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96节

  白若雪玩味一笑道:“就像歌里唱的,‘朋友来了有酒喝,敌人来了有猎枪’。”

  迈克眼前一亮:“那也就是说,真的有‘龙组’、‘战狼’、‘蛟龙’、‘猎鹰’这些特种部队?”

  “这是方老师杜撰出来的。”

  白若雪强忍住笑意。

  “‘杜撰’是什么意思?”

  迈克眨了眨眼,中文实在太博大精深了!

  “就是虚构。”

  白若雪指了指《利剑行动》开头的编者按,“你看这上面都说了,这是军事幻想题材,里面的特种作战部队均不存在……”

  “不存在?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迈克一脸不相信的样子,“

  唐胜男说:“‘龙组’这些真的不存在。”

  迈克恍然大悟道:“我懂了,是不是这些名称是不存在的,但是这些部队是存在的?”

  “不是,是压根没有这些特种部队。”

  唐胜男无奈地叹了口气。

  “你怎么知道一定不存在?”

  麦克反问道。

  “我……我不知道。”

  唐胜男放弃回答。

  他都已经这样了,为什么不顺从他呢?

  “我懂了,这一定是军事机密对不对。”

  迈克灵机一动。

  “没错,机密。”

  白若雪笑眯眯着解释了一番“军事幻想文学”的概念,“现在伱明白了吧,正是因为是机密,所以方老师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写特种作战。”

  “怪不得!怪不得能写的跟真的似的!”

  迈克两眼圆瞪。

  “这就是方老师的厉害之处。”

  白若雪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会这么笃信《利剑行动》的11支特种部队是真实存在的。

  “因为我爸爸曾经跟我说过,在他一生当中,遇到最可怕最坚强的战士,就来自华夏!”

  迈克感慨道:“简直是神出,呃,呃……”

  白若雪见状,补充说:“神出鬼没?”

  “没错,神出鬼没!”

  “人人都跟‘燕双鹰’一样!”

  迈克渐渐坚信特种部队的代号是不存在的,但这些强大的华夏部队一定是存在的。

  心里对方言更加肃然起敬,没想到他不仅懂创作,而且竟然还这么懂军事。

  “你不是第一个这么评价方老师的人,很多人在看过了《利剑行动》以后,也这么说。”

  白若雪想起了黄百知等长辈的点评。

  “我现在迫不及待地想见方老师一面!”

  迈克眼神炙热,在看《利剑行动》之前,从未有过如此强烈的念头。

  …………

  “方老师,就送到这儿吧,您留步。”

  燕京出版社的门口,方言站着,目送中央广播电台的节目部主任他们消失在视线中。

  秦大爷探出头问:“方老师,是不是很快就有《利剑行动》的广播剧啦?”

  “那就得看他们什么时候播了。”

  方言笑了笑。

  “能播就好,能播就好,看完您的《利剑行动》,我就一直在期待广播剧。”

  秦大爷语气里透着兴奋。

  闲聊了会儿,方言走向附近的小邮政所,把装着《那山那人那狗》剧本的包裹,邮给桂西厂,估计章艺谋他们已经等得望眼欲穿。

  路上,碰巧遇到个报刊亭,卖的最好的就属连载了《利剑行动》的《钟鼓|楼》。

  虽然文化馆小报给的转载费,不如广播电台给的改编费多,只有10块钱。

  但有总比没有强,而且积少成多。

  连载《利剑行动》的报刊,可真不少!

  甚至因为小说开创了军事文学的新类型,得到了《文艺研究》、《南方文坛》等期刊,从文艺理论角度到军事文学新方向,全方面地研究和讨论,比如,《谈<利剑行动>与军事幻想题材概念》。

  “方言的写作对于华夏当代军事文学来说,无疑具有独特性、开创性和实验性………”

  “《利剑行动》突破了常规军事文学在时空上的局限,创新了未来军事战争的文体叙事,极大地扩大了军事文学领域的创作范围。

  而且整篇小说,以军事幻想为主体,但又包含了战争文学、军旅文学,以及谍战文学的元素,既是给后世军事幻想带来启发,也是对目前的军事文学有着创作示范的作用。”

  不过,《利剑行动》在文学界引起的讨论,远远不及在社会上引发的争议热闹。

  越来越多的读者,因为受到《利剑行动》的影响,开始相信军队里藏着神秘且强大的特种大队,毕竟,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如果是假的,希望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那真的是太好了!

  渐渐地,变成茶余饭后的谈资,一传十,十传百,《利剑行动》广受读者们的关注。

  而在理论界,“特种作战”更被当作重中之重,展开了激烈的探讨。

  毕竟,眼下正是精简整编的节骨眼。

  围绕着“特种部队建设”的内参报告,出现在一间办公室的桌上,边上放着《资治通鉴》、金镛的武侠小说,方言的《大秦之裂变》、《利剑行动》,等等。

  每一本书里都插着书签。

  胡木桥正襟危坐,静候着老人打完电话。

  “寇可为,我复亦为,寇可往,我复亦往。”

  “对头,我们要有自己现代化的特种部队。”

  “……”

  挂断电话,老人感慨道:“这个小方,一段时间没见,胆子大了,笔杆子也更好了,敢写枪杆子了。”

  “这可能跟他走访调查有关吧。”

  胡木桥简单地把方言在桂西军区文学拥军的事说了一遍。

  “要得要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老人慈眉善目,笑着多夸了他几句。

  胡木桥如实地汇报了几件事后,语气认真说粤东那边最近有不少同志,特别是蛇口的袁更同志反映,步子越来越不敢迈,很伤脑筋。

  老人陷入沉思,不经意地扫了眼桌上的书,当扫到方言的《大秦之裂变》,突然开口:

  “以前袁更同志的报告里,是不是曾经提到过《大秦之裂变》?”

  “有。”

  胡木桥回忆了下,说内容大概是小说读后感,以及希望方言到蛇口办个文学讲座。

第194章 这钱该怎么花

  7月19日,周六。

  方言在养蜂夹道,打了一个中午的牌。

  回来的时候,没有马上回到《十月》编辑部,而是先去了趟人文社,找自个的师兄。

  当章光年看到他手上的熊猫牌香烟,立马会意,“今天的桥牌,打得怎么样?”

  “赢了,这就是战利品。”

  方言把烟拍在师兄的手上。

  “那怎么还愁眉苦脸的?”

  章光年欣然接受。

  方言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自己要去粤东的蛇口,参加《大秦之裂变》的文学讲座。

  章光年沉吟片刻,“这是让你去打前站,以文学的名义,为改革鼓劲,为实干加油,就像你以文学拥军的名义,去桂西军区做慰问。”

  “师兄,我也是这么想的。”

  方言苦笑连连。

  《大秦之裂变》是文学上改革的一面旗帜,蛇口则是政zhi上改革的一面旗帜,到蛇口说《大秦之裂变》,这用意再明显不过了。

  “对你来说,未必会是坏事。”

  章光年拍了下他的肩膀,“到时候,蛇口方面肯定会替你安排,不过最好能在当地找几个人照应,你在粤东有没有认识的朋友?”

  “我可以请《花城》的同志们照应一二。”

  方言说自己收到了他们的暑期小说创作班邀请函,正好借这个机会去看一看文学粤军。

  “这样也好。”

  章光年放下心来。

  方言道:“其实我现在更担心的是,不知道在这個文学讲座上,该说些什么?”

  “有时候,去了就代表一种态度。”

  “至于说什么,当然就说《大秦之裂变》,说商鞅,说变法,说改革,你这几天琢磨琢磨,写个稿子出来,然后我们再商量怎么改。”

  章光年语气透着关切。

  “师兄,我正有此意!”

  方言道了声谢,然后就被带到桌子前。

  章光年打开上锁的柜子,从里面拿出一个布袋,里面装着一捆捆的外汇券。

  面值,基本上是100元和50元。

  方言两眼冒光,领到了他这辈子数额最大的一笔稿费,整整2.8万外汇券。

首节 上一节 196/2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