剧场的大门口依旧聚集着一帮忠实的戏迷,或者说是早期的粉丝。
碰见骑着有演员出来,就会大声的喊着他们的名字,又或者是喊着角色的名字。
演员们也会乐此不疲地答应着,同时叮嘱他们早点回家吃饭。
朱菻同样被这帮热情的粉丝围着,好不容易才摆脱而出,和宋旦旦一块挤出了人堆。
“群众们真的是太疯狂了。”
宋旦旦呼出一口气,“诶,菻儿,你说方老师干嘛要带条毛巾出来?”
就在此时,方燕跑了过来,右手上拎着2瓶冰镇的北冰洋。
“朱菻姐姐,旦旦姐姐!”
“谢谢燕子。”
宋旦旦看到她的左手,诧异道:“这毛巾里装的是什么呀?”
“是冰块!”
方燕咧嘴笑道:“朱菻姐姐,你赶快拿去敷吧。”
朱菻看着鼓囊囊滴着水的冰毛巾,“这冰块是从哪里来的?”
“是我哥从摊儿上弄来的!”
方燕伸手一指。
朱菻顺着手指的方向望去,就见方言和姜闻等人站在饮料摊前,有说有笑。
摊上摆着一大块冰,老大爷把汽水放在冰块上冰镇,一边卖,一边拿手轱辘。
“我哥说,不够了还有。”
方燕道:“我哥还说,朱菻姐姐你以后还要冰块的话,可以找那个大爷买瓶北冰洋。”
“这是个好主意诶!”
看着闺蜜发呆,宋旦旦赶忙接过毛巾,往她眼角轻轻一碰。
“嘶~”
冰凉的感觉,让朱菻立马回过神来。
顾不上去接毛巾,第一时间去找方言,眼睛猛扫,最终在人堆里找到他的身影。
方言也正看着她,嘴角含笑,举起手中的北冰洋,仿佛示意着“干杯”。
朱菻下意识地也举了起来,眼神复杂地喝了一口,入口凉飕飕的,入心暖洋洋的。
第237章 首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12月5日,南锣鼓巷。
难得的礼拜天,迈克和白若雪一大清早来到方言家里,一个在方言的指导下,修改《血与沙》,一个则一对一指导方言,学习外语。
外语得好好学啊!
方言把自己的桌子让给了迈克,和白若雪坐在炕上,面对着面,手上拿着《拯救大兵瑞恩》的稿纸,篇幅不长,10万多字。
“方老师,这篇军事小说跟您之前的《利剑行动》完全不一样,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
白若雪翻到了稿纸的最后一页。
“因为类型不一样。”
方言说,《利剑行动》是融合了战争文学和军旅文学的军事幻想,而《拯救大兵瑞恩》跟《高山下的花环》是同一类型,都是战争文学和反思文学的结合体。
“还有《血与沙》,方老师说我写的也是战争反思题材。”迈克插话说,“不过方老师,我还是想不明白,冒着八个人的生命危险,来解救瑞恩一个人,值不值得?有这种可能吗?”
“这让我想到了一道很经典的题目。”
方言左看看,右看看。
白若雪放下稿纸,就听方老师说道:
“一個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火车轨道上,这个时候,一辆失控的火车朝他们驶来,而且很快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火车改到另一条轨道上。
但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那么,你会不会拉拉杆呢?”
“方老师,这个是‘电车困境’?”
迈克一下子就想到。
“没错,就是电车困境。”
方言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
到底是救五个,还是救一个。
面对这道伦理大题,迈克紧皱眉头,思索很久,叹了口气,“这道题我不会,太难了。”
接着感慨了一句,“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所以方老师为了避免这个伦理困境,给出了一个动机,那就是军方为了维护这项‘单独存活者政策’,才派遣了这支8人小队,而这些军人,又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白若雪恍然大悟道。
迈克连连点头,“没错没错,西点军校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叫‘执行没有借口’。”
方言笑着转头,向白若雪问到翻译工作。
“方老师,您放心!”
“我会竭尽全力地把这篇稿子译好!”
白若雪捧着手稿,眼里充满兴奋。
“我也会帮忙。”
迈克把《血与沙》的稿子递了过去。
方言翻阅了会儿,迎着迈克的目光,“我觉得你可以把它当成圣诞礼物,寄去美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