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樰越听,越对这篇稿子感兴趣:
“方老师,李老师,能借我看看吗?”
“当然可以!”
李村葆爽快地答应,恨不得《高山下的花环》能立刻发表,让全国上下都能看到。
“我现在马上给你写审读报告!”
方言声音虽轻,但语气里充满兴奋。
“谢谢。”
李村葆不像平时喊他“岩子”,而是郑重其事地称呼“方老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没有方老师的指导,自己就不可能进步得这么快!稿子也不可能改得这么顺利!
“组织栽培,个人表现。”
“等我把审读报告和你的稿子寄到编辑部,不出意外的话,我估计在下个月的《十月》上,就能看到这篇《高山下的花环》。”
方言摆了摆手。
“方老师,笔。”
李村葆赶忙递上了纸和笔。
方言接过,兴奋地撰写了审读报告。
【泉州军区歌舞团创作员李村葆写的《高山下的花环》,描绘的是对安南反击战开始前,一个企图临阵脱逃到后方去的干bu子弟,在战友们的英雄行为感召下,终于留在战场上,由少爷兵变成为战斗英雄的曲折故事。】
【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一个尖刀连在战前、战时、战后的军旅生活展开,这是一部战争时期的军旅文学题材,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叙事上,都有很强的开创性和突破性。】
【………】
【作者着力刻画的几个人物。
梁三喜连长牺牲之前留下遗书,叮嘱家里人在他死后用抚恤金替他还账;
赵蒙生、薛凯华、靳开来,甚至‘艺术细胞’段雨国,也都写得有血有肉,很有个性。两位乡村妇女的形象,写得光彩照人,崇高伟大,是她们,过去用小米养育了人民|军队,今天又把自己的亲骨肉献给了国jia。】
【人民,只有人民!】
【英雄来自人民,人民方为英雄!】
【一部八九万字的中篇,能写活七八个人物,这并不容易,《高山下的花环》文笔朴实,感情深厚,我建议把这部作品作为重点稿件,刊登在下一期《十月》的头条位置。】
一气呵成,思绪毫无阻滞。
写完以后,轻轻吹着纸上未干的墨水。
耳边突然听到细微的声音,如泣如诉。
龚樰眼眶微红,噙着眼泪,终于明白方言为什么而忙。
第174章 断章狗
夕阳西下,图书室外。
龚樰回想起自己刚刚看《高山下的花环》的样子,难为情道:
“对不起,刚才我失态了。”
“不用道歉,这完全可以理解。”
方言摆了摆手,“我想很难有人在看了这小说以后,不会被感动的。”
“没错没错。”
李村葆透露说自己在写《高山下的花环》的时候,不只一次把自己给写哭。
“好作品,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方言笑道:“当初陆遥写《人生》的时候,也是这样,你们的表现恰恰证明了《高山下的花环》,同样会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大作!”
李村葆听到自己的小说,可能达到会《人生》的高度,脸上写满了激动。
“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
方言说:“为了庆祝《高山下的花环》完稿,今晚去外面好好地吃一顿。”
李村葆感叹道:“这些天一直忙着写稿子,还没有品尝过南宁的美食。”
方言转头看向龚樰,发出了邀请。
龚樰欣然同意,“我们去吃什么呢?”
“我们当中,对南宁最熟悉的非你莫属了。”方言和李村葆互看一眼,不约而同地请她来拿主意。
龚樰含笑说自己这些天完全是被夏立颜带着,走一路,吃一路。
方言问:“什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当然是嗦粉啦!”
龚樰如数家珍地讲着桂西的米粉文化。
“你们嗦的是什么粉,不会是螺蛳粉吧?”
李村葆在柳州尝过一回,再也不想碰。
龚樰低声地问方言:“方老师,这个螺蛳粉是什么,为什么我看李老师好像有点……”
“简单的说就是螺丝汤煮的粉,配上酸笋、青菜、花生和腐竹。”
方言说这是去年柳州一家个体户餐馆无意间鼓捣出来的,现在慢慢地流行开来。
“螺蛳汤还能煮粉?”
龚樰吞了吞口水:“那味道怎么样?”
“这个像燕京的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但也因人而异,村葆就受不了那股淡淡的腐臭味。”方言笑了笑。
李村葆无奈道:“那可不是‘淡淡的’,而且你见过暗黑的汤底飘着辣椒油吗?”
龚樰惊得张了张嘴,“南宁的美食也是因人而异,不知道你们吃不吃得惯。”
“我没记错的话,你是沪市人吧。”
李村葆讶异不已,“你能吃得惯?”
“我还好,当年在赣西下乡插队,时间一长,也能吃一点点辣,不过桂西的辣,跟赣西不太一样。”龚樰莞尔一笑。
方言说:“是那种酸辣里又带着微甜?”
龚樰眼前一亮,“没错没错,又酸又辣又有点甜,真的开胃。”
李村葆道:“听伱们聊着,就很开胃,我们还是赶紧把胃填满吧。”
三人最终一合计,来到了夏立颜曾经带龚樰来的国营餐馆。
墙壁上,悬挂着一块写着菜谱的黑板。
老友粉、卷筒粉、春江鸭掌……
方言从服务员口中打听到,附近不远有個邮电所,于是,让龚樰和李村葆先点菜,自己去给《十月》编辑部拍一份电报。
“初稿已成,不日将邮寄,望查收”。
等忙活完回来,偶然路过一个酸嘢摊,掏钱买了份芒果。
“岩子,你怎么才回来!”
李村葆招呼他快坐下,热气腾腾的卷筒粉已经摆上了桌。
或荤或素的生料跟米浆一起,装在托盘放蒸笼里面蒸,熟后的卷筒粉再加上一勺黄皮酱,滋味!
方言吃的同时,拿出酸嘢芒果来分享。
“岩子,你买的这个水果好奇怪啊?”
李村葆诧异不已,“怎么还撒着辣椒面,还有……”
“是盐,这个叫’酸嘢腌水果’。”
龚樰把夏立颜告诉她的,原原本本地复述了一遍。
方言笑了笑,“你们要不要尝一尝?”
“我还是免了吧。”
李村葆讪讪道:“我现在终于相信‘望梅止渴’是真的,光看着这个酸嘢芒果,就已经酸得口水流出来了,看来桂西对‘酸’的执著,不亚于鲁东对‘咸’的执著。”
“方老师,我尝尝吧。”
龚樰夹了一块,那个酸爽,眼睛立刻放光:“这个味道好古怪,怎么形容呢?”
说话间,又夹了一块放进嘴里,“很酸,带点辣,带点甜,有点像方老师在《舌尖上的中国》里写的那个酸辣萝卜条。”
李村葆啧啧称奇道:“没想到龚樰在吃上,也这么有天赋啊。”
“还有在吃酸上。”
方言打趣道:“当地有个说法,叫‘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难过酸嘢摊’。”
龚樰红了红脸,“我、我不吃了。”
方言说:“喜欢吃,就多吃点,对身体也好,桂西气候偏寒湿,当地人就很喜欢吃酸的东西来去湿止渴,特别是酸嘢,这可是夏天解暑的‘良方’。”
“岩子你要这么说,那我也得尝尝。”
李村葆来了兴趣,“果然能流传至今,必定有它存在的道理。”
龚樰道:“方老师,没想到你懂的这么多。”
“那是自然。”
李存葆道:“要不然也写不出《舌尖上的中国》这种道出美食精髓的佳作。”
“方老师以后还会写这种散文吗?”
龚樰注意到方言笑着看向自己,忙解释说是替夏立颜等人问的,她们都很希望能写一写桂西饮食的散文。
“会有的,但不是现在。”
方言说:“我要先忙完手头上的稿子。”
“没错没错,赶紧写,你那篇军事幻想,真的看得我热血沸腾,欲罢不能。”
李村葆叹了口气,“可惜没写完,每天就写那么一点点,根本不够看呐。”
一经提醒,龚樰想起了那些振奋人心的句子,心里燃起一团火。
“方老师,您那稿子能借我拜读一下吗?”
“成啊。”
方言思索片刻,点了点头。
晚上到我房间里来一起探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