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第514节

  7纳米的芯片还可以做,5纳米也有戏。

  但更高端的4纳米,3纳米芯片,DUV光刻机就不行了,除非搞出EUV光刻机。

  所以上策还是实现EUV光刻机的突破,或者光刻厂等方式,实现弯道超车。

  这才能追赶甚至超越欧美,才是上上策。

  但这种事,就不是王逸可以搞定的,需要大国机器,国家力量部署。

  而星逸科技的作用,也就是抛砖引玉,然后和华为一样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研发。

  其他方面还得官方牵头搞定。

  秦主任点点头:“没错,经过几次磋商,虽然意见不一,但最终还是拍板要彻底实现半导体全产业链国产化,防止被封锁打压。光刻机就是重中之重!”

  “那太好了!”王逸喜出望外,没想到他就有一搭没一搭地提了个建议,却不料官方真的认真研究,并且高度重视。

  从2012年就高度重视,总比从2018年再高度重视,好的多了!

  秦主任神色有些复杂:“实不相瞒,起初你提的这事,重视度不高。很多人都反对,觉得在这个节点,投入巨资研发光刻机,甚至半导体其他产业链,不是太必要,咱们有更多需要花钱的地方,等着我们去突破。”

  “但是随着美柚科技的发展,随着星逸科技的发展,你从王老板变成了王董,地位高了,影响力也就大了。”

  秦主任笑说:“因此,伱的这个提议,也被更多更有分量的人开始关注,重视。甚至很多老院士,都站出来支持。又经过几轮研究磋商,最终列入官方战略计划,必须突破!”

  王逸恍然大悟,还是那个道理,人的名,树的影。

  之前的王逸事业刚起步,提议官方大力发展光刻机,半导体,也没多少人在意。

  可现在王逸今非昔比,成了大名鼎鼎的王董,让BAT都不敢小觑。

  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个提议也开始被关注,被重视。

  最后结果自然很美好。

  秦主任没说的是,支付牌照能这么快就给星逸科技,一方面是星逸科技发展速度恐怖,前景无限,实力不俗。

  尤其是星逸xphone 1彻底卖爆,证明王逸是实干派,星逸科技是真有实力,而不是炒作派。

  另一方面则是王逸提议半导体全产业链国产化,以及智能手机产业链国产化!

  这些提议都赢得官方重视,认可,推行。

  作为提议者,王逸和星逸科技也因此走到了高层视野中,因此被肯定,支持。

  再加上王逸收购高德,让高德从美股退市,后续大A上市,保护郭家战略安全的觉悟,也加分不少!

  还有星逸科技在智能手机,半导体,数据中心等高科技领域的产业布局,也被官方肯定,赞许。

  若是星逸科技只是个卖衣服的,做美妆的,没有这些高净值产业布局,那也不值一提。

  以上四个方面缺一不可,才让支付牌照提前半年,就给办了!

  但凡少一个点,这事都难!

  王逸做的这些布局,都布到了高层心里。

  发展的事业和方向,也都是利国利民。

  很难不支持。

  王逸笑说:“有了国家机器出手,DUV光刻机估计五年左右就能实现国产突破。至于EUV光刻机,会费事一点,但也只是时间问题,早晚都会突破的!”

  秦主任却没有这么乐观:“DUV光刻机已经投入巨资,开始研发了,五年内有希望。而EUV光刻机项目,却难度很大,不容乐观。不过,官方是将EUV光刻机和DUV光刻机,同步开始推进的!”

  王逸明白了,两种光刻机是两代技术,或者说EUV光刻机是全新的技术。

  所以没必要等几年后研发出DUV光刻机,再推进EUV光刻机研发,这样太慢了。

  相反直接立项,两代产品,两代技术,一同研发!

  如此魄力,王逸都很佩服。

  索性道:“EUV光刻机的确困难,需要的上下游产业链太多,咱们差得很远。但换个思路,如果EUV光刻机不好做,做一个EUV光刻厂……会不会容易一点?”

  “EUV光刻厂?”秦主任眼睛一亮:“你详细说一说。”

  王逸略微思忖,刚想开口,却被秦主任直接打断:

  “王董,你稍等下,这种严密的技术性问题,我也不在行,可否让我录个视频,回去给专家院士看?”

  “没问题。”王逸摆了摆手。

  “谢谢!”秦主任和蔼一笑,当即拿出星逸xphone 1,打开视频录制:“好了,王董,请继续说。”

  王逸点点头:“众所周知,阿斯麦的EUV光刻机之所以厉害,能做到5纳米以下的芯片制程,就是因为它能制造13.5纳米的极紫外光源,这种光源是未来5纳米以下制程芯片的关键。”

  “而DUV光刻机的深紫外光源,最多能制造10纳米芯片。通过多重曝光技术,才能量产7纳米,5纳米。甚至5纳米的良品率都不高,成本却不低。至于5纳米以上的4纳米,3纳米,那更不现实,只能靠EUV光刻机的极紫外光源。”

  “同样,我们本质上需要的不是EUV光刻机,而是13.5纳米的极紫外光源!”

  “EUV光刻机我们目前造不了,未来难度也很大。但是我们反其道而行,通过其他方式,实现极紫外光源,也能制造出4纳米,3纳米,甚至2纳米,1纳米芯片。”

  “比如我之前提到的光刻厂!”王逸顿了顿,继续道:

  “建一个光刻厂,通过粒子对撞,实现极紫外光源,然后通过光刻厂的模式,实现EUV光刻机的效果。”

  ……

  “当然,我并非半导体专业人士,以上内容只是基于我不成熟的想法,随口一说。”

  “能不能实现,我就不知道了。若是不能实现,还请各位大佬海涵。”

  至于能不能实现,他也不知道,但理论上应该可以。

  前世华清大学的EUV光刻机,就是要走这个路线,完全不同于阿斯麦的技术路线。

  若是真能实现,直接从根源上避开了阿斯麦的专利。

  毕竟极紫外光源的产生方式都不一样,也就没有侵犯专利这一说了。

  国产技术突破的难度,不只是要做出同样的产品和等效的技术,还要避开西方的专利壁垒,采取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

  这就难上加难了。

  但即便如此,前世依旧把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差点全部摘秃噜皮。

  秦主任笑着伸出手:“谢谢,你这些观点很重要,我这就上报。无论如何,都很感谢。”

  “主任言重了,若是我说得不对,你们就当我瞎说,海涵。”

  “呵呵,那不会。科学的探索本就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何况是这么别出心裁的建议,意义重大!”

  王逸摆了摆手:“不成熟的想法罢了,希望有点参考价值。光刻机这个东西难,光刻胶也难,都得看国家机器了。”

  秦主任点点头:“放心,光刻胶也是官方大力扶持的领域,必须突破!”

  王逸松了口气,若是这些难题官方都逐步搞定,那就稳了。

  又交流了一番,王逸离开管委会。

  而秦主任则直奔某机要之地,汇报王逸的想法。

  不管成不成的,都是一个新的思路,让院士专家鉴定一下也好。

  不成,可以当做一个思路,有借鉴意义。

  若是成了,那就再好不过,弯道超车都有可能。

  届时,王逸都是大功一件。

  没办法,造晶圆厂可以,研发芯片也可以,但研发光刻机,王逸真办不到。

  太难了。

  只能把自己知道的思路都说了,多少提供点帮助。

  若是光刻机厂建成,国产EUV突破,那就再好不过。

  但若是突破不了,也没有办法,只能用DUV光刻机多重曝光技术,凑合着来。

  至于国产DUV光刻机,现在官方大力扶持,最快也得四五年才能研发成功。

  王逸的晶圆厂一期今年年底就能建好,根本等不了。

  还得先订购阿斯麦的DUV光刻机啊!

  阿斯麦的光刻机都得提前一年左右订购。

  2012年年初订货,2013年年初交货就不错了。

  届时正好晶圆厂交付,到货直接安装调试。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半导体大牛和技术人才,现在就得着手招聘了。

  今年一年的时间,招聘人才,组建班底,然后进行65nm制程研发。

  刚开始,王逸不想步子太大,就从65nm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等到明年晶圆厂调试好后,明年年中,或者下半年,开始试产65nm。

  2013年年底前成功量产65nm芯片,就算成功了。

  当然,和帝都对赌协议,是2014年年底前投入设备超过170亿,并成功量产65nm就行。

  时间非常充裕。

  起步阶段,讲究稳扎稳打,不用太过激进。

  等后期兵多将广,架构成熟,就可以跨代研发了。

  像是前世的三星,在落后台积电的状况下,有了梁老的加持,直接跳过16nm,直接研发14nm,弯道超车。

  气得台积电以竞业协议和技术泄密的理由,把梁老都给起诉了!

  同样,后期架构成熟,王逸也有了梁老这种半导体大牛,再招募一些其他半导体人才,组建研发团队,也能跨代研发。

  至于入股中芯国际……王逸研究了一番,直接不考虑了。

  当下的中芯国际,自从张老被台积电逼着离开后,就陷入了权力争夺的乱纪元。

  再加上台积电掌握了10%的股权,妥妥的搅屎棍。

  以至于中芯国际的高层领导,或者中层领导,很多都只知道争权夺势,尔虞我诈。

  反倒是踏实搞研发,不会站队的实干型人才,被排挤打压,不得不离开中芯国际。

  这种乱纪元局面,导致中芯国际制程突破缓慢,人才流失严重。

  王逸清楚,这个乱纪元会一直持续近十年,直到多年后梁老加盟,才开始了飞速突破的新时代。

  但这新时代持续没多久,又请来梁老的死对头蒋老当总裁,玩的一手卸磨杀驴,险些又开启新一波的乱纪元……

  只能说乱,太特么乱了。

  这种泥潭一样的公司,王逸是懒得投资,没价值。

  至于全资收购?更不现实!

  有台积电那根搅屎棍当大股东,王逸就收购不了中芯国际!

首节 上一节 514/5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