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83节

  也不知道是到了晚上全收了摊,还是大整肃下,人人自危,风声鹤唳。

  胡思乱想了一路,但当回到阔别了将近一个月的宅子,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

  “我想死伱们了!”

  方言大步流星,“妈,我回来啦!”

  “岩子(弟儿)!”

  方红和杨霞从小厨房里走出来,意外之余,满心欢喜。

  方言把手上的礼物举了起来:“小妹呢?”

  “嘘。”

  方红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轻声说:“小雅正在给燕子辅导呢。”

  方言也压低声音说:“要中考了对吧?”

  杨霞点了点头,说6月下旬就要开考,前不久方燕的学校内部搞了个体育模拟测试。

  “考得怎么样?”

  方言走进屋里,把东西全搁在桌上。

  去年6月,燕京中小学生招生办公室宣布,重点中学初中、高中录取后要加试体育。

  因为考虑到各方面的准备不足,1981年加试体育属试行性质,所以录取后加试。

  而从今年开始,重点中学要实行在录取前加试体育,加试会在文化课升学考试后进行。

  考试的内容有三项:60米跑、急行跳远、推铅球。

  各项成绩按10分制换算,每个单项满分为10分,三项合计达到18分者才算合格。

  “29分。”

  方红一说起来,眉飞色舞:“就是推铅球差点意思,只有9分。”

  杨霞让他们姐弟俩坐着,自己回小厨房看火去了,顺便今晚再添一个菜。

  方言问:“姐,你跟韩哥的事……”

  “还没办呢。”

  方红说她的婚事要往后延一延,至少等到小妹中考考完了,反正也不急于一时。

  “那介绍信这些开出来了吗?”

  方言清楚这是为中考让路。

  “开出来,单身证明、介绍信……”

  方红掰着指头列数,“我连糖果都准备好了,到时候发给为我俩登记的同志们。”

  方言追问道:“什刹海烟袋斜街的四合院买了吗?”

  “买了!”

  方红说已经交给建筑队翻建,等结束了,就去友谊商店买电视和洗衣机,唯一的问题就是,现在形势很紧张,倒外汇券的因为“投机|倒把”,被抓了一批,胆小的都不敢干了。

  方言道:“可以找洋子、结衣、迈克她们帮帮忙,不过……”

  “小雅、若雪也是这么建议的。”

  方红说:“都已经换好了,全按行情价来换,一点儿也没让他们吃亏。”

  两人聊了会儿个体户的处境,韩跃民听了他的建议,不露富,不折腾,一切低调行事。

  方言放下心来,轻手轻脚地回到房间。

  “你那后鼓楼苑的宅子,我跟妈偶尔会过去打扫,干干净净的。”

  方红搭把手说:“你要想去那里闭关创作啊,随时都可以。”

  “这事不急。”

  方言笑道:“我啊,明儿先去趟编辑部。”

第182章 排面必须拉满

  一大清早,方言到天兴居吃完炒肝和包子,然后优哉游哉地来到《十月》编辑部。

  此时,正值第三期期刊出版的关键时期。

  办公室不像平时,空空荡荡,张仲锷、贺新、章守仁、田增翔等编辑,统统在岗。

  干得热火朝天,忙得不可开交。

  “岩子!”

  当方言出现在门口,田增翔兴奋地喊出了声,张仲锷和贺新抬头一看,大为意外。

  “岩子回来了!”

  一听到方言回来的消息,隔壁办公室的章守仁、晏名等人,又惊又喜,闻风而来。

  方言和他们相互寒暄,聊到桂西,聊到陕北,聊到颁奖典礼,聊到文学拥军,聊到口干舌燥,便把特意带来的菠萝罐头拿了出来。

  “这下可有口福了。”

  田增翔笑着说,李村葆也给他们吃了几罐,酸酸甜甜,滋味正好。

  方言问道:“村葆还在燕京吧?”

  “在,一直都在。”

  章守仁点头道:“村葆同志说,你如果回京了,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他。”

  方言把手压了压,示意别着急,接着问到了《高山下的花环》的审核和发表的情况。

  “这还用说嘛!”

  田增翔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当收到方言发来的电报,整个编辑部翘首以盼,满怀期待,果然,《高山下的花环》并没有让他们失望,甚至大大超出他们的预期。

  陆元炽和苏予看完以后,当即拍板,马上发表,《十月》要凭借此文,掀起军事文学新一轮的浪潮,要趁机立于新浪潮的潮头。

  “岩子,你给我们挖到了不得了的稿子!”

  “守仁说得没错,哪怕是放眼整个当代军事文学史上,这也是少见的‘扛鼎之作’。”

  “不只,按照岩子的军事文学新理念,这篇《高山下的花环》,既是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典范之作,也是发轫之作,意义重大啊!”

  “………”

  晏名、章守仁等人乐得合不拢嘴,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这篇小说会把《十月》推上一个新台阶,甚至有可能打破《人生》那期杂志所创造的最高销量纪录,冲击140万册的大关。

  “没准是150万册。”

  方言冷不丁地来了一句。

  “150万册?!”

  就连田增翔这样的激进派,都觉得方言说的数字太激进了,更别说章守仁这些保守派。

  “方老师,咱们也不能太乐观,要吸取《人生》那期的教训,那多印的几万册……”

  贺新提了个醒。

  “不管怎么说,至少有这种可能。”

  张仲锷不禁感慨:“岩子,你和守仁当时的决定是对的,如果错过了李村葆,我们就会错过这么一篇不得了的稿子,对《十月》的损失极大,我看走眼,真的是看走眼了啊。”

  “仲锷,不至于,不至于。”

  章守仁隐约觉得老友有些不对劲。

  方言宽慰道:“张老师,您当时也是替我们和《十月》的安危着想,避免再出风波。”

  章守仁附和说:“是啊是啊,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让《十月》更好嘛。”

  田增翔瞧着氛围不对劲,转移话题:

  “岩子,我可听村葆同志说了,你写了個不逊色于《高山下的花环》的稿子!”

  “叫《利剑行动》。”

  晏名接过话茬,“按岩子军事文学新理念的划分,这个算是军事幻想文学。”

  “这可是以往军事文学上从未出现过的题材。”田增翔兴奋道,“岩子,稿子有带来吗?”

  章守仁等人纷纷投来急切的目光。

  方言不禁失笑,从包里拿出一叠稿纸。

  众人竞相传阅,当看完第一部分,会觉得这是一篇不错的战争文学,虽然思想立意上不如《高山下的花环》,但胜在战斗故事和战争场面上,而到了第二部分,才领略到什么是“军事幻想”,竟然是以特种作战训练为内容。

  “岩子,你打算投给哪个期刊?”

  田增翔目光当中充满炙热。

  张仲锷听到这话,立刻看向方言。

  方言摇了摇头,等写好了再定不迟。

  “不管是投给哪个杂志,总之不可能是咱们《十月》的。”章守仁无奈地叹了口气。

  张仲锷眼神黯淡了下来,“是啊,岩子这稿子无疑是一部长篇小说,得避嫌啊。”

  看着他们深感遗憾的样子,方言连连摆手,说《十月》有《高山下的花环》,足以在这次军事文学的新浪潮中,脱颖而出,眼下当务之急,就是提前做好宣传造势的准备。

  “我们已经跟《文学报》、《文艺报》、《解放jun报》、《光明报》几家都商量好了。”

  田增翔说这些报纸会刊登《高山下的花环》的故事梗概和文学评论。

  “我是这么想的。”

  方言现身说法,讲到当时《牧马人》发表时的宣传,是不是也可以请几位文坛大佬,针对《高山下的花环》,写几篇评论文章。

  “主编和我们也讨论过这个。”

  章守仁说:“关键是请谁合适?”

  方言直截了当地说,既然《高山下的花环》落实了军事文学题材座谈会的精神,不如就请出席座谈会的刘柏羽、冯木等人来评。

  “不错!这个人选不错!”

  章守仁和张仲锷互看一眼。

  田增翔说在他们当中,跟刘柏羽、冯木他们关系最亲密的,非方言莫属,这个向大佬们约评的重任,恐怕没有谁比他更适合的了。

  方言欣然同意,自己是《高山下的花环》的责任编辑,相当于是电影的制片或者监制。

  就像电影首映一样,宣传必须到位。

  而《高山下的花环》,不管给多少宣传资源,都配得上,也承受得起,毕竟是当代军事文学史上少有的杰作,甚至可以说是著作。

  哪像某些电影,营销过度,流量反噬。

首节 上一节 183/2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