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甚至还从北理工挖了一个教授,专门负责变速箱的研究与开发。”
“接下来,我们也准备进一步的跟羊城的各个高校展开合作,我们出资金,他们出人员,一起开发一些新技术。”
投桃报李。
刘天武给曹阳带来了好消息,曹阳自然也要让对方对南山有更多的期待。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的,气氛很是融洽。
不过,他们是高兴了,有些人就郁闷了。
“南山,又是南山?”
“他们凭什么抢走我们的订单?”
加藤一郎觉得这个世界实在是太不可理喻了。
明明会田在这个项目之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为何最终却是被南山给截胡了。
他们可是连设备的型号和报价都已经给出来了。
甚至3000吨的压机的曲轴,都已经安排订购材料了。
结果……
难怪竹内会把他骂一顿。
“部长,我多方打听,对方都说是总部定的,他们不清楚细节。”
“现在看来这应该是事实。”
“也就是说这个订单的丢失,不是华夏分公司的责任,是总部那边没有做好工作。”
刘文非觉得有必要把飞向自己头上的黑锅给甩出去。
要不然以后的日子就难办了。
“伱说的没错,这个情况显然不是华夏这边能够做决定的。”
“虽然这些厂家的总部会统一找南山购买设备,背后一定有我们不知道的原因。”
“但这些不是我们能操心的事情了。”
加藤一郎也清楚刘文非说的有道理。
不管能不能接受,现在都要接受这个事实。
“是的,我们华夏分公司现在需要考虑的是今后怎么从南山手中抢订单。”
“有了几家东瀛企业的使用实绩,以后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家选择南山的压机。”
“我觉得现在是让总部在华夏设厂的好时机。”
刘文非这么一说,加藤眼睛一亮。
让总部在华夏设厂?
这还真是个好主意啊。
不管是从成本的角度还是交货周期的角度,在华夏设厂都是有很明显的优势。
以后面对南山的竞争,他们的底气也可以更加的充足。
“你做个资料出来,我给总部汇报一下。”
“以后我们的压机也国产了,看看南山还能不能那么嚣张。”
在加藤一郎看来,会田在华夏的业务越大,自己的机会就越多。
当地设厂不管是对他个人还是对公司,都是一个好事。
……
“卢卡斯,您看,这是搜狐网上的最新新闻。”
舒勒华夏,徐大成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南山与几家东瀛企业签订了价值超过2个亿的压机订购合同的报道。
曹阳把签约仪式搞得那么高调,可是不仅邀请了合作方和供应商,还请了羊城本地的不少媒体。
当天晚上的羊城卫视上面甚至都还有30秒钟的新闻报道呢。
“会田这一次估计要被气死了。”
“东瀛企业的压机订单,都能被南山给抢走。”
“他们也太不争气了。”
卢卡斯此时的心情其实也谈不上好。
虽然老对手吃瘪,似乎是一件好事。
但是压机的市场需求就摆在那里,多了一个对手进来抢饭吃,肯定也会对舒勒产生影响。
“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个事情作为一个专题给总部汇报一下。”
“今后我们在销售压机的时候,需要给华夏区更多的定价灵活度和商务政策支持。”
徐大成这么一提,卢卡斯的眼神变了。
这还真是个跟总部提条件的好机会啊。
“不仅定价方面可以提出更多的要求,在交货方面,也可以让总部的工厂更好的配合我们。”
“别我们在前线冲锋陷阵,他们却是在背后拖后腿。”
不管是哪个公司,部门之间都是有矛盾的。
采购部觉得技术部对质量要求太高了。
销售部觉得采购部的成本管控没有做好,也觉得生产部门的交货日期不给力。
而财务部却是会觉得销售和采购都做的不够好。
反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争权夺利,这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第131章 这会不会成为南山的黑历史?
南山技术有限公司拿下了超过2个亿的压机订单。
放在整个华夏,这是很小的事情。
但是放在压机行业,这事影响还是挺大的。
本来汽车零部件的冲压就是一个比较小众的领域。
现在南山获得了东瀛企业的压机订单,更是小众中的小众。
不管是原本已经在采用南山压机的春城冲压,还是准备采用的春城四环厂和西风模冲,大家对南山压机的态度都有明显的变化。
甚至就连一些欧美系的供应商,也开始找南山询价了。
这让潘金兴是既高兴又发愁。
高兴就不用说了,发愁的是他负责的机床业务,还没有一款可以量产的产品。
别看现在主要是为南山的模具中心准备各种设备,其实要满足这些设备需求,一点也不简单。
作为加工车身骨骼件的模具,结构是比较复杂的。
对面精度和孔精度的要求也比较高。
这就意味着模具的加工过程中,有大量的磨、铣、切、钻、线切割等业务。
需要的设备数量一点也不少。
哪怕是之前迫于无奈,各种设备已经高价订购了一套国际巨头的产品,能够解决燃眉之急。
但是如果其他的设备不能按时到位的话,模具中心的产能也是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的。
到时候看着一堆的订单不能完成,钱挣不到不说,还坏了口碑。
这是全公司上下都不能接受的局面。
“曹总,模具中心需要的各种设备种类和参数要求已经非常明确了,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赶在明年中之前完成这些机床的研制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如果只是单纯的购买一些零件组装起来,那么问题不是很大。”
“关键是这些设备的精度达不到要求的话,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在自主研发的同时,也不能完全放弃外部订购。”
潘金兴很不想说这样子的话。
但是作为一名技术专家,他要尊重事实。
目前南山投入了许多资源在设备中心,但是短时间内要出成绩,他觉得还是很有压力的。
如果是集中精力搞一款铣床或者磨床,那么肯定没什么问题。
但是这些设备全部都要自主研发,那个难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就像是后世的芯片设备,如果你只是想要攻克其中的几台设备,那问题不大。
可是你想要攻克全工序的所有设备,那就跟登天一样了。
“老潘,需要什么条件才有可能在明年中完成模具中心的所有设备的研制呢?”
曹阳这话表达出来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
设备要自研,有困难可以提出来,他去想办法克服。
当然了,为了减轻潘金兴的压力,免得他认为自己在瞎搞,这几天他也准备在设备中心跟大家一起好好的“研究”一下难度比较高的铣床和磨床。
到时候先搞出一两台设备出来,让大家看到希望。
“真的要搞的话,那就需要足够的人手,然后就照着订购回来的那些厂家的设备搞复制开发。”
“这样子可以大大的降低开发难度,只需要确保零件达到精度要求,攻克控制系统就可以了。”
“但是这么一来,这些设备肯定就没有办法对外售卖,只能自己内部使用了。”
“否则人家要告我们,就不是斯凯孚那样子小打小闹,虎头蛇尾了。”
华夏的机床产业,就是从复制开发毛子的机床开始的。
十八罗汉厂也都是当初毛子援助建设的。
作为沈一机床厂曾经的副总工,潘金兴对于复制开发显然还是很有经验的。
事实上,复制开发,或者直接就是抄袭,这条道路是许多国家都走过的。
当初德意志人的各种设备,就是抄袭了英国人的。
“Made in Germany”在当年曾经是一个带有侮辱性色彩的符号。
东瀛人也是依靠抄袭西方国家的设备才实现了工业化。
只不过人家度过了抄袭和复制开发的阶段之后,就开始走上了自主开发的道路。
做大做强之后,大家慢慢的就忘记了他们曾经的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