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这边的天气是相同的,城头留着的守军也不多,吴复亲自带兵跟守军厮杀一阵,还是顺利占领了城墙,打开城门将杨璟的主力放了进去。
一个晚上,两座城池被同时拿下。
留在和阳的鲁锦根本没有睡觉,初一就是他定下的攻城时间,他还等着北边传来的消息呢。
不过该做的准备他也都做好了,还让朱亮祖那边出兵支援,就算今晚夺城没有成功,大不多也就损失一两千人,还能带着主力撤回去。
一两千人的损失确实不小,足以让一个团伤筋动骨,但这样的损失他还承受的起,毕竟是两座城呢。
“大帅,还是休息一会吧,都安排好了,定然不会出事。”张温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县衙这里。
鲁锦看了他一眼,笑道,“你不是也没睡吗?”言罢又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已经凌晨五点了,不过天还是黑漆漆的,于是又说道。
“马上快天亮了,若是攻城顺利,这边离着全椒又近,应该很快就能收到消息。”
果不其然,就在城内百姓吃晌午饭的时候,全椒终于来了快马传信。
“大捷!大捷!杨督师亲率四团攻袭全椒,俘获敌兵三千余,全椒已被我军攻克!”
“快把战报拿过来。”
鲁锦立刻接过战报查看,这才松了口气。
“大帅,战报咋说的?”廖永坚见状问道。
鲁锦顿时笑道,“还行,战损不到百人,阵斩三百余,俘获三千,算是大胜。”
“这可真是大胜,那现在就差滁州那边的消息了。”张温也点头说道。
鲁锦却摆摆手道,“滁州我毫不担心,那边有通海和常遇春,而且打滁州更加出其不意,只要不出现意外,滁州肯定被拿下。”
廖永安和张温对视一眼,没想到鲁锦对俞通海和常遇春那么看重。
“那大帅说等打下这两座城,就要再扩编两个团,这指挥也定好人选了?”
鲁锦看了两人一眼,对他们俩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当即道。
“指挥作战当然该赏罚分明,这次常遇春谏言有功,又主动做先锋夺城,若是滁州被拿下,那东线这个新指挥使,应该就是他了,另一个指挥使要从北线那边出。”
“那大帅还要去定远看看?”廖永坚也不由问道。
鲁锦点点头,“是要去一下,不光是为了打仗,还要想办法从定远筹些钱粮。”
“去定远筹钱粮?那边哪有钱?”两人俱是不解。
“那边是没钱,但是有许多盐井,咱们可以自己煮盐卖钱,这难道不算钱粮吗?”鲁锦转身看着两人笑道。
“那边居然有盐井?真的假的,我怎没听说过。”
“千真万确!来人,去全椒把郑用的骑兵二团叫过来。”
鲁锦很肯定的说了句,然后立刻招来传令兵,他要让骑兵团护送自己,从全椒和滁州这一线过去,先检查一下两座城池,然后再北上去定远。
第135章 戚祥的骑兵战术
鲁锦只在和阳等了一天,初二下午郑用的骑兵二团就来了,他们本来就在全椒附近,又全是骑兵,因此速度特别快。
启程之前,张温和廖永安还来相送,鲁锦对他们交代道。
“目前你们兵力不算多,又要守和阳,又要守乌江,还要守和州港,我知道你们压力很大,等我到了全椒和滁州,会让他们尽快扩编一个团,到时再让杨璟带着四团回来。
“永坚兄,这段时间你的水师要着重巡视江面,尽量拒敌于水中,而不是让对方打到岸上来,守住这段时间,等着友军过来支援。”
“是。”
“大帅放心,只要我的水师还有一条船,就决不让江东兵登上咱这边的江岸。”廖永坚立刻保证道。
“好,有你们俩在这里坐镇,我就放心了,我先走了,你们别忘了好好练兵。”鲁锦拍拍两人的肩膀,这才翻身上马,带着部队离开。
“大帅保重!”
“回去吧。”
鲁锦挥了挥手,一挥马鞭,随即便向北行去,身后是一直跟着他护卫的那一个营步兵,还有郑用骑兵二团的三个骑兵营。
目前骑兵二团的主官是郑用,营长有张虎子和戚祥,只有三个营,还是没有满编,招兵买马的事情还要继续做,这次去全椒和滁州,就可以顺便把这事办了,把两個县搜刮一下,也不知道能凑多少骑兵出来。
戚祥这还是第一次见到鲁锦这个圣武军统帅,见鲁锦身姿长壮,身披铁甲,还用方天戟做兵器,胯下战马更是神骏无比,居然有五尺多高,更是艳羡不已。
这货主动凑上来见礼,骑在马上朝鲁锦抱拳道。
“末将戚祥,参见大帅!”
鲁锦也颇为好奇地看向这个戚继光的祖宗,只看这人外貌的话,并不十分出众,身高可能还不到一米八,人二十多岁的样子,看起来比较年轻,但却有股子狠劲。
“你就是戚祥?我知道你,郑用对你颇为推崇,招伱为骑兵团千户营官,已为你请示任命,我前些天收到消息已经批准了,等花名册入了武院军政司,就会给你正式任命。”
“多谢大帅赏识!”戚祥比较激动,一是刚来就能在圣武军做千户营官,而且圣武军又刚打了胜仗,一下子就拿下两座城,跟着这样的军队,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而今又入了大帅的法眼,说不定将来自己也能受到重用。
“郑用是我极为信重之人,他推荐之人我自不会反对,郑用给我来信之中,对你多有夸奖,说你擅骑射,又擅使马槊,对骑兵战术还有一番理解,那我今天便考考你如何?”鲁锦笑着向他问道。
“敢不从命,大帅想考啥,骑射还是马槊?”难得有机会在大帅面前展示才能,戚祥显得很是兴奋。
鲁锦却摆摆手,“武艺就不必了,郑用既然举荐你为千户营官,就肯定考过你,我来问问你对骑兵战术如何看待?”
戚祥闻言微忖片刻,立刻说道。
“大帅容禀,某投军之后,郑指挥就跟我讲过,我圣武军目下骑兵不足,主要担任护卫步兵大阵的职责,但若碰到敌方骑兵,该上还是要上的。
“目前我圣武军骑兵主要习练鞑骑战法,分为漫射,凿阵,以及莽古歹,其中一团重凿阵和拉锯,二团擅骑射,但余私以为,此乃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可若在战场遇到,又不能不去应战,故而余私以为想要对敌取胜,还是应该出奇制胜。”
鲁锦点点头,目前圣武军骑兵不强,这是客观事实,确实只能担当步兵的辅助角色,没有单独作战的能力,但敌军真打过来,那也只能硬着头皮迎战,这个情况是客观存在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那还怎么进步。
至于一团擅凿阵,二团擅骑射,这纯粹是两支部队主官的特点不同而已,叶升本就是枪骑兵出身,擅用马槊,郑用则擅长骑射,那两人带出来的兵自然也会比较像主将,这倒是没什么问题。
“你所说的出奇制胜,有什么奇招,说来听听?”对于战术创新,鲁锦还是比较支持,毕竟他本来就不是古板之人。
戚祥这才继续说道。
“回大帅,末将也曾读过一些兵书,前宋有一种骑兵战法,我觉得稍微改进一下,应该会有些作用,前人还是为我们留了不少好东西的,没必要只练鞑虏的骑术。
“大帅应该知道骑兵分鬃、抹秋之技法。”
鲁锦点点头,这还是郑用和叶升教给他的,以前他真不懂骑兵战术。
戚祥又说道,“我想过一种战术,就是将己方骑兵分成三四股,轮番前出与敌交战,并不死战,而是要诈败诱敌,将敌军骑兵拖长,拖疲,使其前后队脱节。
“这样等第一股回来,第二股再前出诈败诱敌,最后再出第三股前出交战,这时前两股佯败之兵,再回身反打,与第三股成犄角之势,合围敌脱离大队的先头部队,如此便能以多打少,用兵力优势来形成局部优势。
“如此循环往复,便能一股一股的把敌军吃掉,集中优势兵力,零敲碎打,积少成多!”
戚祥说完就看向鲁锦,眼中透着期待的眼神,希望得到鲁锦的点评。
鲁锦的确听的眼前一亮,事实上这个战术对他来说还有点耳熟,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明中后期才成熟的一种骑兵战术,大概是武经总要上记载的,或是其他哪本兵书上。
鲁锦记得不太清了,但他知道这个战术是的确存在,并取得了不少战果的。
后世甲胄复原圈里,有两幅被奉为圭臬的宝图,平藩得胜图和出警入跸图,这两幅明朝的军事画作,成为复原明朝甲胄的实物依据。
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平藩得胜图的创作背景,这幅图就是为了纪念戚祥所说的这种战术,对蒙古取得的胜利,彰显武功用的。
当时明朝骑兵用这种战术可是没少打胜仗,先用少量兵力波次前出,诈败诱敌,把敌军拉的前后脱节,然后三股友军再回身反打,利用时间差来个以多打少,很容易就能生俘或阵斩敌军将领。
因为骑兵交战,将领一般都是冲的最靠前的.
而且这个战术并非一蹴而就的,它是中国土生土长,逐步完善的战术,从唐朝传到宋朝,到明朝彻底成熟,等到清朝,就不是骑兵的天下了。
随着火枪的兴起,全世界范围内都开始步兵复兴,再往后就欧洲的墙式冲锋又复兴了一波骑兵,之后就彻底衰落了。
鲁锦对这个战术很感兴趣,连忙看向一旁的郑用问道,“怎么样,你们演练过这个战术吗?效果如何?”
郑用身为骑兵团主官,当然听戚祥说过,他当即点评道。
“大帅,戚营官说的这法子我们演练过,可行性很高,但目前对我军来说,还有两个问题,一是甲胄装备不足,二是士兵训练度不足。
“诈败诱敌,拖长敌军的队列,再回身反打,这法子确实好,但若披甲率不足,就不能承受敌方的穷追猛打,很可能诈败就变成溃败了,到时反而偷鸡不成蚀把米。
“二来这个战术想要发挥出威力,还要多练,目前我们新兵太多,训练度不够,我是不敢贸然用这法子对敌的。目前还应该以稳妥为主,以保住骑兵主力为主。”
鲁锦点点头,郑用还是比较稳重的,点评的也很到位,但明明是那么好的战术,己方却不能用,那也太憋屈了。
于是他当即道。
“好好好,我是看出来了,你这是催着我尽快给你们补充甲胄呢是吧?!”
“嘿嘿,大帅若真能给我们骑兵团补充足够甲胄,我保证下次就用这法子,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我们骑兵团也能承担主攻任务,就不用给步兵当辅兵了。”郑用当即笑嘻嘻道。
鲁锦这才白了他一眼,感情这俩人在这等着自己呢。
“放心吧,如今庐江已经拿下,南线稳固,现在我们自己有了铁矿,庐州又在建铁厂,很快我们就不会再缺甲胄了。”
“那太好了!到时大帅一定要先紧着我们骑兵团换装,目前徐州断绝漕运,元廷绝不会放任自流,如果元廷派大军前来,依着鞑虏的性子,必然有不少骑兵,到时我们北线骑兵团的压力会很大。”郑用当即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鲁锦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这个分析是没错,如果按照历史来看,也确实如此。
因为鲁锦确实知道,原历史上,就在至正十二年,1352年年初,就有一股元军的骑兵前来镇压,主将名叫彻里不花,手下有三千骑兵。
为何鲁锦会记得此人,因为实在是这人对元末的历史影响太大,就是彻里不花这个怂逼,不敢强攻濠州城里的红巾军,只敢在城外四处劫掠,杀良冒功,天天砍老百姓脑袋邀功,还一把火烧了皇觉寺,才逼得朱元璋不得不投了濠州义军,这影响能不大吗
“你有这个心理准备就好,放心吧,我这次回去肯定会优先给你们骑兵二团换装,这次你跟我一起去滁州,路上也能在这两县招些新兵,尽快将你四个营的战兵补齐。”
“多谢大帅!”郑用闻言顿时欣喜不已。
鲁锦见他那样又说道,“你别高兴太早,我可以优先给你换装,但要是打不出战绩,我可饶不了你。”
“大帅放心,等有了甲胄,我必然每战都冲锋在前,绝不给全军拖后腿。”郑用连忙保证道。
“嗯,这还差不多,这次你们提了一个新战术,其实我也有一个新想法,到时还要让你们多练练,看看如何使用。”
“什么战法?”戚祥也好奇问道。
鲁锦这才说道,“骑兵不是多为右撇子,少有能向右射击,左右开弓的吗?我最近在打造火铳,想造一种能单手使用的火铳,到时给你们骑兵每人配一支,人人都能向右侧射击。
“只是这种火铳打不太远,约摸也就射二十步左右,而且短时间内只能射击一发,你们觉得这样的火铳有用吗?若是用处不大就不费那个劲打造了。”
郑用和戚祥都听的目瞪口呆,如果每个骑兵,人人都能向右射击,哪怕只有一次,那也是巨大的战力提升啊,说不定关键时刻,一次就能坑死对方呢?!
“真能每人都学会使用?”郑用还是有些不相信道。
鲁锦想了想,“应该不是问题,这是一种单手短铳,像是小弩一样,只要扣动悬刀扳机,就能发射弹丸,不用左手拉弓,只需单手端起火铳即可,这不难吧?”
如果只是端起火铳,那当然不难,都是青壮士兵,手上端两块砖的本事还是有的。
戚祥这时也说道。
“与敌对冲之时,或敌军从右后侧追击之时,即便能打一发也很值了,这一发弹子说不定就能救自己一条命。
“而且骑射交战距离也并没多远,多半就二三十步,这射程也是够的,就是不知道这种火铳能否打准,我听说火铳都是很难打准的,更别提在颠簸的马背上。”戚祥也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这你们放心,准头应该还是不低的,到时候多练练就是。”鲁锦当即保证道。
其实和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不同,滑膛枪的命中率其实是不低的,甚至线膛枪刚出来的时候,好多军队还不愿意用,还希望继续用滑膛枪。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很多人忽略了滑膛枪的一个特点,那就是‘谁告诉你,我的枪里只有一颗子弹了’.
滑膛枪就是个喷子,是能打霰弹的,没谁规定枪里只能装一发子弹,多装几颗,蒙都能蒙中一发吧?
以美国南北战争为例,当时南北两军都大量使用滑膛枪,北军那边还大量使用一种霰弹,装一颗合口径的大弹,再装三颗直径7.62的小弹,一发纸包弹里就有一大三小,一共四颗弹丸,照脸糊过去,就不信打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