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99做汽车巨头 第768节

  “据说这款车跟HS5算是同平台的产品,只是一个是SUV车型,一个是轿车。”

  “按照这个情况来推测的话,到时候这款轿车的售价应该不会比HS5高,各方面的性能直接就跟我们的迈腾和速腾给对比了,超过了捷达。”

  “轿车是公务车市场最主要的车型,到时候这款车型出来之后,对公务车市场的影响肯定会更大。”

  “甚至按照现在华夏对南山集团和春城汽车集团的支持力度,以后除了少部分省市会向本地车企适当的倾斜,其他估计都会优先考虑南山红旗了。”

  塔里克这么一说,冯德尔的心情一下就不好了。

  一款HS5就搅动了公务车市场的风云,这要是再来一款轿车,那还了得?

  “看来这一次谈新工厂修建的事情的时候,我也有必要直接跟朱总谈一谈公务车市场拓展的问题了。”

  “南山红旗里面,春城汽车集团的股份是60%,在春城大众里头,它们的股份也是60%,没有理由厚此薄彼!”

  冯德尔很清楚,在公务车市场这一块要想有什么好的表现,一定是要取得春城汽车集团的支持才行,要不然是不会有什么突破的。

  毕竟这一个领域里头,情况太特别了。

  ……

  有人欢喜有人愁。

  大众汽车的人在担心自己旗下的车型慢慢的会被淘汰出公务车市场的时候,朱正峰的心情却是很不错。

  虽然春城大众的销量如果受到了影响,实际上也会影响春城汽车集团的收益。

  但是春城大众的销量增幅的多少,朱正峰并不是那么在意,只要有增长就行了。

  可南山红旗那边就不一样了。

  每一款新车型,他都是亲自参与其中。

  这是自己今后能不能再进一步最重要的支撑点。

  “朱总,南山集团那边愿意配合着HS5公务车的需求,推出一款特别为公务车准备的配置。”

  “这么一来,14.99万这个价格,就能满足大部分省市的采购预算限制方面的要求,变速箱又不至于是手动挡的。”

  “后续H5推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定制一个为公务车准备的特殊配置,全力进军公务车市场。”

  常磊作为春城汽车研究院的院长,现在已经从红旗丢失阅兵车的阴影之中走出来了。

  并且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意义,他还兼任了南山红旗的研发总监的职位。

  朱正峰能够意识到南山红旗的重要性,常磊自然也可以。

  所以这段时间他都是把精力放在了南山红旗上面。

  “确实是有必要定制一款特别的配置,以充分的满足公务车的需求。”

  “甚至一个选择不够的话,我们还可以有多个选择。”

  “比如给领导的配车和给一线使用的车辆,对一些配置的需求肯定是不一样的。”

  “要是不能给大家提供足够灵活的选择,到时候多少也是会影响我们拓展公务车市场。”

  朱正峰现在是尝试到了公务车的甜头。

  事实上,之前春城大众也是享受了无数公务车的红利。

  要不然朱正峰也不会想着让南山红旗先重点攻略公务车市场,然后在慢慢的同步发展普通消费者。

  只要第一步的工作做到位了,第二步的工作就比较好做了。

  “公务车在街面上出现的频率要比普通消费者的用车高很多,无形之中起到的宣传效果也要大很多。”

  “我觉得到时候也可以好好的跟南山集团合作一下,搞一个集团优惠购车的方案出来,这样也可以进一步的拓展公务车之外的市场。”

  虽然常磊不是搞销售的,但是研发和销售,很多时候都是需要频繁的对接,所以他对销售的情况也是比较了解的。

  一款车型需要什么配置,最有话语权的是销售领域。

  但是最终要把这些配置落实下去,最关键的就要看研发部门是否可以搞定了。

  “这个事情可以搞啊,南山集团有八万来了吧?”

  “他们集团虽然也有星辰汽车和捷豹路虎,但是大部分员工应该是买不起的。”

  “现在搞出来一个优惠购买南山红旗的方案出来,指不定以后每年可以贡献上万台销量呢。”

  “与此同时,我们在春城汽车集团内部也可以搞一个员工优惠购车方案,把销量也做起来。”

  两个大集团合作,单靠员工购车就可以消化掉不小的一部分产能。

  这也算是南山红旗的优势之一了。

  “没问题,我立马就安排人去做方案。”

  听了朱正峰的这个指示,陶文立马就动了起来。

  不过,春城汽车集团内部那么兴致勃勃的讨论着南山红旗的事情的时候,作为最关键的人物之一的曹阳,却是跑到长安市视察南山碳纤维去了。

  南山红旗的事情,完全就被他给抛到脑后去了。

  集团那么多人,南山红旗也有自己的经营团队,曹阳并不准备花费太多的精力到那里去。

  毕竟,南山红旗的发展,更多的做的是抢市场的事情,对于汽车的技术提升来说,影响非常有限。

  可是南山碳纤维就不一样了。

  已经大规模量产T800这种全球主流高端碳纤维产品的它,如今在国际市场上也是声名赫赫。

  因为它的出现,东丽等碳纤维巨头在华夏的销售额可谓是断崖式下跌。

  高端的市场被抢了,中低端的市场又有南山碳纤维跟光威集团合作的工厂生产,哪里还有东丽他们的事情了?

  也就是一些外资企业习惯性的继续从东丽等碳纤维厂家购买碳纤维,其他华夏厂家,九成以上都已经转向了南山碳纤维。

  要是一般的企业,把业务做到这个份上,可能就开始躺在功劳簿上享受生活了。

  反正T800这种碳纤维,五年内国内都不大可能出现竞争对手。

  南山碳纤维完全可以舒舒服服的过几年好日子。

  不过曹阳却是知道动力和美利坚赫氏等碳纤维巨头都在研究更加先进的碳纤维产品。

  “曹总,我们的T1100碳纤维已经开始小批量的生产,拉伸强度可以达到6600MPa、拉伸模量324GPa。”

  “虽然东丽公司在九十年代就宣称自己在实验室状态开发出来了类似性能的碳纤维,但是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实现商业化生产,它们量产的最高端型号也只是T800。”

  “美利坚赫氏那边,目前量产的最先进产品也是IM7,相当于东丽的T800。”

  “不过听说它们的IM8和IM10已经在开发之中,在未来的不久内应该有机会实现量产。”

  “按照我们把握的这些信息,一旦我们今年顺利的把T1100实现了大规模的生产,那么南山碳纤维就是全球最先掌握这一技术的厂家,到时候在航空航天、高端体育等领域,将可以实现进一步的市场拓展。”

  曾建英现在的心情非常的不错。

  在加入到南山碳纤维之前,他研究了一辈子的碳纤维,但也只是在实验室状态生产出来了T300和T400的碳纤维,没有机会实现商业化,更加不用说商业化T700和T800的事情。

  但是现在却是开始准备量产T1100了。

  这种技术进步和成就感,绝对是不一样的。

  到了他这个层次的人,成就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追求。

  南山碳纤维充分的满足了他在这方面的需求。

  “这个情况,上面都知道了吧?”

  曹阳很清楚,像是T1100这样子战略级别的碳纤维产品,虽然是南山碳纤维搞出来的,但是以后能够卖给谁,能用在什么地方,却是绝对不是南山碳纤维可以定的。

  甚至只未来好几年内容,T1100大概率都是属于不允许出口的存在。

  当然了,华夏本来就是碳纤维消耗的大国,哪怕是不能出口,倒也不用担心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市场。

  并且,伴随着T1100产品的出现,今后T800的管制肯定会放松,到时候T800很可能成为南山碳纤维最挣钱的产品。

  毕竟,哪怕是放在全世界,T800也是最顶尖的产品。

  不仅各种民用客机和军用飞机上会大量使用,各种火箭、导弹等航空航天相关的产品,都有使用的饿需求。

  甚至是高端的高尔夫球杆、钓鱼竿之类的,也是T800的主要使用产品。

  “已经知道了,之前实验室状态的时候,就有专家组过来验收确认。”

  “这一次在量产生产线上的小规模试生产,也有专门的专家团队和一些特殊部门的人员过来确认,甚至我们工厂内部还有一栋楼是专门给到特殊部门的驻厂人员和警卫人员使用的。”

  南山碳纤维占地面积不小,本身就有安保部。

  不过由于生产的高端碳纤维是很敏感的材料,不仅国内的竞争对手很想知道相关的工艺,国外的对手就更加不用说了。

  甚至还有不少人希望南山碳纤维能够出事。

  这么一来,除了南山碳纤维自己的安保团队,公司内部肯定也有一些其他的警卫力量。

  这个事情,曹阳也是知道的,不过没有过多的去了解。

  也没有必要了解的太深。

  反正自己当初搞碳纤维,就是不想要被卡脖子,现在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剩下的发展反倒是不需要自己太过于操心了。

  “在研发T1100的过程当中,T800的工艺有进化吗?”

  相比短期内可能不会大规模生产的T1100,T800的实用性显然是更强的,在各行业也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使用案例。

  像是更换材料,哪怕是在汽车零部件上,往往也需要耗费一两年的时间去做各项验证工作,最终验证通过之后才会量产使用。

  对于航空航天这个行业内,一种全新材料的使用,需要做的验证就更多了。

  比如一架飞机的机翼现在使用了T800碳纤维型复合材料,如果要更换为T1100碳纤维复合材料,需要做的验证项目,没有几年时间是完成不了的。

  甚至T1100虽然生产出来了,但是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它的性能优势,也是需要跟其他的树脂材料一起验证,最终变为一种碳纤维树脂材。

  这个过程,肯定也是需要时间的。

  虽然最难的一步已经搞定了,但是后面的工作也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眼下曹阳反而是更加关注T800的情况。

  “在修建T1100的生产线的过程当中,我们对一些设备做了改进,一部分的改进措施是只需要调整一些参数就能实现的,这些可以水平展开到T800的生产线上。”

  “与此同时,我们在研发过程当中,也找到了一些降低T800生产成本的方案。”

  “只是要把这些优势全部发挥出来,可能需要对生产线进行一些改造,甚至新修建一条产线。”

  对于这个问题,曾建英自然是了然于胸。

  最近一年,他几乎全部时间都是泡在南山碳纤维的实验室里头和生产现场。

  要不然哪怕是有曹阳时不时的意外点拨,T1100也不可能那么快的进入到小规模量产的阶段。

  要知道,东瀛的东丽公司,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在实验室状态下研究出来了类似T1100的产品,但是为了把产品从实验室状态变为工业化生产,它们耗费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还没有完全突破。

  当然了,这里面可能有一些其他的考虑。

  比如T800已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了,在没有挣到足够多的钱之前,没有必要那么快的把T1100给实现大规模量产。

  要不然T800的意义就很小了。

  “T800的市场需求以后应该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之前我们的产能主要集中在T700及其一下的产品上面,下一步可以直接修建一个T800的新工厂。”

  曹阳没有任何犹豫就拍板了一个新工厂的修建事宜。

首节 上一节 768/15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